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758节
这两年月港开放,沿海的商船也多了起来,所以海盗们从过去攻府掠县抢夺钱财变成了现在只在大海上做生意,抢劫来往商船。
商船出海,本来就有极大的危险,即便商船被海盗所获,陆地上的亲人也只以为是遭遇海难不幸。
毕竟这年头,航海技术是真不行,别觉得西方已经开始大航海时代就觉得海船技术、航行技术就很牛叉,实际上沉没在全球各地海洋底下的沉船是真的不少,甚至包括定期往返于西班牙本土和其海外殖民地之间,将欧洲货物运至美洲殖民地,并将殖民地产品,尤其是金银运回母国的大型珍宝船队。
虽然俞大猷书信里许多内容和福建官员上奏的情况有较大出入,可魏广德还是觉得俞大猷说的应该更加真实。
毕竟刘焘、涂泽民一个是总督,一个是巡抚,其实已经有些脱离基层,很多情况未必知道。
而俞大猷不同,他最近一直在海上漂,带着福建、广东和广西三省水师战船四处剿匪,一直在下面当然就更清楚实际情况。
思考片刻,魏广德觉得虽然这信是俞大猷写给自己的,但并没有什么不当言词,所以就打算明天带上这封书信去内阁,让几个阁臣也看看,知道东南实情。
之所以考虑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魏广德打算组建大明水师,就以这支三省水师战船为骨干。
要知道,大明的军事力量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制度,成祖时期虽然有些变动,但大的框架不变,都是以卫所制为主。
而明军的水师,则是沿海和江河的卫所,抽调熟悉水性的官兵组成,并没有专门的水师部队,即便帮助朱元璋打天下出力甚多的巢湖水师,就是这支部队为朱元璋夺取江南的控制权出力甚大,但是在他称帝后,水师依旧不是大明最主要的军事力量。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大明开海就意味着沿海会有大量的海船出现。
虽然目前大明只开放了月港一处通商港口,但是广东、浙江等地都有商人出海,只是他们只是通过海船运输,将各地的商品通过海船运往月港交易。
至于海船出海后会怎么样,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各地海商出海的商船从官府申请的船引,目的地就是月港。
海上商船多了,魏广德可是知道这些海商都是什么人。
船只出海后到底是商人还是海盗,都在他们一念之间。
这么混乱,自然就需要朝廷进行管控,大明水师正好就此机会搞出来,让俞大猷正式成为大明水师提督。
和戚继光当初那个总理练兵一样,俞大猷现在的提督也只是个临时官职。
至于要不要冠名“皇家”,魏广德觉得没必要,因为水师的军费应该让兵部专门拨款。
现在的水师,造船的费用来自朝廷和地方,但大部分是地方承担。
这些都需要立规矩,沿海各省每年要提供多少赋税,兵部要拨付多少军饷,只有定下规矩来,才能保证大明水师一直独立存在,而不再是各省卫所军组成的临时部队。
内阁,李春芳值房。
几位阁臣轮流看了俞大猷的书信,也知道了东南的实情,都是沉默。
“大家也都知道了,现在倭寇、海盗只是不上岸骚扰,但依旧活跃在大海之上,这对我大明商船无疑是很大的威胁。
这些商人,终究是我大明的人。
如果他们作奸犯科,自我朝廷律法惩治,可他们是领着船引出海,朝廷自然要予以保护。
所以,我大明现在需要建设一支庞大的水师船队巡逻各海域,保护大明船队航行。”
魏广德这会儿正站在中间,开口对众人说道。
“建立大明水师,保护航道,可以理解,可是银子哪儿来?
以现在各省的战船倒也好说,不需要朝廷拨银子,可是以后呢?
这些战船早晚也要更换,朝廷也需要给水师官兵拨付军饷。”
张居正开口说道。
“军饷,挤一挤总能挤出来。”
魏广德直接答道,“至于修船造舰的军费,朝廷承担一些,东南沿海也要承担一些,毕竟水师的成立就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
有水师在,他们不用担心再有来自海上的威胁。”
“善贷,东南的情况我也知道了,确实需要有一支船队维持海上航线安全,可你一直说东南,我大明可不止东南靠海。”
陈以勤皱眉说道。
“以浙、闽、粤水师组成南方水师,以登莱水师为主组成北方水师,这样大明沿海就可以有一道海上防御,倭寇、海盗也就成为历史,不复再现。”
魏广德说道,“而且,据我查阅典籍,明初太祖定下不征之国中,小琉球其实一直都没有所谓的国王,自然就不能称之为国。
据福建那边的消息,这小琉球岛屿极大,南北皆有适合建港之地,岛上林木也是茂密,正好可以据此建造更多的战船。
过去那里就是窝藏海盗之所,正好让俞大猷率部以剿匪的名义把那里占据下来,做为南方水师基地,也算开疆拓土吧。”
小琉球就是台湾,魏广德知道后世历史,当然不会放弃这片土地,自然也不会把它留给别人。
将其纳入大明版图,也算功绩一件。
第731章军镇
小琉球就是台湾,魏广德知道后世历史,自然不会放弃这片土地,当然也不会把它留给别人。
将其纳入大明版图,对在座诸人来说也算任期内功绩一件。
毕竟是开疆拓土的事儿。
唯一可能出问题的不在外,而在内,那就是此地被明太祖朱元璋定位不征之国。
不过魏广德已经打探清楚,那里就是蛮荒,那是什么国家,根本就没有建立社会秩序。
虽然要吞并这里,但是魏广德也很清楚,现在大明国力不强,根本拿不出太多银子支持岛上开发,所以干脆先把这里当成一个军事基地算了,进行实际上的控制。
在岛上南北各建一港作为南方水师的港口,逐渐向岛内辐射影响。
只要港口搞起来,必然会吸引明人前往居住、生活。
甚至,魏广德还想到了更激进的做法。
只是这做法真要干,以朝廷当前的财政状况,却是支持不起的。
以前魏广德虽然垂涎,可是他清楚,不能莫名其妙提出出兵小琉球,因为大明并没有这方面的需要。
作为大陆国家,政策都是根据国家需要制定的。
但现在不同,魏广德提议成立朝廷水师,就需要在更多的地方建立港口,因为船只上转载的补给有限。
航海的距离是有港口决定。
从大陆港口出发可以巡逻的海域,肯定是没法和从小琉球出发巡逻区域远的。
实际上此时西洋的大航海,就是依托殖民者在沿海建立的一个个港口,一步步推进完成的,没有他们建立的这些港口,大航海也进行不下去。
抢占优良港口,无疑是发展海军最重要的一步。
“善贷,按你所言,东南各省哪里支撑的起?”
李春芳皱眉道,“虽然现在俞大猷手上有福建、广东和广西水师四百余条船,还有浙江水师百余条,五百多条船看似很多,但要维持这么大的海域还是不够的。
各省造船已经捉襟见肘,你还要在小琉球兴建港口供水师驻留,这又是一笔不菲的银子。
就算朝廷下旨,东南各省也会因为这笔银子的支出闹起来的。”
“水师战船定期还要维护吧,这笔银子也不会少。”
张居正也开口附和道,“还有军饷,据我所知,现在兵部都还不能给边军支足饷,还有南方卫所,拖欠就更严重。
你要兵部划出银子给水师发饷,难。”
虽然陈以勤和殷士谵都没说话,可他们的表情魏广德也看在眼里,其实和李春芳、张居正的意见差不多。
很多事儿他们也知道可以做,该做,可户部没银子,所以做不了。
不过这个问题,其实魏广德是早有预料,也有一些解决办法。
无非就是捞银子,有船还怕什么?
此时大明财政紧张,魏广德并不打算让朝廷花太多银子打造海军,不仅是朝廷没钱,此刻海贸就当下来说对大明经济的作用并不大,对财政增收的影响也就很小。
毕竟月港的收入,大部是进内库。
之所以会如此,那也是因为虽然已经开海,可因为各种原因,朝廷和福建给出的通商船只数量限制,每年的海贸金额受此影响,并没有达到魏广德最初的设想。
其实每年那两三万两银子的进账,除了去年稍微引起了隆庆皇帝兴趣后,现在已经不怎么关心了。
因为隆庆三年已经过去大半年,今年的收入貌似和去年持平,也就是说没有一年几万两几万两的增幅,对大手大脚的隆庆皇帝来说就成了鸡肋,杯水车薪。
每年固定两三万两银子的收入,怎么让隆庆皇帝感兴趣,还要继续支持。
也就是为了剿灭倭患,所以才继续开港下去。
“我有办法让水师挣银子,自己赚钱发展,但是.”
魏广德悠悠说道:“兵部拨付的军饷是不能少的,否则水师就没有朝廷的名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善贷,你不会想用水师的福船”
殷士谵这次反应极快,在魏广德说完话后,当即瞪大眼睛看着他问道。
魏广德点点头,水师说是战船,其实就是把武器搬上去,除了封舟、大乌船等少数船只为了增加坚固性,在船头或者一些部位包上铁甲外,其他船只其实和民船差距不大。
许多船只只需要卸下武器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商船,特别是广东水师的战船,多是原来海商所用。
甚至一些船,曾经就做过倭船的勾当。
“不行,绝对不行。
朝廷的军队,怎么能从事贱业,这是丢朝廷的脸面。”
殷士谵当即摇头。
“善贷,正甫的话有道理,让水师做这个,不行。”
李春芳看了眼陈以勤才开口说道。
“首辅大人,正甫兄,据善贷所知,实际上漕军的漕船,朝廷也是允许他们夹带私货,用来弥补亏空的。”
魏广德直言道。
明朝从南方向北方输粮,因为一些原因,漕军若是按照朝廷的规定运粮,漕军只会一哄而散,因为每次运粮不仅没有收入还要亏银子。
为了保持漕粮的稳定运输,所以朝廷在这里是稍微变通了一下,那就是要求漕船依旧按照朝廷规定运送漕粮,但是默许漕军对漕船进行改动,或增大,或者其他方式,反正就是让他们可以增加每条船的载货,而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帮着商人运货。
要知道,货物上了漕船,就不会被钞关征税,还有优先通过权,这本身就值一笔银子,何况还有运费。
有了这些银子,才能保证漕军每次出航都有赚,漕粮的运输才一直保持稳定。
魏广德此时用漕船来说事儿,其实也是在提醒他们,朝廷此举并非没有先例。
听到魏广德的话,殷士谵一时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