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538节
他们来这里,或是为私利,或是为朋友面子不得不来,反正都没打算和下面那些人有过多接触。
而在柳泉居外,也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这里。
他们自然有办法知道里面发生的一切,留在这里也不过是为了在酒席散场后再确认一下赴宴之人的身份。
“你是说张文渊、杨兆,还有刘思问、陈复升都参与了此事?”
此时,在魏府,魏广德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翘着二郎腿听着张吉的汇报。
今晚柳泉居闹得动静可不小,毕竟上百名官员赴宴,阵仗着实不小,即便魏广德也听闻了消息,自然派人查探一二。
“老爷,他们这是丝毫不把你和王爷放在眼里了。”
张吉在那里小心说道。
“呵呵,显示下力量,毕竟还有很多官员并未出手,他们这是在向我们显示实力啊。”
魏广德不以为意的笑道,不过笑容却逐渐冷厉起来。
示威,赤裸裸的示威。
这么丝毫不遮掩,就是想让裕王府知难而退。
本来魏广德就没打算回应他们,可没想到裕王府隐忍的结果,却让对方似乎是感觉吃定了他们,居然在京城做出如此不智之事。
魏广德此时盘算的是,若这次真按原先的打算,让他们轻易得逞,那等将来裕王上位以后会不会还卷土重来,在面对开海,还有再次尝试海运之事上。
在裕王那里,其实基本已经确定会谨慎的开放海禁,暂时允许一处口岸通商试点,同时也会再次尝试漕粮海运,以重新分析漕运和海运的利弊。
最初是想息事宁人,免得惹嘉靖皇帝不喜,可现在的局面,裕王府反而有点被动了。
裕王府发力,阻击一下此事,看看漕、河还有什么后续手段?
魏广德寻思着,逼一下,看他们还有什么后招。
虽然将来处理朝政上,将来会有徐阶等老臣辅佐,到时他们也能看出下面人的手段,可保不齐对方还有什么手段以前没有使用过。
除此以外,魏广德还没想到的是,他有几个同年也去赴宴,之前也参与了他们的聚会而没有来自己这里通气。
别的人不说,就他的那些同年,魏广德自认为对他们都是不错,几乎是有求必应,没想到还是有不满他的人。
要说先前张吉说出的几个名字,在和他一起的时候也是言谈甚欢,丝毫看不出什么隔阂的。
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此事背后其实就是裕王府,是他魏广德。
看来以后对那些同年的态度要改一改,自己还要小心着点,说不准谁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魏广德在考虑是否要加大反击力度,让更多人上书反对禁海一事,而在京城里,还有许多府邸这么晚了也是有人进进出出,不断汇报着打探到的各种消息。
或许,也只有徐阶、袁炜这样的大人物,才会不在乎这些下面人的小动作。
魏广德在第二天一早直接就前往裕王府,也派人给张居正那边送去消息,让他先去裕王府。
只不过,在魏广德进了裕王府后看到殷士谵、张居正还未到来,就直接坐在自己位置上休息,寻思着该怎么说自己昨晚的考虑。
发动裕王府的关系,自然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向裕王请示,若是他们这些属官意见都不一致,到了裕王那里怕是也很难有个结果。
裕王的决断能力,始终还是有所欠缺。
这也是魏广德这么早就谋划一些事儿的原因,早点在他的心里打下钉子,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或者从其他人那里咨询意见。
不多时,张居正就先进了屋子,和魏广德拱手见礼后就坐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看着他。
“叔大兄知道了。”
魏广德看他样子就知道,昨晚那边的宴会,张居正应该也是派人关注了。
张居正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
“叔大兄可有什么想法?”
魏广德笑着问道。
“和你想法一样,不能坐视不理,他们太不示抬举了。”
张居正直言道。
有了张居正的态度,魏广德心里就有底了。
殷士谵这个人的脾气有点大,不管在这事上他最初是什么态度,只要把事儿引到丢了裕王府面子上,他就一定会支持还以颜色。
这一招,对裕王也是有效的。
相对来说,还就是张居正不容易被激怒,他更习惯冷静思考,分析得失。
只不过,他们没有等到殷士谵的到来,就有小內侍气喘吁吁跑进屋子。
“魏大人,张大人,不好了,昌平方向有烽火传讯。”
第553章叠阵法
从昌平方向传来烽火消息已经过去两天时间,在这两天里,京师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虽然不像上次黄台吉入寇密云,京城很快就实行戒严,可毕竟两次预警时间太密集,难免不让人想到一个多月前的景象。
气氛的紧张,似乎也起到一点效果,那就是百官关于支持山东巡抚奏疏的声音小了一些,大家的关注点都已经转移到宣府。
而就在这个时候,马芳率部出关巡边的消息也从兵部传出。
一时间,朝中很快就传出消息,那就是马芳部在关外遭遇鞑子伏击,全军覆没。
这条传闻的出现,无疑再次加剧了京师的紧张氛围。
马芳这时候在京师的名声可以说非常大,一个月前一场大战,让京城百姓无不知道马芳之名。
谁能想象,仅月余就传出他战败身死的消息,对百姓心理冲击有多大。
当宣府急报送入兵部后,昌平烽火终于有了明确消息。
两万余虏骑两日前破滴水崖进入宣府抢掠,兵锋极盛,沿途镇堡虽早有防范,可因虏骑进兵速度过快,损失也是难免。
战报送入兵部,实际上当兵部尚书杨博带着它就前往西苑面圣后,战报详情就快速在京城传开。
“不对不对不对。”
裕王府了,魏广德皱眉反复看着宣府送来的战报,仅一日时间,鞑子兵锋就向南前行八十余里。
除了靠近边墙的镇堡往日严加戒备的缘故,在这次鞑子突袭中损失较小,越往南,地方损失越重。
“鞑子并未攻打边墙附近镇堡,而只是消灭城外明军和掠走百姓,大队人马依旧向南,甚至都不攻打这些地方,实在让人费解。”
魏广德说出自己的疑惑,无论如何,保留一条撤退通道都是必要的。
可这次战报中,鞑子南下速度之快非常罕见,似乎料定明军无力封锁他们的退路一样。
“昨日说的,马芳部可能战败的传言,善贷觉得是否可信。”
张居正又提问道。
“若马芳部战败,战报中不可能不提。”
魏广德摇摇头答道,“从时间上看,鞑子是在马芳率部出关数日后突至,边关将士预先有马芳的命令,所以军堡皆无碍。
只不过这次鞑子的目标明显不在他们这里,而是全力突袭宣府腹地,马芳出兵的消息肯定是已经被俺答汗所知,他们现在就是欺负宣府没有机动兵力,所以才敢如此肆无忌惮一路南下抢掠。”
魏广德一边说一边思考,逐渐给出了一个还算圆满的答案。
说完这话,魏广德又低头思考半晌,才比较肯定的说道,“如果我没猜测的话,俺答汗其实未必是知道马芳要出兵的消息,只是派出斥候侦查宣府沿途关隘,直到发现马芳出兵的消息,他们才出兵突袭的宣府。”
“何以见得?”
这次,说话的换成了裕王,他现在对北方军事越来越感兴趣了。
“如果事先得知马芳率部进入草原的话,俺答汗应该会集中主力伏击马芳部才是,只要在大草原上消灭他们,再挥师南下进攻宣府才是上策。
毕竟,大军在草原失事,只要封锁的好,溃兵未必有机会返回边墙,这个时候出击依旧会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
只有临时发现马芳部动向,才会来不及召集各方人马。
要知道,草原有多大,蒙古各部族散居各地,要征召各部骑兵,没有两三个月是办不到的。
进入宣府的两万多鞑子,说不好就是俺答汗身边的亲卫,他们避开马芳部一路南下闯进宣府。
只怕,这个时候,马芳部都还没到北沙滩,却不知道自己老窝已经被人端了。”
魏广德闭上眼睛,轻轻摇头说道。
一开始,发现马芳有突袭草原想法后,他本能就感觉不妥,但是却没有想到俺答汗会这么做。,避开马芳兵锋偷袭宣府。
还好,他虽然没有想到,张居正却想到了。
可惜,兵部发给董一奎的命令,怕是也难以执行。
以现在山西的情况,董一奎未必短时间内就可以召集数千骑兵,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魏广德这会儿是深深的后悔,在张居正提出补充宣府兵力时,他其实并没有抱以热情,只是比较敷衍的答应。
因为在他看来,马芳部出击应该不会输,不至于一路败退回到宣府,还需要各地发兵救援。
只不过为了保险,才认可调山西镇兵马支援宣府。
只能说,魏广德后世的印象导致他这次判断失误,太过信任马芳了,认为以他之才不会出现重大失误才是。
“也不急,鞑子进入宣府应该就是肆虐数日就会离开,山西镇的兵马应该已经完成集结,很快就会在董一奎带领下北上,逼退鞑子侵扰才是。”
张居正劝慰道,“不过这次叙功的事儿,马芳的功劳怕是要没了,只希望能够功过相抵就好。”
“宣府失事,马芳难辞其咎。”
殷士谵开口说道。
“就算处罚,应该也不会太重,至多就是降级使用。”
魏广德倒是不担心,这个时候,在北方边镇诸将中,能够代替马芳守御宣府的将官很多,可要说敢带兵进入草原报复的就凤毛麟角。
单凭这一点,嘉靖皇帝也不会对他治罪。
“其实处罚一下也好,免得他自己飘起来,让他知道俺答汗的厉害,以往他和俺答汗交手,胜面极大。
这次,人家根本就不和他交手,避开锋芒打他的七寸,也算是个教训。”
魏广德说到这里,语气已经变得逐渐轻松起来。
“等些时日,只要确认鞑子是避开马芳部实施偷袭,最起码说明,马芳所练之兵,鞑子是不敢正面挡其锋芒的”
魏广德刚说道这里,话音就被裕王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