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474节
就现在看来,貌似也只有高拱满足条件。
“那派人给徐阁老送消息,让他选择吧,我们裕王府没有举荐人选。”
裕王这时候也反应过来,自己的态度有点过激了,急忙说道。
让高拱去杭州,那怎么行,遇到事儿的时候他怎么向高师傅请教。
京城距离杭州多远,数千里路途,靠信使来回传递信件,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西苑,永寿宫。
“传旨,命锦衣卫将胡宗宪械押进京待审。”
御座上的嘉靖皇帝终于做出了决定,有杨博的保证,他已经不担心浙江那边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若是真有胆大包天之人,那就一并剿了就是。
“遵旨。”
一边的黄锦急忙站出,躬身答道,随即转身走出大殿,派人通知锦衣卫去了。
京城的锦衣卫要派出缇骑南下,还会通过内部传递消息的渠道通知在杭州的锦衣卫卫所拿人,等到京城锦衣卫赶到后移交出去,押赴京城。
够锦衣卫的人手忙脚乱一阵子的了,这可是缉拿总督这样的大员,可是不多见的活儿。
“陛下,江南倭患依旧,即锁拿胡宗宪进京,还请定下接替之人,以保证江南剿倭的大好局面不失。”
嘉靖皇帝命令捉拿胡宗宪,本着同僚的立场,殿内几位大臣都没有齐声歌颂皇帝英明。
抓贪官污吏,这也是对他们这些大臣的一个警告,这个时候欢欣鼓舞貌似不好。
不过,作为首辅的徐阶却不能保持沉默,只能出班上奏道。
之前胡宗宪可是剿倭总督,他下去了,可江南的剿倭还没有停下来,得尽快安排人接任。
一任总督不是小事儿,没可能今天就能够定下来,按照常理也会用个两三日时间,大家拿出举荐人选,最后由嘉靖皇帝钦点。
徐阶的奏请,自然得到了袁炜、杨博、郭朴等人的附和,纷纷请陛下确定接任人选。
不过让他们奇怪的是,这次嘉靖皇帝并没有立即准奏,而是目光灼灼盯向大殿门口的方向,似乎可以看到大明的江南一样。
良久,在众人等得有些不耐想要再次奏请的时候,嘉靖皇帝终于说道:“朕决定,撤消浙直总督之设,重设浙江巡抚,巡行地方,安抚百姓,辅臣以为如何?”
嘉靖皇帝的话,让殿内群臣都是略微失色,谁也没有想到拿下胡宗宪后,嘉靖皇帝会直接撤销总督一职,重置巡抚安抚地方。
其实,浙江一地本来就是设置巡抚的,不过在胡宗宪接任总督一职后,不知是严嵩刻意还是什么,就没有再委派巡抚赴任,而是由总督行辕直接和浙江布政使司对接,下达命令。
总督和巡抚,都不是大明朝建立后就设立的职位,都是经过几代才逐渐形成的一个制度。
二者区别最主要的还是总督一般是为主导战事而设,巡抚则更多是主管民政事务。
最初的巡抚,其实是都察院外派的巡按御史,督查地方吏制的人员,也兼着惩恶扬善,缉捕匪盗的责任。
不过因为交通不便,所以临时外派的监察人员在不断的演变中成为巡抚这一官职,成为一个常驻地方的京官。
而总督的设立,往往和战事密不可分,朝廷为了应对战争派出的大臣,就近代表朝廷发布命令,所以在层级上,总督高于巡抚。
现在嘉靖皇帝直接撤销总督一职,而恢复常设的巡抚,其中含义意味深长。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徐阶,随即出班奏道:“陛下圣明,当初设立总督是为了应对浙直附近的倭寇,现在此地倭寇大多已被消灭,剩余残匪不断南逃,浙直一带倭寇几近绝迹,是时候恢复巡抚一职。”
虽然有点小失望,可是徐阶才不会对嘉靖皇帝的决定作出批评。
就目前沿海态势来看,江南倭患确实出现明显的减弱,不似当年声势,恢复浙江巡抚,确实也可以安地方之心。
“朕记得之前,杨卿就曾预言,倭寇在我大明官军围剿下不断失败,势力已经大不如前,所以倭寇袭扰目的会南移,既已设闽粤总督,浙江自然也就不需要总督军务的大臣了。”
嘉靖皇帝看着徐阶,赞许道。
第501章张琏的去向
嘉靖皇帝命令锦衣卫械押浙直总督胡宗宪进京,当旨意传达到锦衣卫后,北镇抚司的经历就开始忙碌起来,一边准备好密令,通过锦衣卫独立的消息传递系统发向杭州锦衣卫百户,另一边忙着申请驾贴,从司礼监和六科取到盖章备案后的驾贴后,很快就交到早已集合起来的一队缇骑手里。
驾帖到手,缇骑的掌队官也不敢怠慢,带着手下人马打马出城,奔着杭州而去。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满朝官员,特别是驾贴到了六科以后,就基本上坐实了胡宗宪倒台的消息。
在徐阶、袁炜等人还没有走出西苑之时,整个京城官场都开始讨论着此事,纷纷猜测谁会接任浙直总督一职。
随着兵部里面又传出消息,近年倭寇侵犯范围逐渐南移,福建、广东两地倭患频发,到是浙江和南直隶平静下来了,霎时在百官眼中,浙直总督的位置就更加诱人了。
“既如此,那你们看看,谁合适巡抚浙江?”
此时,西苑永寿宫里,嘉靖皇帝又开口问道。
话音落下后,迎接他的是殿内一阵安静,没有人出班举荐浙江巡抚人选。
毕竟,事情发生的有些突然,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
现在嘉靖皇帝就问起,自然很难给出几个像样的人选。
“陛下,事发突然,臣等一时也想不到合适的人选。”
这个时候,作为内阁首辅的徐阶侧头看了眼殿内众人,开口说道。
大家都不说话,作为当朝首辅自然也不能一句话不说,哪怕不能举荐,至少也要说几句,打破殿里的气氛才是。
“那你们尽快商量出人选来。”
听了徐阶的话,嘉靖皇帝只是淡淡说道:“从朝中官员中选拔,京外的就算了。”
嘉靖皇帝把浙江巡抚的人选圈定在京中,自然也是有他的考虑。
若是从外官中选拔,选出人来还要先到京城再出发南下浙江。
虽然现在浙江面临的局势不似以前那般,可毕竟还是面临着倭寇的威胁。
从京官中选择,自然就少了回京的步骤,几乎可以选出后,直接下旨就马上南下赴任。
“遵旨。”
徐阶和其他官员这时候都躬身答道。
从永寿宫中出来,众人的神色都是肃穆,也都在思考京城中有哪些人适合出任巡抚一职。
事实上,京城中适合巡抚一职的官员并不多,大体就是从三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出任这个职务。
六部的侍郎、五寺的正卿,还有就是都察院的副都御使这么几位。
考虑到浙江虽然没有大规模倭寇侵扰,可依旧面临威胁,巡抚人选还得有过兵事的经历,如果这么想的话,兵部的左、右侍郎自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还有就是巡抚的主要职责就是监察地方百官,虽管民政,可更多还是通过布政使司进行,自然都察院中的副都御使也是可以出任此职的。
于是,不少人在路上都在偷偷打量兵部尚书杨博和都察院左都御史潘恩,看他们是否会靠近徐阶和袁炜,从中说和。
一行人很快出了西苑,随后一起就前往内阁。
嘉靖皇帝要他们尽快定出巡抚人选,自然也没多余时间浪费,只能直接去内阁讨论出人选来,好早点报上去交差。
裕王府,一个小院的正房里此时一片安静。
此时裕王、殷士谵等人都在闭目养神,先前他们已经派人去礼部见到高拱,把王府里的意思告诉了他,也传回了高拱的意思,他也无心争夺浙直总督这个差事。
既然两边都达成一致,那么剩下的就是通知徐阶那里,不要把高拱推出来,列入举荐人选中。
虽然魏广德猜测嘉靖皇帝不会让高拱去,可架不住出现万一。
此时日头已经西斜,在海边一座小山上,一道人影伫立其上,正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眺望着西面茫茫的大海。
小山下是一个小海湾,里面停泊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船只,许多人正在船上和岸边活动,只不过所有人此时都是一副颓废的样子,丝毫不见一点精气神。
这里是东番岛南边的一处天然海港,大海的对面就是大明朝的福建行省。
人影伫立良久后,终究还是叹了一口气,收回那包含不甘、后悔、不舍的目光。
小山背后传来一阵喧闹,那人回头看过去,一队士卒正抬着不少抢掠来的食物和押解着一些俘虏往海湾这里赶来。
那是他派出去,从附近土著手里抢夺物资的人马。
他,就是大明朝曾经高额悬赏的贼首,飞龙国国主张琏。
连他都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他还在自己的队伍里呆的好好的,结果各地的飞龙军里就盛传出他被明朝官府捉拿的消息,让各地义军军心大失,很快就被周边蜂拥而至的明军各个击破。
军心散了,他只得带来残部千余人东逃,留在大明已无可能。
在他看来,明廷传出他被俘虏的消息,应该就是为了打散义军的军心。
这是刻意而为,想不到就是区区蛊惑流言就把手下人哄得团团转,只能说自己还是小看了明军的将领。
他哪里能想到,其实真实原因是官军认错了人,虚报战功,之后虽然发现却担心遭受惩罚,所以只能想方设法掩盖过失。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也是懂的,他做梦都想突袭京城,活捉嘉靖皇帝朱厚熜,或许天下都不用一城一地去打,就会有大片的府县投降,归入他飞龙国主手中。
只是,这也就是只能想想,他办不到。
连浙江都打不进去,何谈偷袭京师。
当初眼看着大势已去,张琏只得带着手下逃到海边,利用手下那些船民,找到一些海船逃了出来。
可是首次到了这茫茫大海上,张琏就后悔了。
以前他也听说过大海的恐怖,即便是面对风平浪静的场面,按照那些船民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狂风大作,几丈高的海浪就扑过来,直接就把这些福船直接打翻了。
船民给他们找来的海船就是福船,虽然大明朝廷明面上禁海,可实际上沿海不少士绅家族都在做海商的生意,都或多或少隐藏了一些海船。
只不过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要找到他们却是千难万难。
亏得有船民带路,他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凑足船只。
和林朝曦分开的时候,他手下还只有千余人,逃窜过程中沿路又收拢了一些手下,也才堪堪二千来人。
这可都是保命的本钱,他当然不想随意放弃,只能全部带上。
在大海上,那可是全凭实力说话的地方。
之所以想到出海避难,这还是当初挑选亲兵的时候,他从船民中选出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
穷途末路之际,看到他们,他才能想到夺船出海的念头。
大明虽大,可已经没有了给他安身立命的地方,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
好死不如赖活着,他张琏还想要东山再起。
眼下是大势已去,先避其锋芒苟且偷安才是正途。
张琏不是瞎逞英雄的人,能在这时代建国的,也不会是没有城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