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795节

  这些罪状,都是搜集到比较充分证据,证明徐家收受告状人投献的事实,虽然这类状子不多,但真要认真办起来,一个“收受投献”的罪名是跑不掉的。

  认真看完全部的状子和证据,蔡国熙脸上终于是浮现出了一丝笑容来,高拱交代的差事儿算是办妥了。

  有了这些东西,足够给徐家治罪,让徐阶难堪。

  当然,这些东西来路不正,虽然他也有权利管,可蔡国熙也不愿意像海瑞那样,直接和徐阶怼上。

  人家,毕竟是致仕的首辅大人,在江南地面上,依旧可以说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巡抚衙门的人,这些天一直都盯着紫芝园那边?”

  虽然这事儿是海瑞直接吩咐的,可终究还是要下面的人去执行,所以即便保密,也经不住有心人的刻意查探。

  “据消息,徐璠和徐琨可能就逗留在紫芝园内,只是不知道何故,巡抚大人一直没签下抓捕文书。”

  一个师爷打扮的人坐在一旁,对蔡国熙低声说道。

  “海瑞不下命令闯园抓人是对的,毕竟是徐家人,就算要抓,按说也应该先给京里奏报,得到批准后再动手,不过这一来一回.”

  蔡国熙边说,心里就变盘算着此事。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他是不需要动手的,只要监视海瑞就行了。

  至于监视海瑞什么,那就是要避免海瑞和徐阶私下里媾和。

  别看现在江南因为海瑞要查办徐家闹得沸沸扬扬,可有一点他还是看得明白,那就是海瑞还没有下决心出死手整治徐家。

  一切,都还是地方上的角力,并没有闹到朝堂上去。

  而这,从海瑞没有上奏徐家事,请求抓人就可以看得出来,他还是希望私下里解决和徐家的纷争。

  这,或许就是海瑞顾念的那点香火情吧。

  在蔡国熙看来,只要海瑞一直追查此事,徐阶不愿意还田于民,这事儿拖越久越好,遭罪的是徐阶,套住的是海瑞。

  而他只要选择在合适的时候把这事儿上奏,就可以捅破天,让皇帝制裁徐阶,他在高拱那里就赚大了。

  拖越久,越多丑事暴露出来,徐家的罪也就越大。

  多好的事儿。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嘿嘿.”

  想到这里,蔡国熙不由得露出笑容。

  等他收起笑容时,蔡国熙就对师爷说道:“此时全赖先生功劳,巡抚衙门那边还请盯紧,有风吹草动及时知会我。”

  “东翁放心。”

  那师爷急忙说道。

  京城,京察已经结束,吏部员外郎已将堂审结果成文,递送入宫,只等皇帝批红,按照京城结果,该走的走,该留的留,该升迁的就等着吏部行文。

  张居正这段时间也很匆忙,他不断拜会内阁几位阁臣,推荐由葛守礼接替王廷的职位。

  或许是因为在魏广德那里得到的支持,他拜访的第一个人不是高拱,而是先去了陈以勤那里。

  既然魏广德选择支持葛守礼,那么陈以勤他们这个小集团是否会因此分裂,就是张居正最为好奇的。

  王廷乞休的奏疏现在还留在乾清宫,皇帝暂时留中没有发回,这其实已经是一个信号,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科道言官现在没隔两三日必然有人上奏弹劾应天巡抚海瑞不职,在张居正看来,海瑞在隆庆皇帝心里那点信任正在被消磨。

  就算皇帝对海瑞再有信心,也架不住弹劾奏疏不断飞进他眼中。

  海瑞可不比高拱、陈以勤这些人,和隆庆皇帝有过潜袛那段时光,隆庆皇帝对海瑞的认识,更多的还是传闻,道听途说。

  只要反复弹劾,隆庆皇帝终究有相信的一天,认为海瑞无法胜任巡抚一职。

  终于,这一天还是让他等到了。

  吏科给事中戴凤翔疏论:瑞沽名乱法,不谙吏事,每日开门受讼,动盈千纸,凡衣冠之族、饱暖之家远年祖产,悉听刁徒告赎,故民间有种肥田不如告瘦状之谣,至于散兵激变则粮饷不敷而取诸民壮之工食,议处驿递,则仇视过客将一应正支尽行革免,禁佃户不得完租,贫民不得偿债,皆迂颠之甚,不可一日居地方。

  或许是被这些天科道言官疲劳轰炸有些烦了,隆庆皇帝这次没有延续以前和事佬的做法,而是亲自批示:下吏部覆议。

第763章被算计

  隆庆皇帝或许是被这些天科道言官疲劳轰炸有些烦了,这次没有延续以前和事佬的做法,而是亲自批示:下吏部覆议。

  下吏部,这不就是把海瑞的去留交到高拱手里了吗?

  看上去,按照高拱以前的做派,很可能会让海瑞留任。

  这是绝大部分官员的猜测,谁不知道之前的弹劾海瑞不职的奏疏,只要交到高拱手里,都会得到“不实”的评价。

  很明显,高拱的心思就是支持海瑞查办徐家。

  当然,关于徐家吃官司的事件,到现在在朝堂上依旧没人提起,而乾清宫里那位到底知不知道这其中的事儿,也真说不清楚。

  不过最起码,魏广德觉得皇帝是知道这事儿的,而且是主动把事儿交到高拱手里,让他自己做出选择。

  那意思是说,高师傅,你要是想要搞徐阶报复,那你就尽管放手去做,保住海瑞,让他继续查徐家的案子。

  只不过现在魏广德已经不是初哥,知道皇帝交权的背后,未尝没有试探高拱的意思。

  隆庆皇帝想要什么,那当然是朝局平稳。

  如果朝廷真对徐阶动手,未免不会让一些老臣觉得皇帝寒心。

  特别是在皇帝把权利交到吏部以后,朝中忽然就有了一条传言,那就是当初裕王被景王压制的时候,徐阶可是很多次冒着得罪严家父子的压力,帮裕王说话,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保“裕”党。

  一旦徐家被治罪,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大的风波来。

  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都在背地里放小动作。

  这个时候的魏广德选择置身事外,不只是他,也包括陈以勤和殷士谵。

  在内阁里,遇事议论时,三个人依旧保持着同进共退的态度。

  这种情形下,高拱有时候也觉得在内阁里有些孤掌难鸣。

  虽然他依旧强势,对于认准的事儿依旧坚持己见。

  对这些,魏广德就是在心里想想,他谁也没告诉。

  甚至内心里,或许他也巴不得高拱犯错,继续力挺海瑞,让他去查徐阶。

  兴许如此几番,高拱在皇帝心中的旧情也该消磨干净了才是。

  不过就如老话所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吏部的人把条子送到他手里时,知道吏部部议的结果,还是让魏广德有些失望。

  吏部部议的结果和他,和绝大部分京官想的都不一样,“吏部覆议言,瑞志大才疏,宜改授两京他秩。”

  “志大才疏”,这就是吏部对海瑞的评价,算是认可了科道们的话,海瑞不适合主持一方政务。

  魏广德看着手里的纸条,小心脏就是“突突”直跳,高拱也看出来了吗?

  这是他最大的疑惑,要知道他可是身在局外,自然可能想到很多,而高拱可是局中人。

  从纸条上的信息就可知,吏部也是分成两派,意见对立,而最后拍板的正是高拱。

  把纸条撕碎,魏广德不打算把消息去告诉陈以勤、殷士谵他们,吏部部议的结果,相信半日时间就会传遍京城官场,根本不需要他去通知。

  何况虽然陈以勤、殷士谵都是在吏部镀过金的,不可能在衙门里没人通消息。

  “大人,陈阁老的条子,请你晚上过府饮宴。”

  这时候,门外的芦布进屋,递给魏广德一张条子。

  不用说,陈以勤肯定是也知道消息了,所以三个人要聚在一起商议下,高拱走出这步棋的原因。

  “知道了。”

  魏广德接过条子看了眼,就对芦布说道。

  当晚,在陈以勤府上,魏广德自始至终都没有说出自己心中的猜测。

  不过一晚上也不是光饮酒,或许因为陈以勤和高拱认识最早的原故,所以自认为也最为了解他,所以陈以勤倒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若是我所料不错的话,高肃卿应该是准备了后手对付徐阁老。”

  “哦?洗耳恭听。”

  魏广德放下酒杯,一副认真受教的模样。

  一人计短,魏广德也想听听是否还有其他可能。

  毕竟自己想的,未必就是对的。

  有时候反而因为自己心中已经有了想法,而忽略到其他本应该引起重视的东西,所以才有“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计多”的说法。

  “我找人查了下,高肃卿入住吏部以来,对江南官场,尤其是南京和应天的官员调整,发现他派了一个门生去苏州。”

  陈以勤话音刚落,殷士谵就迫不及待发问道。

  “原苏州知府蔡国熙。”

  陈以勤不徐不缓答道。

  “蔡国熙,以前在什么职位上?”

  魏广德没听说过这个人,这时候有些疑惑的看着陈以勤问道。

  “蔡国熙是北直隶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高拱受邀参与了那年的会试,是这个蔡国熙的房师。”

  陈以勤笑着答道。

  “高拱提的卷子,那就不会错了。”

  殷士谵听到高拱是蔡国熙的房师,立马就好似明白了般,不住点头。

  “那就是说,高拱对海瑞磨磨蹭蹭的办案,已经赶到不耐烦,想要加快案子审问的速度了。”

  魏广德也好似如梦初醒般分析道,之前殷士谵那边已经传了消息,海瑞还在和徐阶书信来往,应该是在讨价还价,海瑞貌似还不想直接撕破脸。

  “唉,海瑞终究没什么人脉,不知道京城这边,徐阶已经出手整治他了,虽然双方貌似都互留余地。”

  魏广德接着叹气说道。

  “是啊,徐阁老不想背上骂名,所以才想着把海瑞弄走了事,海瑞也不想被人背地里说忘恩负义,想要对徐阁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陈以勤接话道。

  他既然会想到这些,自然对前后之事都进行了梳理,“海青天”的名头,让徐阶怼上海瑞也是有些投鼠忌器。

  “你们说陛下接到吏部的奏报,会把海瑞挪到哪里去?”

首节 上一节 795/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