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475节

  审时度势之下,张琏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只是好不甘,好不舍。

  终究是故土难离,他这几天都会来到这个小山上,眺望远方的故土,那里是大明,是生他养他的地方。

  这时代,虽然航海技术发展很快,大明的船只也可以从福建直入倭国或者下南洋,可大多还是需要沿途就近靠港,补充淡水和食物,若是要一路远航,那就只能每条船只少装人和货物,多带补给品,这还要靠天老爷保佑,不遇到大风浪。

  进入大海后,虽然让张琏一时有了天大地大任我遨游的感觉,可船不靠岸终究不安。

  问了身边曾是船民的话,选择先来东番岛,补充一些航海物资,再选择下一步的去向。

  东番岛,其实就是后世的台湾岛,此时岛上荒芜,只有土人和少量对岸的汉人或逃罪,或躲避赋役或战火来此居住,讨生活。

  在明朝的官方记载里,这个大岛是叫鸡笼山,或称东番。

  虽然距离大明的福建行省不远,可是大明建国后并没有派出兵马占据这里。

  在朱元璋的意识里,他只收复元朝的土地就足够了,而距离福建咫尺的台湾岛,因为元朝时期就没有在这里设置官府进行管辖的缘故,所以大明也没有将这里视为领土,只是按照元朝时期的体制,在澎湖列岛设置了巡检司,控制台湾海峡。

  对一些不懂海洋的明人来说,不少人还以为这里就是琉球国。

  在明朝和琉球国确认宗属关系后,东番岛才被确认不属于琉球国,因而在明朝的官方记载中就有了大琉球国和小琉球国的区别,大琉球国自然就是琉球群岛,而小琉球国就是东番岛,也就是台湾。

  而在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列出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中,朱元璋就将朝鲜国、日本国、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西洋国、爪洼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渤泥国列为其中,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

  不过,对于在海上讨生活的人来说,自然知道这所谓的小琉球国是个什么东西,这里就是一些土著人的部落,哪来儿什么国王,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形成什么国家。

  张琏虽然找来不少出过海的船民,了解到这里的真实情况,可也不敢在这里久留。

  在他看来,一旦自己行踪暴露,就两地之间的距离,说不准一觉醒来就发现明廷的大军已经来到这里。

  所以东番岛虽然好,却不是他可以久留之地,只能是作为临时驻地。

  这次抢来的海船,因为时不时还要使用的缘故,所以船上倒是备有不少食物,只是他这次带出来的人太多了,两千来人,所以根本不够他们的使用,而且在出海前,他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去处。

  “参见国主。”

  就在这时,两个壮汉已经走到了他身边,向他行礼道。

  “今日收获如何?”

  张琏看着这两个亲兵队长,开口问道。

  “禀国主,最近半个多月,这周边大大小小十来个土族都被我们扫荡了一遍,吃的应该勉强够用两个月的了。”

  其中一个壮汉答道。

  “我们抓住一些俘虏问过了,附近再没有更大的部族,要找就要去更远处的高山里找,不过路途遥远不说,还山岭陡峭,非常不好攻打。”

  另一人也说道。

  现在,曾经跟在张琏身旁的首领们,萧晚、罗袍、林朝曦等都不是被明廷抓住就是战死,张琏也只能依靠一直在自己身边的那些亲兵队长了。

  更可况到了现在的地步,他也不敢相信那些投靠过来的头领,担心他们生出异心,把自己绑了送给明廷,好换取自己的富贵。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

  张琏也知道,现在手下人因为逃到这里以后,士气低落没有恢复,若是贸然攻打远方的大部族,就算打赢了,可要是伤亡过重,说不定就会闹出事儿来。

  回头,又看向东方,嘴里悠悠说道:“上次商量的事儿,你们考虑的如何?”

  “国主,去东面的倭国,我觉得还是不妥,不如按田二壮的意思,南下,那里都是一些小国,能够轻松打下一块地方来让弟兄们休养生息。”

  依旧是那个壮汉先开口说道。

  “二壮,你的意思呢?”

  张琏没有表露自己的态度,不过还是问道。

  “国主,我曾经跟着船老大去过南洋几个国家,那些所谓的国都是人少国弱,说不好听的,我们去了就可以直接灭了他们,抢下一块地盘来。”

  田二壮大声答道,“所以,我觉得下南洋是最好的去处。”

  “倭国那边,真的很难打吗?”

  张琏还是有些不甘心,不由得问道。

  “国主,倭国那边也是分成很多国王,可别看就只有一两座城,可是他们随便也能拉出几千上万人的军队,而且倭人武士确实战力很强。”

  田二壮答道。

  “我知道了。”

  张琏向东面投去最后一眼不舍的眼神,转身对二人说道。

第502章几方

  张琏没有继续留在山上,而是带着两人去看了这次外出的收获,又让田二壮负责联系船民中有去南洋经历的船工,了解情况,制定下南洋的安排。

  而大队人马暂居东番岛,一方面要收集航海所需补给,二也是向先让手下熟悉航海,特别是这次跟出来的不少人,从福建到东番岛短短的旅途中出现了轻重不一的晕船反应。

  若是不能习惯船上的生活,这样的人跟着他们踏上征程,只会是白白送命。

  不过,在张琏的心目中,自然不是为他们惋惜什么,而是担心他们会消耗船队的物资和浪费人力去照顾他们。

  所以,到时候若是还有晕船之人,他就只能把他们舍弃在这里,让他们自生自灭。

  另外,自然就是还要想些办法,搜集更多的船只。

  这次逃出来匆忙,他们的船只并不够,收集更多的船只就可以携带更多的淡水和食物,能够实现更长的航程。

  在海上,他已经听田二壮说了,在这茫茫大海上,时刻都有无数的海船在航行,商贸非常繁华。

  这些日子,为了让所有人熟悉海上的生活,他已经组织船队外出训练了两次,不过只抢到一条商船,应该是来自大明的某个海商的福船。

  不过这样也好,抢到福船,他的手下可以很快上手,因为他们中有不少人都有操控的经历。

  两千多人的船队,自然不能随随便便乱跑,若是在大海上迷航,那等待他们的只有灭顶之灾,光是淡水一项就足够要他们的命。

  每次出海,船队都必须有明确的去处,顺着海图找过去,到达地点后还要搜集物资补给到船上,一个港口一个港口的过去,才能保证船队的安全。

  他们并不担心这期间会被明廷发现,若是明廷在南洋还有细作,那些沿海的海商早就被灭了不少多少次了。

  他们还能偷偷摸摸的做着海商的生意,那只能说大明在南洋没什么影响力,只要他们过去了就会变得很安全。

  倒是东番岛,距离明廷太近,那才是不安全的很。

  虽然没有明确目标,可是有一点张琏还是知道,那就是尽可能离明廷远些。

  张琏已经做出了选择,短时间内他是不打算再在大明的土地上露面,担心引来明廷大军的围剿,可在大明还有许多惦记他的人不知道啊。

  张臬,刚刚接到了圣旨,命他总督福建军务,现在他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总督了,负责两广和福建。

  这段时间里,知道张琏残部乘船出海后,他就命令广东沿海府县、卫所密切留意海面,目的自然是发现张琏船队就第一时间派兵剿灭。

  结果,这段时间来,张琏的踪迹没有发现,倒是发现不少倭寇船只的行踪。

  这段时间里,没有发现张琏的踪迹,让张臬的心情非常糟糕,他最担心的就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手的行踪一无所知。

  坐在书案前,快速翻看着公文,这时大堂外脚步声响起,一个穿文士服的老人快步走来。

  “贾老来了,快请坐,来人,上茶。”

  贾老是张臬巨资请来的绍兴师爷,不仅精通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当初还曾跟随东家到过边镇,见过战场,也算是镀了一层军事经历。

  “东家,刚刚又接到福州府那边的消息,发现大批倭寇船只南下,这可不得了哇。”

  那贾老被张臬让座,还让人端茶,可他却没有要坐下的意思,而是几步走到书案前,从袖中摸出一册公文递到他的身前。

  “福州?”

  张臬闻言,眼皮微微跳动。

  接手福建后,发现这里现在就是一个烂摊子,还真不得不佩服巡抚游震得手段了得,换个人还真不一定干的这么漂亮。

  “这么说,倭寇又打算南下,抢掠广东?”

  良久,张臬才开口道。

  “东家,我看未必。”

  贾老这时候就站在书案前分析道:“之前,刘显将军率兵清剿广东沿海倭寇,就曾经上报倭寇避战,退回海上,他一路索敌就追到了潮州府附近,看着倭寇踪迹继续北上。

  而泉州附近也曾出现过大股倭寇船只,想来定是那广东倭寇不错了。”

  “你的意思是,倭寇想要洗劫泉州府?”

  张臬闻言皱眉,随即摇头道:“泉州府虽然富庶,可是这次的瘟疫现在还未完全结束,倭寇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未必敢去。”

  此时的人,只要听说某地有瘟疫,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绝对不可能会选择这个时候跑到哪里去,实在是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即便是到了医学发达的后世,也是很难控制的一种。

  “我说的是福州府和泉州府之间的兴化府。”

  贾老这时候却是摇头说道。

  “兴化府?”

  张臬有些不信的说道,“倭寇多次侵扰兴化府,都被官军击败,他们还敢打兴化府的主意?”

  “福建倭寇南下,而广东倭寇北上,很难说不是两路倭寇欲联合进兵,就其行军路线来看,兴化府当是最有可能的目标,那地方可是富庶的紧。”

  对于张臬的质疑,贾老却是不紧不慢的分析道,“就我猜测,很可能,广东和福州那边的倭寇,就是兴化府周边盘踞倭寇招引来的。”

  其实,现在的福建,几个沿海府县都有倭寇踪迹,只是前段时间明廷集中大军围剿张琏反贼,所以暂时无暇顾及这些倭寇,只是命令沿海府县紧闭城门,严守城池。

  “难道他们还想攻陷兴化府城不成?”

  兴化府即是后世的福建省莆田市,此地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簪缨相继,科甲联芳,人才辈出,有“文献名邦”的誉称。

  兴化府位于省城福州府南面、泉州府北面,故其语言、文化和建筑都较好地融合和综合了闽东和闽南特色。

  兴华府下辖仙游、莆田两县,原来的兴化县在正统十三年裁革,图籍分别归并莆、仙两县。

  现时府城位于莆田县,临近海边,有驻防海边的平海卫防护。

  永乐八年,两千多名倭寇在平海登陆,意图洗劫兴化府,被平海卫指挥同知王茂率明军奋力反击,倭寇大败,仓皇逃走。

  此战斩杀倭寇过千,之后百余年倭寇都不敢伸手到兴化府。

  直到近几年,浙闽倭患再起,才时不时又有倭寇登陆,抢劫周边村镇。

  “东家,兴泉道目下重心都在泉州那边,解决瘟疫当为首要,此时兴化府空虚,我担心因此有变。”

  贾老双目盯着总督张臬一字一顿说道:“自沿海倭寇横行以来,可不曾有府治城池丢失过啊。”

  闻言,张臬豁然而起。

  这些年来,被倭寇攻陷的城池不少,可这些城池都是县城,确实没有府城被攻破的记录。

首节 上一节 475/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