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807节

  “那就好那就好,我还就怕那边报上来的数对不上就麻烦了。”

  一个一脸方正的官员说道,不过他们做的事儿可未必就正大光明。

  “这些事儿早前就商量好了,地方上欠一部分,咱们这里挪用一部分,最后朝廷问起来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

  你们只要做到守口如瓶即可,别的都别管,任他去查。

  哼哼,都天南地北的,我倒要看看他怎么查。”

  李大人一脸不屑的说道,不管他此时内心怎么想,至少在这里他得把人稳住了,不能自乱阵脚。

  “李大人,后天海瑞就要到我的仓场来核查了,你看.”

  有一人迟疑片刻,还是插话问道。

  “该怎么查就让他怎么查,不要遮遮掩掩的,这些事儿牵连甚广,我都不怕你们还怕个什么?

  天塌了有高个的顶,我们就是奉命办差,还能怎么样。

  本官入仕的时候,仓场就已经是这样了,他怎么查?难道跑到地府去问罪,笑话”

  “可是,要是那海瑞拿着那些文书报到朝廷去.”

  “朝廷我们有人,内阁里都能说得上话,你们怕个什么。”

  说到这里,那李大人已经端起桌前的酒杯向着众人一举说道:“今儿叫你们来就是让你们安心,此时上面已经知道了,自然会处理妥当。

  只要你们那边不出事儿,让姓海的抓到你们的把柄就行了,其他都别管,配合他核查就是了。

  来,喝酒。”

  一口饮尽杯中酒后,那李大人才笑道:“若不是怕你们这么多仓场大使出现在一起惹人注意,咱们哪里回来这地方喝酒。”

  “对对对秦淮河上千娇坊听闻最近来了个绝色,之前汤之诰汤公子砸了千两银子都没搞定,听说差点调府军砸了那场子。”

  “灵璧侯在南京也就那儿样,要说在这里,还得是魏国公和诚意伯,还有那怀远侯常家,也是得靠边站。”

  那李大人满脸不屑,仿佛根本不把灵璧侯、怀远侯这些勋贵放在眼里般。

  实际上,真要和这些勋贵府上的嫡系遇到,一样卑躬屈膝狗腿的不行。

  虽然有些家族空有爵位,可关系还在这里,老牌勋贵家族,大多沾亲带故。

  就说那怀远侯,其实就是郑国公一脉的后人,祖上乃是和徐达齐名的常遇春,若不是因为朱标死得早,常家就坐实了大明的第一外戚。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之后的“蓝玉案”更是重创了这个家族,直到明孝宗弘治五年才得以平反,给常家赏了个世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职。

  而到了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嘉靖皇帝追封部分功臣后代爵位,给了常遇春的后人一个怀远侯的爵位,常家才重新有了勋贵家族的地位。

  只不过常家的人没有临淮侯李家会做事儿,很快就被皇帝淡忘,到是临淮侯李庭竹获得皇帝的青睐,连续升迁。

第773章到底有多少人

  “魏阁老,首辅大人请你过去一下,有要事商议。”

  这天,魏广德正在值房里处理公务,现在早已经结束了年初那一段清闲的时光,大明各地各种奏报雪片般飞来,内阁也因此变得愈发忙碌。

  “李阁老何事相召?”

  魏广德放下手里奏疏,抬头看向来人问道。

  “宫里给户部刘尚书发了手诏,要刘尚书致仕。”

  那书吏急忙答道。

  “致仕?”

  魏广德闻言心里就是一惊,宫里命令刘体乾致仕,实际上只是给他留下一丝脸面,让他主动请辞,大家脸上都好看点。

  “可知是何缘故?”

  魏广德知道乾隆皇帝不喜欢刘体乾,因为银子,刘体乾已经数次激怒隆庆皇帝。

  虽然心中有猜测,可魏广德还是多问了一句。

  “好像是因为珠宝采买的事儿,户部昨日又封回内廷要采买黄金珠宝的文书。”

  那书吏还真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或许是偷听到李春芳值房里的谈话的缘故,可魏广德这会儿也知道李春芳叫他们去的原因。

  对户部尚书勒令致仕,这可不是小事儿,户部尚书的官职已经足够引起朝堂上各方势力竞逐。

  不过魏广德知道,李春芳叫他们去,应该是商量内阁是否要上奏请留的事儿。

  毕竟刘体乾不是因为犯事儿被勒令致仕,而是因为采买忤逆了皇帝,所以才遭此处罚。

  魏广德没有耽误时间,收拾好桌上奏疏就快步去了首辅值房。

  他去的算早,不多久其他人也都到了。

  “据从户部传来的消息,数日前,中官崔敏到户部,要提十万两银子采买珍珠黄绿玉等物,刘尚书以太仓存银不足严词拒绝,又说年内已经是第三次说要户部给银子了,承运库那边银子何止十万云云。

  崔敏回宫就告了状,说他对陛下不敬,结果就闹成这样。

  叫你们来就是商量下,内阁是否要上奏陛下,请留体乾于户部任上。”

  李春芳一口气把事儿简单说了下,这些早晚都会传出去,若是知道内阁对此默不作声,对内阁诸人的名声都会有影响。

  不管皇帝听不听劝,上奏挽留貌似可以向外传达一个态度,也是好的。

  “陛下恶体乾久矣,不管如何,上奏挽留都是应有之义。”

  殷士谵开口说道。

  一边的张居正虽然没有说话,却也是在点头,魏广德更不用说,他老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实际上隆庆皇帝能忍这么久才发作,他也是很惊讶。

  要知道去年觉察到皇帝对刘体乾不满后,魏广德一度以为年前皇帝就会把刘体乾调职。

  是的,是调职,比如转南京,毕竟刘体乾在户部任上任劳任怨,并没有犯错。

  “此事最好谨慎从事,体乾对陛下不敬,我们如何能够奏请陛下留下他?”

  只是这时候,高拱的声音传进几人耳中,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得看向高拱,眼神中情绪复杂,有惊讶,有愤怒。

  魏广德也感觉很不好,他实在没想到现在的高拱和以前完全判若两人。

  若是当年,这个时候的高拱应该已经冲到乾清宫找皇帝理论才是。

  是的,高拱是敢和隆庆皇帝当面理论对错的人,是一个让隆庆皇帝又敬又怨的人。

  不过这次回朝,貌似真的改变很多,知道奉承帝意而不是看事情的对错。

  “首辅大人,若今日召大家来就是商量此事,恕高某就不奉陪了,我那边还有许多公文未看。

  不过上奏挽留的事儿,就别用内阁名义,高某不同意。”

  说话间,高拱已经起身要走。

  “肃卿,留步。”

  陈以勤这时候已经起身,快步走到高拱身前低声和他耳语几句。

  不过高拱并未答话,而是摇摇头,似乎没有接受陈以勤的说辞,直到在众人不解的目光里走出了值房。

  “既如此,那就各自上奏吧。”

  陈以勤很是失望,随口说了一句话后,转身冲李春芳拱拱手就告辞离开。

  李春芳坐在位置上,脸色并没有丝毫变化,显得很大气,并没有因为高拱这样离开而置气,满脸和蔼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大家就回值房忙正事吧,至于体乾的事儿,愿意的就给上个奏疏,不愿意也不强求。’

  魏广德和殷士谵、张居正对视一眼,都起身向李春芳拱手告辞。

  三个人顺路,于是一起往回走,快到岔路口的时候,张居正终于还是没忍住说道:‘陛下登基伊始变化就很大,没想到高肃卿回朝后变化更大,也不知这是福是祸。’

  言罢,张居正就向殷士谵和魏广德拱拱手里去。

  两人在张居正行礼时也急忙还礼,待张居正走后,殷士谵小声问道:“要不要先去逸甫那边坐坐?”

  “算了,他这会儿心情应该不好,晚些散衙的时候我做东,去家里喝酒,再说此事吧。”

  魏广德开口说道。

  “好,那就叨扰了。”

  殷士谵笑道,两人继续往回走,不过没几步,殷士谵还是叹气道:“也不知道刘体乾最后会怎么样,唉.”

  致仕意味着正常退休的官员有权享受有关制度所规定的权利,而勒令致仕则具有惩罚性,它意味着皇帝可能剥夺了官员应该享受的权利,是皇帝对违背自己意愿、不顺从自己的臣子所实施的报复。

  也就是说,刘体乾即便上奏请辞,却不代表此事就此结束,还得看隆庆皇帝怎么批复。

  在批复中,是有可能剥夺他官员身份的,若如此则不能享受退休官员有权享受的权利。

  一般情况下,被勒令致仕的官员,皇帝绝对不会挽留,除非遭遇巨大的政治压力,比如李春芳让大家商讨内阁是否要上奏挽留。

  实际上,内阁带头请皇帝留下刘体乾的话,是有可能让朝野其他官员跟进,进而默契的联合对皇帝施加压力。

  不过显然,高拱并不愿意如此,很不给李春芳面子的直接拂袖而去。

  内阁意见都不一致,那就很难成为朝堂百官的带头人反对此事。

  实际上到现在,刘体乾去职已经板上钉钉,不可改变了。

  魏广德回到值房还在思考此事,他有些怀疑高拱是否想要趁势拿下户部尚书这个位置。

  他本身就已经掌握了吏部这个管理官员升迁的大杀器,如果再让他控制朝廷的财源,魏广德都不敢想象高拱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当初知道高拱要回归,魏广德还寄希望高拱能够回来教导隆庆皇帝,毕竟那时候皇帝的一些行为真的显得有些昏聩。

  可没想到高拱回来了,不仅没有指出皇帝的一些错误,帮助他改正,反而有助纣为虐的意思。

  说实话,若是内阁其他人都支持奏请挽留刘体乾的话,魏广德就不会反对,可要他单独上奏此事,他是绝对不会干的。

  因为这是封建社会,皇帝的权利至高无上,魏广德没打算和皇帝对着干,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不知过了多久,芦布进来给魏广德的茶杯续水时,低声禀报道:“刚才宫里召高阁老过去说话。”

  “哦?”

  魏广德收回思绪,不由自主看向皇宫方向。

  他觉得此时召见高拱,应该就是为这个事儿了,皇帝为了拿下刘体乾,显然很早的时候就安排人盯住内阁。

  命刘体乾致仕,并不是皇帝心血来潮的行动,或许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而此时的高拱,已经踏入乾清宫大殿里,隆庆皇帝召见他,并没有提及先前在内阁里发生的一切,而是询问吏部的情况。

  近期吏部对各地官员的调整已经接近尾声,皇帝只是随口问了问一些重要府县的官员安排。

首节 上一节 80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