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创业在晚唐

创业在晚唐 第12节

  之前自己要教这几个夷人巴柔,这人就有点反对,但怕交浅言深,才没说。现在经过几天的相处,和自己已经很熟悉了,这才来劝。

  不过赵怀安也也有自己的考虑,因为相比于汉人,这些夷人会更下死心。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后面回成都,像杨茂、孙泰、赵虎这样的夷人,人生地不熟,反而要靠拢在自己身边。

  当然,到时候,赵怀安肯定还会招一些唐人做门徒,这样更放心。

  所以对于鲜于岳的好心提醒,赵怀安虽然不能照做,但心里还是感动的,他有心避开这个话题,便问了刚才心中的一个疑惑:

  “老岳,你刚才说的韦公是何人呢?”

  很明显,鲜于岳被赵怀安这句话给问懵了,他看着赵怀安那清澈的眼神,只觉得如鲠在喉。

  不过边上赵六倒是兴奋,他一拍手,大大咧咧道:

  “赵大,你是不知道啊,韦公可是额们关中人的骄傲,是京兆韦氏郿城公房的,那地方额去吹过白事,气派得很。……”

  赵六这一讲就是一路,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涉及自己的“光辉”事迹,但还是在最后说了韦公的姓名。

  所谓韦公,正是韦皋,据说是德宗朝就做了剑南节度使,把持蜀中二十多年,在当年就是假蜀王。

  不过更多的,赵六就说不上来了,毕竟年代那么久他层次又低,哪知道这些。

  所以,后面这一路,更多的是鲜于岳在补充,说了韦皋在蜀的功绩,言语间很是推崇这位节度,说有唐以来的蜀中节度使,韦皋称第一。

  贞元四年,他于清溪关大破十万吐蕃兵;贞元十七年,更是主动攻蕃,转战两千里,击吐蕃军十六万,破七城陷五镇,俘民户三千、活捉蕃兵六千、斩首万余。次年更是再败吐蕃援军十万,生擒吐蕃大相论莽热。

  用鲜于岳的话来说,那一战直接把吐蕃的骨头都打断了,此后七十年不敢拥兵南下。而现在的南诏,在韦皋时期更是恭顺得和羊一样。

  最后鲜于岳颇有点真情流露,说道:

  “设使韦公尚在,其威略素著,恩威并施,南诏何敢衅兵,构祸西南?”

  这边鲜于岳说得口若悬河,赵怀安本该是听得入神的,可忽然看到边上摇头晃脑的赵六,脑子里一个恍惚:

  “这老六业务倒是丰富,走南闯北的,看来这唢呐还是吹得不错的,以后有机会也给咱吹一吹。”

  但赵怀安马上就意识到不吉利,连连呸呸呸。

  不过鲜于岳说的这些,也的确让赵怀安大长见识。

  因为在他印象中吐蕃不是很猛吗?几次杀得老李家丢了长安,仓皇逃跑。没成想在蜀地被打成了死狗?

  乖乖,这个韦皋是真猛,看来中晚唐也是有人物的,不能小觑啊。

  不过在听的时候,赵怀安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个劣势,那就是自己对于国朝人物、典故了解的太少了。

  如果一直在底层打转也就算了,但要是想进步,难免就要和中上层人物打交道,到时候一聊天,咱这边什么都不懂,真会被人小瞧的。

  想到这里,赵怀安暗暗决定,等自己挣到第一桶金,就去雇个读书人给自己讲讲这些国朝典故。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现在不是正好有个权贵子弟吗?

  虽然这老岳说自己家道中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不,这些国朝典故是信手拈来。

  现在咱没钱没人,但学习不能耽误,先把这个免费的工具人用起来。

  就这样,这一路,赵怀安问了鲜于岳很多蜀中人物,鲜于岳知无不言,毫无不耐之色。

  之所以如此,除了救命之恩在,更多的还是赵怀安相当会给情绪价值,每每都能说到鲜于岳的心坎。

  而另一边,赵怀安也发现鲜于岳这人的优秀,不仅没豪门子弟的矜骄,自己也文武皆就,堪称大唐的俊秀人物。

  就这样,二人情投意合,意气相投,要不是很快到了铜山关,差一点便对天盟誓,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

  ……

  老墨终于说对了一次,他们真的很快就赶到了目的地,铜山关城。

  但和老墨描述的不同,映入赵怀安眼里的铜山关遗迹不像个市集,倒像一个军砦。

  此时,众人就隐匿在密林中,屏气敛息,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前方的营地。

  营地依傍在河流边,外围是一圈稀稀疏疏的木栅,十几顶帐篷散在里面。

  在营地的外围,围出了几个牲口栏,有牛有马,人还不少。

  这个时候,赵六忽然质问沉默的阿奇墨:

  “你不是说这里是市集吗?哪来的兵?”

  阿奇墨看了一眼赵怀安,然后小心对赵顺解释:

  “这里之前的确是聚落,一些茶马商人常在这里歇脚和山里的大伙换点东西。但这里为何有兵,实在不清楚呀。”

  更多的话阿奇墨没敢多说,因为他看到那个叫任通的汉人已经抽刀站在了他的身后。

  阿奇墨吓得跪在了地上,对赵怀安哭道:

  “恩主信我啊,不敢骗恩主。”

  赵怀安没说话,鲜于岳就对他道:

  “赵君,夷人信不过,将我们引到这,必是要卖我们。”

  说完,鲜于岳直直地看着赵怀安,他的两边,任通和宋远执刀虎视眈眈。

  赵六缩到了赵怀安的身后,孙泰、赵虎默默退到了一边,剩下的夷人们惊慌失措,也拔出了刀指向了对面的唐人。

  只有杨茂和阿奇墨一起跪在地上,哀求地看向赵怀安。

第11章 入砦

  赵怀安在思考,鲜于岳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还拔了刀。

  在他看来,阿奇墨没有动机出卖他们。道理很简单,这人就在自己身边,他要是敢卖自己,他能活?

  这个道理,鲜于岳不会不清楚,却依旧要诬杀老墨。

  原因何在?

  但现在,他只能将这个疑惑压在心底,主动走到阿奇墨的面前,扶起他:

  “老墨,我信你。”

  阿奇墨哭了,嗫嚅着要再次解释,但被赵怀安给制止了。

  赵怀安转过身,冷冷地看向鲜于岳,质问道:

  “老岳,你知道老墨是不会卖我们的,你要是想杀老墨何必找这样的托辞?你直接杀好了,但我告诉你,老墨,我保定了。不信,你问问我的刀。”

  说完,赵怀安将腰间的横刀冲向了鲜于岳三人,再不说话。

  鲜于岳的脸上明显有了怒气,但囿于赵怀安,他还是耐心解释:

  “赵君,这一路上我看这夷人几次于林中留有痕迹,形迹可疑,实难信任。现在又将我们引到这里,要用言语诓骗我等入营,一旦信之,你我必死。”

  鲜于岳说完,边上的任通也烦躁地对赵怀安道:

  “恩公,管那么多作甚,这等夷人杀了便行。彼辈猪狗,多年来于我大唐、南诏与吐蕃三方之间,反复无常、首鼠两端,他嘴里说的话,我一字不信。”

  宋远也温言劝赵怀安:

  “恩公,夷人的确不可信啊!再且后面的路我们晓得,也无需用到此人,何必冒险。”

  甚至,赵六也靠了过来,小声哼道:

  “他们说的没错,那帮山里的瓜怂,之前就给南诏人带过路,都是一伙滴。赵大,要不还是杀了吧。”

  这下子赵怀安算明白怎么回事了。

  这些夷人所在的邛涞山区是南诏、大唐、吐蕃的缓冲带,诸多夷人部落常游走在三方之间,今个帮南诏,明个帮吐蕃,手上肯定有唐人的血债。

  鲜于岳他们三个肯定早就想杀光这些个杂夷了,只是应该不知道山路,才一直隐忍着。

  现在终于到了铜山关,而他们晓得后面的路,所以就想在这卸磨杀驴了。

  但赵怀安岂能让他们杀了老墨。

  老墨被杀,那些夷人肯定要跑,甚至自己刚收的三个门徒也要离心,那自己刚搞的小团体不就散了?

  等等?这鲜于岳是不是就是要翦除自己的羽翼,让自己没个势力?自己这一路和他聊那么多,肯定是让他给惦记上了。

  片刻间,赵怀安想起了那段话: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这孙子,我要拿你当兄弟,你竟然把我当狗?这几个老祖宗,人心太恶了。

  电光火石之间,赵怀安忽然想到了办法。

  他对鲜于岳道:

  “老岳,要回邛州,是不是必须过这铜山关。”

  鲜于岳叹了一口气,点头:

  “不错,去邛州,必须要穿这铜山关,然后沿河向东。我知道你意思,但你真的要信这些人?”

  赵怀安拍着胸脯,正色:

  “我信,如这些夷人真卖我,我手杀之。但现在,不要因为猜忌,就自相残杀,后面要走的路还很远。”

  说完,赵怀安扭头对阿奇墨:

  “老墨,你都听到了。我信你,但你也需要让他们信,所以你要给大伙立下投名状。”

  阿奇墨没听过投名状这个词,但猜到了意思,坚定回赵怀安:

  “恩主,你放心,老墨什么都愿意干。”

  赵怀安点了点头,他先扭头看向退到一边的孙泰、赵虎二人,呵斥道:

  “我这人最恨别人不诚心。你们要是有多余想法,我不拦你们,赶紧走。但要是还想追随我,就别让我见到下次。”

  孙泰、赵虎两个人慌了,慌忙跪地,其中孙泰大着胆子,解释:

  “赵师,我二人不敢有二心,刚才只是……”

  赵怀安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只说了一句:

  “我不听这些,我只告诉你们,有下一次你们就给我滚!现在就给我起身,到我后面。”

  两人一抖,磕了头后,连忙到了赵怀安身后。

  稳定了两个三心二意的门徒,赵怀安对阿奇墨道:

首节 上一节 12/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