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431节

  陈矩看魏广德迷糊的样子笑问道,不过看到魏广德现在醉眼惺忪的样子就摇摇头,自顾自继续说道:“皇爷问内阁大臣是否贤能,是否恪尽职守。”

  魏广德虽然有些醉意,可这会儿大脑也在飞速运转,估摸着这个问题和自己怎么扯上关系了,问的可是阁臣啊。

  想归想,魏广德心里却打定主意,要是蓝道行说自己可以入阁,那明天就叫张吉给人送二千两银子过去。

  不过随即又有些糊涂,不知道现在家里还拿不拿的出这么多银子来。

  要知道,在京城,他的进项可不多。

  银子不够就送老年份人参吧,那玩意补气养血,道士应该会喜欢。

  现在京城上了年份的人参可是不多了,每次有东北那边回来的商队,张吉都会先过去看看,有老年份的人参就会买下来,让这类人参价格涨了不少。

  魏广德又是只吃不出的,也就是拿着这些人参做礼物送人,也不往外卖。

  他这么操作,搞的家里收支明显不平衡起来,若不是徐江兰陪嫁过来不少财物和南京大舅哥那边不时送来些银钱打点京城关系,魏广德早就该破产了。

  他的名帖,虽然在九江商人那里每年也能换回来数百两银子,可那里够他这么花销。

  魏广德这会儿只是双眼盯着陈矩,却是不答话。

  “咳咳。”

  看魏广德这样,和往日大相径庭的态度,陈矩知道这位怕是酒喝得不少,虽然没倒可也相去不远,也不卖关子,直接开口说道:“蓝神仙在扶乩时说‘今日有奸臣奏事’。

  你说巧不巧,没多一会儿严阁老就入西苑求见,送来胡宗宪的一份奏疏,收到通报的时候,你是没看到皇爷脸色有多黑。”

  魏广德眨眨眼,把这事儿记在心里,蓝道行为什么抹黑严嵩?

  他们之间闹出什么矛盾了吗?

  会头找人查查。

  魏广德不习惯一切被蒙在鼓里,既然知道蓝道行和严嵩不对付,那就要搞清楚原因,该拉拢要拉拢,即便裕王不喜欢他们。

  “蓝神仙的卜卦,说的奸臣是严首辅还是胡总督?”

  魏广德只是好奇问道。

  “这谁知道,看皇爷怎么想了。”

  陈矩说道。

  魏广德心中只留下狐疑,这和我有关系吗?

  “第二个事儿就是严首辅报的那事儿,胡总督建言经略江西四事,其中一议请于南赣改设副总兵,以吉安守备属之;于建宁、抚州改设参将,以铅山守备属之;复设游击于省城,而以鄱阳守备改为参将,令专练舟师控制九江”

  魏广德听到这里猛然间站起来,动作太迅猛差点摔倒。

  陈矩眼疾手快急忙起身把他扶住,“我知道你知晓此事肯定会有此反应,所以今晚连夜前来告知。”

  “陈大哥,我没事儿,你坐,坐着说。”

  魏广德急忙站好,先请陈矩坐下,自己也缓缓坐下,心里盘算起来。

  当初他找兵部杨尚书,才促成调俞大猷入江西任吉安守备,现在胡宗宪想要在俞大猷头上放一个副总兵,是可忍孰不可忍,还想把俞大猷纳入自己麾下随意拿捏吗?

  还有鄱阳守备改参将,还专练舟师控制九江,这是砸九江卫饭碗,亦或者想要把九江卫也纳入自己手下?

  “陛下答应了吗?”

  魏广德急急问道,心中是有点紧张的。

  如果嘉靖皇帝已经答应了严嵩的请求,那还真有点麻烦,实在不行就得尽快通知老丈人魏国公徐鹏举,也只能是用勋贵的力量对抗胡宗宪,即便得罪严嵩也在所不惜。

  这是挖墙角挖到自己这里了,想来徐国公应该也不会忍下这口气才对。

  “皇爷收下奏疏还在考虑。”

  陈矩接下来的话让魏广德暂时放下心,只要没当时答应就好。

  “还有呢?”

  魏广德这会儿迟疑着开口问道。

  先前陈矩可说两件事儿和自己有关,可魏广德听了半天就胡宗宪的奏疏和自己有关系,那还有什么事儿?

  “没了。”

  陈矩说道。

  魏广德这会儿脑子也不清醒,狐疑道:“你意思是,蓝神仙那事儿和我也有关系?”

  “我干爹说的,让和你说一声。”

  陈矩答道。

  不两日,随着二月初九的临近,西苑的嘉靖皇帝似是才想起来马上就要会试,在即将散衙的时候忽然下旨,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袁炜、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董份主考会试。

第465章心学门人

  嘉靖四十一年二月初九京城会试,九江府举子由劳堪等人送入考场,魏广德在两天有点忙碌,所以就把此事交给了他,否则作为九江在京城品级最高的官员,这本该是他这个老乡做的。

  无他,陈矩带来的消息,影响确实有点大。

  第一件事儿,蓝道行的言行举止透着古怪,必须查清楚原委。

  至于第二件事儿,魏广德在第二日一大早就匆匆给南京和九江写信,派人尽快送过去。

  当晚,魏广德脑子可不灵光,他很清楚自己的状态,所以并未做什么,不过一觉醒来,虽然头还有些疼,可不妨碍他想事儿。

  胡宗宪想要在俞大猷头上安插个副总兵,魏广德想到的应对之法自然就是截胡。

  你想要新设这个职位,必然还有举荐人选,我就抢先一步和兵部沟通一下,直接谋求让俞大猷出任这个副总兵之职。

  俞大猷不管是各方面条件,完全满足此职位要求,就不知道胡宗宪在知道此事后会不会吐血三升。

  至于鄱阳守备改参将一事,自然就只能让老丈人徐鹏举处理了,想要从前军都督府抢地盘,还是九江这个要紧的地方,估计老丈人肯定要发飙的。

  前军都督府有那些地盘,它下辖湖广都司、福建都司、江西都司、广东都司、湖广行都司、福建行都司、兴都留守司和直隶九江卫。

  而其中浙江、福建和广东三个都司都已经被胡宗宪拿走指挥权,甚至南直隶驻军也被划走大半,现在目光又看向了九江卫这个唯一的直属卫所,这是想要完全架空前军都督府的节奏。

  之前魏广德不清楚,那是自己就呆在崩山堡那个旮旯,现在魏父已经是千户,算是进了卫指挥体系,知道的也多了不少。

  九江卫可不止是护卫九江一地,其实还和九江钞关一起合作,控制着这片水域来往船只。

  很多不方便让钞关注意的船只,要想经过九江,没有九江卫默许是根本办不到的,这也是九江卫的一项灰色收入。

  实际上,以前也就是一些南京勋贵的船只来去,只是现在生意已经扩大到私盐领域,有南京魏国公府牵头,联络整个沿江卫所保驾护航的大买卖。

  九江这么重要的环节,怎么可能轻易易手他人。

  而胡宗宪口中的鄱阳守备又是一个什么职位,不过是管理南湖水营的将官,主要的责任就是剿灭鄱阳湖里的水匪。

  从品级上说,是卫指挥一级,相当于一个游击将军,担任者可以是卫指挥同知或者佥事,甚至千户官。

  明朝的武将体系中,指挥是分三级,最低级的自然就是卫指挥一级。

  比如九江卫的指挥使、同知和佥事就属于卫指挥,明朝官方记录也大多以“指挥”二字来称呼。

  第二级自然就是各省都司衙门,类似后世军区级别,下辖多个卫所,属于都指挥一级,最高官员是都指挥使,次级也是同知和佥事。

  最高一级的则是都督指挥,也就是五军都督府的将官,官职是左、右都督和同知、佥事,有此官职的人,不是在南、北二京任职,就是在九边重镇担任总兵官职位。

  按照胡宗宪的说法,鄱阳守备升级到参将,则是提升到都指挥一级,同在九江,作为卫指挥的九江卫自然要听命行事。

  在家里想清楚头绪后,魏广德写好信到了裕王府,自然就是等裕王从后院出来后,单独和裕王说了此事,关于九江卫的事儿,自然不在此次言谈中。

  调查蓝道行和严嵩交恶之事,自然还是让裕王府私下派人为好,他就懒得插手进去。

  裕王府现在在京城,下面的人手也是不少的。

  和他想的一样,裕王对于蓝道行并无好感,或者说他厌恶所有在嘉靖皇帝面前装神弄鬼的方士。

  这并非是因为高拱等人的教导,或许其自身生活经历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不过正如魏广德所想,裕王在知道蓝道行在嘉靖皇帝面前抹黑严嵩后,脸上之前的恶感微微消散一些。

  “父皇现在还是很信任他们这些人的,如果他们能够为整顿朝纲做一些事儿,也算是好的。”

  裕王淡淡开口说道,“就按你说的做,我一会儿让李芳派人去查查,顺便也查查其他人,是否也和严家有芥蒂。”

  至于俞大猷的事儿,裕王也是毫无理由的表示支持。

  “俞大猷原本就是浙江总兵,现在不过是委以副总兵之职,很是合适。”

  裕王当时就这么对魏广德说道,让他尽管打着裕王府的招牌去联系兵部的人,操作此事。

  以前,或许裕王对这些武事并不上心,可是现在情况就不同了。

  要想帝国边境长治久安,没有能打的将官是不行的,而现在的他已经意识到寻找这些将才的重要性。

  将来自己要想能够在后宫中享福,不被边事搅乱心态,那么自己就必须未雨绸缪,找到这些人,将来启用他们。

  是的,在裕王看来,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找对办法就行。

  魏广德在裕王身边近一年的教学,其实就是让裕王变得功利起来,希望以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北方鞑子要闹事,就找优秀的将领去驻守边关,鞑子敢来就打回去,看谁耗得过谁。

  至于边军变强最关键的就是充足的军饷,按照魏广德的话说,帝国的利益都已经被皇室勋贵瓜分完毕,要想从他们手中抢钱怕是会引起帝国内乱。

  内乱,这是裕王最烦的事儿。

  既然如此,那些已经分配下去的利益就不去管它,把视线转到其他方面去。

  税课司、局和河道所不是被分给藩王了,盐税利益也被朝廷和皇室勋贵瓜分了,还有其他的东西,但是早就被瓜分一空。

  不过没关系,没有了这些,那就盯着还留在朝廷手里的东西,一是钞关,二是市舶。

  帝国每年南来北往的货物那么多,可是钞关只收到几十万两银子的税银,不够,绝对不够。

  既然夷人喜欢我大明货物,那就卖给他们好了,省的他们从倭寇手里收购,朝廷参与其中分配利益。

  那些沿海商人反对,就让皇室勋贵去对付他们,如果不能镇压住,就用收回赐予他们的利益作威胁。

  这就是一场交换,用利益交换利益。

  想保住到手的利益,你们就要去欺压那些商人,反正他们长期这么做,已经有一套非常熟练的套路。

  以前,高拱教导裕王的是大道理,让裕王知道何为礼义廉耻忠孝,魏广德给他讲的却是大道理背后的利益关系。

  任何事务,其实本质就是一个利益交换的过程,参与者权衡利弊作出最后的选择,而大道理不过是放在表面用来隐藏利益交换事实的障眼法。

  他裕王要做的,就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楚参与者真面目,他们的诉求,在不影响自己的前提下平衡他们的利益。

首节 上一节 43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