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创业在晚唐

创业在晚唐 第64节

  一开始赵怀安听这人姓段,还问他有没有一个兄弟叫段正淳的,但奈何这人茫然一会,告诉他,他们段氏是南诏大姓,可能有吧,但他不认识。

  其实,这个段忠俭也的确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家也养不出他这样的骑士。

  他算是之前南诏权臣段宗榜的家将后人。

  南诏国内,军中大族有段氏、杨氏、张氏、郑氏、李氏、这五家和王族蒙氏一起构成了南诏国权力的主体。

  只是很可怜,除了南诏的王族蒙氏有民族的主体自觉,一直坚称他们是从哀牢山杀出的猛人。

  其他五大族,基本都说自己祖上是汉人,而且还是汉人的豪门。

  就比如他段忠俭所在的段氏就自认为是来自河西武威段氏,老祖宗是赫赫有名的东汉名将段颎。

  你瞧瞧,这该怎么说,合着南诏和大唐打一百年,竟然还是内战呢。

  赵怀安将这段忠俭喊来后,指着远处土坡的南诏军旗帜,问道:

  “此军主将可认识?”

  段忠俭忙起身,小心奔到坡上,然后眺望一番后,忙回来回道:

  “将主,那是黑爨三十七蛮部的乌撒部,此部主将叫乌蒙隆,素狡悍。”

  赵怀安自然不知道什么黑爨三十七蛮部,他只问了一句:

  “我军能胜否。”

  这个段忠俭头埋在地上,毫不犹豫:

  “将主神武,诸军奋发,我军又是以逸待劳,以整击乱,必胜。”

  赵怀安大喊一声“好”。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这个段忠俭汉化程度很高,是个人才。

  赵怀安再无疑虑,看着渐行渐近的南诏军,沉声下令:

  “各回本队,看我旗帜,必胜!”

  众队将齐齐低吼:

  “必胜!”

  众人甲片缀着框框响,奔向了坡后,那里七百多名吏士席地而坐,鸦雀无声。

  ……

  走在这支撤退南诏军最前的正是此军主将乌蒙隆,作为南诏滇东有数的豪杰,此人弓马娴熟、尤掌兵法谋略。

  此刻他身穿一身黑色柳叶甲,里面衬的是锁子甲,骑着一匹吐蕃大马,头上的八瓣盔在阳光中闪闪发光,威风凛凛。

  这人一边骑马,一边与一个并绺而行的唐人士子说话。

  乌蒙隆颇礼贤下士,对边上这人说道:

  “张君,我看李唐山河日下,迟早要完,还不如与我南下滇东做个清平官,我滇东虽比不上南诏广大,但三十六部同气连枝,自成一国。你做我等的清平官,世代富贵不敢说,但一生富贵荣华,我还是能保证的。”

  这个唐人士子戴着黑色的幞头,有着蜀地少有的伟仪姿,面对乌蒙隆的说辞,此人施然行礼:

  “军主明察,只是仆能力卑下,恐辜负军主的期待。”

  这个士人叫张龟龄,是成都蜀州的士人,被乌蒙隆索到,特扣在军中。

  乌蒙隆作为滇东三十六部之一的豪杰,也有一份野望。

  如今南诏国主酋龙老迈,朝中权臣如段氏、郑氏皆野心勃勃,此就如汉人所说的,正是英雄用武之时。

  而他乌蒙隆正觉得自己就是那英雄。

  但要想完成自己取代蒙氏王族的野望,他就需要搜罗各种人才,而眼前这位张龟龄不光人长得有威仪,学问也很大,据说曾参加过长安的科举。

  虽然这人肯定是没能考上的,不然也不会在蜀州的乡野被他索到,但只是参加科举这一经历,就已经足够让乌蒙隆郑重对待了。

  他至今犹记得部落里的长者曾和他说过,昔日他们南诏的雄主不过是俘了一个西泸的县令,带回国内就能成为他们的清平官,而那位清平官正是他们现在朝内最厉害的权臣郑买嗣的七世祖。

  每每听到这个故事,乌蒙隆都对大唐有一种深深的敬畏。

  大唐的人才太多了,疆域也太广大了,纵然他们南诏奋十代之余烈,疆域东接黔中,西抵瓦底江,西北连吐蕃,北连大渡河,南连女王国、西南征服了骠国,称霸大唐以南,无尽林海。

  但就是这样,他们南诏每每入侵川西,也不过是抢掠丁口、牲畜,从不敢对大唐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们南诏的精英们,一年去长安求学的都有数千人,如果不是他们国主酋龙交恶大唐,他乌蒙隆本也该是求学长安的一员。

  可惜了。

  所以,以这位张龟年的能力和学识,已经足以辅佐他成就野望了。

  只是奈何,此人现在面和心却不顺。

  不过没关系,等回了部落,给他配上五六个姨婆,发几十个奴隶,赏几十头牛羊,还怕此人不归心嘛?

  想到这里,乌蒙隆再忍不住往后看了看,那里就是他开启野望的资本。

  而当他往后看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张龟龄正看着不远处的土坡若有所思,甚至小心翼翼放缓了马速。

  乌蒙隆在扭头回来后,也不经意地看了一眼那边的土坡,忽然鄙夷道:

  “唐将颟顸贪婪,注定有此败,如是我,必会于那坡后伏一军,击我军归途。奈何,奈何,唐军无人啊!”

  话音刚落,那边土坡忽然升起了一面土黄色军旗,上书:“保义”二字。

  乌蒙隆一下子就从马上惊得摔下。

第63章 铁兽

  在南诏军出现在土坡下后,赵怀安第一时间令赵六挥舞军旗,令全军出击。

  不需要什么阵型,直接往下冲,擒斩敌将即可。

  和那个南诏骑士段忠俭判断的一样,赵怀安也认为此战必胜,只是理由不是那些虚的,只有一点。

  那就是那些南诏军在击溃了东面的凤翔军后,就脱掉了衣甲,放在后面的辎车上行军了。

  而他麾下的保义都千人都是什么状态呢?

  全军七百八十名吏士,铁铠甲士四百三十人,剩下的也是穿戴犀牛皮甲,可以说是百分百披甲率。

  此刻,除了孙泰、赵虎两人带着部分背嵬留在了旗下作为预备,剩下十四个队全部如同下山猛虎直插懵然的南诏军车队。

  这是赵怀安第一次没有身先士卒,而是留在高处统观全局,所以饶是他很有把握,此刻还是忍不住捏住了刀把。

  这一次一定要赢!

  ……

  当赵怀安立于坡上统观全局,率先冲入南诏车队的是背嵬的一伍甲士,其中尤以一名勇士最为悍勇,猪突最前。

  此人身穿三层甲,下是铁扎裙甲、内是环锁子甲、腰绑皮铁裙甲、双膀挂着锁子掩膊,前后胸背又戴着皮铁身甲。

  最后再套上一铁披膊,皮铁臂甲、翻耳兜鍪,手上拿着长柄铁骨朵,就如同一个铁兽冲进南诏军的队伍中。

  他就是之前被赵怀安击昏的韩琼,韩鹞子。

  从兜鍪铁面的缝隙中,韩琼死死地盯着不远处的那个铁甲南诏将,他头上那顶围着名贵羽毛的八角盔,无不透露着此人的身份。

  韩琼目光炯炯,暗道:

  “那人应该就是敌军主将了。我非要俘斩此人,以献给都将。”

  和赵怀安那一顿比斗,他韩琼算是彻底服了。

  现在他就想在背嵬中出人头地,也弄个队将当当,才不负他这一身武勇,而那敌将就是他韩鹞子的进身之阶。

  他随手敲死了两个不知死活的南诏敌军后,径直奔向南诏主将。

  ……

  此时此刻,对面的乌蒙隆虽乱,却很快组织起了防御。

  他让军中的弓弩手排成三排,冲着山坡上冲下来的唐军,然后又组织队伍中的长枪、步槊手们在土道上结阵,至于剩下的刀盾手们则立即趁着时间,穿戴甲胄。

  而乌蒙隆自己则拿出一面人高的长弓,他号滇东三十六部第一神射,就是靠此长弓称雄。

  别人用弓,都是临战才上弦,平时都松下弓弦,而乌蒙隆则不同,不论什么时候,他都随身带着一把上弦的长弓,即便这样会损害弓弦也无所谓。

  这是他在莽林中狩猎养出的习惯,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野兽。

  正是这一习惯,在此时就用上了。

  乌蒙隆举着长弓,左手接过扈兵递过来的五支破甲箭,然后右手搭箭,只将弓拉得大半满,就将破甲箭射了出去。

  随后,乌蒙隆直接从左手取箭,再复发炮制,瞬息间连射五支箭。

  因为保义都从山坡上冲下来得密,虽然乌蒙隆并没有刻意瞄准,但仍然射中了四人。

  四名保义都的甲兵哀嚎一声,直接中箭倒地。

  此刻,围在乌蒙隆身边的扈兵们,看到军主神射,纷纷高吼,一时士气大振。

  但也正是此人的高调,引起了保义都的队将们的注意。

  离得近的,如孙传威、韩通、钱铁佛在看到那个顶着羽毛的敌将后,兴奋高吼,带着所队就往这边杀来。

  可南诏军的车队都停在土道上,中间又到处挤得是南诏军,他们拿着步槊顶在外面,孙传威等人就是有心,也只能徒呼奈何,一时间压根过不来。

  反倒是这样拥挤堵塞的环境,成了这乌蒙隆的用武之敌,在扈兵们举着牌盾的掩护下,他举着长弓射杀着保义军的甲兵。

  而其他的一些南诏兵们也从腰间取下弩,上弦回击。

  一时间,几要崩溃的局面竟然让南诏军稳住了。

  只可惜,乌蒙隆和他的扈兵们,因为都举着牌盾挡着四周,所以压根没看到,一伙唐军背嵬铁甲兵正掀着血雨,越来越近。

  ……

  又是三人成了韩琼的铁骨朵下的亡魂。

  他不得不感叹,同伴和同伴的确是不一样的。

  之前他们那个伙的,这个时候只会在他后面抢首级,而现在到了背嵬,这些同伴却尽心尽力地为他掩护两侧,让他得以放心冲杀。

  此刻,他更加渴望立下武勋,为伙伴们赢得荣耀和赏钱。

  但前头的杂兵实在太碍手碍脚了,他们拥挤着,虽然这些人都没有铁甲,在自己铁骨朵下都是一锤子的命。

  可这些人也太多了。

首节 上一节 64/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