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803节
部覆,张刚当首罪,其论朱进、张鉴、董尚文和徐邦畿等人之罪,其余督抚诸臣有经略功,当量赏。
“善贷,你说该不该给他们奖励?”
乾清宫御座上,隆庆皇帝高高在上,对着下面的魏广德发问道。
魏广德在下面纠结许久还是躬身说道:“陛下,功是功,过是过,张刚等不当臣子理应当罚,而督抚有经略之功,诸将也有功无过,不可寒了边镇将士的心。”
就在前日,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把魏广德、霍翼找来一通臭骂,因为看到大同奏疏让他想起嘉靖二十九年之事,就是因为大同总兵仇鸾资敌,让俺答汗率兵绕行,攻破古北口打到北京城下。
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样的事儿又险些发生在他的身上。
如果这样的事儿重复发生在他们父子两人身上,隆庆皇帝都不知道后世会如何看待他们两父子。
不过到了今日,貌似皇帝的火气已经消下去大半,理智也重新回来了,知道赏罚分明,叫来魏广德不过是为前日的大发雷霆找个下坡的理由。
“马孔英、杨缙皆和俺答部交战败退,又当如何?也是奖赏吗?”
隆庆皇帝又问道,在兵部的部议里,对马孔英是功过相抵,而杨缙虽战败但保住威远堡不失,被认为功大于过。
“彼时虏大,马、杨二将敢率兵出城以战已是难得,但战败不得不罚,可对二将罚俸两月以兹惩戒。”
魏广德听出来了,隆庆皇帝还是想要处罚一些人,让边将知道厉害。
但就当下是打了胜仗,惩罚也就是个意思,俸禄对于将官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他们的生财之道又不是朝廷发的那点俸禄。
罚俸,就成为对武将最好的敲打手段,让他们知道皇帝对他们的做为不满,但又不至于让人离心离德。
“回内阁后和兵部议功,让兵科也参与,核功之事就让温纯代表朝廷去大同走一遭,实地查看一番以闻。”
“遵旨。”
隆庆皇帝说完,魏广德马上接话道。
“让锦衣卫随温纯一起去大同,把张刚等人带回京城问罪。”
在魏广德请辞退出时,隆庆皇帝又吩咐道。
当初仇鸾事发是在他死后才有“人”告发此事,最终被判犯有谋反罪,嘉靖皇帝命开棺戮尸。
可以想象,张刚等人被带回京城后的命运,除了凌迟应该是没有更合适的惩罚了。
大同一战,隆庆皇帝的处理态度很明确,魏广德回到内阁后就和李春芳商议一番,之后叫来霍翼,让兵部重拟奏疏上奏。
“记得叫上兵科的人,在奏疏上联名。”
魏广德有感觉,隆庆皇帝似乎对六科的人有些不待见。
这次事发就是由温纯起头,结果一天的时间就闹得京城满城皆知,民间又是沸沸扬扬。
对于这样的丑闻,皇帝当然是希望捂盖子,不让外界知道才好,结果兵科的弹劾直接闹到众人皆知。
百姓骂那些人,可也有损朝廷威严。
在安排好兵部事之后,魏广德正要告辞离开,李春芳把高拱草拟的一份奏疏递给他,让他看看。
魏广德还有些奇怪,想到前几日之事,还以为高拱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再兴闰察,结果打开看后确实大吃一惊。
高拱奏报大同事,说宣大总督陈其学识人不明,险些酿成大祸,应尽快调回京城勘用,宣大乃重地,应另择良臣看守。
魏广德当时脸上就微红,自己这边刚在皇帝面前给陈其学请功,高拱就马上弹劾陈其学不职,感觉自己是被他给针对上了。
“首辅大人意见呢?也认为陈宗孟在任用张刚等人的事儿上有差池?”
魏广德这会儿倒是虚心求教,想听听李春芳怎么看待此事。
“重要的不是我怎么看,而是奏疏递上去,陛下会怎么看待此人。”
李春芳没有回答魏广德的问题,而是说道。
看魏广德在思索没有接话,李春芳又低声道:‘听说之前在宫里,他就在那位面前说了,逸甫举荐赵贞吉是任人唯亲,是乡党。’
“当真?”
魏广德心中大惊,他之前在隆庆皇帝面前说话,遇到类似事情可都是装傻糊弄,从不背后说人是非。
可听李春芳话里的意思,貌似高拱在背后没少说他和陈以勤等人的坏话。
“真不真,你自己打听就好了,以你和宫里的关系,应该能打听到消息。”
李春芳只是叹气说道,“也就是你我没有举荐总宪人选,才没有给他攻讦的理由。”
魏广德明白李春芳话里的意思了,那就是自己最近没有举荐人,所以高拱找不到攻击自己的理由,所以就在这次大同战事上给自己上眼药。
自己帮兵部,帮陈其学等人说话,高拱反手就告陈其学不职,应该另外安排职位。
“另外还有一事,你也有必要知道。”
李春芳看着魏广德,压低声音道:“日前陛下召见我时曾有命,凡先朝得罪诸臣以遗诏录用赠恤者,一切报罢。”
“有诏书吗?我怎么没看到?”
魏广德听到李春芳这么说,立时惊讶问道。
“陛下口谕,担心传出去朝野哗然,所以不发诏书。”
李春芳说道。
魏广德闻言依旧沉默不语,他已经明白这道旨意的意思,其实就是针对徐阶。
当初徐阶利用赠恤获得了不少好感,而打的旗号就是拨乱反正,想来这就是高拱的手笔。
魏广德离开李春芳值房时,不免回头看了眼,摇摇头,直接走了。
第770章高拱反贪
从李春芳口中,魏广德知道了高拱经常在隆庆皇帝面前恶语中伤其他阁臣,他就明白高拱的打算了。
虽然李春芳只说了高拱告他们的刁状,但是想来应该也没少说他的,只是为了保持一副世外高人置身事外的表象,没有如实告诉自己。
李春芳也不老实,巴不得陈以勤和他们一伙人在内阁和高拱斗个你死我活,这样高拱就没精力觊觎他首辅的位置。
魏广德会落入李春芳的算计吗?
当然不能。
不过,既然知道高拱在皇帝面前说他们的坏话,自然也不能假装无事发生般,就这么过去了。
而且,最为关键的还是,李春芳是怎么知道这些消息的?
魏广德在宫里有陈矩和冯保这一明一暗两条线,都没有给他透露过这些消息。
是他们被屏蔽了,还是有其他原因?
但是不管怎么说,魏广德都打算把消息传到陈矩和冯保耳中,李春芳不声不响在宫里埋下了钉子,得查清楚到底是谁在暗中和他联系。
这个事儿,魏广德没有去和陈以勤、殷士谵说起,他们要是知道肯定早就通知自己了。
若无其事处理了一天的政务,一直熬到散衙,魏广德才出了皇城,在上轿的时候对身边的长随低声吩咐道:“去联系宫里的陈公公,有时间请他到我府上一叙。”
“是,老爷。”
那长随得了吩咐,在服侍魏广德上轿离开后并没有随着队伍走远,没几步就脱离了队伍,向着皇城东华门方向去了。
虽然魏广德和陈矩、冯保平时都在宫里,但是魏广德活动的地方只是在内阁左近,无召他也不可能跑到宫殿那边去。
而陈矩则是在乾清宫和司礼监走动,冯保则是大部分时间都跟在太子身旁,每天只有一个时辰处理本监事务,有大事自然有小太监及时告知处理。
所以,别看三人距离都不算远,但是平日里根本就碰不到一块去。
冯保就不说了,当年嘉靖皇帝时期,他就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之一,地位不低,而现在陈矩在宫里的地位也比较稳固。
地位虽然不高,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也没人愿意针对他,所以手下也收了一些干儿子。
其实在宫里,稍微有点身份地位的太监,都会安排一个干儿子在东华门那边值守,就是用来联络外廷的。
外面有消息要送进去,就会是去东华门找人,而绝对不会跑到承天门来。
而西华门那边,虽然也可以联络外面,但是因为正对着西苑大门,周围也都是内廷衙门,所以外人并不好往那里跑。
也是因此,东华门这边值守的太监,几乎身后都有宫里大太监的依仗,否则早就被夺了位置。
能够被安排到此的人,往往也都是身后之人比较信任的干儿子。
魏广德回到府邸后,直接对迎接上来的张吉吩咐道:“叫厨房整治一桌酒菜,晚点陈公公可能会来。”
“是,老爷。”
张吉得了吩咐,在把魏广德送进后院后,转身就去了厨房安排酒菜。
其实平日里,魏广德晚饭也是比较丰盛的,只不过可能会有客人,自然要上点更好的。
换上便服,魏广德就去了书房看书,顺便吃点小点心垫垫肚子。
陈矩知道消息到过来,一般都要等到一更天,所以至少还有一个时辰,而平常这个时候他已经在家里用饭了。
果然,一更天不多久,外面就有了动静。
这个时间到底是后世几点,魏广德也不好确定,估摸着大概是晚上八点左右吧。
一处花厅此时已经摆上丰盛酒菜,魏广德把陈矩迎到这里,两人落座。
“今儿是弄到什么好酒,还派人把我找来。”
陈矩坐下,看着旁边的酒壶,乐呵呵的问道。
“刚送来的山东秋露白,陈大哥尝尝味道。”
魏广德笑着答道,伸手提起酒壶给先给陈矩面前的就被满上,这才又倒满自己面前的酒杯。
秋露白是明代山东所产的一种烈性白酒,因在秋季用高粱烧制,所以称之为秋露白。
别觉得是高粱酒档次就低,实际上秋露白也是明代宫廷酒之一。
明朝皇帝平常喝的酒,其实主要就是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叶青、金茎露、太禧白这几种。
当然,皇帝喝的肯定是精心酿制而成的美酒,可魏广德府上所进之物,照理说味道只会更加醇正。
概因为最好的酒产量极少,可不敢把皇帝的嘴巴养刁了。
“玉露凝云在半空,银槽虚自泣秋红。薛家新样莲花色,好把清尊傍碧筒。”
陈矩嘴里念了句,伸手就把酒杯端起,然后仰脖一饮而尽。
“嘶”
酒水下肚,陈矩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