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574节
虽然《永乐大典》全书有一万一千余册,可每册都有编号,有礼部专人负责收发记录,倒是不担心遗失或者搞混。
没多长时间,芦布就把四本正本送到,魏广德倒是没去看抄录本,而是翻开正本津津有味看起来。
全赖记忆力超群,魏广德看完一本正本,再去看抄录之书,自然是得心应手。
就在魏广德看完正本,开始拿起抄录副本看的时候,外面忽然有脚步声响起,抬头一看是芦布已经小跑着进屋。
“何事如此惊慌,毛毛躁躁的。”
魏广德不满的说道,这是什么地方,怎么可以如此匆忙慌乱。
“大人,快去前面,外面有宫中天使过来召你过去。”
芦布轻喘两口气才说道。
“宫里?宫里叫我做什么?”
魏广德狐疑的问道,他可没得到消息,宫里有旨意传给他。
这可不是一个好信号,自己居然对宫里的事儿完全无知。
“大人,你还是先去前面吧,好像不是坏事。”
芦布急忙说道。
“哦,为何?”
魏广德虽然听到芦布的话悬着的心放下,可依旧要摆出官员从容淡定的气势来,并没有听到可能是好消息就急急忙忙往前去。
“宫里来的公公,我被唤过去的时候,脸色不差。”
芦布急忙解释道。
架势拿捏好了,魏广德这才从容起身,又整理下官袍,这才迈步往前面正堂走去。
今日传旨和前两次不同,做为总校官的严讷、李春芳等都未到场,显然这次的旨意应该是颁旨给个人的。
看到那传旨太监的笑脸,魏广德知道应该不是坏事。
十位分校官没一会儿就全部到齐,大家在这里校录大典自没有高低之分,不过还是有品级的差别,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张居正,从五品的詹事府司经局洗马魏广德自然就站到了前排,而其他几位分校官,品级最高也不过从六品。
“奉天承运皇帝.”
传旨太监抑扬顿挫的宣读嘉靖皇帝的旨意,很快接旨的十位分校官都是面露喜色。
果然是好事。
现在抄录大典的速度加快,自然让众分校官都忙得不可开交,在这个时候嘉靖皇帝自然下旨褒奖,给他们升官和记功的奖励,还有每人十两银子的奖赏。
随着张居正带领分校官们齐齐谢恩,接过旨意,魏广德则从旁边內侍手中接过一个木盘,上面十锭银作局花银整整齐齐摆放其中。
随后,十位分校官送传旨天使离开,在门前又是一个个上前向那太监表示感谢。
在魏广德上前时,从袖中摸出一锭银子直接递了过去交到对方手中。
这些潜规则,他没法打破,即便他背后有裕王撑腰,宫里也有人。
值得一说的是,高忠的身子是彻底不行了,陈矩已经两次找他要上年份的人参,但是服用后效果甚微,只是吊着一口气不断而已。
做为高忠最看重的干儿子,陈矩这段时间暂时辞了永寿宫的差事,在尽心服侍高忠,这也是魏广德对宫里消息不灵通的原因。
“恭喜魏大人高升。”
对其他翰林官来说,他们的官位升迁缓慢,只能是记功,这样三年一次的考核上可以加分,从而实现顺利升迁,而张居正本来从正六品跃升到从四品,短期内也没法升官,所以他们九位都只是记功一次,而魏广德则实打实得到升迁的机会。
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的官职,现在就落到他头上。
不过严格说起来,之前他短暂领先张居正半品,而这次升官后,他还是落后张居正半品。
只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有徐阶的提携,张居正想不发达都难。
“同喜同喜。”
魏广德这会儿也是满脸笑容接受同僚的庆贺,随即又请大家晚上演乐胡同畅饮庆贺,张居正自是带头应和。
魏广德随即叫芦布去唤来家人,让先去演乐胡同安排好晚上的活动。
今天的差事儿还得尽心做好,不然消息要是传进宫里,怕是刚到手的左庶子官位就要飞了。
校录官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一份轻松的活计,每日都是压力山大,时间悄然过去两月。
在这两月里,朝中发生的大事不多,不过魏广德在宫中最大的依仗高忠终于还是死了,魏广德过去吊唁,也得知陈矩在协助高忠家人在处理完后事后,依旧会回到永寿宫当差,这是黄锦黄公公安排的。
虽然离开宫禁一段时间,可陈矩的本份倒是让他得到宫里许多大太监的好感。
太监,没了命根子,所能依靠的,无非就是自己本家亲族,还有就是宫里的这些干儿子。
陈矩在高忠最后一段时间里尽心服侍,倒是让这些大太监们羡慕得很。
这日,魏广德散衙后回家路上,马车却忽然被人截住。
“外面什么事儿?”
感觉到马车不走,车里的魏广德当即开口问道。
“老爷,是王府內侍求见。”
驾马的李三答道。
掀开车帘,魏广德向外看去,果真是李芳身边的人。
那內侍在看到车帘掀开后已经抢先行礼道:“拜见魏大人。”
“何事?”
魏广德淡淡问道。
这几个月,他一般隔上六七日才去王府一趟,王府那边事儿有殷士谵打理,倒也一切顺利。
“殿下有请。”
那內侍说道。
“殿下有何事?”
魏广德眨眨眼,想想近期的朝政,似乎没什么值得说叨的地方,有些狐疑的问道。
“奴婢不知。”
那內侍答道。
看了眼前面路旁停着的马车,魏广德开口说道:“前面带路。”
那內侍小跑着回到马车上,随即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向裕王府驶去。
魏广德见到裕王的时候,很奇怪,屋里只有裕王和李芳两人,殷士谵都不曾见,张居正自然也不在。
“拜见殿下。”
魏广德向裕王深施一礼,口中说道。
“善贷平身,在孤这里不用多礼,早就给你说过,伱就是不听。”
裕王起身相扶,嘴上说道。
“礼不可废。”
魏广德嘴里说着,心里自然不是这么想,不过这是在明朝,可不是后世。
也就是见裕王不用行跪拜礼,否则魏广德怕是一个月都未必会来裕王府一次。
“今日殿下相召,不知所谓何事?”
魏广德开口问道。
“善贷可知,昨日江西送来查抄严家家财的金银一事?”
裕王这时候回身已经坐回位置,右手虚抬,示意魏广德坐在左首椅子上。
魏广德拱拱手,这才坐下,随后面带不解问道:“可是严家那二百万两银子到京城了?”
在他说完话后,却看见裕王摇摇头叹道:“哪有二百万两,只有三十余万两而已,也就金子有三万余两,接近所奏报之数,其余金银玉器也和奏报大差不差。”
对这个局面,魏广德其实早有所料,所以根本就对此不上心。
这些能起运到京城的东西,应该是从严家现场抄获的,否则断不可能有如此之多。
“那不知殿下”
到这个时候,魏广德自然不会主动戳破这件事儿,影响太大,说穿了会引起官场江南官场大地震,甚至导致江南不稳。
“善贷怕还不知道,今日下午,内阁徐阁老和严阁老有过一番激烈的争执。”
裕王继续说道。
“哦?”
魏广德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只是不明白其中道理。
“按照成守节随这些金银进京的奏疏来看,剩下的百余万两银子还在江南各地,他正在抓紧时间下文追缴。
不知此事,善贷怎么看?”
裕王说道。
魏广德大概明白,裕王这话只是随口之言,所谓问他的看法,他能有什么看法。
其实,魏广德现在最好奇的还是,严讷和徐阶争执了什么。
毕竟发生的时间尚短,要是今晚出去喝酒,怕就能知道那两位大佬互掐是为了什么。
“成大人既然已经知道银子在何处,下文追缴也就是了,难道还有何难处?”
魏广德答道。
“是啊,孤也是这么认为的,下文追缴,凑齐一定数量交漕运衙门送入京城就是了。”
裕王微微点头,不过脸色却很不好,只听到他继续说道:“只是奏疏到了内阁,徐阁老和严阁老的意见却有些许分歧。”
“嗯?有何分歧,都是追缴银子,目的一样,有必要争执,大动干戈吗?”
魏广德实在好奇,内阁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裕王表情如此奇怪。
“徐阁老的意见是,让成守节在江西继续追缴严家脏银,追缴一批就往京城运送一批。”
裕王在上面继续说道,魏广德就在下面不断点头。
乍一听,貌似没毛病,不过他也清楚,裕王似乎也发现其中有些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