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晚唐 第129节
此时,印版山连忙烧起了狼烟,山上毫无防备。
……
南诏军所占领的印版山,从高空看去,就如同一座铁锥,山下因为累世砍伐都是光秃秃的,只有山上布满松树。
这对于防守一方来说,很占优势。
敌军攻山可一览无余,但敌军却无法看清山上的兵力调动,正适合应用避实就虚。
而这也是南诏军布阵在此山的原因,可当山上的南诏军被晒得昏昏欲睡的时候,一眨眼,山下就冒出数不清的唐军。
南诏人大惊失色!这些唐军一旦出现在这里,说明他们的营地已经暴露。
于是,他们再顾不得隐藏,直接在山顶烧起了狼烟。
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守住山头,不然后面驻扎的营地就危险了。
随着狼烟烧起,戍守在山头的南诏将,连忙从营帐中冲出,忽然又返回营帐里,随后两声凄叫,此将提着滴血的浪剑出来了。
这军将一出来,就下达军令:
“将狼烟再烧旺一点,后面的蒙昭罗将军会来救咱们的!兄弟们,顶住!咱们这些人落在对面是什么下场,不用我多说吧!”
此将叫爨辟道,是昔日南宁州都督爨守隅的后人,他们爨氏本一直是大唐的羁縻州都督,但在天宝年间发生的一连串事情,使得爨氏衰落,只能南下投靠了南诏人。
当年爨守隅还能娶南诏王皮罗阁之女为妻,也算是南诏国的上层,可现在七八代下来,已经只是个低级的土酋之家了。
可即便如此,爨辟道依然惧怕落在唐军手上,因为他听说汉人,十世之仇都会报,更不用说他这才过了七八代。
而果然,一众白蛮兵在爨辟道的激励下,奋勇守山,一次次用落石击退了攻山的唐军。
也是这个时候,爨辟道从山上看南面,已经能看到南诏军的援军的旗帜了,再回头望向“狼狈”撤走的唐军,双手叉腰,意气风发:
“就这?也不过如此嘛!”
第119章 八斗
很快,一名留着须髯的南诏军将提着一柄铁矛登上了山,在他的身后,数百披着皮甲的南诏武士漫山遍野。
爨图看见此人,忙迎了上去,只因对面之将就是南诏国主酋龙的偏支族叔,蒙昭罗。
蒙昭罗年已有四十,二十年前,他不仅是王族的第一勇士,更是勇冠三军,二十年后,虽然他依旧披得铁铠,提得铁矛,但已力不从心。
此刻,他匆匆上了山头,气喘吁吁,可见到爨图后,还是第一时间问道:
“唐军来了多少?攻到何处了?”
爨图骄傲的对蒙昭罗笑道:
“白崖主,唐军已被我击退了。”
白崖为蒙昭罗的封地,对于他们这些王族子弟,下面人皆以封地主来称呼其人。
蒙昭罗愣了一下,然后就把爨图拉到了一边,看向山下,只见唐军的确猬在山脚下的灌木中,乱成一片。
电光火石之间,蒙昭罗大叫一声不好,正要带人立即下山,忽然就见自己来时的方向,燃起了浓浓的黑烟。
只是一刹那,蒙昭罗眼睛一片黑,整个人都要摔倒在地,幸得爨图在旁边搀扶。
爨图此刻也懵然的看着西南方的黑烟,如果没有看错的话,那里应该是他们登陆的那片河滩营地。
还未等爨图意识到遭,他的嘴巴就被重重地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直接抽得他吐出了一颗带血的牙齿。
这是蒙昭罗抽的,作为南诏顶尖武夫,即便气力不如以前了,这会含怒一抽,都是爨图无法承受的。
此时蒙昭罗已经气疯了,指着爨图的鼻子就大骂:
“蠢物,本主要被你害死了!”
爨图这会头晕目眩,只摇晃了一下,然后就晕倒了。
看着西南方,黑烟越来越浓,蒙昭罗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后路已经被截断了,唐军明显是要来将他围在这片山里。
自己真的是大意了!
果然,很快,山下的唐军也看到了西南方燃烧起的黑烟,随着一声声号角和唢呐声,北、东、南三面山下都出现了唐军。
而这一次,唐军全员披甲,手持横刀劲弩,呼啸登山,准备仰斗!
……
当西南天空燃烧起浓浓的黑烟时,赵怀安带着直属精锐也抵达了印版山的北面。
赵怀安一到这里,就选择了一片稍开阔的谷地作为扎营点,令赵六督促辎重、苍头、乡夫砍伐附近的林木,建造营地。
这是赵怀安从后世的曾国藩处学来的,倒不是那句“结硬寨,打呆仗”,这个在军事角度是很呆的事情,因为凡用兵之法,首在机动灵活。
到一地就立一寨,耗时费力不说,还很容易被敌军拖得疲于奔命。
但这其中倒是有一点是值得赵怀安学习的,那就是军无寨不稳。
赵怀安抵达印版山后,只是稍微看了一下地形,就知道此战不好打,而既然是要持续作战,那本军就需要有一个后方营地,如此军中吏士才有落脚之处。
赵六随着自己历军这么久,对于扎营和辎重之事已经非常老道,此番赵大还是嘱咐他来办此事。
然后他自己就带着十来名保义将登上王进所在的山坡,准备观察敌军阵势。
赵怀安来的时候,看见王进正在大声吼叫,激励士气,其中下面韦金刚铁甲上还插着一支箭矢,满脸羞愧。
很显然,刚刚王进他们攻山并不顺利。
那边王进没看见赵怀安上来,在那大吼:
“都将随时都会过来,难道兄弟们还想等都将来了,让都将来攻山吗?”
赵怀安听这话,故意咳嗽了一下,见众人都看过来,才笑哈哈道:
“兄弟们打得不错。”
众将包括王进、韩通在内,一看见赵怀安,连忙下拜,等被喊起身后,就围在了赵怀安身边。
王进这会有点羞愧,他抱拳对赵怀安道:
“都将,我军已将南诏军调虎离山,现将他们包围在了印版山,可末将没料到敌军弓矢如此犀利,我军就是披甲攻山都挡不住一箭。”
赵怀安听得悚然,连铁铠都挡不住箭矢,那是何等宝弓?这支南诏军有这么多宝弓吗?
然后王进就解释了情况,不是南诏兵弓好,而是这帮南诏兵是真不怕死。
每每保义都披甲仰攻,敌军弓手就冲下来,抵近至三四十步才用重箭进攻。
用王进的话来说就是:
“此部南诏军,弓弩非强劲,却惯于抵近射击,非五十步内不射,所用箭镞至六七寸,形如凿,入辄不可出,我军中者立倒。”
赵怀安一听这话立刻警觉起来了,因为他知道自家重步的防御情况,别说是抵近五十步内射,就是十步以内射击,都难穿重步的三层甲。
其实,军中都赞他们保义都战力强,那到底是强在何处呢?
一是斗战技强。保义都的主体几乎都是来自各藩的武士,这些人都是职业兵,而对面的南诏军,基本都是农兵合一的,真正有战力的都是各部落的苴子,这些人和唐军牙兵性质类似,只不过是从农兵中选拔出来脱产的。
二就是战意坚韧,这是赵怀安的功劳。自赵怀安于白术水练兵,他就一直重视军队的体能,要求各队具备连续作战的能力。和当日魏武卒一样,从赵怀安开始往下,每日吏士们都要背甲绕营跑操,磨炼体能和意志。
所以在几次遭遇战中,南诏军忽然就发现一支重步穿插绕到了自己的后方,这直接突破了他们对重步的理解。
也正因为这种日常的体能训练,保义都最喜欢用的战术就是侧击、绕后战术。
既以机动性穿插进敌军薄弱处,再以重步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这种战术最适配的其实还是骑马或者骡子,这样可用长距离机动穿插,如此不仅再局限完成战术目标了,更能作为战略力量去使用。
但奈何,此时的保义都还没这个资本组建一支骑马或者骡子的重步。
当年截断漕运税赋的淮西军才有这个实力来养数千骡子兵吧。
而除了技战术和坚韧之外,保义都第三个强,也就是真正的硬实力,就是那一身铁铠了。
赵怀安发家就是从三副吐蕃人的铁铠开始的,此后他就一直重视铁铠的积累。
不仅为军中勇士配三层甲,寻常吏士所用之兜鍪也是极坚硬,只露两目,必要枪箭不入。
而这些铁铠重步,除了一身甲胄外,还常佩各类重兵,或八棱棍棒,或金瓜骨朵,或长柄双刃斧,所以西川其他军的,私下也称呼保义都为“硬军”。
不仅作战风格硬,更是字面意思上的硬!
可现在,赵怀安听到什么?他引以为傲的铁铠重步,竟然吃不住对面的弓弩!这让赵怀安对敌军的弓有了好奇。
这会,赵怀安见众将各个焦急羞愧,笑着安慰众人:
“那么着急作甚?敌军被咱们围在山上,还能插翅膀跑了?慢慢来!”
说着,赵怀安走上前,开始观察南诏军在印版山的阵地。
整个印版山自北向南竖列着,自西部和西北两部各有一处山岗,南诏军在这两个山岗上都立有营帐。
然后在两山岗之间,时不时能看到一处小木寨,上头可能只有几人,但因为本身立在斜坡地上,非常难打。
此外,在敌军印版山阵地的东侧腰坡处,南诏军还布置了两处兵寨,随时可以支援西部和西北的两处山岗。
然后在印版山阵地的南侧山脚,那里有一块野稻田,应该是山里的一些獠人们随手撒的。
而稻田的南侧,保义都的另一营,也就是陈法海率领的八队兵马就部署在那,如此就与另外两营,钳击敌军印板山阵地。
但陈法海布置在那里也有问题,那就是印板山南侧靠近大渡河,这里的山地走势已经非常低矮了。
陈法海他们营,在山下做任何兵力的调度,都瞒不过山上敌军的眼睛。
而在印板山的西侧,那里只有一条极其狭窄的山路通往小岭,然后就是断崖和西侧滚滚流经的大渡河。
所以,王进此前就没有在西侧布置人手。
赵怀安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并对这些信息做着自己的解读。
从这也能看出,打了这么久的仗,赵怀安的军事才能增长飞速,这本身就和他是一个高素质人才是密不可分的。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将帅,那你就不能只学兵书战策,你需要懂天文、明地理,察人心,这些方方面面的素质共同构成了你的战场决策能力。
而赵怀安在前世就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素养,现在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军事指挥,越是越发得个中三昧。
现在,赵怀安在看到战场形势后,脑子里是这样想的。
虽然刚刚赵怀安嘴上和众将说着什么急,但实际上赵怀安还真的就蛮急的。
此时,敌军在山上阵地布置了千人兵马,他要围的话,当然也能将这些人围死,可问题是,汉源谷地的战斗随时可能爆发。
按照杨庆复的战略,此战先手必是黄头军攻打谷地的汉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