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创业在晚唐

创业在晚唐 第159节

  按理说,现在的赵怀安品秩就已经比他高了,他女儿嫁给赵怀安也算是高攀了,可他们裴家也是类五姓七望的上品世家啊,以前天子都求不来,现在你一个刺史就能娶到,那已经是烧高香了。

  虽然这名头这几朝是越发不经用了,可那也是名门!女儿嫁给赵怀安,那也是门当户对了。

  想了想,裴恪越发觉得有搞头,于是让儿子过来,又提点了句:

  “以后叔父就不要喊了,乱辈分!”

  裴德胜一脸茫然,但他素来听话,于是也不管赵怀安脸色古怪,就老老实实喊了句:

  “使君!”

  这才让赵怀安舒服一点,要是这裴德胜喊一句“赵兄”,他保准给这小年轻一堆小鞋。

  ……

  船队在戎州又休息了两天,倒不是赵怀安贪这里的酒,而是队伍经过长时间的坐船,需要在陆地上修整一下。

  人实际上还好,可船舱里的大牲口,还是要到岸上吃新鲜草料的,尤其是那些来自高原的战马,必须要妥善照料,那比人都精贵。

  这两天,经裴恪的介绍,赵怀安也成功从青羌那边招募到了百人义从,这些人打仗如何暂时还看不出,可光爬杆子就已经看得赵怀安瞠目结舌了。

  当时百人中有个勇士,叫王元孝,据说是王平的后人,这真假赵怀安还不清楚,但不妨碍这个王元孝自己就这么认为的,而且还一直以祖先为榜样。

  他在知道蜀中豪杰呼保义在戎州招兵,就带着相熟的伴当还有其他几个部落不甘老死山中的勇士,一并出坝来入募了。

  而这王元孝就表演了一招,就把赵怀安和一众保义将们给惊到了,此人只用一条竹杆,就攀上了戎州城,技惊全场。

  有时候赵怀安也在想,这天下豪杰何其多啊,尤其是这些不起眼的山林草莽,都有这样的豪杰勇士。

  这个王元孝是如此,此前速能奔马的川康羌康保裔也是如此。

  如此看来,自己这一步算是走对了,收揽这沿江豪杰为己用,进一步厚实了保义都的底蕴。

  两日后,休整完毕,再次补充粮食、草料、瓜果、肉食的保义都再次扬帆起航,他们还有很长的水路要走。

  送行那天,甲板上的董公素看到在岸边送行的戎州刺史裴恪,心里充满了危机。

  这戎州刺史的笑脸他无比熟悉,正是他望赵怀安时一摸一样,那是一种“得此佳婿,夫复何求?”

  真该死啊!谁都来惦记我女婿!

  ……

  从戎州出发后,沿着岷江航行没几天,便到了董公素的老家,泸州。

  也是在那里,赵怀安了解到了董公素的实力,其人光僮仆就有数千,能操帆驾船的也有数百,是真正的大土豪。

  董公素在泸州热情招待了保义都,其间光羊就消耗掉了百头,可见豪奢。

  其中第二天的时候,这老董还带着他那十三岁的女儿过来了,赵怀安吓了一跳,幸亏只是见一面。

  别说,土豪家的女儿果然营养不缺,才十三就已经出落的和大人一样,不怪董公素现在就着急嫁女儿了。

  这一次,董公素倒是没再提嫁女儿,反正他已经进了赵怀安沿江商业网络的核心了,他不用提,赵怀安也会自己来提的,毕竟不联姻,谁能放心?

  果然,第三天赵怀安自己倒借着酒意,微醺着脸和董公素扒着耳朵聊,具体聊什么外人不知道,但反正两人都很高兴。

  只是这一次,赵怀安并没有在泸州招募义从了,尽管此地的泸州蛮即便到了宋代都是一支精锐,但赵怀安还是扬帆往下游去了。

  在这里,董公素也和赵怀安等人分别了,他要在泸州这边负责赵怀安的这条沿江商道,不过他安排了一支船队和赵怀安随行。

  船队满载着泸州的井盐,他们将到淮西一带贩卖,其资金全部作为赵怀安在光州发展的起始资金。

  不仅如此,董公素还和戎州刺史裴恪一样,也安排了他十六岁的长子董光第进了船队,以后就在光州帮忙做事。

  这是又送女儿又送钱,现在连长子都送了过去,这董公素是越投越多,此时已经彻底下不来了。

  就这样,赵怀安离开了泸州后,穿合江、过渝州,尤其是在渝州这里招募了巴人义从百人,然后就继续沿着长江而下。

  之后的水路顺风顺水,经涪州、忠州、万州、夔州、归州、峡州、过了天险西陵峡,然后从夷陵到江陵、再到鄂州。

  其间水路三千里,用时十六日,吃了十一顿大酒,见了九名刺史,募沿江义从八百,然后终于在五月初十二日这一日,他们抵达了长江重镇鄂州。

  在这里赵怀安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接从这里转水道,沿着涢水向北到随州,然后在这里上岸后向东走一段路就可以抵达申州,然后几日后就能抵达光州了。

  这条路更快,可赵怀安还是选择了第二条路,那就是继续沿着长江向下,然后在庐州边的濡须水转进巢湖,然后继续沿着施水到淝水,然后抵达寿春,再从寿春逆着淮水,最后抵达光州。

  之所以选这条更折腾的,除了有彻底完善这条连络江、淮的商道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那句“富贵不还乡,正如锦衣夜行”的心理在作祟。

  他赵大发达了,不回去,那不是白发达了?

  于是,赵大离开鄂州后,只在蕲州刺史裴偓这边吃了一顿酒,此人是圆脸老裴的近支兄弟,专门得了裴恪的书信招待赵怀安这位家族的未来女婿。

  对此,赵怀安一无所知,趁着本月难得的西风,带领船队直下濡须水。

  下一站,寿州!

  家乡父老,当年逃难出去的赵大,他回来了!

第139章 乡党

  “彼寿春者,南引汝颍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北接梁宋,平途不过七百;西接陈许,水陆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内保淮、淝之固。龙泉之陂,良田万顷;舒六之贡,利尽蛮越也。”

  “主公家乡,诚英雄用武之宅!”

  船队一进巢湖,避开了湖上的风浪,进入到平缓的施水就抵达庐州城境内。

  此时,张龟年就站在甲板上望着两侧无数陂塘水田,看着无数忙碌的农人正在弯腰插稻。

  两岸的农人也看到了施水上这一支庞大的船队,惊讶于是哪个贵人来了庐州,然后就继续弯腰插稻了。

  这种地就不能误了时,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很快再有半月,梅雨就来了,他们必须在这个时间前将这些晚稻全部插好。

  倒是有几个坐在马扎上监工的地头,是识字的,他们看到那一艘艘船队上,写着:“光州刺史赵怀安”、“军中呼保义”、“西川之虎”、“保义军”。

  就纳闷最近是有什么事吗?怎么有那么多贵人来庐州?

  不过他们都是一些地方小土豪,这种上面的事和他们太遥远,就今天看到的也只会当个谈资笑笑过去了。

  可他们当中有一人,叫陶雅,是附近里社的小土豪,见了这些旗帜后,随口吩咐家中的十来个奴仆继续插秧,然后自己就骑着一头骡子,直往里中去了。

  他要将这事通知同里的几个兄弟,只因为赵怀安这名字,让他想到了四年前闯祸出奔的寿州豪侠赵大。

  陶雅凭直觉,就觉得这两必是同一个人,因为那船队的方向分明是去寿州的。

  可要是真猜对了,那可真了不得啊,那赵大到底是干了何等大事,才能四年就做到了光州刺史?

  一想到刺史,陶雅就头昏目眩,这是何等大人物啊!这赵大就一下子当上了?

  想到这里,陶雅催着骡子狂奔。

  ……

  赵怀安等人在甲板上,成了别人的风景,可他也在看着两侧繁忙的农人。

  这里是庐州,前面就是他的老家寿州了。

  在前世,这两片地方不算多发达,可在此时的大唐,这里才是真富裕啊,甚至比他之前呆过的西川都要富庶。

  其实他自己在西川也就呆了六个月,甚至连成都都没进去过,其实并没有直观看到西川最繁华的地方,可一个地方的老百姓,他们的状态是不会撒谎的。

  就赵怀安看的两岸陂田上忙碌的农人,看着梗上有躲在芦棚下监控的,他就猜到这些人大部分应该都是佃夫之流。

  可即便是这样,这些人的劳动热情都很高,动作也很灵活,不像是饥饿的样子。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赵怀安早已了解,在大唐,普通的老百姓只是能吃一口饱饭就已是多么难得了。

  而这还是庐州的情况,就在刚刚,他的大幕僚张龟年专门说了计薄中对于寿州的表述,他告诉赵怀安,寿州丝毫不弱于庐州,实为南北之锁钥。

  就如现在,张龟年指着他们现在航行的这条水道,对赵怀安道:

  ”隋以前,此道曾是沟通南北之重要水道,自魏晋用兵,与江东争雄长,未尝不走此道,而隋欲并陈,亦先屯重兵于此。可以说,南北用兵,谁能控遏此道,谁便能占得先机。”

  “不过自隋开凿大运河,水运便转到了更东边的汴渠,从楚州走埇桥到可直到汴州。至此,此道便日渐废弃,也因武人经营,水路渐渐湮废,尤其是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段,从巢湖到合肥,更是因淤塞而不再通舟。”

  “可时势变转,艰难以后,中原诸藩皆叛唐,尤其是徐州桀骜,常威胁埇桥运河道,切断漕运。于是朝廷便又重新疏通了巢肥运河及蔡水,使得此道再焕生机。”

  “尤其是平定淮西后,此道附近再无掣肘,商旅往来庐、寿、从这里通达中原。朝廷的盐、铁税赋也经此路线运抵京师,如此寿、庐二州人丰民富,人不劳,水无害,一片太平之景。”

  “而守得此中道的,正是寿、庐、濠三州,一旦能据此三镇,那整个淮南便可抱于怀中。”

  赵怀安听得一阵感叹,喟叹一声:

  “哎,我寿州人,没得去寿州做刺史,可要是能在这庐州做个刺史也挺美啊!”

  这话张龟年没接茬,只因为很快他们就见到了位于施水左岸的那座淮南重镇,庐州城。

  ……

  这一次,接引赵怀安他们的,并不是庐州刺史,而是庐州的长史郎幼复带着人来迎接赵怀安。

  他们也是得到传驿得知阵斩南诏国主的猛将竟然就是他们淮南人,还是隔壁的寿州的,现在功授光州刺史,现在专门绕了一个大圈走濡须水中道,过寿州来显耀来了。

  其实赵怀安并不知道,这一段时间,尤其是他从鄂州选择继续南下而不是北上走更近的,他就成了山南东、淮南两道的谈资笑料了。

  谁都有炫耀心,可做到刺史这个层面的,多少都会遮掩一点,或者欲盖弥彰一些,可真就没见过像赵怀安这样赤裸的,竟然带着仪仗绕远路也要过家乡一趟。

  可消息传到庐州、寿州的官场后,两州吏长的感受却完全不一样。

  他们一下子想起来,这个赵怀安是谁了。

  大概四年前的时候,寿州霍山县发生了一起骇人杀人案,当时六人行于夜间,都被一人用劈柴刀砍死。

  后来经过查证这六人都是霍山县放钱的浪荡和牙人,而在他们后面人物的推动下,霍山县的推官很快就锁定了不少目标,其中就有杏花村的赵家人。

  杏花村因村口坡外连绵不绝的杏花而得名,且因酿造杏花酒,此村人人都是好酒量,虽然挣钱不多,却豪爽爱交际,在霍山一带很有威望。

  四年前,杏花村的杏树不知道因得了什么病,一夜之间都枯死了,当时为了买新树苗,赵家人正和霍山被杀的这群放捉钱的借了钱。

  可不晓得犯了什么邪,新买的杏树没多久也死了,这个时候那些捉钱浪荡忽然出现,就要来收酒坊,甚至还打死了一个老人。

  再后来,这六人半夜在道上就被人用柴刀给砍掉了头,人头都堆在了一起,要多吓人就有多吓人。

  而后来,寿州的推官就知道那个被打死的老人有一个大儿子,之前一直在外浪荡,以前还有人偶尔见过此人于肆内吃酒,可自命案后,再无人见过此人了。

  而那个爱吃酒的大儿子,正叫赵怀安。

  不巧,正与传驿送来的那位新任光州刺史赵怀安同名同姓,还都是寿州人!

  这下子,大家哪里还不明白,当年那个十六就伏杀六人的刁徒,赵怀安,回来了。

  想到这里,长史郎幼复额头就冒虚汗。

  他本身胆子就不大,只因为熟稔州内人情,所以才被新任刺史郑綮(qi三声)拔为长史,然后就事情都往郎幼复这里一推,然后自己开始游山玩水,还爱做诗。

  对于这位刺史,州内都无所谓,他们这些本地土豪最爱这种不管事,不折腾的,所以即便这位刺史写的都是一些歪诗,但还是各个吹捧。

首节 上一节 159/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