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440节

  徐阶急忙接过,看了看最新的评判,那自然是袁炜所定,徐阶心里也就有了大概的方向。

  旋即,草草看过手里的答卷,就提笔打上自己的判断,和袁炜一模一样。

  “老了,不中用了,这些卷子还要你们多多费心,为国选材。”

  徐阶对袁炜笑道。

  “徐阁老老当益壮”

  “我之前就和陛下说过,这次殿试你主考,我都六十好几的人了,精力不济呀。”

  两人小声说着话,手上的活计也不耽搁。

  其实,徐阶也不过比袁炜大几岁而已,他相比袁炜入阁也只是早几年,说起来两人都差不多。

  不过徐阶这人,很会掩饰自己,见人都是笑呵呵的,哪怕心里极其不爽某人。

  朝野皆知他和严嵩不对付,可是在严嵩面前,他依旧能很好的一起共事,这就是典型的政客。

  而华夏两千多年里,掌权者中真正的政治家并不多,更多的还是政客。

  之前就说过,实际上在贡生交卷之时,受卷官已经将他们的卷子按照会试成绩分成一、二、三等,读卷官们做的事儿,更多的还是看卷子中有无新意提法,就要快速落下自己的评判。

  阅卷进行的很快,在有贡生交卷时就已经缓缓展开,而不是等考卷收齐后才开始。

  经过一晚上紧锣密鼓的阅卷,次日一早,所有读卷官就一起,带着整理好的卷子前往文华殿。

  不多时,嘉靖皇帝移驾到此,读卷工作正式开始。

  读卷官分别宣读一卷,共计十二份分成三类被摆放在御书案上,等待嘉靖皇帝最后的定夺。

  完成读卷后,嘉靖皇帝心中其实已经有了计较,在十二份题卷上刷刷点点写下批语,这也是嘉靖皇帝留下的一个习惯。

  “拆除弥封。”

  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看着书案上的题卷,淡淡开口说道。

  很快,试卷上弥封被打开,贡生的名字也出现在众人眼中。

  放在第一位的不出意外就是王锡爵,而之后则是徐时行。

  扫了眼后面的题卷,嘉靖皇帝似乎并没有要调整位置的打算,目光就在前两份试卷中来回寻摸,似是在确定哪份试卷更合心意。

  坐回微微前倾的身体,嘉靖帝闭眼想了想,等睁开眼睛的时候,手上终于还是有了动作,只见他伸手起来徐时行的试卷,随即放到了王锡爵试卷之前。

  “就这样吧,其他的你们看着排。”

  再次淡淡的开口,确定了此次殿试的成绩,只是不经意间,状元和榜眼的位置调了个格。

  “你们也辛苦了。”

  嘉靖皇帝看了众人说道,随即转头对黄锦道:“赐宴。”

  文华殿设宴招待众考官,这也是固定的仪制,即慰劳读卷官的辛苦,同时彰显圣恩。

  次日,就是盛大的传胪大典,魏广德冠带朝服整齐,站在奉天殿外广场上。

  再次看着缩小版的奉天殿,他已经没有太多的感触了。

  或许等现在的官员致仕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些,而当他们穿过午门,奉天门看到奉天殿的时候,还会为大殿的恢弘大气而慑服。

  “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徐时行。”

  “殿试第一甲第二名王锡爵。”

  “殿试第一甲第三名余有丁。”

  随着鸿胪寺官员唱出一甲名单,今科状元、榜眼、探花算是尘埃落定。

  “八百两银子到手。”

  魏广德站在官员队列里,心里美滋滋的。

  这次赌徐时行中状元,他赚的可比裕王还要多,至于张居正和唐汝辑,他们不过下注二百两和三十两,根本没法和他相提并论。

  在此以前,魏广德也只是假装镇定,特别是之前裕王听说他们也下注了,也是非常关心他们下注的情况。

  知道是赌徐时行,若不是魏广德说要去九江会馆问问段孟贤殿试情况,裕王只怕当晚就以此为由头留他们下来喝酒了。

  之后的御街夸官、还有张贴黄榜都和魏广德没关系,出了宫门冲着这帮新科进士拱拱手就往边上走,会和了殷士谵、张居正等人,大家一起回裕王府去。

  裕王府里,貌似也就是殷士谵没有下场赌一把,不过就算他赌了估计这会儿也会心里不舒服,毕竟他看好的王锡爵并没有中状元,只是榜眼,下注就是输。

  至于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收获。

  当然,赚的最多的还是魏广德,其次是裕王,之后是张居正和李芳。

  是的,看到魏广德他们都下注,李芳最后还是没忍住,小小赌了一把,比张居正多拿出一百两银子。

  “走吧,给裕王道喜去,赌了这么多科,总算赢一回了。”

  殷士谵招呼他们往外走,嘴里还念道。

  显然,他并不支持官员参赌,特别还是赌状元,这可是国家的抡才大典,应该是庄重肃穆的,怎么能沾染上铜臭。

第473章积木为柱法

  “走吧,给裕王道喜去,赌了这么多科,总算赢一回了。”

  殷士谵招呼他们往外走,嘴里还念道:“好好的抡才大典,就不该允许这些赌坊掺和。”

  显然,他并不支持官员参赌,特别还是赌状元,这可是国家的抡才大典,应该是庄重肃穆的,怎么能沾染上铜臭。

  张居正在他身后小声对魏广德道:“早知如此,砸锅卖铁也赌上这一把。”

  “正是,正是。”

  唐汝辑也是小声接话道。

  显然,他们都没把殷士谵的话放在心上。

  对他们这些王府属官来说,未来,是光明的。

  可那,毕竟是未来。

  现在的他们,如果没有家族接济,没有外水,单靠那点俸禄和赏赐,日子只会过的紧巴巴的。

  新科进士们喜气洋洋参加后面的荣恩宴,之后是皇帝赐服赐钞以及徐时行代表诸进士谢恩,还有谒先师庙,行释菜礼,一项项都在礼部周密布置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魏广德终于有机会先后拜访了次辅徐阶和辅臣袁炜,试探他们的口气。

  这几日,虽然朝廷依旧在运行,并没有因为殿试而中断,可是一些政务不可避免的还是被压后。

  虽然耽误几天,可是倒没有影响什么,实际上内阁和兵部都暂时还未对此事有过讨论。

  相对来说,袁炜的态度比较谨慎,虽然最近对严阁老有些不利,可毕竟皇帝并没有亲口说什么,一切都只是外朝在风传。

  但是从徐阶府里出来的魏广德,魏广德还是不禁回头看了眼徐府。

  刚才和徐阶谈论此事时,徐阶虽然口中还是表现的比较敷衍,可是在看到魏广德进献的三千两银子会票后,态度还是立时有了变化。

  相对来说,魏广德感觉徐阶似乎更加笃定严阁老会在近期下台。

  想想之前裕王府发现的蛛丝马迹,魏广德心里也更加确信,徐阶已经开始了一连串的动作,只是很隐蔽,也不知道严嵩严世番他们是否有所察觉。

  不过这些和他无关,貌似现在江西的战事因为殿试暂时被放下后,最近还没有重新成为朝政重心的意思,因为被嘉靖皇帝的注意力已经被转移到永寿宫重建之上。

  年前嘉靖皇帝召严嵩和徐阶问话时,因严嵩言辞不当,嘉靖皇帝最终把重建永寿宫之事交给徐阶督办。

  让满朝大臣们想象不到的是,徐阶居然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居然就把永寿宫给重建起来。

  魏广德还是这次拜访徐阶的时候才意外听到此事,想想徐阁老说道此处之时那眉飞色舞的样子。

  想想也是,大明朝朝政出了名的办事拖拉,谁能想到这次重建永寿宫速度会如此之快,效率如此之高。

  西苑的事儿就是宫里的事儿,魏广德自然不好瞎打听,他也没有找陈矩询问其中缘由,第二日进裕王府后,第一时间找到李芳询问。

  李芳是太监,又掌握着裕王在宫中的内线,自然消息更加灵通。

  “你说永寿宫的事儿啊?”

  李芳笑道,“这事儿我也是前几天才知道的,因为不是什么大事儿,所以就没对你说起。”

  “这次,怎么如此之快就完工,听说已经不耽误入住了。”

  魏广德惊讶问道。

  “永寿宫大火,本就只是把木制建筑付之一炬,地基等都是完好,听说徐阁老督促的紧,半个月就收拾好场地。

  那时候三大殿工程不是完工了吗?

  当初可是征调不少匠人和木料,直接让徐阶捡了个现成,人和东西全进了西苑,参与重建永寿宫。

  都是修建三大殿的匠人,只是重建个宫殿,这难度可比之前的工程小的多。”

  李芳絮絮叨叨说起他知道的情况,魏广德也是惊讶的张大嘴巴。

  单纯想想,会觉得重建一座宫殿似乎很麻烦,可是听李芳细细分析后,魏广德也觉得,貌似这不是一件多大的事儿了。

  当初重建三大殿,除了工程巨大的,主要还是在选择大料上耽误许多时间。

  选好木材,还有把他们千里迢迢从南方运到京城,之后才是开工重建,大半的时间其实是耽误在选料和运送上。

  之后工部对三大殿重建又有争议,主要还是大料不足,无法恢复之前的盛况,没办法只好缩小一些建造。

  此时,当时自然由时任工部尚书的欧阳必进密奏嘉靖皇帝知晓,一切都要有皇帝做主。

  嘉靖皇帝听到消息,也是犹豫多日才最终点头答应下来。

  建大殿的大料不足,可建造普通宫殿的材料,工部却是准备充足,三大殿没有用上,全部用在永寿宫里了。

  有人有料,自然建造速度飞快。

  “早知如此,还不如我上奏,毛遂自荐我来做成这事儿。”

  听完李芳道出来龙去脉,魏广德不由得惊呼道。

  “谁说不是呢?这不是现成的功劳,都让徐阁老白捡去了。”

  李芳也是附和道。

  “严阁老还真是老糊涂了,居然忘记三大殿工程,还有那里的匠人和材料。”

  魏广德不得不感叹,上了岁数的人,始终还是没法和老当益壮的比,这就是明证。

  说不得,那会儿徐阶既在心中偷着乐,又担心严嵩想到三大殿的事儿,出来抢功劳。

首节 上一节 44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