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58节

  随着鸟铳响起后,又是佛朗机炮连续的发射演练,中间夹杂着鸟铳的发射。

  随着佛朗机炮配置的留个子炮筒打完,突然战车上又发射出密集的火箭。

  明军装备的火箭,其实在后世书里经常介绍,类似冲天炮一样,只是那根小木棍变成了箭矢。

  明军的火箭装备非常庞大,不仅是步兵大量装备,骑兵也有不少使用这类火器的。

  要说杀伤力其实只能说一般,但是动静却非常骇人。

  车营演练结束后,步营也开始类似的表演,虎蹲炮发射后,炮手直接退回军阵内,直接把炮丢在阵前不管不顾,随后就是线性队列鸟铳射击。

  和魏广德以为的三段射甚至五段射不同,蓟镇步营鸟铳手只有两排,打完后就直接退到阵后,也没见到他们装填弹药,而是纷纷拔出随身短刀准备近战。

  “按照我的要求,队官根据敌情判断要不要铳手再次装弹,这次就不演练重复射击了。”

  戚继光解释道。

  而此时魏广德敏锐的注意道,此时步营第一排的步卒并不是刀盾手,这在明军其他部队里是前所未见的。

  此刻站在第一排的士卒赫然是使用耥耙和狼筅的军士,他们从随身箭筒里拿出数支火箭,直接架在耥耙和狼筅之上,随后快速点燃火箭。

  待火箭发射完成后,又快速把箭筒里的火箭拿出来重新架好,直到火箭全部发射出去。

  而同时在他们身后的长枪手、刀棍手已经拿出携带的弓箭,在号声响起时举弓齐射,向敌人抛撒出一片箭雨。

  “鸟铳是六十步开火?”

  魏广德忽然对戚继光问道。

  “是的,魏阁老,六十步距离是鸟铳破甲的最佳距离,两轮鸟铳射击后,再由一轮火箭攻势,敌人也到了不到三十步的位置上,再有这一轮箭雨,若是敌人不崩溃,则就到段相接的时候了。

  实际上战时,步营和马营是会和车营协同作战的,战线上还有二百余门佛朗机炮的支援,而不会是今天这样分段演练。”

  戚继光解释道。

  现在魏广德终于知道戚继光所练蓟镇兵到底是怎么打仗的了,特么的什么冷兵器,那些用冷兵器的军卒,身上不是带着火箭就是弓矢,完全就是一直靠火力投送杀敌的部队。

  这么强大的获利,近战又有鸳鸯阵加持,蓟镇明军说不定还真是这个时代天下最强大的军队。

  “就是太费银子了。”

  冷不丁的,谭纶嘀咕一句。

  “呵呵.”

  魏广德只是笑笑,他明白谭纶话里的意思。

  就是今天的演练,就不知道砸进去多少银子,火药、铅子,还有火箭,那可都要银子砸出来的。

  “当初我还在纳闷,你各营都要上万支火箭要怎么用,原来如此。”

  魏广德笑道。

  “那步营攻山又是如何?鸳鸯阵吗?”

  魏广德笑问道。

  “阁老所言极是,步营分散为小队,小队间间隔八、九步不等,两层推进”

  戚继光讲解步营山地作战,此时前面天鹅号角已经再次吹响,步卒也开始向前。

  看到这里,魏广德能想到的就是解放军的三三制战术,三个战斗小组以三角形进行进攻和协防。

  戚继光的小队战法,与其何等相像,只不过人数稍微多一些罢了。

  考虑到武器的不同,貌似也很合理。

  此时蓟镇步营就像无数个三三制战斗班,海浪般向前推进。

第898章旧港

  三三制战术是一种步兵战术,主要应用于班组级别的战斗。

  这种战术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步兵班分为三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由三名士兵组成。

  这三个小组呈三角形状排列,形成一个基本的战斗队形。

  在进攻时,每个小组中通常有两名士兵位于前方进行直接攻击,而另一名士兵则位于后方提供掩护和火力支援。

  这种战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分散敌人的火力,减少单个士兵在火力密集区域所面临的危险,同时也能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和攻击力。

  三三制战术最早起源于抗日战争期间,并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当然,现在蓟镇军步营所展示出来的进攻线和后世图解三三制战术区别还是很大的,但因为战斗小组是两排布置,后面一排刚好就在前面两个战斗小组之后,所以远远看上去就是很多的三三制小队在向山上攻击。

  虽然是演练,但是看到这里,魏广德已经对蓟镇明军战力有了大致了解。

  “元敬,蓟镇军马已经完成多少编练了?”

  魏广德开口问道。

  “回阁老,已经完成三个步营,三个马营和两个车营的编练,最新抽调出来的人马准备组成三个辎重营,总计三万余人。”

  戚继光马上就答道。

  “我记得你当初上奏说要编练十万大军。”

  魏广德扭头看着戚继光,戏谑的笑道。

  “最初末将确实有这心思,只是就蓟镇的赋役和朝廷的拨付,三万余人已经是能够供养的极限。”

  戚继光有些垂头丧气的答道。

  “三万人,也不少了,若是编练完成,面对十万蒙古骑兵可有胜算?”

  魏广德忽然问道。

  “可以。”

  戚继光对自己编练部下的战力那是非常有信心的,他是真不认为现在的蓟镇军会打不过蒙古骑兵。

  如果说之前蓟镇军还只是依托营堡抵抗蒙古人的侵略,但是在经过正面击溃朵颜部骑兵后,戚继光的信心爆棚,他认为他练出来的兵足够横扫大漠。

  当然,这是在后勤能够跟上的前提下。

  他现在训练的军队,不仅是对粮饷要求巨大,对火药、炮子儿一类的需要也是巨大。

  说实话,若不是因为有谭纶的偏袒和支持,他的蓟镇大军怕是很难练出现在的成果来,实在是因为这训练太耗钱了。

  普通的明军,不过就是发杆长矛或者盾牌腰刀,列阵挥舞一会儿,再变动几个所谓的战阵,训练就算结束。

  可是蓟镇的兵马,每次训练那都是要消耗银子的。

  不仅直接把朝廷拨付的火药消耗掉,还有那些铅子、炮子儿,都是需要银子制造的,打出去了,也很难再收回。

  也就是弓矢一类的,还能捡回来废物再利用一下,可也节约不了多少银子。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他当然不会提起蓟镇军训练所消耗的大量火药和其他物资,那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而且,戚继光在这里也耍了个小聪明,他认为魏广德应该是懂的蓟镇军消耗的恐怖,否则也不会在组建辎重营问题上和他看法一致。

  不过他不知道,魏广德这会儿其实想的是这个时代西方军队是个什么样子,蓟镇军拉出去的话,到底能不能击败他们。

  根据俞大猷从江南发回来的消息,他已经在壕镜见到夷人的蜈蚣船和船上装备的一种舰炮,他们称其为加农炮,是一种对舰船杀伤力很大的火炮,威力远超过现在明军战舰上大量使用的大佛朗机炮和碗口铳。

  按照俞大猷的描述,这是一种长炮管,厚管壁,大口径,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的火炮,放置在西洋舰船的中下层夹板上。

  就俞大猷看到的那种西洋战舰,很恐怖的居然可以塞入四五十门这样的火炮,单侧火炮的数量居然能达到二三十门,这是明军现在战舰所不具备的强大火力。

  而且以大明目前的福船为主力的水师战船,也没法仿照夷人的做法,在侧舷布置这样的火炮,只能在船头船尾安装这种火炮。

  因为明朝船只的建造特点和西洋海船有异,若是也仿照西洋人的布置,很可能导致船只解体甚至侧翻。

  为此,俞大猷希望朝廷能够拨付银子,让大明的船厂也试制这样的战舰。

  而在此前,明朝已经经历了两次和西洋夷人之间的战争,分别是正德十六年的屯门海战和嘉靖二年的西草湾之战。

  两次海战的对手都是日暮西山的葡萄牙,两次海战的结果都是大明取得胜利。

  不过魏广德也知道,这个时候的海洋应该是属于西班牙的,现在的日不落帝国也应该是西班牙。

  战舰比不过人家,魏广德当然不会让大明水师出去送死,虽然之前的海战看来,貌似大明对上西方战船还有一定的优势。

  想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摇摇头。

  水师比不过人家,怎么那人投送到海外去抢地盘。

  直接在大海上就把你的战船打沉,完全就是送菜去的。

  他是这么想,可戚继光不知道,看到魏广德忽然摇摇头,一下子就叫他紧张起来,以为魏广德对蓟镇军的演练不满意,不相信他这三万蓟镇军可以击败十万蒙古骑兵的话。

  看了眼旁边的谭纶,求助的看过去。

  只是这时候的谭纶并没有要插话的意思,他还在远远观察蓟镇军上山时特有的队列线。

  步营已经往前压,而马营也不是没有动作,也在从两侧包围那个小山头。

  意思不言自明,就是要围歼山上之敌的动作。

  在马队一左一右到达后,马上骑兵很快下马,冲到前方列阵,组成类似步营的战阵,留下的马群中只有一道道孤单的身影,那是负责牵马绳的兵卒带着战马在战阵后方。

  谭纶那边帮不上忙,戚继光只好自己上。

  他催马靠近魏广德,这才说道:“魏阁老,我蓟镇军别看只有三万人,完成列阵后也就这般大,可是别看十万蒙古骑兵人数虽多,可也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放出来。

  十万骑一起冲锋的话,怕是自己践踏都要死上好几千人。

  每次也就是万人队发动进攻,就我蓟镇军的火力,的确是可以轻易击败他们的。

  就算是出动四个万人队围攻,步营放置在四个角,中间安排车营和马营,也是能够扛下来的。”

  戚继光又滔滔不绝给魏广德介绍他设计的军阵,一切假想敌都是以蒙古骑兵为主。

  这也难怪,明朝上自朝廷下自黎民百姓,都把蒙古人当做最强的对手,毕竟曾经主宰过中原。

  至于周边其他国家,貌似都不看在眼中。

  魏广德正在观察明军的布阵,这时候听到戚继光的话回头看了他一眼。

  虽然不知道他想到什么,但也知道肯定是误会,以为他看不起蓟镇军的操演。

  “蓟镇军训练的很好。”

  魏广德开口道,“并没有不信你话的意思,你不要多想。”

  说完,魏广德又指着前方的蓟镇军道:“如果以后你去辽东驻防,希望辽东也能够训练处这样一支兵马出来。”

首节 上一节 95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