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673节

  雷礼的奏疏走到很快,内阁特事特办,当天就送入宫里,在散衙前就有消息传来,皇帝“不允”。

  雷礼的第一道乞休奏疏被否了,不过此事在朝中影响不大。

  雷礼的病,官员们或多或少都听说了,一些人也知道雷尚书是铁了心要回乡。

  第一道奏疏被否,那就继续,真正考验皇帝的是第三道乞休奏疏。

  魏广德散衙离开礼部,就直接驱车去了陈以勤府上,下午他收到陈以勤的纸条,自然就来了。

  “你要乞休?”

  好吧,魏广德见到陈以勤,寒暄几句后,就被陈以勤的一番话雷的外焦里嫩。

  “实话给你说吧,这开年来我身体就不好,太医说最好静养调理,否则很难去根。”

  陈以勤解释道,“我这乞休,陛下应该就可以增补内阁阁臣,很快就会把你和正甫召入内阁。

  太医也说了,我这病,调养一年半载就应该能见好转,之后只要不多操劳,也就不会犯病,那时候我再回来。”

  魏广德摇摇头道:“这个时候,陛下那里怕不会同意。”

  魏广德并不认为隆庆皇帝会在这个时候放走陈以勤,因为内阁里没人啊。

  陈以勤走了,就算真把魏广德和殷士谵补入,也不过是取代张居正在内阁垫底的位置。

  陈以勤在内阁,怎么也算三号人物,若是徐阶离开,就可以进位次辅,李春芳递补为首辅。

  陈以勤的位置太过重要,魏广德相信隆庆皇帝绝对不会允许他这个时候离开。

  “我上一道奏疏试试,再和陛下说说,若是陛下坚持,那我就不上本了。”

  陈以勤也明白现在内阁微妙的人事关系,所以也不强求,只是随口道。

第660章舆论

  果然,第二天,隆庆皇帝就在乾清宫里看到了陈以勤和雷礼的乞休奏疏,都是因病乞休。

  “陈矩,去内阁传陈以勤来见我。”

  “是。”

  门口侍立的陈矩躬身应道,随即快步向乾清宫门奔去。

  隆庆皇帝把两份奏疏放在御书案上,现在雷礼的奏疏上批了不允,又派御医入府为其诊治。

  这样的奏疏,昨日已经批过。

  御医回宫复命时也说了,雷礼的病确实难以治疗,现在虽然还能任事,但是时间也不会太长了。

  所以,隆庆皇帝当时就打定主意,等雷礼第三次上奏的时候就答应他,全了君臣的礼节。

  而对于陈以勤,隆庆皇帝的态度和魏广德猜的一般无二,这个时机当然是不会放他走的。

  不过在此之前,和陈以勤见面时他并未提过此事,所以隆庆皇帝认为有必要当面问问情况。

  容不得他不多想,之前徐阶已经发动朝堂的力量逼走一个高拱,他担心这背后又有徐阶的手笔,那这次他就要不按常理出牌了,甚至直接下旨,勒令徐阶致仕都在可选范围内。

  当然,这道旨意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下的。

  下旨前,肯定也要有一番布置,免得出现差错。

  隆庆皇帝在宫里焦急的等待陈以勤的到来,而此时在京各大衙门已经炸开了锅。

  雷礼请求致仕,大家都心知肚明怎么回事。

  雷尚书的身体确实有恙,能拖到现在,其实心机机敏之人也猜出个大概,那是在等朱衡回朝。

  但是,让他们炸锅的则是陈以勤的奏疏。

  之前看到陈以勤,可是丝毫看不出有恙,怎么忽然就因病乞休?

  难道内阁里,徐阁老一派和裕袛一派彻底决裂了?

  此时,京城里已经是谣言满天飞,消息自然也传到徐阶耳中。

  此刻,他正一个人坐在值房里沉思。

  陈以勤突然来这一手让他错愕之余也产生了一丝惊惧,因为他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宫里那位要对他动手了?

  就刚才下面传来的消息,要是这个时候皇帝下旨罢官甚至入诏狱,那些京官们也不会因为他是首辅就会出来保他,除了那些和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官员外,大部份人还是只会幸灾乐祸。

  至于原因,正如外界猜测的那样。

  到那个时候,他们只会以为是他徐阶在内阁里逼迫陈以勤致仕,犹如去年郭朴那样。

  官员们讨厌高拱,可对郭朴虽有些怨念,但更多的其实是嫉妒。

  靠投机钻营成为内阁阁臣,因为给嘉靖皇帝写青词而受宠入阁,至于郭朴本身的才华,他们是选择性无视的。

  但是,在郭朴被迫致仕后,舆论反转的让他这个首辅大人都有些始料不及。

  实际上,若是当初预料到此,他也断不会斩尽杀绝,至少会缓上一年半载再找机会对付郭朴。

  有了这个固有印象,徐阶可以想象京官们会如何看待他。

  逼走高拱、郭朴,现在又对陈以勤出手,这是要造反吗?

  良久,在外面传来张居正求见的声音后,徐阶才回过神来,嘴里喊道:“请他进来。”

  于他同样疑惑的,当然就是内阁阁臣们,不止张居正狐疑,所以主动来徐阶值房询问,就算还在自己值房的李春芳此时也已经放下手里的公务,有些心绪不宁。

  有心去陈以勤家里看看,可这个时候实在不宜出去,因为时机不对。

  而陈矩在来到内阁,没有见到陈以勤后,自然也不可能直接回宫去。

  他知道,隆庆皇帝今天是必须见到陈以勤的,所以干脆又往宫门去,打算直接到家里传人。

  而魏广德在礼部也从芦布口中知道了现在衙门里流传的消息,有些膛目结舌。

  如果徐阶昨日就知道此事,肯定会有所预料今日的难题。

  可不管是魏广德还是殷士谵,都还是缺乏朝堂的历练,很多时候都是后知后觉,习惯见子打子想办法。

  芦布出去后,魏广德还在心里感慨,没想到陈以勤这请辞的手段居然还有此妙用。

  他和殷士谵是知道陈以勤乞休原因的,自然明白此事并没有外界流言传的那么邪乎。

  可是,魏广德却已经预感到,这无心走出的一步棋居然有成为妙手的趋势。

  官心,有的时候也会左右朝局。

  仔细回忆昨日陈以勤说出那话是的神态,魏广德不确定他是否早有此预料,不过这以退为进的手段确实作用很巨大,想来徐阁老那边应该也感受到压力了。

  正如魏广德所想,本来打算晚些时候去内阁递交乞休奏疏的霍翼现在有些迟疑了。

  雷礼、陈以勤乞休,已经闹得满城风雨,要是他这个时候也乞休会引发什么后果?

  他现在只能暂时按兵不动,等着杨博那里的消息。

  若是杨博也让他递交奏疏,那他就算心里千般不情愿也只能照做。

  于是,就在京官们议论纷纷,各种流言层出不穷的时候,下午,一个更加惊爆的消息传出,兵部尚书霍翼也向朝廷递交自劾求罢的奏疏。

  他倒没有说自己是因为身体原因请求退休,而是因为之前户科给事中张齐因灾异建言,“秋防重大,皇上宜召见九卿,令各陈御虏之策,若才识疏庸、言语支吾者,即非实心为国,宜令自陈引退。”

  霍翼就以张齐之言,自疏臣才不足以匡时,望不足以服众,处非其据措置乖方,矧时值秋防虏情叵测,屡廑皇上九重之忧,而臣愚,无有丝发之效,才识疏庸,盖不待召问而后知,也乞早赐罢斥,别选贤才以代兹任。

  尽管如此,可在朝野引发的猜疑也是不断。

  连续有朝中重臣请辞,要是不议论才怪了。

  知道徐阶和杨博暗通款曲的官员可不多,不过知道霍翼和杨博关系匪浅的却是不少。

  由此,百官才更加迷糊了,不知道是不是徐阶把杨博也得罪了,还是什么原因。

  不过,宫里的消息还是很快,霍翼的奏疏,隆庆皇帝看没看到不知道,可是雷礼和陈以勤的奏疏都被送回内阁,都是不允。

  今日之事,其实还是按照之前徐阶等人筹划的在执行,只不过生出陈以勤这么一个变数,让今日朝野风向对徐阶是极度不利。

  就在这个时候,徐府的家人已经被分散到京城各处酒楼茶肆里打探消息,主要是看百官和民间对此事的看法。

  是的,虽然没有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舆论战理论,可徐阶靠着多年的经验,早已经把操控舆论玩的炉火纯青,并且做为一件武器用来攻击政敌。

  当初对付高拱、郭朴时,可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达成的目的。

  这时候的乾清宫里,隆庆皇帝也看了霍翼的奏疏,不过眼中只有一丝玩味。

  他有点迟钝是不假,可不傻,已经看出这其实是徐阶、杨博等老人的一次试探。

  陈以勤也已经解释清楚了,确实只是个人的原因,想休息一段时间调理身体,其中并未参杂外因。

  这样,隆庆皇帝也就放了心。

  之前还想先下手为强,下旨驱逐徐阶的想法作罢。

  朝廷做事,要体面,若不是真到了那一步,他也不想让丢那个人。

  他只是对徐阶有一点恶感,原因则还是因为高拱,但对其他重臣,他并没有其他心思。

  当初嘉靖皇帝最后时刻的话他还记得,“你不是有作为的君主,所以需要贤臣相辅。”

  陈以勤、魏广德等人,他能放心使用,可不代表他手下人都要换成他们举荐的。

  即便能力真的次一些,隆庆皇帝也需要朝臣的势力分布均衡。

  大臣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自代表着各自的利益。

  皇帝,就是要居中调停,平衡各方利益,他们才会听皇帝的话。

  平衡,才是稳固皇权的利器。

  所以,在这个时候,隆庆皇帝并不打算意气用事,提笔在霍翼奏疏上批红,“大臣去留,候朕召问之日自有处分,不必遽先自陈,用心供职以副委任。”

  “陈洪,把这道奏疏盖章,明日一早送到内阁去。”

  隆庆皇帝并未把霍翼的奏疏放进其他奏疏里,而是单独拿出来交给陈洪,让他亲自办理。

  “是,内臣知道了。”

  陈洪答应一声,上前接过拿到奏疏放入袖中收好。

  这道奏疏走正常流程,今天也发不出去。

  不过让人单独处置,虽然奏疏送不到内阁,可是消息却是会先一步流传开。

  而因为今日引发的朝堂议论,魏广德和殷士谵在散衙后都没有往陈以勤家里去,实在是有些惹眼了。

首节 上一节 673/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