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857节

  而城市外的土地,在前朝时就是由地方土司负责管理,这样的模式即便到了元朝也没有改变。

  明朝自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处理,所以套用元朝的模式,给这些土司加官进爵的方式维持隶属关系。

  而且,这类土司制度还是世袭制,无形中加强了土司在地方上的统治基础。

  朝廷对土司的政策张弛,就是叛乱不断的根本原因。

  其实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新中国建立,土司制度被从根本上瓦解才告彻底覆灭,因为新中国并不承认有高人一等的存在,不管是土司还是百姓都是平等的,世袭制度自然也不可能继续下去。

  清朝时期最大的叛乱太平天国运动,其发源地就在广西,可见这地方的治安有多坏。

  “看来,高新郑是打算收服殷正茂为他所用,所以才留下他。”

  张居正嘴角挂出笑容。

  高拱能不能达成心愿和他没关系,不过这样下来,等魏广德回朝,怕是和高拱的关系也不会多好,大家的关系可能也就是现在他和高拱的关系般,维持表面的安稳。

  不过张居正其实最关心的还是,高拱下一个打算对付谁?

  魏广德在外的党羽众多,之前想弄谭纶,谭纶自己跟儿递交辞呈跑回去养病去了,不愿回朝被高拱钳制。

  想到这里,张居正忽然就想到了朱衡这位工部尚书。

  其实之前没人对工部有兴趣,那是因为治水难题,不管谁坐上这个位置,都会面临这个棘手的难题。

  不能治理好水患,漕运就会断绝,漕粮无法北运就会危及北方的安稳,彼时的工部尚书之位就是个火山口。

  不过现在,朱衡貌似找到了解决漕粮运输的法子,走海路,那就只剩下治水一事。

  治水,华夏千百年来的难题,就没办法解决。

  一旦漕粮能安全抵达北方,貌似工部的担子就轻了一半,不知道高拱会不会对朱衡动手,安排自己人拿下工部。

  张居正还在思索,但不管怎么说,高拱这些手段和他关系不大,他都能置身事外。

  或许鹬蚌相争之下,他这个渔翁左右平衡还能得利。

  在张居正还在书房里猜测高拱下一步动作的时候,高府书房里,高拱正对手下吩咐道:“给福建去信,务必拿到金科和朱珏二人给戚继光行贿的证据。”

  “老爷,事儿都过去这么久,有些事儿除了空口白话怕是找不到证据。”

  “侵吞军饷兵粮一事呢?”

  “怕也很难找到证据,这么多年下来,就算有证据也都已经被处理掉了,人证怕是都找不齐。”

  “这么说很难罢免戚继光的军职了。”

  “此事很难把戚继光拉下水,不过常听说戚继光很大方,想来没少在军饷上动手脚,只要兵部愿意复查,还是有机会找到罪证。

  此事可以为引,让兵部彻查戚继光.”

第816章双倍药剂

  “啪”

  茶碗摔碎的声音在房中响起,随后又传出一阵“哗啦啦”的声响。

  屋门外,张吉和几个下人都垂手而立,不敢作声。

  好半天,屋里的响动总算停了下来,张吉这才敢伸头往屋里看了眼,只看到魏广德坐在太师椅上,“吭哧吭哧”还在喘着粗气。

  张吉是知道魏广德发什么火的,今天邸报送来以后,张吉就感觉到要出事儿。

  果然,邸报交到魏广德手上,他就生气的开始骂人了,之后又是摔东西又是打翻书架。

  魏广德是真的被气着了,因为他看到最新的邸报,并没有看到高拱继续整徐阶,然后京官在徐阶和张居正的煽动下再次上演倒拱的一幕,而是朝廷下旨,让巡海水师撤回各自省份,严守各省海港要地。

  不仅是把他预想中的南洋水师给拆掉了,水师提督、广西总兵官俞大猷又被一撸到底,打发回家听候差遣。

  魏广德以为高拱只会把目光放在文官集团里,倒是没想到高拱把手伸进了兵部。

  “张吉。”

  “老爷。”

  听到魏广德叫他,张吉连滚带爬进屋,直接跪在屋里。

  “跪什么跪,起来。”

  魏广德这会儿火气正盛,觉得看什么都不顺眼。

  “是。”

  等张吉起身,魏广德才对他说道:“马上派人给福建那边送信,还没起航的商船先都给我停下来,沿海那边说不得要变天。

  如果手上积压的货物太多不好处理,就送到月港去,总能盘活一些银钱出来。”

  “是,老爷,我这就安排人送信过去。”

  张吉急忙答应下来,就要往外走。

  “等等,记得告诉他们,最近都给我老实些,出了事儿,谁都保不住他们。”

  “是是,我这就马上派人去通知。”

  张吉急忙说道,看魏广德没有继续说什么,这才急匆匆跑出屋去。

  大明开海这样的大事儿,魏广德自然不可能不插手,这里面可是真金白银的利益。

  不到百条商船的出海资格,说是交给福建商人分配,但是其中十条船就落在和魏广德有联系的商会手里,而且这批船走到路线自然也不是朝廷准许的东西二洋,而是走倭国的路线。

  这一时期,因为日本盛产黄金白银,千里迢迢跑到东亚来做生意的西方商人主打的航线就是东南亚到倭国,中间也会收集大明的商品。

  真正给他们赚钱的航线,其实就是前往日本,把船上的商品交易出去,换成黄金白银和铜料等贵重金属。

  明朝开海,三令五申严禁商船和倭国做生意,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商船出海后除了东南亚的航线,就只能是往倭国跑,船引上名义是前往朝鲜贸易。

  大明水师在福建周围可是有近千条大小战船日夜巡航于海上,这些商船出海也不是随随便便在地图上哗啦一条线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都是有标准的航道。

  这里面不仅涉及到气象条件,还有水文、避开暗礁的路线等等。

  要知道,从月港出发的海船都是有船引的,何时出港,何时回归都是计算好时间的。

  走倭国航线,距离远比去朝鲜要远一些,所以船只就需要充分利用风向和海流的影响,在计划时间内抵达目的地完成交易。

  倭国可不比朝鲜,那边也就是金银加一些土特产交易大明商品,而倭国可是直接用黄金白银和黄铜进行交易。

  另外倭国还盛产硫磺,这在大明也是一种紧俏商品,主要是用来制作火药。

  大明国内生产虽然有,但是产量不大,不能满足自身需要。

  大明对外贸易的限制商品中,除了国内紧缺的铜料、生铁外,还有硝石,这也是大明左右包括朝鲜在内一些番邦的利器。

  高下立判,只要能和倭国人交易的商人,是绝对不会选择和朝鲜做生意的。

  魏广德为什么把大明在南方的水师都集中在福建沿海,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打算。

  舰队放置在这里,南下北上都非常方便,特别是可以堵住一些和他抢生意的商船。

  现在高拱明摆着要插手沿海水师,魏广德就不得不做一些防备,免得被人拿住把柄。

  虽然名义上那些商船和他没关系,可也经不起深究。

  不惹麻烦,自然是最好的。

  不过通过这件事儿,魏广德也意识到,就算他给那些好友写信,让他们谨慎小心做事,貌似也是无用。

  人家直接用御史风闻奏事就把你给拿下来了,至少在调查期间先停你的职位,至于调查以后没有证据,那就等候吏部或者兵部另做安排。

  大明朝的官职,一旦丢了,再想拿回来可就难了。

  其实,这才是魏广德生气的原因,感觉高拱为达目的一点不讲究,这种卑劣的招数都用出来了,真真是叫人防不胜防。

  他现在也没心思给马芳等人去信,去了也没用,人家要拿下你的职务,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

  魏广德在家里生气,北方千里外的紫禁城里,隆庆皇帝也在发脾气,不过他为的自然不是魏广德的那点事儿,而是在抱怨最近太医院调配的各种“调理”身体的药剂越来越没用了。

  这些药剂可都是太医院在各处搜集和方士进献的秘方所调制,前些年功效还很明显,但是最近隆庆皇帝办事儿时,却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

  或许是因为大臣们太能干,隆庆皇帝自认为不比他们聪明,所以他选择放权,让下面人处理事务,他只负责拍板即可。

  当然,适当的控制朝中势力还是有必要的,一家独大要不得,容易出纰漏。

  也正是因为把处理朝政的权利先后下放给徐阶、李春芳和高拱,这些年隆庆皇帝在后宫的日子那是过的相当安逸。

  有能力极强的阁老们能将朝政处理得相当完美,他就可以将时间、精力放在后宫之中,尽情享受生活。

  而且对于隆庆皇帝来说,他恨不得把天下所有美女都放入到后宫之中供他享用,为此多次因为挑选宫人和内阁发生矛盾他也在所不惜,实在是没什么事儿可做。

  每次在他强硬要求下,内阁也不得不做出妥协,至多就是拖延些时日,但总能满足他的需要。

  不过这也带来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作为皇帝的他越发感觉到精力不济,毕竟就是普通人的身体,不可能一直源源不竭。

  隆庆皇帝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可面对诱惑却又拒绝不来,而且感觉这是对皇帝自尊心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感到烦心。

  然而,在古代封建社会最不缺少的就是懂得投机的臣属,不管是内廷的太监还是外廷的官员,他们深知皇帝在此方面的需求,于是这些太监和大臣就联系专攻此道的郎中和方士,纷纷向皇帝进献秘方或者春药,以求得皇帝的赏赐。

  这两年,隆庆皇帝已经彻底离不开这些药剂,他已经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只是最近,貌似这些原本有效的药剂似乎也越来越不行了。

  “孟冲。”

  “奴才在。”

  “通知太医院,今日开始给朕上双倍的药剂。”

  “奴才遵旨。”

  大明朝的太监,特别是像孟冲这样的大太监,其实在皇帝面前是可以称臣的。

  但实际上,所有的太监都喜欢在皇帝面前称奴才,好像这样显得亲近似的。

  也许,这也是他们做內侍时养成的习惯吧。

  隆庆皇帝要双倍的药剂助兴,孟冲心知这样使用肯定不好,可若是劝阻或者反对,后果必然是招致皇帝不满。

  在这个时候,孟冲的地位也没有外廷以为的那么高,实际上面对陈洪在高拱的支持下,对他的位置那是虎视眈眈,所以他根本没有拒绝皇帝命令的勇气。

  “你现在就去拿,拿到以后马上给朕送过来,今日轮到谁来朕这里.”

  闲来无事,隆庆皇帝已经打定主意,既然没有更好的药剂,那就多吃点,他心心念念的还是今日该安排谁来乾清宫陪他享乐。

  孟冲急匆匆出了乾清宫前往太医院,路上就遇到陪着太子朱翊钧在皇宫里瞎逛的冯保。

  太子在场,即便是司礼监掌印孟冲也急忙跪地给太子行礼。

首节 上一节 85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