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628节

  虽然他没有入阁,可毕竟是一项他觉得可行的政策,若是真有成效,无疑隆庆朝一开始就有了个好的局面。

  “而且此次提出开海和以前不同,以前是没有陛下支持,有朝臣自己提出的,所以事败后,提议之人往往遭遇贬黜。

  这次不管是善贷上奏还是涂泽民上奏,有宫里的认可,至少仕途没有阻碍。”

  陈以勤继续说道。

  “此前,我和新任两广总督谭纶有过书信,希望他也能上奏支持此事,之前他在福建任巡抚时的奏疏,我看其实就有此意,只不过比较含蓄,毕竟先皇对海贸的态度很清晰,没人敢拂逆。”

  魏广德又说道。

  陈以勤先前的分析已经说明,他支持自己的谋划,此事大有可为。

  “那我就在内阁等着涂巡抚的奏疏。”

  陈以勤笑笑,走回座位上坐下说道。

  之后,三人又说笑了半天,摆下酒宴,又是入座聊起高拱。

  殷士谵始终还是不信高拱会被徐阶逼走,要知道,就算高拱怕了,或者说顾全大局执意离开,隆庆皇帝也未必会答应放人。

  他在裕王府时间不短,自然知道裕王对高拱的信任程度。

  “不过是个猜测,首辅大人做事,向来谋定而后动,不出招则以,出则必是杀招,肃卿未必能顶住。”

  陈以勤犹豫着答道。

  徐阶的为人,朝野上下也有议论,之前认为他阿谀奉承嘉靖皇帝和严嵩,但是在倒严嵩时也是丝毫不手软,而且朝野暗中已经传开,当初弹劾严党的奏疏,大多出自他授意,所以挽回不少形象。

  不过魏广德这会儿想的却是,或许这就是后世高拱不那么有名的原因,至少没有张居正出名。

  做了一年多的阁臣就倒台,根本没有机会施展他的报复,历史自然就不会关注这么一个匆匆过客。

  还以为他是暴毙死了,没想到是被徐阶搞倒台。

  想到徐阶,魏广德也是有忧虑的,这老小子就是笑面虎,真的是厉害。

  他可不像殷士谵那样有顾虑,徐阶是真正的政客,知道隐匿身形寻找时机,这才是真正的猎手。

  至于后世印象里说他如何贪财,魏广德只能说,要是做到首辅宝座而不能积累万贯家财,那这个首辅真的是白做了。

  大明朝官场,真没有清官生存的土壤。

  当然,已经被放出来几个月的海瑞是个例外,他是朝廷要树立的榜样,非典型官员。

  而且,就算海瑞想贪他也不敢,因为已经是榜样,无数人看着他,稍微伸手就会被人逮住,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

  想到嘉靖皇帝对他的评价,海瑞怕真的要绝后了。

  之后数日,朝野依旧风平浪静,看不出一点徐阶要动手的意思。

  不过魏广德知道,徐阁老应该就是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让高拱再次在朝野失去人心的机会。

  不看僧面看佛面,百官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隆庆皇帝对高拱的态度。

  只是魏广德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促成高拱倒台的条件,居然会和他有关系。

  “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

  这日,张居正在值房看到分到自己这里的奏疏后就是眉头一皱。

  奏疏来自福建,由福建巡抚涂泽民上奏,过通政使司传到自己手里。

  简单看过这篇奏疏他就有些不知所措起来,因为奏疏的内容实在有些.

  有违祖制。

  对,就是有违祖制。

  可是,张居正回想起奏疏中所列之事,又觉得似乎很有道理。

  其中一些东西,他还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以前在哪里听人说过。

  细细回忆,终究还是没有想起,毕竟好几年的事儿了,当时他虽然感兴趣,但并未深究此事,自时间一长自然淡忘。

  如何票拟?

  他还真不敢随便动笔,兹事体大,他不敢擅自做主,自然先把奏疏放在一边,翻看起其他的东西。

  不过他也留了一个心眼,叫来信任的书吏,让他去外面打听下,可有关于福建巡抚奏疏的议论。

  是的,张居正吃不准朝野对这份奏疏的态度,先看看外面百官怎么看待此事。

  通过通政使司递上来的,自然第一时间就被通政使司的书吏们看到了。

  一开始只觉得涂泽民大胆,可抄录后发觉人家言之有物,自然也悄悄在京城各衙门里传开。

  不过传到外面后,对于大部分没有看到奏疏的人来说,本能的就是反对,甚至都对奏疏不屑一顾。

  这样的陈情,每隔一、两朝总有人提起,然后就是被驳回,有的还因此断了自己的前程。

  至于理由,好吧,以前的奏疏其实都很详细了,实在没必要打听,就更不需要派人去通政使司抄录了。

  当然,百官如此想,有几个人却不会这么看。

  魏广德和殷士谵在听到消息的时候,就派人去了通政使司,他想看看涂泽民到底怎么奏的,有没有按照他的意思书写这份奏疏。

  “你是说,各衙门里都在笑话涂巡抚自断全程?”

  此时,内阁张居正值房里,他正在听手下汇报在外面打听到的消息。

  “许多人都不屑一顾,说早前类似奏疏也有,无一不是被驳回,实在没什么新意,就是哗众取宠罢了”

  那书吏也认真回答,把听到的都一股脑告诉了张居正。

  “下去吧。”

  张居正挥挥手让手下退出,他则看着面前的奏疏有些发愣。

  本能的,他觉得应该否掉,可是内心里又对奏疏中提到可缓解倭患的表达有一丝期待。

第623章内阁决议

  “老师,你看涂泽民的奏疏如何?”

  内阁,徐阶值房内,张居正在桌案前负手而立,轻声问道。

  这个时候,徐阶已经看完了涂泽民的《请开市舶疏》,奏疏已经被放在桌上,而他却是在低头沉思。

  因为涂泽民总结了倭乱大起前后朝廷的边策,收紧海防打击走私前,倭寇虽然时不时出现,但规模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在收紧海防后,倭寇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可见海防松紧对倭寇的影响力是不小的。

  徐家就在松江,关于倭寇的情况多多少少也知道许多。

  徐家也有大量的棉田,甚至还有自己的织布场,对于所织造布料的去处虽然不大清楚,可也有耳闻。

  抬头看了眼面前殷切期待的学生,徐阶在心里叹了口气。

  作为首辅,有的时候不是觉得对就可以去做,因为他代表的全天下的文官。

  文官集团钳制皇权的手段有哪些?

  其中自然是祖制排第一位,这是个大杀器,用出来皇帝也不能说什么。

  即便是大胆的嘉靖皇帝,在面对公然破坏祖制的这顶大帽子,也是顶不住的,只能悄悄的改,一点点打着擦边球。

  “涂巡抚的奏疏很有见地。”

  徐阶终于开口说道。

  张居正一听,顿时脸上就是一喜,但是随后很快表情就变得阴郁起来。

  “有道理,却不能用啊。”

  徐阶叹口气说道,“按他所说开海禁,这是公然破坏祖制,若是我们内阁不反对,那天下文官就要反对我们了。”

  海禁是不是祖制,这个早就不需要讨论,当年无数人查阅洪武以后的朝廷政令,早就有了答案。

  虽然有些人提出时过境迁,朝廷政令也该有所变化。

  道理谁都懂,可祖制就是祖制,也别是朱元璋在许多政令后面都加上后辈子孙不得删改的文字,让保留祖制成了孝道。

  违反祖制就是不孝,大明以孝治天下,不孝的皇帝能治理好天下吗?

  “老师也觉得可以一试?”

  尽管知道了结果,可张居正还是有点不死心的问道。

  徐阶看了眼张居正,“吾知道你的想法,可是有些东西不能碰。

  如果你只是六部尚书,说出支持的话语也还罢了,可是进入内阁,做了阁臣,该有的表率还是要有。”

  “天下官员都会反对这条建议,涂泽民难道不知道?他为什么还要上这道奏疏?”

  张居正有些不解的道,不过眼珠却在飞速转动。

  “我先说了,你若是尚书,就可以说这样的话,只是阁臣不能。

  涂巡抚应该是了解福建实情,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个好官,知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可惜了,海禁,不是他说开就能开的。”

  徐阶不以为然的说道。

  开海禁,涂泽民不是第一个,几年前那个谭纶也试探过朝廷的动向,虽然没有明说开海,可是却把福建百姓实际情况述说的清楚,而且几乎封住了造福地方所有的办法。

  最后又说了前朝南宋时福建的繁华皆是因泉州港兴盛而来,目的不言自明。

  再往前,也有许多人提到过应该放松甚至解除海禁,朝议无一例外全部失败。

  所以,徐阶并没有深想,认为是很正常的情况,正想说让张居正票拟否掉涂泽民的奏疏时,耳中却听到张居正的话语。

  “老师,不若开个阁议,让阁臣一起讨论此事。”

  张居正说话时双眼一眨不眨盯着徐阶。

  在徐阶诧异的眼神里,张居正继续说道:“老师可一开始就表态,反对涂泽民的奏疏,老师不是说天下百官都会反对吗?”

  “你是说”

  徐阶听懂了张居正话里的意思,既然反对开海是公议,而高拱又偏爱和自己打对台,正好摆下个正大光明的计谋,看他高拱往不往里面跳。

  他顺从了也就罢了,自己也不损失什么。

  可若他执意反对自己,提出支持涂泽民的奏疏,那就是和天下百官为敌,只要操作得当,制造个满朝倾拱的局势,隆庆这个小皇帝也未必能抗的住,力保他下来。

首节 上一节 62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