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84节

  毕竟小皇帝还是很贪玩的,特别是早些年隆庆皇帝还在时,就比较偏袒朱翊钧,迟迟不愿让他读书听课,就是担心还在太小受不住,所以一直拖到他十岁才安排出阁。

  没办法,皇室对太子的教育,要求是比较高的。

  对朱翊钧来说,听其他老师讲课,那是真的很难受,也就是魏广德的课简单些。

  讲一讲张居正安排要说的经意,然后就和小皇帝谈天说地,讲讲朝政趣事儿。

  除了宫中给朱翊钧布置的写作外,魏广德很少另外布置作业,偶尔还会带着小皇帝出宫到街上去走走,所谓体察民情。

  对此,魏广德也是事先和张居正说过的。

  用他的话说,那就是皇帝高高在上,可也离不开五谷杂粮,让小皇帝适当见识下民间的烟火气也是好的。

  至少让小皇帝知道,他所学的本事,不是用来处理奏疏里那些冷漠的文字,而是要护佑这一方百姓。

  百姓在哪里?

  宫里自然是见不到的,所以就要走出去,看看大街上来往穿梭的行人,看看城外田间地头辛勤忙碌的农人。

  “对了,上次户部拨银修缮大同边墙的事儿,不知二位考虑的怎么样了?”

  上次,魏广德看到户部今年要拨银五万两到大同修缮边墙,五年累积要拨付二十六万余两白银后,就先把奏疏压下来。

  当日和张居正等人说起,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

  在张居正看来,即便已经和俺答汗签订大同和议,可不代表就可以废弛边疆武力。

  这修缮边墙的银子,该用还是的用。

  至于魏广德提议把这笔银子拨给大同,但不必修缮边墙,地方上拨银修缮墩堡就行了。

  银子作为军费,让大同编练一支万人规模的军团,从大同各卫所抽调精锐仿蓟镇军,编练出一支集成车马步营的军团,可不比修长城强多了。

  当时说到最后,只说大家回去再想想,银子在户部,此事暂时搁置,一时半会儿倒是没太大影响。

  今日魏广德提起,自然就是想问问他们到底想好没有。

  魏广德可不愿意继续砸银子在没什么卵用的长城上,毕竟那东西看似防守严密,但实际上耗费太大,真正效果趋近于无。

  当然,此话魏广德早前就和他们说过,只不过个人看法不同,魏广德也很难勉强他们接受他的观点。

  张居正没说话,而是看向吕调阳。

  见此情景,吕调阳轻轻咳嗽两声,这才开口说道:“次辅大人当日提议,我回去想了好些天,不过还是不敢苟同次辅大人之言。

  边墙建造,自有它的道理,否则当初也不会耗费巨大完工。

  虽然边墙屡有被鞑虏突破,可未必说明其没有可取之处。

  据我所知,虏骑破边,大多都是趁着边墙年久失修才有机可乘,而非我边墙守卫不牢之故。”

  魏广德当然知道,吕调阳的话其实也没错。

  毕竟,蒙古人也不是傻子,面对完好的边墙,要翻跃过去也是不容易,自然会找毁损城墙。

  面对这种城墙,蒙古人大多采用挖土的方式,直接把边墙外填出一个斜坡,让大队骑兵可以从此翻跃过去。

  若是城墙有损毁就更好,土都能少弄些。

  有时候,若是队伍过于庞大,他们还会用畜力可以破坏边墙,直接砸出一个更大的缺口,供他们的大部队通过。

  而边墙明军即便再多,面对大队蒙古军队,也是杯水车薪,徒呼奈何。

  这种情况,说起来人家还真就挑的没有修缮的边墙进行翻越,但并不代表着只能翻越这样的地方。

  实际上马芳就对修缮边墙很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边墙最大的作用就是通风报信,也仅此而已。

  毕竟他当初就在蒙古部族里生活过,对他们的作战方式是很熟悉的。

  “正是,我思考的结果和和卿一样,边墙不仅要修,还应该加固。”

  说到这里,张居正看了眼魏广德,才继续说道:“上次善贷所说,虏骑破边有很多办法,其中堆土就是翻越边墙的一个方式,虽然需要耗费半天时间,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但说起来确实也是个好办法。

  而且,因为边墙太长,官军也没法快速调集大量人马拦阻,在其弓箭压制下,垒坡还真很难受到影响。

  我思索数日,得出的结论还是,只能提高开阔之地边墙的高度,让鞑虏难以快速填坡,为官军集合大队人马争取时间。

  善贷,你别忘记,烽火点燃后,附近百姓也会看到,他们就知道该如何躲避。

  若是没有边墙阻隔,为他们逃离创造时间的话,虏骑呼啸而过,他们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听到张居正的话,魏广德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确实,边堡百姓预知危险就是通过墩堡上的烽火。

  以往有边墙在。无论如何也可以延缓上半日时间,这样堡外百姓就有充足的时间逃回边堡躲避战火波及。

  若是让边墙毁损垮塌的话,虏骑过境无墙拦路,可不就是一下子就冲过去了。

  即便烽火示警,堡外百姓怕是能逃回去的也不会很多。

  只有距离边境足够远的百姓,才有时间撤离。

  “可九边轮流修缮边墙,耗费实在是太大了,我始终觉得,修筑无甚大用的边墙,不如重振边镇官军。

  也不需多,每镇一万精锐即可。

  不说因为大同和议之故,北边其实已经失去了威胁,就算鞑子野心再次复起,朝廷也能快速集结一支军队与之对敌。

  若是继续修缮边墙,后果不过是重蹈庚戌之变复辙而已,处处防御,处处防不住,边墙形同虚设。

  当初俺答汗之所以从古北口等险要之地破关,其实主要是为了出其不意,就是担心被我官军堵住,而绝非此地边墙破败,那不过是地方上的托词而已。”

  魏广德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有边墙,就让明军失去了锐意进取之心,只安心守城,这是明军战力下滑的根本原因。

  至少,魏广德是这么认为的。

  若是时刻有敌人窥伺,官兵必不敢懈怠。

  吕调阳看到魏广德态度依旧坚决,于是开口说道:‘要不此事再想想,等些时日再议。

  左右也不是急事,耽误些时间也无妨。

  倒是辽东之事,怕才是朝廷当务之急,户部留些银子备用也是好的。’

  之前为了辽东战事,已经提前给户部下条子,让他们预留了一笔银子,准备做为战后的犒赏和抚恤,这也是朝廷的惯例。

  当兵的打完仗,朝廷就得论功行赏,把银子给运过去。

  以往可没少发生因为朝廷没有银子,官军迟迟领不到赏钱闹事的情况,完全就是一出闹剧。

  “兵部给蓟镇下文了吗?”

  张居正闻言,先是点点头,随后又对魏广德说道。

  魏广德知道,这事儿也就这样了,只是继续拖下去。

  不过,若是时间拖久了,怕是其他地方冒出要用银子的时候,这五万两银子也就保不住了。

  可是,魏广德是真的不甘心此事就这么一直延续下去。

  修长城发展旅游事业,那是几百年后的事儿了,有这么急吗?

  显然没有,大明的财政可不富裕。

  对于张居正的问话,魏广德点头答道:“已经发下去了,想来现在应该是准备启程前往天津。”

  万人大军的吃喝拉撒,蓟镇就算反应再快也需要一些时间调配物资。

  主要不是战时,有烽火示警,对外只说是正常的调动。

  当然,这话在京城是糊弄不到人的。

  辽东的事儿,早就在京城传开,只是还没有扩散到周边。

  “南洋水师战船能够运载那么多人马过去吗?”

  这其实才是张居正关心的话题,一万人渡海,可不是小事儿。

  如果,南洋水师已经能够保证万人大军数天的渡海之旅,那是不是说明水师已经不需要再多拨付经费了?

  这笔银子,是不是可以收回朝廷来做点别的事儿?

  朱衡在黄河凌汛的巡视后,已经重新复勘迦运河线路,之前的奏报消息也算不错。

  迦运河有难度,但可以克服。

  .

第919章登莱水师

  “南洋水师战船能够运载那么多人马过去吗?”

  这其实才是张居正关心的话题,一万人渡海,可不是小事儿。

  如果,南洋水师已经能够保证万人大军数天的渡海之旅,那是不是说明水师已经不需要再多拨付经费了?

  这笔银子,是不是可以收回朝廷来做点别的事儿?

  魏广德也不是傻子,听到张居正的问话,就多少猜测出来点什么。

  毕竟,就在刚才,他还在考虑那五万两银子的事儿,担心被朝廷挪用了。

  大明的户部,是真的缺银子。

  当即,魏广德看向张居正,对视他的目光说道:“说起这事儿,我这儿还有个想法,只是还不成熟,既然已经说到这里,不妨我就说出来,大家议一议。”

  说到这里,魏广德嘴角挂出一副笑容说道:“漕粮海运之事,之前因为南洋水师有大船的原故,所以都是安排南洋水师北上,护送漕粮。

  可南洋水师也有自己的事儿,比如护卫浙闽粤海域安宁,劳师远征,对南方沿海府县也是一个威胁。

  我之前查阅了兵部文档,看到登莱还有水师一支,只不过这些年缺乏支持,水师战船老旧,不堪大用。

  既然南洋水师有自己的差事儿,朝廷不妨现在把目光关注登莱水师。

  我是这样打算的,南洋水师既然是南洋,那将来必定是要南下。”

  说到这里,魏广德又看了眼吕调阳,于是继续说道:“去旧港看看那边是什么情况,不然随着夷人大举进入南洋,南洋诸国怕是早就忘了我大明天朝上国。

  做为宗主国,也应该关心下周围番邦,看他们有没有被夷人欺负,为他们做主,不能老是让他们来朝贡,而我们什么也不做。”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张居正和吕调阳忽视一眼,心里多少就有了猜测。

  果然,魏广德马上继续说道:“南洋水师下南洋,需要的是稍大些的战船,还有新式炮船。”

  对于让大明仿制海战更有威力的西洋蜈蚣船,魏广德直接让兵部和工部用“新式炮船”来称呼,至少不让人一听就知道又是舶来品。

首节 上一节 98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