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502节
是的,明军辽东部队,或许是因为地处苦寒辽东的原因,军队中还保持着一股坚韧的精神,战力也是比较强的。
毕竟经常要和蒙古及北面的女真族发生战端,即便是辽阳周边的兵马,也时常要拉出去支援各地。
这时期的明军,要说野战,或许也只有辽东军等少数几股明军还有和他们一争长短的势力。
而这股鞑子也是太可恨了,这俩月里围绕辽阳西面的边墙反复突袭,几如无人般把这附近边墙和城镇抢掠了个遍,实在很伤辽东军的脸面。
以往,鞑子也是时不时就要突破边墙大肆劫掠一场,然后大摇大摆离开。
而这次,逮着一个地方反复突袭,也是够恶心人的了,完全就是在欺负他们的感觉。
否则,也不会激的辽东总兵官杨照统帅辽阳周边大军倾巢出动,冒险出关追击。
如果不能消灭掉这股鞑子,以后辽东的边墙将再无宁日,只怕会被鞑子骚扰够呛。
好吧,杀光他们也是立威。
只要威立住了,以后他们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看到鞑子军队转向准备正面迎战,两个明军游击不约而同开始收敛马力,不再像之前那样策马狂奔。
别仗还没有打起来,自己胯下的战马就因为脱力而无一战之力。
在这辽河平原上,若是没有胯下战马,他们这些以前被其他明军仰视的骑兵甚至连步兵都不如。
甚至,他们都已经想好,若是鞑子停下逃跑,那么在总兵官大人到来后,他就带本队退到阵后去,利用两军排兵布阵的时机,给自己的战马喂些豆饼,恢复些马力。
对于普通人看来,似乎只要骑在马上就是骑兵。
可对于他们这些以此为生的人才知道,骑兵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若是不能留足马力,即便骑士的骑术再高超,在战阵之中也是非常危险的。
战马可能会因为体力不足失去奔跑能力,甚至直接栽倒。
可以想象,在两军交战时,从马上摔下来,后方的战友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让出道来,那么结果要么直接被无数的马蹄踩踏而死,要么就是被战马直接撞死。
刚才他们从明军队列里冲出时,就已经消耗了大量马力,不过这是因为军令难违,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这道军令的危险。
事实上,这两个游击之所以会被分派到这个危险的任务,自然也是因为他们并不是杨照的嫡系人马,所以才会接到这个差事。
只是在军队里,已经站了队,自然就要一条道走到黑,瞻前顾后是没有出路的。
就像这次的命令,如果他们胆敢违抗,说不得杨照就此打住,不再追击鞑子,但是全部罪责就会打到他们头上。
至于结果,大概率不是被一撸到底那么简单,就算直接被斩杀都是有可能的,而且他们身后的人还不能以此说什么。
毕竟,军法之中对于违抗军令的惩罚,本就如此。
很快,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如同他们的判断一样,鞑子前锋兜了一圈后就停留下来,中军骑兵这个时候也已经冲出熊山地界,也是随着他们之前的路线进行转向,正在完成180度转向的动作。
不过,敏锐的他们也发现,鞑子已经把前面的粮车抛弃到这条道路上,他们选择轻装转身。
明军减速,让鞑子的中、后路军逐渐超过他们。
不过,在面对这已经严阵以待的鞑子前锋军时,明军包抄部队也不敢贸然发动冲阵,去撞击明显是鞑子精锐的前锋骑兵。
更何况,他们明显处于人数劣势。
就这样,鞑子骑兵踏着分秒般,在明军大队追上来以前,完成了军队的转向工作,他们已经是直面明军,不再是把后背晾在他们眼前。
此时,两个游击将军有了一丝后悔。
如果不是他们机械的按照杨照的军令行事,不是奔着对方中军前列去冲击,而是直接冲杀鞑子中军的后部,或许他们还是有机会给鞑子军队制造混乱的。
只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其实也是违抗军令,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那就不好说了。
杨照这个人,脾气是有些暴躁的,而且刚愎自用。
或许打赢了,只会给他们轻微的处罚,不过要是损失大了,说不得就要他们背锅。
两队明军逐渐开始减速,勒马,收拢手下骑兵,重整队形。
这个时候,还不是他们放松之时。
明军大队即将抵达,这个时候若是鞑子发动突袭,也是非常危险的。
只不过,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明军,在两军正面交战之时,也是会讲一些战场规则的。
最起码,在对方尚未完成结阵前,或者连续三通军鼓敲响前,他们是不会冲过来的。
这和伏击战不同,伏击战当然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而此次两军交战,就是平原之上一场大战,自然就要按照正面交战的规则来。
很快,大明辽东总兵官杨照就催马到了前面,手下也开始整理兵马。
一场追击战变成正面大战,其实一开始杨照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不说别的,他率部追出边墙后,只要鞑子回头迎战,就会面临这样的场面,所以丝毫不以为意。
不过先前鞑子队列的转变,可以说在时间上掐得分毫无措,显然对方带队之人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由不得他不重视起来,命令手下人小心整理队形。
只是,此时鞑子的骑兵是在山外,而明军军阵的一侧却是熊山,自然对于他们队形的摆开不利。
不过对骑兵来说,这样的阵型影响也有限。
阵型宽度不够,那么就加强厚度,反正到时候两军就是对撞。
自己的骑兵人数更多,队形更加厚实,在这样的交战当中其实更加占便宜。
两军对冲以后,杀穿对方队列,在兜一圈回来再杀,这伙鞑子铁定是插翅难飞了。
杨照此时在心中盘算着,也是这样下达整队命令。
这么多鞑子,战后至少也是上千颗首级在手,报到朝廷,自己怎么也能升一级,就算不能做到大都督,给个都督同知也是说得过去的。
两军对峙中,杨照在心里想着美事,脸上不免显出得意的神情。
此时,鞑子军中,黄台吉也正在和身侧的打来孙对着面前的明军指指点点,脸上一副兴奋之色。
杨照的军旗就在敌军队列中,可以肯定,这次钓出来的真是明军辽东总兵杨照。
杀掉他或者活捉他,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功一件,最起码可以狠狠打击明军士气。
想到他们策划的攻势,若是押着杨照去攻打明军的城池,对面明军看到他们的总兵大人被俘,士气该变成什么样子。
两边将领都是信心十足,都在想着一战击败对方奠定胜局。
只是,这一切,都是有心算无心。
随着明军在熊山脚下完成结阵,军队密集排列好,准备发动和鞑子决战之时,一支鞑子骑兵部队已经悄无声息从熊山一侧绕出,堵在了明军军阵的后方。
突然的变化自然被明军后面的士卒发现,当看到大队鞑子出现,以攻击队形向他们冲来而不是结阵时无不心中大骇。
被包围了。
此时,这是所有明军士卒心里冒出来的念头。
鞑子骑兵从身后冲出,地面微微的颤动,自然被勒马的杨照发觉。待前方的明军纷纷回头看去时,骑兵践踏出的烟尘已经清晰可见。
而在杨照回头看向前方鞑子时,对面已经吹响牛角号,这是进攻的信号。
杨照此时那里不知道被蒙古人算计了,不仅仅是前后受敌,更是失去了对于骑兵来说最为紧要的东西,那就是速度。
现在的他们,可是静静站立在原地。
骑兵不能冲起来,那连步兵都不如。
此时,摆在杨照面前唯一的出路就只能往前冲,绝对不能往回跑或者往左边,鞑子前后大军间冲出去,虽然那里距离明军边堡镇远堡和大小黑山堡足够近,应该只有几十里地。
因为大军的队形限制了,没法马上转向,除非他抛弃部下逃走,应该有机会。
但是他不能。
对于正面交战,其实在队形展开时,就是交战双方将领斗智斗勇的时候。
而在队形完成后,输赢就是最后一搏了。
杨照没有丝毫犹豫,现在他想的就是冲过去,突破鞑子军阵,然后直接向西面明军边墙跑,而不是兜一圈回来再战。
只要能够跑到边墙,就能得到城墙的保护。
他已经看出来的,身后的鞑子至少有三千人,而且还是以逸待劳的精悍士卒。
“击鼓,冲。”
杨照抽出长剑挥舞着,指挥明军全军突击。
熊山脚下,三队骑兵都开始动了。
只是,此时由黄台吉率领的鞑子骑兵并不是正面冲向明军,而是斜着插向明军的右翼。
这样,虽然可以让明军前锋不受阻拦的冲过去,但对于他们的后队来说,肯定会被这股鞑子打乱,被他们一个冲击就彻底摧垮。
而更要命的是,以逸待劳的鞑子后军也是向右翼冲击过来。
前后两军的右翼,到了明军这里就是左右两边都遭到鞑子的分割包围。
明军军阵还未完全加速时,后队就已经被鞑子追上,摧枯拉朽般,战阵被撕裂。
第525章皇子降生
现在的战况已经快速翻转,极度不利于明军。
失去了速度的优势,明军从接到总兵杨照的命令那一刻起,全军就向前突击,希望凿穿前方鞑子军阵。
不过全军冲锋开始,前军速度也只能一点点提起来,而后面已经展开冲锋的鞑子伏兵已经凭借这充沛的马力追了上来,击向明军右侧。
让杨照始料不及的是,前方堵路的鞑子也没有直接拦截明军,而是由左翼的部队,也就是原先鞑子的前锋形成一个锥子,凶狠的砸向明军的左翼,其他部队随后跟进。
从高空看上去,此时战场已经由原先的前中后三伙人开始向左中右转变。
前方的鞑子已经转到左路,后面的鞑子也转移到右路,两路包夹着位于中央的明军。
好在,明军前方似乎已经空出来,没有鞑子军队拦截。
虽然此时后面右翼的明军已经遭到鞑子的攻击,可前方道路上已经没有阻碍,只要把速度提起来,他们的大部分人还是有机会逃出去的。
只是很快,前方的明军就看见了横亘在他们前进道路上那一排粮车,虽然粮车之间并未相连,可以明军现在密集的阵型,这些粮车的出现必然会影响明军的前进速度。
位于明军前锋位置的杨照此时已经心急如焚,他知道只有冲出去,明军才有机会脱离战场。
可是,前方的那些粮车,此时却成为明军的拦路虎,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为躲避它们而丧命。
杨照的位置,当然是很容易调整战马前进的方向,避开这些路障,可是后面的人可就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