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983节
这些年大明对外交战的水平摆在那里,不算是蒙古察哈尔还是其他,都没有在李成梁手下讨到好,几乎场场失败。
这样的大明,可不是他们能招惹得起的。
“这次通知你们来,就是告诉你们一声,此事京师已经有了决议。”
说到这里,张学颜还起身,向着南边双手抱拳说道:“逆酋王杲,黠慧剽悍,数度犯边,杀戮甚众,今诱杀我裨将裴承祖等,十恶不赦,当诛。”
张学颜这话,已经判定王杲死刑,大明和王杲之间绝无缓和的可能。
“叫你们来,就是告诉你们此事,希望各位满柱回到各自部族,约束好手下,不要到处乱跑,免得被朝廷官军误以为是王杲残部予以剿灭。”
这话,其实就是督促他们,不要暗中和王杲来往,甚至是派人帮忙的意思。
“下月的互市,暂停,等待朝廷诛杀逆酋王杲后,择日再起。
你们带来的东西,各自带回去,到时候等到本抚知会再来。”
张学颜又说道。
本来下月会有一次传统互市,互市也是大明朝廷制衡女真部族的手段之一。
和他们交易商品,那些可都是女真各部所需之物。
以贸易手段钳制他们,是大明一直以来执行的政策。
但是大战在即,显然大明不打算延续互市传统。
或者说,这也是对他们的一次警告,若是在大明对王杲部动手时有人暗中提供帮助的话,那么互市自然就会被取消,或者说他们参与互市的资格会被取消。
“本官的意思,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洋洋洒洒一阵恩威并施后,张学颜终于把要说的都说完了。
“是,巡抚大人,我们都听明白了。”
王兀堂带头,一众女真首领纷纷应承下来,还不时有小部族首领站出来数落王杲的不是。
确实,王杲这些年不仅是对大明不敬,其实私底下也没少对族内部族出手,抢夺他们的资源和人力,以扩大自己的实力。
要说女真部族里,最不受欢迎的,其实还就是王杲。
不过王杲一向势大,即便大家多少对他不满,却也不敢表露出来。
你敢对别人说起,消息传到王杲耳中,第二天人家就敢带兵打上门去,洗劫一番。
王杲在辽东,就是这么横。
看到女真众首领的态度,张学颜很是满意。
朝廷对这些平素桀骜不驯的女真部族首领还是很有威慑力的,这就保证此事成功了大半。
实际上,张学颜最怕的就是女真部族抱团,联合起来对抗大明。
真要是他们联合,凑出三五万青壮还是有可能的。
要应对这样的场面,大明就只能增调更多的兵马参战,这耗费可就大了,伤亡也会更加惨重。
等女真部族首领都离开后,张学颜又亲手书写了一份公文,叫来人说道:“将此书让书吏抄录两份,分别送往朝鲜平安道和咸镜道,让他们按此令执行,不得有误。”
“是,大人,小的这就去办。”
亲兵接过巡抚手书就下去找书吏去办了,这是公文,得小心处理。
张学颜这份公文,自然是他向朝鲜平安道和咸镜道官员下的命令,让他们派兵严守鸭绿江边,不准女真部族泅渡过河。
大军压境,张学颜不认为王杲能有几条逃生路线,除了困兽犹斗外还能如何?
逃亡其他女真部族寻求庇护,事前他已经警告过了,谁和王杲联系视为同罪,若是能擒获王杲,朝廷则会给予封赏。
女真诸部没有去路,那王杲剩下的途径就只有东渡鸭绿江,跑到朝鲜那边去。
反正女真和朝鲜人也经常开战,为了抢地盘。
实际上,平安道和咸镜道靠近鸭绿江的大片土地,历史上曾经属于辽东,只不过因为边远,初时辽王等并未派出大军进驻边境。
这就给了朝鲜国王蚕食的机会,他们不断派出官兵侵占这些地方,直到和女真部族撞上,双方为了土地展开多次战斗,双方各有胜负。
实际上,朝鲜土地东侵,也有招纳女真人的原因,因为鸭绿江左岸支流有虚川江、长津江、秃鲁江,右岸支流有浑河等都有女真人生活,在辽代称为鸭绿江女真或长白山女真。
通过招纳他们,朝鲜王就自以为占有了这片土地。
不过在明成祖强硬表态后,当时的女真部族首领猛哥帖木儿朝见朱棣,被封为建州卫指挥使。
在猛哥帖木儿的影响下,其余女真诸部也归附于明朝。
自此,朝鲜也失去了继续西进扩展领土的机会。
继续西进,就只能从大明的实际控制区抢地盘,在元阼已尽,中国有主的情况下,也只能选择依附。
张学颜知会朝鲜平安道和咸镜道,就是为了彻底封锁王杲逃亡线路,让他再无机会逃出生天。
即便到现在,他依旧认为剿灭王杲,重新竖立大明在女真部族的威望就够了,而无需修建宽甸六堡。
第918章议事
京师,紫荆城,内阁,首辅值房。
“礼科给事中石应岳上疏请开放藩禁,他说宗藩开支日增,禄米难以满足。
郡王以上犹得厚给,将军、中尉多不能自存。
已有封爵的尚且如此,没有封的困苦不难得知。
请以不系赐名授爵者,尽予放开限制,准从士农工商四民之业。
其中,有文学才能的,准予参加科举入仕,但不许任京官、握兵权。
不然,公无以为给,私无以为养,有伤国体。
大家商议下,对这份奏疏该如何票拟。”
张居正递出一份奏疏到魏广德面前,魏广德伸手接过,打开快速浏览起来。
“这事儿,宫里怕是不会同意吧。”
魏广德正在看石应岳的奏疏,耳中就听到吕调阳的声音。
魏广德继续看奏疏,不过还是不由自主点点头。
开藩禁,准许宗室从事四民之业,其实当初魏广德在宗藩改革条例中就提过,不过很可惜,被宫里否了。
宫中只同意核查宗室各府这些年禄米支出,确定永额,而时间就是隆庆四年到万历二年这几年的禄米数额,得出后再确定一个禄米数量。
毕竟,若是只参考一两年的禄米数量,有失偏颇。
这里的禄米,并不是按照宗室人数和应得禄米之和,而是地方上能够承担的数量,或者说是这几年实际发放数量来定。
永额肯定会比这些年实际发放数量略高一些,但也要在地方可承受范围内。
至于新藩王开府,什么时候制定永额,宫里也没有说。
毕竟,现在万历皇帝年幼,潞王朱翊镠也是年幼,离就藩还早。
“宫里的担忧,其实是多虑了。”
魏广德快速看完石应岳奏疏后,当即开口说道,“其实就算宫里准许宗室从事四业,甚至允许他们科举,我敢说,就没多少宗室成员会选择做这些。
那些有心做生意的,早就通过门人参股进去了,不愿意做的,混吃等死,除非朝廷断了他们的禄米,否则他们都懒得做这些。
至于让他们科举,呵呵或许一科能出一个宗室进士都谢天谢地。”
吕调阳听了魏广德的话,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魏阁老所言,和我想的一样,宗室其实已经”
话说到这里,吕调阳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却不住摇头。
“宫里上次不同意,应该是碍于祖制,此番再有大臣提出,未尝不是个机会。”
张居正开口说道。
“抛砖引玉?”
魏广德迟疑着问道。
张居正点点头,笑道:“上次善贷草拟的奏疏,只是你我和宫里看过,并未向外流传。
如今有大臣正是上奏,必然引起朝中议论,未尝不是机会,让大家多说说,或许会有更多这样的奏疏。
朝臣皆认可,宫中自然也要犹豫,毕竟单凭所谓祖制,如何能平息朝议汹涌。”
实际上,皇帝祭出祖制大旗,确实能让大臣们无话可说,可这得是有损皇帝利益的前提下。
此番向宗室放开四民之业的奏疏,对皇帝影响微乎其微。
如今的大臣,虽然不一定和皇帝一条心,可也绝对不会觉得以此可以削弱皇权。
实际上,宗室在这么多年皇室养猪政策下,已经被养废了,想要出现成祖那样的豪杰,几乎没有可能。
“那加把火,票拟就定个‘部议’?”
魏广德试探着问道。
“我觉得可以。”
吕调阳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
张居正听了魏广德的话,也是微微点头,说道:“那就这样,建议下部议,让更多官员参与讨论此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站出来支持此案。”
说到这里,张居正又看看魏广德笑道:“今日是新科进士谒先师庙,行释菜礼,明日陛下就应该下旨让中进士引入吏部授职,不知善贷可有安排?”
“哪有什么安排,一切按朝廷章程来就是了。”
魏广德当即笑道。
虽然说这科考生算得上是他的门生,可哪又怎么样。
他们已经不是贡生,而是进士了,是天子门生。
虽然说起来天子也是他和张居正的门生。
帝师,说说就好了。
实际上,这段时间,张居正倒是对给万历皇帝朱翊钧上课很是关注,不仅亲自安排翰林讲官,还专门按照小皇帝的年龄,编制了专门的课本。
张居正带着一票翰林认真给小皇帝上课,可是把万历皇帝朱翊钧整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