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59节

  这里没有外人,魏广德自然不会遮遮掩掩,所以据实以告。

  “那阁老先前摇头.”

  戚继光心中一喜,嘴巴却是下意识说出心中所忧。

  “呵呵,那是我考虑到其他事儿,和你无关。”

  魏广德听到戚继光这么说,只是轻笑道。

  “阁老若是有什么难言之事,大可说来,末将或许能做好。”

  知道自己失言,可戚继光更会溜须拍马。

  摇头,肯定是想到不好的事儿,或者很难处理的事儿,这不就是讨好魏广德,拉近二人关系的机会吗?

  “呵呵.”

  魏广德先是笑笑,不过想到说了貌似也无伤大雅,于是开口说道:“你在江南剿倭时,应该见过夷人吧,就是佛郎机人,或者叫红毛番。”

  魏广德是知道,明朝称呼的佛郎机人其实是葡萄牙人,以为因为身体特征都是深目长鼻、毛发皆赤、身材高大,所以有了红毛番的说法。

  “阁老,红毛番一般是指蓝睛或者碧瞳的夷人,猫眼的才是佛郎机人。”

  戚继光在福建、广东剿过倭,倒是见过西洋那边的人,倒是比魏广德要熟悉一些。

  “哦,还有分类?大猷给我的信里只说佛郎机、红毛番,我以为都是一类人,只是叫法不同。”

  魏广德自嘲笑道。

  “说起来长的倒是差不多,就是眼睛不同。”

  戚继光陪笑道,“不知是俞提督在江南遇到夷人,开战了?”

  “不是。”

  魏广德摇摇头说道:“见到夷人,你应该也能想到,海外还有广袤的土地。

  夷人来自西方万里之遥的地方,这之间有大陆相连,而这些土地,大多已经被夷人占据。

  据大猷书信中说,这些夷人的军士训练有素,战力也是很强的,所以我就在想,你的蓟镇军和他们对上,也不知谁强谁弱。”

  “阁老,据末将所见所闻,夷人更擅长奇淫技巧,他们的火器制造非常巧妙,非常犀利,也讲究战阵训练,队列之间的配合。

  但是阁老也说了,他们自万里之外而来,能到我大明的又有几人。

  真要和他们打起来,我大明必胜。”

  戚继光这话就有点拍马屁的味道,不过也是政治正确的体现。

  “可惜他们占据的地盘都在海外,没有海船很难达到。”

  魏广德随口一句,确实让戚继光捕捉到魏广德心中的一些想法。

  “阁老难道是打算出海,攻占夷人抢夺下来的地方?”

  戚继光一不小心就把心里所想直接说出来了,而旁边的谭纶听到他们的谈话也被吸引过来。

  “善贷,你不会真有此想法吧?”

  面对谭纶的询问,魏广德苦笑道:“有没有这想法其实都很难实现,至少现在不可能。”

  “为何?”

  谭纶奇道。

  “我们的海船不行。”

  魏广德直接回答了谭纶的问话。

  对戚继光,他自然是想回答就回答,不想回答直接无视就好了。

  可是对谭纶,他还真不能视而不见。

  于是,魏广德就把前些天收到俞大猷送来的书信,其中讲到他看过夷人战船后的想法说出来。

  “本来这事儿,我还等着士南兄自南直隶回来和他商量下,看能不能让工部凑点银子,试着建造西洋战舰。”

  最后,魏广德把心中想法说了出来,“要是出兵海外,没有强大的水师船队是不行的,还要造船造炮,这事儿颇费时间。”

  “张阁老那边能答应吗?”

  戚继光在思考着魏广德的打算,计算着自己要是加入进去的利益得失,而谭纶却是直截了当问道。

  “李成梁向外获得八百里新疆就让他激动,想来他也不会反对。

  只是这些土地在海外,我也不很确定他的态度。

  只是,子理兄当知道旧港宣慰司吧。”

  魏广德其实能猜到,要是直接告诉张居正咱们出海抢地盘,张居正十有八九是不会答应的。

  可是若对他说咱们出海恢复旧港宣慰司,张居正怕是兴趣会大一点,说不准就直接点头了。

  只不过魏广德不知道,他此时还心心念念的旧港宣慰司驻地旧港中一所由木头搭建的巨大木屋里,一群人也正在为他们的未来争吵。

  “国主都已经死了四年多了,我看我们还是回去吧。”

  “回去?朝廷难道不会杀我们的头?”

  “我也想回去,可不敢啊。”

  “当初国主带我们来的时候选这里落脚,就是因为这里曾经是朝廷的土地,是那什么.”

  “旧港宣慰司。”

  “对,就是旧港宣慰司,咱们帮着朝廷把地盘抢回来,再怎么也该恕我们的罪了吧。

  这些天看着海上那些夷人的大船,我有点心虚,怕他们真打过来。”

  “国主不是说了吗?对他们就说我们是大明的官员,这里是旧港宣慰司。”

  大屋里几人七嘴八舌议论着。

  这些人,自然是当初跟随张琏逃向大海的飞龙国军中的大小首领,这出海已经十年时间,人心思归。

  一些人想要回去,但更多的人担心回去会被朝廷治罪,所以对于去留争执不下。

  此时的张琏,早在四年前就死在旧港,没人愿意坐上那个位置,自然就由军中几个大小头目商量着处置“国事”。

  到现在他们还担心,若是朝廷知道他们的存在会发兵来攻打,到时候谁坐那个位置,可不就是要顶雷,必死无疑的结局。

第899章一直存在

  旧港宣慰司,为明朝行政建置,治所位于后世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

  明成祖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海外华商施进卿协助郑和舰队航行,期间也参与平定陈祖义的海盗军团,之后施进卿派遣女婿前往大明朝见成祖。

  为了嘉奖施进卿的“忠义之举”,成祖赐封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

  旧港宣慰司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朝廷对汉人穆斯林直接赐封爵位,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在海外的“飞地”管辖。

  明朝水师在马六甲海峡的满刺加建立城栅、仓库,以之作为经营西洋的中转站,是郑和下西洋的一次重大成果。

  旧港宣慰司所在的苏门答腊岛是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西部的一个大型岛屿,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岛屿,也是印度尼西亚所独立拥有的最大的岛屿。

  苏门答腊岛位于赤道之上,是大巽他群岛四个主要岛屿之一,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中国南海,东南隔巽他海峡与爪哇岛相望,北面为安达曼群岛。

  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主要由两个部份组成,包括西部巴里散山脉和东部的低地平原。

  选择旧港驻地,应该说是郑和一次非常明智的选择,此地扼守马六甲海峡,可以有效控制东西两洋的交通。

  只可惜,随着明朝国力衰弱,特别是郑和在返航途中去世,大明的官方远洋船队从此消失。

  明朝终止下西洋活动的原因,传统看法是糜费国库,加重了国家和百姓的负担,但也有专家认为,郑和船队垄断了海外贸易,遭到一部分官员和商人的联合封杀有关。

  但不管怎么说,郑和下西洋打下的旧港宣慰司在失去明朝这个靠山,生存变得艰难起来,满者伯夷王国的野心愈发暴露。

  又经过十数年的斗争,面对咄咄逼人的满者伯夷王国,第二任旧港宣慰使施二姐不得不顺应现实,接受满者伯夷的完全统治,意味着旧港宣慰司走到了终点。

  自旧港宣慰司建立到消失,前后不过三十三年。

  在这里,还不得不提一下旧港宣慰司的由来。

  “宣尉司”是金朝开始出现的,大规模普及则要到元朝。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行政结构与唐宋有很大不同,在地方行政设置上,“行省”与“州”之间多了一个“宣慰司”。

  元朝一共设立了六十个宣慰司,每个宣慰司下辖几个州,主要起到联结、沟通上下两级行政单位的作用,似乎有点像“传声筒”,本身并不具备完整的行政职能,而且名字大多比较冗长,比如“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广西西两江道宣慰司”。

  明朝取代元朝后,地方行政设置又一次发生大变更,“行省”变成“布政司”、“州”变成“府”,内地的宣慰司全部撤销,只在西南边陲予以保留,朱元璋和朱棣都设立过多个宣慰司。

  其实宣慰司并不是一个固定称谓,明朝史书也有“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等名称,它们的实际职能基本相同。

  从“宣慰”两字可以看出,宣慰司的职责是代表皇帝及朝廷传达政令、抚慰百姓。

  明朝后来将这些宣慰司整合为“三宣六慰”,“三宣”指南甸、干崖、陇川,三个宣抚司,“六慰”指是车里、缅甸、木邦、八百大甸、孟养、老挝,六个宣慰司。

  “三宣六慰”全部位于明朝西南陆地边疆,对巩固边陲安全及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而而远在南洋之滨的旧港宣慰司,体现出来的则是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经略海外的巅峰时刻。

  以爪哇岛为核心的满者伯夷王国打败了元朝后信心大振,不断攻击苏门答腊岛上的三佛齐王国残余势力,最终在1397年将其彻底灭亡。

  不过,满者伯夷王国没有在苏门答腊岛建立起稳固统治,岛上陷入一片混乱,当地华人纷纷涌向旧港避难。

  元末明初的战乱使更多华人下南洋,使旧港等地的华人数量大增,一些华人武装力量趁势而起。

  他们亦商亦盗,拥有不弱的海上武力,实际控制着旧港,与满者伯夷王国时和时战,与独立王国无异,最多表面称一下臣。

  随着大批阿拉伯商人和移民来到印尼群岛,伊斯兰教开始传播开来,以商业为主的旧港华人受到了影响,旧港一支华人武装力量的首领施进卿就是穆斯林。

  在永乐皇帝朱棣的治理下,明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期。

  永乐三年,为了向海外万邦宣示大明已经取代蒙元成为中华正朔,以及弘扬大明的繁荣昌盛,朱棣派遣郑和率船队下西洋。

  这里的“西洋”是指“南洋”以西,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洋。

  郑和的船队有二百多艘船只,不仅配备了两万余名水手和士兵,还满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用来赏赐和贸易,从南洋、西洋带回来的香料、珍稀木材、金银等贵重物品,同样充实了明朝国库,获利颇丰。

  庞大的财富,也吸引了无数双贪婪的眼睛。

  盘踞旧港的陈祖义,得知郑和船队载有大量从西洋带回的奇珍异宝,决定在船队返航途中予以截夺。

  他的计划是先向郑和诈降,然后趁明军放松戒备之际发动突袭。

  陈祖义的阴谋被另一支华人武装首领施进卿发现,施进卿是生于海外的二代华人,信仰伊斯兰教,而郑和算也是穆斯林,宗教信仰的一致让两人关系颇好。

首节 上一节 95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