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晚唐 第96节
而赵大也把这事当成团队重要精神工程来建设,甚至每次讲的时候,都会让张龟年笔录下来,然后再由营内的书手抄录成册,争取让队将们人手一册。
《三国演义》里有什么?
有人看出的兵争谋略,有人看出是满满厚黑,赵大却看出的是满纸“忠义”。
而赵大到了现在这个位置,下面的人能不能打已经不是第一重要的了,你对咱赵大忠不忠,对咱赵大讲不讲义,那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赵大将《三国演义》做了一番改良,将群像式的小说,删改成更突出刘备的英雄事迹,然后大讲特讲。
而且因为他们就在川中,麾下的一部分吏士们也是蜀人,所以听得是千年前蜀主刘备的故事,那就更加有代入感了。
而郭从云就是这样,也不知道是不是都是来自北方,也同样长于骑射,郭从云一下子就代入到了赵云的角色,自称“军中子龙”。
赵大有一次听到了,很高兴,为何?
因为郭从云是子龙,那他赵大就是他的明主刘备啊!
于是,赵大也开始亲切地称呼郭从云为郭子龙。
本来事情到这里好好的,可很快赵大的故事就更新到了第四十一回,名字叫《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他一听到那赵子龙于七十万大军中杀得七进七出,枪挑曹将五十多名,将阿斗救了出来。
这下子郭从云懵了,不是,赵子龙猛成这样的吗?他虽然自负武勇,骑战也不让于人,但别说七十万大军七进七出了,就是百人的军阵,他都不敢单骑冲啊。
这下子,别人再呼他“郭子龙”,咱郭从云就窘得不行。
郭从云小步过来时,人还没站定,腰就弯了下来行礼,看这行止,似乎比之前更加恭敬了。
这边郭从云在拿下鸡栋关后,依旧不矜不骄,这让赵大越发欣赏,这老郭不管有没有赵子龙那样的武曲将命,但已能看出几分大将之风了。
赵怀安捶了一下郭从云的胸甲,赞叹了句:
“老郭,打的好,拿下这鸡栋关,我军就可在这里休整了。”
郭从云愣了一下,问道:
“使君,咱们不乘胜追击?那雅州就在眼前,咱们不去试试?”
赵怀安摇头,他指了指西北方,那里是高骈主力大军的位置,说道:
“仗是打不完的,功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立完的,行营军令是如何,我们就如何。”
说完,赵大半是骄傲半是警惕,感叹了句:
“这段时间,我保义都已经足够出风头了!”
郭从云明白了,点了点头。
此时关楼上,保义都的队将、幕僚都在,本来就是要开个小会的,只是一直在等郭从云,所以才闲聊。
这会,赵大见人都齐了,就在门楼上,问王铎:
“现在缴获清点如何了?”
王铎这会也高兴,这会拿着本账册,就开始给赵大汇报:
“此战我军缴获战马四百七十六骑,伤马、死马共九十六骑,这些已经都送到后勤司了,晚上就吃马肉。”
“此外,我军于关内缴获了大量武备,其中锁子甲五百副、柳叶铁铠四百六十领,明光铠三十具、各类刀具、重兵、铁钺、骨朵、弓弩不计其数。然后还有马铠三十具,应该都是之前那支南诏骑队的装备。”
赵大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数字,高兴之余,也感叹了一句:
“那南诏主将如此小觑我,有此等装备都不用,一味轻兵冒进,杀将覆师之鉴,我们不可不察。”
二十多个队将听了这话后,齐齐抱拳:
“末将明白。”
赵怀安看着众将精神抖擞的样子,果然打胜仗最能养人,他偏过头对王铎道:
“之前各队不是报了甲胄战损嘛,你一会把甲胄给他们报了,然后残破的甲胄都收上来,让匠人修复一下。”
王铎将这事记下了,看赵怀安没有要说的,就开始讲赵大最关心的财货。
作为赵怀安的长史,王铎非常了解自家使君最头痛的莫非是钱这一块。
别看保义都现在搞的有声有色的,但幕府给于保义都的军饷是非常有限的,还是那句话,无论是高骈还是牛丛,谁在那个位置,都会优先补给外藩兵。
之前董公素送来了一批钱粮,本来也够保义都三个月的军饷,但谁让他赵大太能干呢?短短一个月,保义都的实力又翻了一截。
现在赵怀安又缴获了五百匹战马,后面肯定是要招一支骑军部队的,而这又是一笔大钱。
果然,就在王铎准备汇报财货缴获的情况时,赵怀安忽然插嘴问了句:
“老王,你说养一名骑兵得花多少钱?”
至于为什么赵大不问骑将郭从云?他们这些丘八,懂个屁的账,就知道钱不够了,往上要。
王铎直接押中题了,于是胸有成竹,将骑兵的建设费用一一讲来。
他告诉赵大,如果后续保义都建设骑军部队,其实已经省了很大一笔开支。
将近五百匹战马,如果光从市面上买的话,就这种吐蕃良马,一匹就能卖到五十贯。
五百匹战马,那就是两万五千贯!这是多少?整个保义都千余吏士一年军饷不过就是这个数!
而赵怀安打了这么久,做了那么多生意,一共在账上积攒了多少钱呢?六千贯!
由此可见,赵大在名山口一战,到底是发了多大的财。如果赵怀安把这批战马卖了的话,他基本一年都不用为钱发愁!
此外,南诏骑队留在鸡栋关内的铁铠、马槊、短斧、弓弩,本身就是一支八百骑规模的装备,现在都便宜了赵大,不知道已经给赵大省去了多少钱了。
听着这些话,赵大脸上的笑一直就没停过,这老王也的确专业,数据详实,一看就有过准备。
但等到王铎开始报后面的花销,他的脸就僵了。
他扭头看向下面的四百多匹战马,此时在赵大眼里哪里还是财富和权力啊!分明就是一只只吞金兽!
第97章 治病
王铎作为川西幕府钱粮吏,对数字非常认真,所以当赵大问了骑兵后面的花费时,他扒着手指头给赵大算了一笔账。
虽然南诏军已经“无偿”赞助了马匹、甲械、马具,但骑兵日常的花费依旧是一个惊人的消耗。
以战马吃的草料来说吧,它们每日需要食用大量草料和一定量的精料。
王铎此前是川西行营下的一线钱粮办事人员,掌握着军队各项支出的精准数字,绝不是那种糊弄上头的假数字。
他告诉赵大,军中每一匹战马一日就需要草料二十斤,精料三斤。
那些精料都是豆、谷、麦混合的,用料比一些丘八吃的都要好,但不吃这个不行,战马掉精肉,到了战场就是要命的事。
所以,一匹战马,每日二十斤草料,三斤精料,雷打不动。
那这些如果按照市面上采买或者补给的话,需要多少钱呢?虽然因地区和时间价格有波动,但军中基本是按照一匹战马每月草料钱三贯到五贯之间来算的。
而一个弓马娴熟的藩镇武士,一年俸禄才二十贯上下,也就是说,被他们骑着的马,一年工资都还要比他们多个十来贯!
你就说这战马精贵不精贵!
赵大听了这个数字,讷讷了好一会,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一匹好马不过卖五十贯,这养马的草料钱就一年三四十贯?这账怎么怪怪的?”
却不想人王铎很自然的说了一个事:
“那些行商买一被俘的南诏武士,武艺纯熟的,一人不过五十贯!但后面养他一年,要想继续保持战力,少说十来贯下去,后面要保持忠心,那这钱更用得海了。”
最后人王铎还说了一句,一场精辟的话:
“养孩子和生孩子,哪个贵?”
这一句,直接把赵大干明白了,他只能咬着嘴,让王铎继续说,他知道这老王还没完。
果然,王铎的专业性让他滔滔不绝,他继续说了养骑兵的一个花销,那就是现在军中的马匹多了,为了防止患病,就需要养三五个兽医,每个再带三五个傔从,然后日常草药这些,上头要是补也就算了,要是不补,又是一笔花费。
王铎说这个,赵大就有话说了,他哈哈一笑:
“这没事,我已经让老六去喊军中的裴闵来助我,他答应带着十来个师兄弟一起来投奔我,所以不仅兽医以后咱们不缺,咱们以后大医匠也有着落了。”
这事王铎倒是不知道,纳闷的问了一句:
“老裴不管他那师父了?”
却不想人赵大大大方方说道:
“咱把他那师父也请过来了,也不用他诊,就来咱保义都养老,一年五十贯!”
王铎砸吧了一下嘴,没说什么。
他其实内心很佩服赵大,王铎自己明白自己的情况,他算了十来年的账,但有时候却分不清大账和小账,而赵大就是天生会算大账的。
平时的时候也抠,也精打细算,但对于紧要事,又相当舍得花钱。
就拿裴闵的那个师傅来说吧,水平相当一般,而且为人自私,为了自己,硬生生拖着裴闵那些个学生们不放,一直不给出师。
而其实呢,裴闵这些人也就是开始跟在那人后面学过段时间,后面水平能练出来,全靠军中死的多,硬生生把他们的治刀剑伤的水平给练出来了。
但就这样一个老油子,赵大都愿意给一年五十贯的高薪聘请过来,想他王铎累死累活,一年俸禄不过八十贯,这真是!
不过,王铎却知道赵大这钱花得值,因为那裴闵远远不止这个价。
裴闵的医术倒是一方面,真正让赵大和王铎几个人佩服的,还是老裴的医德,这老兄是真的常出义诊,这样的人合该入他们保义军。
更别说,这裴闵忠啊!他那师父压榨他那样,都能待之如父?他赵大能不放心?
到赵大这样的位置,明面是战场上的刀枪剑戟,但背地里各种阴招也是需要防备的。
而一个靠谱忠心、医术好的医者,是每一个权力场上厮杀的好汉们都要必备的。
所以,这钱花的值。
王铎也点头,但他还是想打消赵怀安组建五百骑的想法,至少也是分批吧,他自己其实早就算过账了,知道以保义都的财力,压根养不起这么多骑兵。
所以,他又说了一个开销:
“主公,咱们这还是说的战马的花费,这后面招募骑士哪不需要花钱?人来了,咱们得先给一笔安家费,然后每年薪俸又是二十贯,招五百人,就是一年万贯花销,这还不算每年秋、冬衣,平日节日猪羊肉,这多一口人就是多一分钱!”
“还有一处,就是马槊钱。那些南诏骑队的装备我也看了,马槊的质量很差,看来南诏人这些年虽然掠了不少成都大匠,但马槊技术并没有提高多少。而我唐骑突战,首在马槊,非得用三年功,不能得一精槊,而这一杆就是数十贯!这五百骑……..。”
赵大听得烦了,直接打断了王铎,骂道:
“老王,你这糊我,你说的那马槊,是时三郎那样的骑将用的,寻常骑士用得起这个?你这可哄不了我!说吧,为何阻我建骑队!”
此时的赵大语气已经非常不好了,因为王铎其实在不知不觉中犯了一个大忌讳,就是妄想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在向上汇报中去达成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