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61节

  故事真不真不知道,不过在民间流传开来,大家自然知道他应该是有一副美髯的。

  张居正位列榜上,虽然排名或许因为当朝的缘故,仅此于关公,排名应该说很高,但是张居正还是自承绝无和古人攀比的意思。

  不过呢,现在朝中议事,张居正抚须的动作那就更加频繁了,让人不注意都难。

  “唉叔大兄,这旧港宣慰司可是成祖所封,莫名其妙就和朝中失去联系,朝廷之前也忘记派人查探,到底是不对,也不知道这宣慰使施二姐是否是被人害了。”

  魏广德开口叹道。

  “嘶,不至于,我大明封的旧港宣慰使,谁敢加害于她?”

  张居正听到魏广德这么说,微微皱眉,捻胡子的手也放下。

  “都已经过去百余年了,现在就算派人去查,怕是也难查到当年情况。”

  对于一个海外之人的死活,其实张居正并不放在心上,可是毕竟是朝廷册封的官员,要是真被南洋土著给害了,这不就是不把大明放在眼里,践踏大明的尊严。

  这对于将“礼”的地位抬得很高的文官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其实,以前只是没人提及,或者说被刻意疏忽,但真要放到朝堂上来说,朝廷从未下过撤销旧港宣慰司的旨意,在施进卿死后,朝廷还曾下达册封施家子弟袭爵的旨意。

  可见,朝廷并未放弃过旧港。

  “不管如何,朝廷派人查清楚当年的情况,还是应该的。”

  魏广德则是说道,“而且,嘉靖年间所绘制《皇明舆地之图》中,亦未标注旧港宣慰司,我觉得兵部和宫中所收藏之图册,应该予以修改。”

  修改地图,这也是在为将来出兵旧港取得道义上的依据,被谭纶提醒,魏广德也知道该提前修补。

  反正真正派人下南洋,也要等到数年后。

  水陆两军不做好充分准备,魏广德是绝对不会贸然出兵的。

  “善贷,你老实说,忽然提及旧港,到底是为何?”

  事儿其实不大,可是张居正也不是好忽悠的,最近他虽然忙于推进考成法,但是魏广德突兀的提到旧港之事,还是让他很是敏感。

  今日,本来就是魏广德来向他汇报蓟镇军的情况。

  在魏广德话中,看到蓟镇军训练有素,足可称之为大明当世最强军,之后和谭纶闲聊时,无意中说起和朝中失联多年的旧港宣慰司。

  看似逻辑通顺,但是张居正总觉得魏广德的话没那么简单。

  魏广德做事比较四平八稳,不会贸然行事,不管做什么往往都是经过长时间精心准备才会付诸实施。

  这就是魏广德给张居正的感觉,现在说起的旧港,张居正总感觉魏广德后面应该憋着大招才是。

  此时,张居正心里,其实多多少少有些猜测,那就是俞大猷指挥的南洋水师,是不是打算派去旧港?

  “没有。”

  魏广德当然矢口否认,“我只是听闻我朝居然在海外还有土地,而不管是在翰林院还是其他地方,都没有看到相关记载,感到很是奇怪。

  据子理所说,朝中并未撤销旧港宣慰司,在首任宣慰使施进卿死后还册封过其子和女儿为宣慰使,但之后就再未有联系,旧港也未派人来京觐见,时间居然长达百年之久,期间也无人提及该派人查清楚当年的详情,实在是失职。

  若当初有叔大兄所推行之考成法,此事断不会发生,否则值官就应被追责才是。”

  魏广德把朝廷和旧港失联之事,巧妙和张居正关注的考成法联系在一起。

  二者有联系吗?

  当然有,负责接洽的衙门,对于久不来朝贡的藩属及宣慰司,自然该及时汇总禀报朝廷才是。

  可是实际上却没有,这就是接洽衙门的失职。

  “你想派南洋水师南下,再去旧港?”

  魏广德一直很支持他推行的考成法,这点张居正心里明白。

  对于魏广德把旧港和考成法联系在一起,有褒扬之意,他也能听懂,可是,毕竟水师下南洋,有挑起战争的风险,张居正不得不搞清楚魏广德的真实意图。

  魏广德这次没急着答话,而是看了眼张居正,才长叹一声道:“叔大兄,我皇明自土木堡之后,国势渐弱,朝廷在关外控制范围也大幅收缩,此举无疑让努酋嚣张。

  此次朝廷决议在辽东用兵,拓新疆八百里乃是土木之后第一次向外开疆拓土。

  善待以为,开疆拓土固然可显示我大明天威,可恢复旧有之地也势在必行。

  大宁、开平等卫内迁,朝廷对三宣六慰的控制也几近于无,这些都是有损大明威仪的事儿。

  借助明年辽东拓土的喜事,先寻机恢复旧港宣慰司,扬大明天威于南洋。

  毕竟,大明水师消失在那里已逾百年,沧海桑田,当年畏惧大明之人早已作古,而现今之人怕是早就无事我大明之威仪,这也是当初缅甸等地战火纷飞,云南派员调停却无力的原因。

  据我所知,近年我大明下南洋的商船增多,南洋各方势力已将其视为饕餮盛宴。

  南洋水师是到了去转转的时候了,展示我大明国威。

  至于旧港宣慰司,其实此地倒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水师战船在外,需要驻泊地休整、补充物资,还有战船也要适当维护。

  我觉得,恢复朝廷对旧港的控制势在必行。

  不管当初旧港为何与我大明失联,这次船队南下,必须惩治凶手。”

  魏广德说到这里忽然一顿,想想才继续说道:“听归来海船所带回消息,南洋现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不仅原有藩属国之间为了利益竞相攻伐,又有夷人占据重要港口扩充实力,甚至一些南洋小国已被夷人所灭。”

  魏广德想到月港送来的消息,他的船虽然主要跑倭国航线,可是跑南洋航线的大明商船也不在少数。

  到南洋各岛进行贸易的中国商船船,冬春之间靠东北信风鼓帆而去,夏秋之间又借西南信风扬帆而归,中国商人运载出丝织品、茶叶、瓷器、五金和杂货,换回香料、药材、檀香木等土特产。

  同时带回来的,还有南洋复杂的局势。

  虽然许多说法竞相矛盾,但是魏广德在看到后也知道,现在南洋非常不稳定,欧洲列强已经在南洋各地跑马圈地,大明若此时再不出手,怕是地盘都被人占完了。

  以前魏广德不敢想,因为明军战力孱弱。

  可在见识到戚继光所练之蓟镇大军后,魏广德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即便除蓟镇外其他明军战力依旧孱弱,那又如何?

  有蓟镇三万大军,就足够横扫难以欧洲列强。

  现在所忧的,无非就是大炮巨舰。

  工部之前按照魏广德所提印象中的红夷大炮进行铸造,效果一直都不甚理想。

  但是最近魏广德想明白了,俞大猷书信中所提到红毛番的舰载加农炮,可不就是他之前给工部所提之物吗?

  夷人都把炮搬到战舰上了,可想而知,他们在铸炮技术上已经超越大明。

  师夷长技以制夷,虽然这是清末时期学者所提主张,可魏广德觉得有道理,就该用。

  技不如人,如何制夷?

  所以,现在魏广德就要让明廷正视夷人长火器这一点,让他们能放下身段来学习。

  所幸,现在的大明朝可不是腐朽的满清,对先进技术的认识还是很好的,佛朗机炮和鸟铳就是例证。

  在确定夷人火器好用后,朝廷就大造夷人火器装备明军。

  虽然现在明廷许多人还在对佛朗机炮和鸟铳的先进沾沾自喜,可魏广德既然知道夷人已经有了更好的武器,自然也要早点拿过来。

  张居正好在消化魏广德所说,夷人已经攻陷南洋小国并且灭国的消息,耳中又听到魏广德提起他早前让工部督造的一种新式火炮,已经数年然而进展依旧不大。

  工部铸造的火炮打不了几次就要炸膛,根本没法生产装备。

  “你说的那个炮,我本还打算和你说说。”

  张居正听到魏广德说起这事儿,立马说道:“工部此前每年在此炮上耗费数千两银子,既然做不成,不如不做。

  不管是胶莱运河还是迦运河,朝廷肯定是要开挖其中之一,省下银子也是好的。”

  “叔大兄,我提这事儿可不是说做不了,而是俞大猷在壕镜见到夷人船上就装载有类似之物。

  发射速度虽然较之佛郎机慢,可射程和威力则是强上许多,若是海战对上,除了拿命去填这段距离,根本毫无胜算。”

  魏广德听到张居正也知道工部制炮失败的消息,有心打消此事,急忙把俞大猷给他传递的消息说了出来。

  “真的?”

  张居正只是皱眉,随后看着魏广德,问道:“善贷打算抢船抢炮还是.”

  “用银子砸,据大猷所说,壕镜有船厂和炮厂,可造夷人之船炮,把制炮造船之术学会,我大明就可以自己造。”

  魏广德笑道。

第901章整顿卫所

  张居正也知道工部制炮不利的消息,还有心打消此事,魏广德怎么能忍,急忙把俞大猷给他传递的消息说了出来。

  “叔大兄,我提这事儿可不是说做不了,而是俞大猷在壕镜见到夷人船上就装载有类似之物。

  发射速度虽然较之佛郎机慢,可射程和威力则是强上许多,若是海战对上,除了拿命去填这段距离,根本毫无胜算。”

  “真的?”

  张居正先是一喜,随后就皱眉看着魏广德,问道:“善贷打算抢船抢炮还是.”

  “用银子砸,据大猷所说,壕镜有船厂和炮厂,可造夷人之船炮,把制炮造船之术学会,我大明就可以自己造。”

  魏广德笑道。

  壕镜,又称“壕镜澳”,本是位于澳门海面的一处地名。

  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该地区在明时以产蚝著名,因此得名“壕镜”。

  壕在这里指的是水深清,而镜则指的是明亮如镜。

  只不过,壕镜很多时候也被用来代称“澳门”,指澳门整个港湾,包括浪白岛在内。

  澳有南北两湾,规圜如镜,形似壳,故名;有山对峙如门,故又名澳门。

  位珠江口两侧,连九澳、仔,面积共十六平方公里,明代属香山县,是番船停泊的海澳,设有守澳官。

  番舶到来,由守澳官验实后,代为通报上司。

  明武宗正德六年,葡萄牙殖民者继侵占满加之后,开始侵犯中国东南海面。

  嘉靖年间,葡萄牙人初在上川岛和浪白澳南水村等处经商,后又重金贿赂当事者求壕境为澳。

  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殖民者托言船触裂缝,水湿贡物,求借地晾晒,明海道副使汪柏受贿,暗许之。

  初时葡萄牙人仅为就船贸易,搭茅篷栖息,但不到十年,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大为增加,以至筑室千区,夷众达万人。

  明朝政府从未将澳门租借给葡萄牙人,也没有正式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葡人为使地方官吏准许其居住,每年贿银五百两,后来此项款额成为地租。

  由于葡人报货欺,偷漏税课,破坏了大明向来执行的抽分法,在隆庆三年由广东巡抚衙门上报此事。

首节 上一节 96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