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495节

  后世只知道明朝很难保障边关士卒吃食,粮饷多被克扣,可谁知道,这也是朝廷掌控边镇兵马的一种手段。

  别说粮草紧张,就算粮草不紧张,朝廷也绝对不会向边镇运送过多的粮草,让他们衣食无忧。

  至于是否担心士卒因此造反,呵呵,其实九边的官员若是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事儿,真到了引发兵变这样的事儿,也只能说明他们驭下无能,到时候自然会被抛出去,作为平息民怨的羔羊。

  何况,大明朝自建立到如今,士卒闹饷,甚至因此闹出哗变的事儿还少吗?

  徐阶的建议,倒是在当下,钳制杨选最好的选择。

  杨博下意识的点点头,算是在心底认同了徐阶的建议,而另一边的袁炜也是认同含笑点头。

  其实,内阁处理不管是政务还是军务,都已经有迹可循,只要多看相关档案资料,就能知道遇事该如何处理。

  这也是明朝的内阁阁臣真不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不需要有地方履历的原因。

  他们只需要具备沟通六部的能力就好了,毕竟具体事宜,其实更多的权利还是在六部手中。

  “存斋兄意见中肯,回衙门我就安排此事。”

  杨博也不是婆婆妈妈的性格,既然心中认定此事,也不会瞻前顾后,当即打算扣下蓟镇粮草,让杨选无法按照自己想法出兵关外。

  在杨博要离开内阁的时候,徐阶又叫住他说道:“兵部那边最好给福建下个文,让他们尽快解决兴化倭寇,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了。”

  “此事我也知道,只是这次闽粤倭寇活动频繁,无力抽调大军支援兴化府,浙江赵巡抚也不愿调走精锐入闽剿倭,所以才拖延至今。”

  杨博有些低落的答道。

  下面那些地方官,各有各的心思,有时候就算他这个尚书知道详情,可也难以直接下令做什么,实在是官场的潜规则是如此,他也不敢轻易撕破这层窗户纸。

  “催催吧。”

  徐阶也只能这么说道。

  杨博所说的情况,他又何尝不知。

  只是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在年前他知晓浙江赵炳然的决定,他一定会马上派人给那边送信,让他以大局为重。

  可是时间已经拖延至今,再给浙江送信,让他们派遣精锐大军南下,已经于事无补。

  那么,朝廷里还能做什么?

  那就只能催,下公文催促福建尽快开启战事,消灭盘踞在兴化府附近的倭寇。

  官越大,需要培植的党羽就越多,为的是什么?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么做,早晚会因为某些人欲壑难填的贪欲而事发,最后引火烧身吗?

  培植党羽,还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命令传到下面,能够被人忠实的执行,而不会因为各种原因推三阻四。

  只有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才会真正的听命于自己,也只有因此才能享受到权利的快乐。

  不过,这些所谓的自己人,真的遇事会全心全意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办吗?

  当然不完全会,他们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也就是命令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这也是他,以及他的前任严嵩,前任的前任,等等无数的内阁首辅们都在做的一件事儿,那就是培植党羽,哪怕因此有可能被打上结党营私的污点也在所不惜的原因。

  对于剿倭,要些人手而已,徐阶自信是能够让赵炳然听从的,因为这个命令不会对他的利益造成影响。

  两人说话间,徐阶已经走出了屋子,和杨博一起站在院子里。

  四下无人,徐阶又小声问道:“这段时间,鞑子不断骚扰边境,你觉得今岁到底会不会有一场打仗?”

  福建太远,京师照顾不过来,鞭长莫及,徐阶最关心的其实还是九边重镇的安危,他也是经历过庚戌之变的人。

  杨博倒是有些奇怪徐阶的举动,不过听到他的问话,想想才答道:“去岁起,鞑子侵犯辽东事件确实在增加,不过这绝对不是俺答汗对辽东产生野心的证据。”

  直到现在,杨博依旧不认为辽东有什么价值,至少没必要损兵折将去和大明死磕辽东,在他眼中这实属不智。

  “俺答汗绝不会取辽东?”

  徐阶对于杨博的回答并不是很满意,又开口追问道。

  这就是在逼他表态了,只是这时候杨博没工夫恼怒,而是又思索片刻才点头。

  他不认为俺答汗会做出这个决定,辽东实在是没什么价值。

  对于草原民族来说,他们所想要的,其实更多还是向南,越过长城继续向南扩展土地,他们觊觎的是关内温暖的土地,在那里放牧,躲避北方的寒冷。

  占领辽东,虽然牧场可以得到扩大,可是生存条件艰苦。

  对于草原人来说,他们依旧不能从中获得太大的价值,依旧很难大量繁衍族人。

  是的,土地再大,他们的人口却就那么多,有什么意义。

  只有越过长城,夺取南方温暖的土地,才可以为他们族群扩大提供保障。

  别说什么蒙古人已经适应了北地的寒冷,难道他们不知道寻找条件更好的地方生活。

  想想大明控制下的辽东,若不是有军队封锁归途,那些当年移民辽东的百姓还能有多少人愿意继续留在那里,即便逃回关内以为户籍原因只能做流民,他们依旧会做出这个选择。

  而一旦有机会离开,他们即便倾家荡产也要想办法走。

  山东那边发生的事儿,作为内阁首辅,徐阶当然也是知道的。

  只不过事态还没有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所以他才说可以暂时压制一下。

  “好了,我知道在陛下面前该怎么说了。”

  徐阶点点头,目送杨博离开。

  老哈河、乌力吉木伦河、西拉沐沦河等辽河上游水系,流到辽河平原,因地势平坦低洼等原因,流速减缓,河床淤积,河水漫滥,在这一区域形成大片的呵护沼泽地,形成了辽泽。

  正德初年,李承勋巡抚辽东,“题请修筑边墙,自辽阳三岔河北,直抵开原,延亘五百余里。”

  经过几次修筑,辽河套边墙西自白土厂关顺辽河西岸南下,经黑山县东边壕、台安县大台子、六台子,至海城县牛庄镇西北越过辽河,再折向东北,顺辽河东岸至开原、昌图县境,止于镇北堡。

  由于这道长城向南绕了一个大v形,傍辽河东西两岸而置,故称“辽河套长城”。

  由李承勋起,明朝在辽东修筑的边墙,有意绕开辽泽,将这片区域放在边墙之外,自然也是希望减少辽泽对修筑边墙的影响。

  只是,这一策略,却在之后被无数人视为重大失误。

  辽泽只是在夏季汛期才会形成,而春秋冬三季则会逐渐干枯,进而收缩,而明军在此地段却因此多出数百公里防线,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防御。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春秋时节,蒙古鞑子就会进入辽河套地区,寻找可供攻打的明军堡垒,破边墙而入对边墙南方的明朝控制区进行抢掠。

  而因为V字边墙,明军辽东和辽西的兵马调动,只能沿边墙机动,故广宁北面的白土厂关到沈阳西边的平驽堡,两地相距百里,可东西兵力调动增援时,却要绕道几百里地才能抵达。

  实际上,也正是这段V字形边墙的原因,把整个辽东地区分成辽东和辽西,这段城墙也被称为辽河套长城。

  而此时,一队绵长的鞑子骑兵部队,正趁着辽泽的枯水期进入到这里,寻找着明军边墙上的防御漏洞,伺机而动。

  “台吉,前面不远就是常驻堡,再前面就是黄泥洼了。”

  “加快速度过去,看看那里城墙有多厚。”

第519章打压徐党

  “台吉,前面不远就是常驻堡,再前面就是黄泥洼了。”

  “加快速度过去,看看那里城墙有多厚。”

  “哈哈.台吉,辽东的城墙可不是南面的那种,只要我们要上去,实在太简单了。”

  “呵呵,所以攻打辽东不是我们的目的,只要能把明军吸引过来就好了。

  对父汗来说,取辽东易如反掌,只是拿下这里实在没什么意思。

  像现在这样就很好,需要的话,我们就来逛逛,拿些粮食再离开,若是直接占了这里,杀光这里的明人,那就只能在南边打破边墙攻进去。”

  “熊山那里不错,西边就是沼泽,在那里驱赶明军进沼泽,他们就是插翅难逃,就是不知道他们现在还敢不敢出城墙了。”

  “所以我们才来这里,就是要给他们壮胆。”

  在蒙古骑兵行进队列旁的一个小土丘上,两道身影勒马而立,在周围还有十几个骑士散布在四方,把他们护卫在中间。

  两人衣着华丽,穿的是汉人都很少人才能穿得起的丝绸长袍,脚上穿着利于骑乘的薄底靴子,而他们头上并没有带帽子,光秃秃的,只有一圈淡淡的绒毛,而在脑后,独留着一根小辫。

  这两人,前面的那人正是俺答汗的大儿子辛爱台吉,而在明廷里有时候也称他为黄台吉,而另一个则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打来孙。

  “打来孙,听说杨照是辽东猛将,你有信心杀死他吗?”

  黄台吉这时候向着南面眺望,嘴里说道。

  “杨照小儿只要敢出来,我就能那他打的哭爹喊妈,可是.”

  打来孙有些犹豫的说道。

  “我就是随便说说,你不用当真,哈哈.”

  黄台吉畅快的笑道。

  他当然知道,只要杨照不是躲在辽阳城里,除非他集结辽东所有明军骑兵,否则绝对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何况,我们此行目的,也不是为了要收拾他,主要还是抢些食物就离开。

  这两年年景不好,不过这辽东百姓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吃的,我们不来拿些,实在说不过去。”

  黄台吉继续说道。

  “听说是明国人从关内运来的,好想回到当初,我们的祖辈都生活在温暖的南方,哪里会担心北方来的风雪。”

  打来孙叹道。

  虽然蒙古人被汉人驱逐回到草原已经上百年,可是他们依旧祖祖辈辈流传着祖上的荣光,述说着他们的祖先曾经跟随着大汗的步伐进入长城,在那里统治着那些明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那里,才是他们蒙古人的天堂。

  辽阔的土地可以让他们纵马驰骋,无数的奴隶为他们耕作。

  到了晚上,他们可以聚在一起围着火堆跳着舞蹈,畅饮汉人酿造的美酒,尽情的享受生活。

  而更重要的是,那里没有北地的严寒,不用为冬天怎么过担惊受怕。

  也是因为有了这些祖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话,让大草原上生活的汉子们对南方充满了向往,让他们愿意跟随首领南下抢掠,在他们内心看来,这些东西本来就该是他们的。

  更何况,不去南方抢掠粮食,他们的部族,他们年幼的孩子和年长的家人,很难熬过漫长又寒冷的冬季。

  “有机会的,十几年前,我们差点就打进了明国皇帝住的京城。”

  黄台吉也是看向南方,好像能够看到关内万里大好河山一样。

  这些年,冬天的草原一年比一年冷,这让他们的牧场大受影响,羊圈里的牛羊也少了很多。

首节 上一节 495/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