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759节

  漕船他当然知道,他是山东人,当初进京城赶考其实就是搭的一条漕船,因为便宜。

  而其他人也知道魏广德的话不假,朝廷确实默许漕船接私活。

  “好,就算养军的银子可以这么筹集,那小琉球呢?礼部,还有那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张居正又提示道。

  明太祖朱元璋以祖训的形式告诫其子孙:“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

  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

  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这段话是洪武晚年,老朱皇帝生怕子孙后代狂妄、轻浮、率意用兵,从而招惹祸害,特地将自己的谨慎对外用兵之国策写入了《皇明祖训》之中,由此成为祖制。

  而朱元璋开列了十五个亚洲邻国为大明的“不征之国”,就包括朝鲜国(今朝鲜和韩国)、日本国(今日本)、大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小琉球国、安南国(今越南北部)、真腊国(今柬埔寨)、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后被安南灭国)、苏门答剌(今苏门答腊岛八昔)、西洋国(今科罗曼德尔海岸)、爪洼国(今爪哇岛)、湓亨国(今马来半岛)、白花国(今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三弗齐国(今苏门答腊岛巨港)、渤泥国(文莱)。

  小琉球是《皇明祖训》里明确提示的不征之国,即便有误,在清流官员们眼中也是不能冒犯的,这也是明朝一直都没有把太晚纳入版图的真正原因。

  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其实是被清廷逼急了,清兵南下,明军残部不可挡,急于寻找海外落脚点,所以选择了这里,为此还和先一步殖民在此的荷兰人开战。

  “简单,把反对的官员派去福建,让他们随大明水师出访小琉球,面见小琉球君主就好了,反正那么就有封舟,也不失朝廷体面。”

  魏广德淡淡开口道,“我相信走一圈下来,他们就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既然是太祖受人蒙骗,难道后代子孙连改正的勇气都没有吗?

  相信太祖皇帝在天有灵,也会支持这么做的。

  何况,占据小琉球是开疆拓土的大事,能彰显我皇朝盛世,想来陛下也是愿意看到的。”

  魏广德的话让几个人都沉默了,都在思考其中利弊。

  反对声音肯定不会小,毕竟涉及改动祖制,而祖制是文官集团钳制皇权的利器。

  不过涉及到开疆拓土这样的功绩,几个人也一时难以割舍。

  虽然他们几个人不能代表文官集团全部,可是话语权还是很重的,哪个人身后不是有一帮拥泵。

  看到他们陷入思考,魏广德又继续说道:“至于在小琉球建港,可以从攻占的海盗窝点觅良港,有此基础,慢慢建设起来。

  等朝廷财政宽裕了,或是水师经费充足再加速建设即可,可不是像京师外城那样,一年就要完工,先把地方占下来再说。”

  听到魏广德的话,陈以勤和张居正都是面色微动,他们知道意思,其实就是派兵驻守在海盗巢穴,立起大明的旗帜就行,而不是说真要在小琉球建城建港。

  如果是这样,就基本上没什么财政负担了,毕竟有现成的。

  而把反对的人丢去小琉球找他们的国王,张居正只觉得莞尔,根本就没有的东西,估计到时候这些人还要哭着求着要回朝。

  “诸公,其实善贷最担心的还是,若我大明不取此地,而是被海盗倭寇残部聚集在那里,再有张琏之辈称王称霸,那时候朝廷才是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是否承认这些盗匪?还要不要册封?

  与其把该地留给他们,还不如直接划入我大明管辖。”

  魏广德继续说出自己的忧虑。

  之前小琉球没有国王什么的,可保不齐海盗里有精明人,占据那里称王,再派人来大明请求册封,那就搞笑了。

  你是承认还是不承认?

  正好借助俞大猷扫除海盗的机会,在小琉球驻军,实现对那里的统治,也就不担心有人搞事儿了。

  “善贷,兹事体大,把今日的话回去写个章程出来,我们再议议。”

  陈以勤心动了,于是提议道,说话的时候眼睛看向李春芳。

  “若是小琉球真被倭寇海盗占据立国,朝廷还真不好做什么。”

  李春芳点点头说道。

  “可是派兵占据简单,用什么名义?归福建布政使司管辖吗?”

  张居正又提出实际的问题。

  殷士谵其实不想支持,虽然魏广德说的貌似有礼,听到张居正这么说,他也是看向魏广德。

  吞并一个地方,不是派兵驻守就完了,你还得考虑政治架构,设府置县还是什么,否则怎么算是管辖。

  “仿山东、辽东例。”

  这个问题,魏广德也思考过,自然有答案,还都是有先例的。

  好吧,这也是内阁主要的工作,按照以前的先例处置事件。

  “辽东是军镇。”

  殷士谵提醒道。

  “小琉球也是,由南方水师负责,若是要大举开发,可仿当初开发辽东旧例,抽调卫所进驻小琉球。”

  魏广德说道。

  派遣卫所进驻小琉球,可不是单纯的在岛上驻军。

  明军的卫所是军屯,除了卫所之兵外,还有这些军士的家人。

  一个卫所满员五千多人,可要是连带着家人一起迁徙,那就可能是两三万人的规模,足以撑起一座小城。

  当年明军开发辽东就是如此,从内地迁徙卫所,家属随行,成为辽东开发的主力军。

  军士负责作战,而开垦军田则是军人家人进行,如今百年已过,辽东也不复当年。

  特别是辽东半岛,因为住民增多,已经非常繁华,甚至有其他地方百姓迁徙过去生活。

  只不过这样的迁徙需要朝廷给这些卫所提供大笔钱财粮秣,这笔支出朝廷现在负担不起,所以魏广德从一开始就没提迁移卫所的事儿。

  退而求其次,只要求现在南北各建一军港,还是从剿灭的匪巢中选择优良港口,而不是直接选址大兴土木。

  说白了,一切都是为了省钱。

  “你说水师运送商品赚钱,又是个什么章程?”

  张居正又发问道。

  现在可不是先前只是粗略的问问,而是要具体措施。

  “浙江、广东皆报有商船往福建运货失踪,疑遭遇海难。

  水师可派各省水师负责运输这些货物去月港,另朝廷可每年派遣水师战船出访周边番邦,展现我大明威仪。

  扬威海外,水师也可代劳。”

  魏广德答道。

第732章徐阶应对

  魏广德以浙江、广东等地奏报前往月港的商船失踪故事,建议先让水师承担这项运输服务。

  虽然月港现在的出口贸易量并不算大,可只要朝廷定下这条政策,那就等于给初创的大明水师一条垄断赚钱的路子。

  以后大明沿海各省的货物运输,水师都可借用此政策进行垄断航运,银子还不是滚滚而来。

  而且,魏广德最后说的那话,什么“扬威海外”,其实也不过是托词。

  出访番邦,顺带做生意赚钱,两不耽误,这才是他的目的。

  还是只有把大明的商品运出去,利润才是最丰厚,国内的航运贸易,更多的还是训练水兵和让他们熟悉操船和各地港口。

  当然,蚊子再小也是肉,未来大明经济发展起来,这也会是一笔不菲的银子。

  最起码,赚够维护战船的钱是没问题的。

  而让水师带着大明商品出访,魏广德不用把话说得太明白,张居正等人也都已经知道他话里的意思。

  没说话,魏广德明显已经给他口中的大明水师找到一条赚银子的路,不需要朝廷过多的投入,就能让水师发展起来。

  虽然,速度可能会比较慢。

  不过,这貌似也没什么关系。

  只要沿海倭寇尽去,海盗不再肆掠沿海府县,其实水师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

  原本这些战船会分配给沿海卫所使用,现在魏广德的意思是继续保留建制,就是军饷由兵部划拨一部分,这个自然可以议一议。

  “兵部那边,可能最多给两三成军饷,大头还是得水师自己筹集。”

  张居正开口道。

  这个事儿,他得先帮霍翼那里出头,不能是内阁和兵部商议的时候再谈。

  毕竟,现在兵部和吏部,与他关系都还不错。

  “两三成?这怎么行?”

  魏广德还没接话,殷士谵就开口说;“内陆卫所因为屯田,军饷发放要少一些,可也有四、五成,水师可是属于边镇,至少也要七、八成才是。”

  “朝廷不是可以授权水师帮着沿海商户往月港等地运输商品吗?这部分收入可以补充军饷不足,这在其他地方卫所可是没有的待遇。”

  张居正道。

  言外之意,那就是他同意魏广德让水师找银子,仿漕军旧例。

  开了这个口中,所以这银子自然就要少给些。

  “水师也可以每年向周边番邦看看,让他们见识下我大明国威,顺带也可以带上一些商品,这些商人的货物自然也不是白运,要收银子的。

  这一来一回,收入想来也不会少。

  我觉得,朝廷财政困窘,水师这样能赚银子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专门设置南北提督府,提督南北洋水师。”

  张居正明摆着就是支持魏广德,不过要换的就是不能对朝廷有过高的要求,而要求自然就是银子。

  朝廷给政策,让水师自谋生路赚钱养军,朝廷就不亏了。

  而且,张居正还提到北洋水师,其实也是对魏广德话里的一个钳制。

  魏广德一会儿说南洋水师,一会儿是大明水师,他可得按照魏广德先前的话说明白。

  南北各建水师提督府,两不相关,可不能糊里糊涂就把登莱水师等北地的水师也被俞大猷接管了去。

  而对于建水师和允许水师帮着商人运货会不会改变祖制,张居正并不担心。

  能够在沿海保持一支水师,本身也是对海盗倭寇极大的震慑。

首节 上一节 75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