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836节

  不仅要大明让出两处边堡作为蒙古人过冬的居所,还狮子大张口要每年百万两银子的赏赐。

  这么多钱,与其送给他们,还不如直接充实大明武备,继续和他们打就是了。

  而且,书信中却是丝毫没有提及要朝贡的意思,这可才是王崇古最重视的地方。

  若是俺答汗不愿意向大明皇帝低头,这条计策可谓全废。

  “看样子,俺答汗是有和谈的意思。”

  不过,方逢时在看完俺答汗的书信后脸上却是浮现出笑容来。

  不怕俺答汗胃口不大,就怕他没兴趣。

  这些条件就没几条可以实现的,可既然知道不可能还提出来,那就是抱着尽量占便宜来的。

  “边境划分肯定是保持现有格局,这个没得谈,至于他们想要冬季过冬的居所,这个好说,每年他们南下过冬的时候提前知会我们一声就是了。”

  方逢时开始逐条分析,也说出了他心里的底限供王崇古参考。

  这件事儿可不小,不是他和王崇古可以定下来的,现在他们也只能试着谈,最后还要报送京师定夺,所以条件绝对不能放开,否则奏疏进京他们怕是要被骂死。

  这,或许也会内阁让他们做而又不提条件的原由。

  在大同这边商议和蒙古人和谈底限的时候,魏广德也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行程。

第798章抚赏费

  “哗哗哗”

  数支船桨拍入水中发出一阵响声,一条快船逆流而来,向着岸边码头靠拢。

  码头上两个值守的明军已经拿着长矛从小房子里出来,盯着江面靠过来的快船,船上一盏硕大的灯笼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驿”字。

  “这里不是驿站,你们靠过来做什么?”

  当先一个年级稍长的军卒大声对着驿船喊话道。

  “这里是九江卫崩山堡吗?”

  驿船上一个驿卒马上就对着岸上喊道。

  “这里是崩山堡,你们干什么的?”

  军卒大声问道。

  “魏阁老可在堡里,我是奉命给魏阁老送公文的。”

  驿卒在船头大声回答道。

  “那过来吧。”

  随着快船靠近岸边,船上水手向岸上抛出缆绳,岸上军卒接过来快速在固定船只的岸桩上绕了几圈扎牢。

  船只被固定了位置,踏板也被水手搬出来搭上,那驿卒这才快步跑过踏板,问清楚方向后,撒足向着崩山堡方向跑去。

  崩山堡中央就是原来的百户所官邸,也是魏家老宅。

  不过现在姓魏的都升迁了,魏广德的大哥已经接手了魏老爹九江卫后军千户所千户的职位,魏老爹则是在九江卫里做起了卫指挥佥事。

  按说,这样的情况下,魏家老宅应该让给新百户做百户所官邸,可毕竟是自家的基业,魏老爷子安排了自己信得过的心腹回来担任崩山堡百户,自然百户所官邸也被改了个位置。

  此时,魏家老宅的大堂,原来这里是百户所正堂,魏广德就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悠闲的翻着书。

  守孝丁忧期间,除了看书外,几乎什么都不能做。

  喝酒狎妓,那是想都不要想的,被人知道了一份奏疏就能让魏广德断了仕途。

  想当初权侵朝野的严家下台的导火索是什么?

  有些人说是嘉靖皇帝一早就想要处理严家,也有人说是严家做事天怒人怨,其实只有这时代的人才清楚,就是因为弹劾奏疏里指控严世番在丁忧期间不知检点,依旧放浪形骸,这让身为孝子的嘉靖皇帝心生厌恶,以往的情分都不要了,直接把人办了。

  真以为严家权侵朝野就能翻了天,威胁到皇权,开什么玩笑。

  严家根本就对嘉靖皇帝形不成半点威胁好吧,办与不办只在皇帝一念之间。

  或许老皇帝打的主意是等严嵩死了再怎么样,亦或者是留个下任立威,其实从嘉靖皇帝办严家这件事儿上的波折就可以看出,他其实没想把严家怎么样,他还不是卸磨杀驴的主儿。

  造化弄人,最后严家是彻底完了。

  孝道,在这个时代可比后世看重的多。

  后世家中老人去世,亲朋好友聚一起还要好好喝上一场,大家玩的高高兴兴的,说是热热闹闹送老人最后一程,在这时代可没这说法,那就是不敬。

  魏家迁徙到这里后,家族世世代代都在这里成长,自然祖坟也就在这儿了。

  崩山堡外崩山旁,魏母的坟茔就在那里。

  结庐而居那只是说说,守着近,魏广德直接让人把一段破败的崩山堡城墙砸了,开了道门,就是为了每天过去的时候方便。

  原本崩山堡只有北面有一道城门,现在东面又专门开了道小门。

  正在看书,魏广德耳朵忽然一动,他听到外面夫人徐江兰的声音响起。

  “什么事儿急急忙忙的。”

  “夫人,外面有个驿卒来给老爷送信,说是京里来的消息。”

  “你先把人安排在门房候着,我进去说。”

  “是,夫人。”

  片刻后,脚步声响起,虽然很轻,但魏广德自幼练武强身,虽然不知道武林高手该是什么样,可他也算得上耳聪目明。

  “老爷,书就别看了,时间差不多,外面该出发了。”

  徐江兰进屋看到魏广德拿着书本正在那里发愣,随即笑着开口道。

  “知道了。”

  魏广德答应一声,放下手里的书,起身就要往外走。

  到了徐江兰身前,徐江兰又给他理了理有些褶皱的衣袍,两人出了房门,身后也跟上几个丫鬟、护卫,径直向着堡外而去。

  每天,夫妻二人都要去那边走走,才算完成今天的任务。

  “先前外面说有驿卒过来送信,是京城那边的消息。”

  路上,徐江兰才把消息告诉魏广德。

  对此,魏广德也只是点点头,他现在已经辞了官职,用驿站送信,那八成和政务有关,其实他是不该碰的。

  “回来再说。”

  魏广德随后只说了句。

  在这里需要提一下,那就是明朝的丁忧其实只针对文臣,武将按照规矩是不准的。

  武将不必丁忧守制,这叫“金革之事不避”,意思是百善孝为先,金革之事不避,舍孝尽忠。

  所以在明代有着明确的规定,武将一律不许丁忧,全部夺情。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魏广德回到崩山堡,而他大哥魏文才却还在继续做后军千户的原因。

  后世一般说到丁忧,一般都是说三年,但其实也没那么久。

  《明会典》对此有明确规定,“内、外官员例合守制者……俱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二十七个月,服满起复。”

  所谓的丁忧三年,其实只有二十七个月。

  这二十七个月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和古代的祭礼制度有关。

  《仪礼士虞礼》曰:“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东汉郑玄注:“中,犹间也。禫,祭名也。与大祥间一月,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

  唐代杜佑《通典》载:周制:“二十七月而禫,玄衣黄裳而祭,祭毕,更服朝服,……三年之礼成矣。”

  这两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父母去世一周年后,在第十三月举行“小祥”之祭。

  去世两周年后,在第二十五月举行“大祥”之祭,然后间隔一个月,在第二十七月举行“禫祭”。

  自此,守制结束,丧家生活归于正常。

  从外面回来后,徐江兰直接去了后院,魏广德则是到了正堂,这才命人叫来那个驿卒。

  “拜见魏阁老。”

  须臾,那驿卒进屋后直接就跪拜行礼。

  对此,魏广德也算习以为常,毕竟两人等级差距巨大。

  这年代许多地位低的人见到比自己地位高许多的人都是这样。

  “起来吧。”

  魏广德已经注意到,驿卒跪拜时身后背着一个东西,用布包裹背在背上。

  那驿卒起身,解开胸前的结,把布条拿到手里,翻开包裹的布条,里面露出一个盒子。

  魏广德看到后双眉就是一皱,看着这个做工精致的盒子一眼,随即马上起身快步走过来,从驿卒手里接过来。

  “你是怎么来的?”

  盒子上有个小铜锁,魏广德手里没有钥匙,所以没有马上打开,而是对那驿卒问道。

  “小人骑快马到了扬州,坐驿船过来的。”

  现在京杭大运河还处于封冻期,自然没法行船。

  所以这个时候就只能选择最辛苦的方法,那就是骑马送信。

  “来人,给驿差准备食宿,招呼他们下去休息。”

  魏广德叫莱门口进来的随从,吩咐下去道。

  等那驿卒离开后,魏广德仔细打量了下这个盒子,上等紫檀木的材料,这几乎就是宫里财物的标配。

  紫檀是明代宫廷家具中常用的一种木材,也是最为珍贵的一种,因为其质地结实,纹理清晰,色泽鲜艳,具有耐腐朽性能和优良的韧性,在明代宫廷被广泛采用。

  至于盒子上的小铜锁,魏广德这时候只是伸手轻轻扒拉两下,就拿着盒子出了门,往后院去。

  不多时,魏广德到了居住地屋子,在屋里一个柜子里一阵翻弄,又找出一个装小东西的盒子。

  这个盒子没锁,魏广德直接打开,翻找出一个小钥匙。

  钥匙是黄铜材质,倒是和那个小铜锁非常像。

  “你找的什么钥匙?”

首节 上一节 836/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