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802节

  风靡,是形容风吹尘飞、天色阴晦的景象,高拱刚才说风靡遮天,岂不是说朝廷上下沙尘遮挡了皇帝的视线,让他看不起形势。

  而他高拱说出来,岂不就是说他们内阁的其他人,都在联合朝廷上下欺瞒皇帝,不让他看到真实的情形。

  殷士谵其实听到高拱说这话的时候也是火大,不过他勉强压制着自己的脾气,对陈以勤的问话答道:“天下的官,就他一人是清官呗。”

  “不对。”

  不过显然,陈以勤想的不是这个,而是狐疑道:“你说他现在主宰吏部,会不会用这个做为借口,连番兴起闰察?”

  “你担心他别有用心操控闰察,行排除异己的勾当?”

  被陈以勤提醒,殷士谵也悟了,明白高拱那话怕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看看吧,若是他真如此,到时候我们在内阁里就和他好好斗斗。

  想利用此打击报复,我们就以不和制度为由,提出废除闰察,以净化朝堂风气,想来会得到百官支持的。”

  殷士谵开口道。

  而张居正在回到值房的时候也是沉默不语,不知道李春芳是否有所觉悟,反正他和陈以勤一样,也感觉到高拱那话有些不一般,貌似意有所指。

  “唉,看情况再说。”

  思考半晌,张居正也只是轻叹一声。

  这种事儿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只有真做出来了才好发难。

  单单靠他嘴巴一动说出来的话,还只是猜测,也不好借题发挥。

  而魏广德此时也已经进了兵部,在霍翼值房里了解了下兵部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把自己的想法也说了说。

  “那我马上召集职方司和武选司官员前来,商议调兵遣将之事,一旦确定征调兵马,就立即发文召集。”

  霍翼听了魏广德的计划,打算调动山西外各镇兵马准备一次大型合围战,并没有反对,反而还很支持。

  就当下来说,只是下文让各部有所准备倒是不难。

  毕竟现在威远堡打成什么样子还不知道,但是让周边有所准备还是有必要的。

  当初俺答部突入山西,就是因为各部准备不足导致虏骑如入无人之境,在大明腹地来去自由,实在丢脸。

  在霍翼召集人手的时候,魏广德也坐下,这才仔细看起宣大战报,知道此战陈其学几乎倾其所有,除宣府军没动外,几乎整个大同、山西的兵马都动员起来迎战。

  光是动员总兵级武将就有郭琥、马芳、胡镇、白添福、马孔英、杨缙、麻锦等近十人,魏广德看到这里眉头就是直跳。

  这里面许多是大同和山西镇分守总兵,这些兵马的调动,那其他各路可就空了。

  只希望陈其学的情报没错,俺答部主力皆在此地,否则若是声东击西的策略,那大同可就危险了。

  随着职方司和武选司官员的到来,很快就根据军制和舆图规划好要出征的各地卫所,再由武选司确定各路明军主将和副将人选,兵部立即行文下发各地。

  兵部展现出少有的高效率,在下午散衙前,所有的公文全部派出快马送出。

  “善贷,此次抽调各地兵马颇多,你看要不要兵部派人总管此战?”

  安排好后,霍翼私下对魏广德问道。

  “先交给陈其学去打,要是战火真蔓延到山西,可能还真需要这么做。”

  魏广德想想才说道,陈其学有统领宣大军的权利,可是却不能只会山西、甘肃、河南等地驻军,到时候要统一指挥,要么放权,要么就是兵部派侍郎级官员前往。

  只不过现阶段貌似还不用贸然作此准备,万一胡镇、马芳他们打赢了呢?

  到时候兵部派出大员前往督战的命令,可不就成了一个笑话。

  “对了,另外给谭纶那边送信,让蓟镇各堡严加防守,戚继光留下一支人马,其余各部离开三屯营西移密云,随时准备支援。

  宣府和蓟镇,始终才是最重要的,不能有失。”

  魏广德忽然想到先前的担忧,于是开口说道。

  俺答汗就算破大同,给他的选择也只有两条路,要么南下山西抢掠,要么东进攻打宣府。

  山西已经有了布置,剩下就是加强宣府的防御了。

第769章中伤

  魏广德在兵部确定好韬略后也没有回内阁,而是就在兵部休息,一直捱到散衙。

  出了兵部大门,还没上轿就被陈以勤的长随拦了下来。

  “魏阁老,我家老爷请你今晚到府上一聚。”

  魏广德身边的长随是认识对方的,所以在他过来的时候就问清楚来由,把人放了进来。

  “你家老爷说了什么事儿没有?”

  魏广德好奇问道。

  今上午从内阁出来的时候,也没听到陈以勤说有什么事儿啊。

  现在派人来请自己,这里面有些古怪。

  按说,就他们的关系,哪天请喝酒不行?还用派人来找?

  答案当然是不知道,这种事儿陈以勤怎么会给身边的长随说起,毕竟事关另一位阁老。

  等魏广德坐上轿子先回了趟家,换了身衣服,这才又出发前往陈府。

  徐江兰回了南京,之后还要回九江住一段时间,毕竟自大到了京城就没有再回江南。

  好容易有这么一段旅程回家,自然要好好住上一段时间。

  更何况俩儿子自出生后就没见过他爷爷和大伯,所以这趟出来,计划的时间就比较长。

  顺道还要看看魏广德在江西的产业,魏老爹可没少给两个儿子置办家底,不仅是田地,还有商铺,甚至已经从九江开到了南京。

  今晚的酒席,陈以勤只召集了殷士谵和魏广德,因为其他人都帮不上忙。

  高拱要发动闰察,只需要在内阁里提出来,议一议,基本就能定下来,因为最终拍板的是乾清宫里的隆庆皇帝,而他很难拒绝高拱的要求。

  “逸甫兄,你想让首辅大人明确拒绝京察,怕是很难。”

  魏广德坐上酒席后才知道他离开之后,高拱所说的那些话。

  利用京察打击异己,这个魏广德早就想过,但是却没有办法操作,因为这里面权利最大的是吏部和都察院,而这两个衙门都不在他手里,怎么发动?

  至于陈以勤担心,高拱利用京察搞小动作,所以打算联络内阁阁臣全力反对,魏广德也不怎么看好。

  在这个问题上,陈以勤他们能做的其实不多,那就是在阁议的时候能够拉拢李春芳驳回高拱的诉求,这样就不能形成阁议。

  没有阁议,高拱就只能是个人或者以吏部的名义上奏此事。

  可即便隆庆皇帝批准这份奏疏,旨意下到内阁,内阁首辅也可以以阁议不批准而驳回皇帝的旨意。

  魏广德明白陈以勤的想法,不过他并不认为李春芳会触这个霉头,除非他不想干了。

  “可是,若我们放任高肃卿胡作非为,只会带坏朝堂的风气,以后阁臣竞相效仿,怎么办?”

  陈以勤回值房后,越想越是担心,于是才有了今晚的酒席。

  “除非让首辅大人致仕,你顺势接位,否则,内阁很难驳回他的想法。”

  魏广德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之后就定定看着陈以勤说道。

  “李子实虽说当初说过要致仕,可这两年里,除了年初自陈外,什么时候有表露回乡养老的意思?

  我看呐,他现在还是对首辅之位甘之如饴,断然不会选择离开的。”

  殷士谵这时候开口说道,“而且,现在一切都是逸甫你的猜测,就此断言还为时尚早,不若等到年底看看情况再说,兴许高肃卿就是随口一说,他并没有这个意思也说不定。”

  “你觉得我在危言耸听,当初胡应嘉在时就曾弹劾过杨惟约包庇山西老乡,有乡党之嫌。”

  陈以勤立即接话道。

  魏广德听到陈以勤这么说,不由得撇撇嘴,官做到这个份上,谁还没一些亲信之人,而且不是同年就是同乡,而且大明朝的乡党,那是洪武年间其实就有了。

  殷士谵显然对陈以勤的话也是不以为然,不过还是坚持道:‘再等等,看年底时候他的动作再说,现在讨论真的为时尚早,人家都没出招,你就在这里忧国忧民了,何苦来哉。’

  说到这里,殷士谵打算转换话题,看着魏广德问道:“今日兵部那边怎么样?定下什么计策?”

  “兵部.”

  魏广德顺着殷士谵的话头,就把兵部今日的动作详细说了遍,听说已经下文各地卫所枕戈待旦也都放下心来。

  “这样也好,只等大同有了消息,朝廷也好有所反应。”

  殷士谵笑道,“你们和户部打招呼没有?”

  “倒是没有,户部应该也听到消息了,毕竟这京城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同战事中午就已经满朝皆知了。”

  魏广德笑道,“明日我去内阁就给户部下个条子,让他们也先规划下。”

  随着兵部连番向大同派出信使,催问战事消息,大同方向的信使也不断把战报快递回朝,渐渐的,整个大同战事也逐渐被兵部完全掌握。

  不知是俺答汗老了,失去了锐气还是冬季冻灾对草原的影响太大,今年虽然俺答部气势汹汹而来,但是在老营、朔方、怀山等地连番攻击受挫后,这次偷袭威远堡虽然很成功,但是因为明军死战不退而最终无果。

  按战报所说,参将杨缙与战于城西,稍却,威远几破。

  随着闻变而动的总兵胡镇、白添福率兵率先赶到战场左近,牵制俺答部兵力,虏骑对威远堡的攻势立时就大减,让明军得以喘息。

  胡镇、白添福率兵随后会和赶来救援的马芳兵,和俺答部在城外十余里处陷入对峙之中。

  随后俺答汗又派数千骑兵打算突袭聚落堡,而此时堡内已有东路靖虏堡参将马孔英先领兵至,和留守备郝世爵一起守堡。

  巡抚方逢时遣部救援,极短的时间里,俺答部的突袭计划就告失败,而周围明军救援部队也越聚越多。

  虽未正式开战,可给俺答汗施加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到这个时候,兵部已经确认,此战应该就此结束,继续打下去俺答汗占不到便宜。

  虽然虏骑退却的战报还未送来,但兵部内乐观情绪已经占据上风,虽然之前很多布置落空,但虏骑不能破关,对兵部来说才是最大的功绩。

  就在兵部还在等候大同方向虏骑遁走的军报时,兵科都给事中温纯却忽然上奏,言诸将功不偿罪,乞加严核功过。

  在兵部准备上奏反驳时,大同御史又上奏平虏城参将张刚自以信地失防,惧其深入,密与守备朱进、张鉴、董尚文,操守徐邦畿谋,使厚遗虏,俾移兵犯威远的消息,立时朝野大哗。

  魏广德在温纯弹劾时,本来是打算站出来支持兵部,反驳温纯言辞的,可在知道张刚干出的事儿后立马就缩了回去。

  给俺答汗送厚礼,让虏骑改道攻打其他城堡,此事他不要太熟悉。

  刚穿过来那会儿,就有大同总兵干过这个事儿,直接导致庚戌之变发生,俺答汗率兵打到京城左近,让朝廷威严尽失。

  没想到这个时候,又有御史告发出这样的事儿。

  随着总督陈其学、巡抚靳学颜、方逢时等人奏疏抵京,兵部立即改变了态度。

首节 上一节 802/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