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晚唐 第296节
黄存抿着嘴,看着依旧挺着笔直的八弟,看着他头上的鲜血哗哗在流,心中的怒火彻底消失了。
当着全部草军核心的面,他对众人道:
“如今的形势,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距离失败也是只有一步距离,我们到底是能龙飞九五,还是一门死绝,就看我们能不能打下郓州,能不能杀进平卢军的后方。”
“但现在我这八弟丢了曹州城,忠武军、宣武军还有那个杀了曹师雄的保义军一定在赶往郓州的路上。”
“而此刻,我们顿兵在郓州城下十余日,一旦再攻不下郓州,等后面三股唐军抵达我们后方,我们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现在在我等生死存亡的时候,你们觉得,眼下该如何呢?”
听了这话后,人群中一个穿着文士袍的中年人,可皮肤黝黑活像个老农。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那边的黄钦:
“八郎,那忠武、宣武、保义三军你都接过手,说说他们的情况。”
黄钦看到问话的是军师尚君长,这就有了主心骨,于是说道:
“忠武军咱们没打过,但看营头的阵势就是精锐,其军大概五六千人,骑兵有多少算不出来。然后就是宣武军,这军孬得很,其军万余人挡不住我们一轮冲击,要不是后面忠武军、保义军来援了,在城下就能歼灭了这支孬兵。”
说完这个,黄钦迟疑了一下,最后道:
“就是这保义军有点邪,他们总兵力应该在三四千的样子,却极其善战。我军和他们打了两轮,两轮都是出动了老兄弟,可两场皆败,再加上之前曹师雄那一次,可以说就这人就打掉了咱们小半的兵力。”
一说到保义军,尚君长明显也在皱眉,之前为了给曹师雄报仇,他找了一拨人去刺杀他,没想到这人有运道,竟然让他活下来了。
而且对方肯定也晓得是自己派人去刺杀的,毕竟你不能指望一帮水寇能讲义气不把他供出来。所以这会两边算是不死不休了。
他这边在想着,旁边另外一个披甲的大汉,包着一个黑巾,脸颊上一个箭疤,眼睛闪亮,满满精悍之气。
这人就是从宋州来合军的毕师铎,人称毕鹞子,跃马横冲,能左右骑射,十射九中,号曹、濮、兖、宋四州第一豪杰。
毕师铎最近是听多了这个保义军的名声,之前曹师雄就是死在这军手上的,那次也是草军遇到的第一次大败。
此刻,他就满心疑惑,纳闷问着下面的黄钦:
“八郎,这保义军当真这么强悍?这也奇了怪了,赵怀安,是叫这个名字吧?以前没怎么听说过这号人物啊?这保义军也不是什么老藩军,怎么这么能打?还有他们甲兵有多少?武士都是来自哪的?”
黄钦忙给毕师铎解释:
“老毕,这赵怀安就是这两年传的那个‘军中呼保义,孝义黑大郎’,这人是从西川南诏战发迹的,说是在万军中阵斩了南诏国主酋龙,后来得授光州刺史。这一次淮南那边带藩北上的,就是他带头。”
“至于这保义军的武士都来自哪的,我觉得一部分是他以前在西川带出来的营头,还有一部分应该是在光州练出来的。他麾下几乎都是骑兵,不是骑马就是骑骡,骑马的是突骑,骑骡子的是重步,所以奔袭速度非常快。”
毕师铎一听这个,惊讶地问向军师尚君长:
“军师,这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当年淮西镇就是以骡子兵独步天下的吧?现在这赵怀安是按淮西镇来搞?他哪来的那么多钱?”
不怪毕师铎惊讶,他们对钱是非常敏感的,晓得藩镇兵和他们草军不同,那就是靠钱堆出来的,更不用说维持一个如此规模的马骡队?
尚君长点了点头,说道:
“当年淮西镇之所以能养骡子精兵,是因为漕运之利,后来又占了汴州,所以有这个本钱。现在这赵怀安能如此,想来是有一个大的来钱路子。”
说完,他对上首的黄存,认真道:
“如果这赵怀安不仅能战,还善经营,那这人就不能再等闲视之,咱们等找机会给他来个狠的,除了这个后患。”
黄存点了点头,就开始头疼于眼下的局势。
自打下郓城后,得了大批粮食后,他又招徕了附近的流民,恢复草军的实力。
可以说,大灾之年就是这个好,只要核心老兄弟在,有粮食在,那杂兵要多少有多少。
而且只要打几仗,原先的杂兵也成了核心老兄弟,可以说,只要草军不是被一下子给端了,输再多也不怕,而且还能越打越强。
而这也是他和二弟黄巢的底气,只要这样打下去,不断卷到其他州郡,这李唐迟早是扛不住的。
到时候他们黄家进可以争天下,退可以做一地诸侯。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眼前的郓州城他们打不下,然后还有源源不断的流民、溃兵正从周边汇聚过来,这样下去,坐吃山空,队伍没粮就得散。
想到这里,他对众人道:
“眼下局势,当断则断,这郓州城短时间是拿不下了,现在要么咱们绕过郓州直接杀进淄青,要么咱们从这边转道,进入兖州,在那里打粮。你们怎么想的。”
最先说的是赵璋,这个出自巨野泽的悍匪,看了一眼同样跪着的弟弟,然后说道:
“咱们直接绕过郓州,杀进淄青。别人不敢绕坚城,那是因为人家有补给,咱们草军走到哪吃到哪,怕什么?现在淄青空虚,我们杀进去,不仅能打粮扩充兵力,还能分担沂州那边的压力。”
“而去了兖州,咱们草军基本就全猬在了鲁地那一片了,要是出了什么好歹,就是被一锅端,太危险了。而且兖州被王仙芝都扫过一遍了,好打的都打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说完,赵璋举手,对众人道:
“谁赞成这个的,举手。”
下面一众草军将领交头接耳,有几个认同的,直接举手。
草军目前的规制就是这样,它是一个联合体,即便是都统王仙芝也只是众人推举的,并没有什么无上的权力。
实际上,草军内部看重的还是个人威信,你能解决问题,能打赢,能获得战利品,能带兄弟们活下去,壮大,那兄弟们就支持他。
而现在赵璋说的就很有道理,所以当即获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可有一个人不高兴了,却是一个黄氏的族亲,叫黄万通,他对着大伙道:
“那赵怀安屡败我等,我们不打回去,以后让江湖上的好汉们怎么看?到时候谁还来投我们?不都去投保义军去了?我觉得咱们在郓州这边故布疑阵,然后咱们主力返回,在郓城外设伏,将这股保义军给拔了。”
“我倒要瞧瞧,一斧子下去,这保义军的人会不死吗?”
黄万通也是猛将,他的话也获得了众草军军将的支持,毕竟出来混的江湖汉子,要的就是快意恩仇。
吃了大亏,不报复回去,不是他们的风格。
这下子,两边一半对一半,众人齐齐看向了上首的黄存,看他拿主意。
黄存抚着已经花白的胡须,想了一下,先是对旁边的军师尚君长说道:
“军师,那个杨钊害我们老兄弟惨死那么多,这个仇是一定要报的,你看看那边有哪些好汉愿意接这个活,让他们把杨钊的人头摘过来。”
听了这话,那边赵璋想要说话,可还是沉默了。
他还是想自己亲自动手。
听了黄存的吩咐,尚君长点了点头。
而那边,黄存最后对众将道:
“咱们这个仇一定是要报的,但不是现在,我们要看大局。我很认可老赵的建议,咱们在城下故布疑阵,然后今夜我们就绕过郓州,杀进淄青去。”
“在那里,我们闹他的天翻地覆!”
众草军军将信服黄家大郎,齐齐呼和了声。
于是,便各自离去准备了。
当半夜,多达三四万的草军从郓州城外撤出时,城上天平军一无所知。
第232章 瞒天
幽闭的囚室内,一群草军的老贼正躺在稻草上,没声没息的,要不是他们的肚皮还时不时起伏,只让人以为是一群死人。
实际上也差不多了,狗东西的忠武军将这些人俘了后,除了一开始给了口饭,后面就好像把他们给忘了一样,再没人来送过饭。
这些草军好些个都是兖、郓一带的豪杰,这地方自古就出绿林,尤其是鲁西南一片,城里城外就是两个社会,两套规矩。
城里是官吏和牙兵们的社会,而城外是绿林好汉们的社会,他们横行乡野,聚啸山泽。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盐的问题。
贩卖盐当然不合法,而且因为影响朝廷税基,其罪特别重。
一旦被朝廷盐铁抓住,贩卖私盐的超过一石就是死罪,当时持有兵刃的,也是死罪,买超过两石的,也是死罪,煮盐户偷卖超过两石的,也是个死罪。
而这一石盐能让一个普通百姓吃五十年,而他们普遍又活不到五十年,换言之,一石盐就是一个人一辈子都吃不完的盐。
而这么多盐能卖多少钱呢?即便是按照盐价最高的时候,那会儿盐价到了三百七十文一斗,而一石就是三千七百钱,也就是四贯钱左右。
换言之,贩卖个四贯钱的盐,抓住了就是个死。
而当时天平军的一个牙兵一年收入就能有将近三十贯,能买八条盐贩的人命。
但在如此高压的政策环境下,兖、郓这一片的壮丁、豪杰,还是趋之若鹜。
这已经不是简单为了个钱就行的。
因为很简单,单纯为了钱,你完全可以去当牙兵,吃藩镇饭,旱涝保收不说,还能鱼肉乡里,作威作福,做人上人。
实在是因为,盐这个货物太特殊了。
盐是人人都要,天天都用的必需品,你卖必需品虽然犯罪,但它符合乡野人的朴素道德观。
甚至你卖便宜的私盐给他们,人家还对你感恩戴德。而这就是那些不事生产的豪杰们最偏好做的事情。
一方面是贩卖私盐里面的利润大,另一方面是能在乡野还有一个不错的名声。
某个乡里出了一个大盐贩子,那是全乡里都能受惠的事情,谁不夸一句好?
城里人出息了是进了长安,当了牙兵。而乡里人出息了,就是能成为盐贩豪杰,带着乡党们发财致富。
豪杰们也要脸面,而又有面子,又有里子的贩卖私盐,自然成了他们首选。
而且贩卖私盐有个好处,就是能养人手。
无论是探点、运输、还是打点上下,都需要人,一条贩盐路子能养活数百人手。
而绿林豪杰们要想作威作福,就得手下有人,可有人就要管饭,你在地方上一直抢乡党们的口食,那就很难在地方上混下去。
现在贩私盐,不仅挣钱,能养人,还能回馈乡里,最后形成个正向循环。
乡里的后辈们羡慕私盐贩的快活日子,就会不断去投奔他们,而乡党投靠多了,那这地方的老百姓就会自发遮护这些私盐贩子。
所以很快地方乡里就和盘踞于此的私盐贩子们形成了共生关系。
多数情况下,私盐贩们都是留恋乡土的,一方面是熟悉这里的情况,另一方面,还是方便照顾家人。
然后因为是本地人,所以这些私盐贩都不怎么祸害附近的乡党,一般盘踞的老营据点也是乡野外废弃的破宅。
一开始本地出现了私盐团伙,当地人还有些害怕,不敢与这些人沾边,可后面时间长了,他们渐渐享受了私盐的福利,又从这些私盐贩子手里贱买了他们的赃物,后面更是发展到给这些私盐贩子销赃,成了他们的二道贩子。
而一旦从中获得长久的利益,本地乡里就会自发充当盐贩们的耳目。
而当这种状态持续得够久了,民与匪的界限就会非常模糊。
一些老实的农民,也会在不忙的时候加入私盐团队做骡子,驮几次私盐,然后给家里人改善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