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89节

  听到常浩南的这样一番表态之后,坐在对面沙发上的梁卓平整个人一个激灵,连著张了好几次嘴,但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常浩南说的这种玩法,他其实熟悉。

  就是搞研发大会战嘛。

  不过从80年代后期开始,这种搞法一方面被认为是具有“落后”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也确实是砸锅卖铁风险太大,一旦搞不成,整个行业都要伤筋动骨,因此逐渐不再被提起。

  没办法,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华夏的航空领域研究过去在这上面吃亏太多,现在还处在矫枉必须过正的阶段。

  要是换个人拿出这种计划,恐怕都不会被严肃地纳入考虑。

  但今天站在这里的是常浩南。

  所以丁高恒正在聚精会神地翻阅著手中的报告,并没有表露出任何倾向。

  梁卓平虽然第一反应是有些荒唐,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的话,又说不出任何反对的话来——

  他今天来的时候,也带来了一份报告。

  内容是过去几年里,华夏航发产业发展情况的总结。

  不汇总不知道,一汇总吓一跳。

  实际上,一直到去年的这个时候,涡喷14还处在一个情况比较危险的边缘。

  而在一次试飞中发生了二等事故之后,当时正好完成了歼8C总体设计改进工作的常浩南临时加入606所的攻关小组。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整个项目迅速以脱胎换骨的方式重获新生。

  这前后之间的唯一变量,就是常浩南。

  毫无疑问,这样一号人物说要集中力量来搞涡扇10,肯定还是要慎重对待。

  再说,作为华夏航空工业的掌门人,梁卓平自己也希望能快一些搞出跟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航空动力。

  过去只是不敢想罢了。

  毕竟真要是搞出问题来,第一个背锅的就是他。

  现在么……

  万一成功了呢?

  许久之后,把报告看到最后的丁高恒才总算抬起了头。

  “小常啊,在做决定之前,我只有一个问题要问。”

  “我估计了一下,这个发动机大会战,恐怕要占到未来几年内对航空动力领域拨款的八成左右,就算考虑到明后两年经费增加,也不会少于六成。”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的风险?”

  作为总管军工科研生产的科工委主任,丁高恒必须从全局出发看问题。。

  华夏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家底很薄,实在经受不起什么风险,所以容错率是他必须考虑的。

  “考虑过。”

  “所以我刚刚才说,这这不是在牺牲自己支援兄弟单位,而是互惠互利。”

  常浩南郑重地点了点头。

  他没有回答诸如有我在肯定不会有风险之类的话。

  虽然他自己确实觉得不会出什么问题,但那不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有的态度。

  哪怕百分之百确定,也必须严谨负责。

  “我会把涡扇10项目分成几个明确的任务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一系列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每完成一个小的阶段,参与项目的其它兄弟厂所就可以从中获得系统性的,而非零碎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反哺他们对现有发动机型号的改进工作。”

  “虽然整个项目的总投资肯定十分庞大,但实际操作中其实是分阶段投入,看到成果之后再投入下一阶段,而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样一来,无论是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还是我们的上级单位,心里面多少都能有个底。”

  这也是常浩南在重生之后搞项目时的一贯思路。

  实际上,如果把上级单位视为投资人,研发项目视为初创企业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了。

  新公司可以赔钱,但你得让投资人看见希望——上级单位可以给你持续投入,但你得能持续性反馈出一些看得见摸得著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都不是专业技术出身的决策人员来说,“航空推进技术验证计划初见成效,在加工制造和试验设备建设方面也都取得了明显进步……”这种话过于空泛了。

  但你直接掏出一台新发动机,就算只是对老型号的改进升级,说服力就完全不一样。

  而这一点,丁高恒自然明白。

  只是对于过去的华夏航发产业来说,哪怕阶段性成果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取得的……

  不过现在从常浩南口中说出这样的思路,至少说明他慎重地思考过所有可能性,而不是一时热血上涌做出的决定。

  “卓平啊,这个会,我看就定在临榆召开,如何?”

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发之路!

  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发之路!

  突出其来的一个疑问句直接让梁卓平愣住了一瞬间。

  尽管他刚刚就在冥冥中猜到常浩南申请的这个航发产业大会肯定能开起来,但做决定速度会不会太快了一点?

  不过想归想,他还是赶紧点了点头;

  “临榆当然可以,我回去之后就开始安排会议的相关筹备工作。”

  开玩笑,领导把自己的想法都提出来了,然后问你的意见。

  难道还能说我不同意?

  你不同意,有的是人同意。

  “另外,小常啊,现在怀主任那边正在按照你上次提出来的策略进行谈判,进展还算顺利,要是D436T1发动机能同步引进我国进行生产,对于航空动力领域的发展也会是一个促进,所以这个会的具体日期,我倒是觉得可以稍微等一等。”

  在得到梁卓平的答复之后,丁高恒又转向常浩南说道:

  “不过伱放心,肯定不会拖很长时间。”

  “有这么顺利?”

  那个二桃杀三士的计策也是参考了上辈子高铁引进的谈判过程,不过就连常浩南自己都没想到效果会如此立竿见影。

  “是啊,根据老怀前两天去扎波罗热出访之后反馈上来的信息,二毛那边的情况比我们之前预估的还要更糟一些,所以伊夫琴科-进步公司面对完全失去合作参与机会的风险很快就选择妥协,后面乌法和莫斯科两个制造厂也象征性地让了一小步,目前双方已经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冲突,只剩下一些细节需要确定。”

  丁高恒点了点头回答道:

  “另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个发动机对于他们的很多在研型号来说也非常重要,像安东诺夫的安72,别里耶夫的别200还有雅科夫列夫的雅克42M都需要它,所以希望能借助我们引进时提供的资金做进一步完善。”

  实际上,在受到华夏这边的一系列巨大刺激,尤其是得知华夏和欧洲航空局竟然成功签署了适航互认协议之后,大毛那边的思路也飞速完成了自我开脱——

  很多人都意识到,以这样的发展趋势来看,一些现在还比较值钱的技术,没准过几年别人靠自己就给攻克了,继续坐地起价带来的风险太大。

  反倒不如趁著眼下的领先优势还在,尽快把看得见的钱挣到手里,之后再去搞产品叠代。

  坚持的时间没准还能更久一些。

  所以从最近几个月开始,类似性质的谈判都变得比以前顺利了不少。

  而对于常浩南来说,D436T1发动机本身的价值倒还在其次,它的D36核心机才是尤其值得去吃透并继续发展下去的东西。

  安124使用的D18T、米26使用的D136、安70使用的D27等一系列出自伊夫琴科设计局之手的经典航发产品都衍生于此。

  如果真能拿到,那么其在未来华夏航空动力领域的地位甚至不会亚于涡扇10的核心机。

  他已经在考虑如何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计划之中了:

  “那确实值得等一等,未来甚至可以考虑用我们自己的技术继续反哺升级,并且它的核心机潜力很大,以后有条件了还可以继续在此基础上发展推力其它型号的发动机。”

  这句话说的确实堪称豪气万丈。

  在此之前,唯一一种被华夏这边自主改进并成功实现量产的航空发动机型号就是从R11F-300仿制并一路小幅度升级过来的涡喷7/涡喷13,被用作目前几乎所有国产主力型号战机的航空动力。

  不过那说到底毕竟只是苏联在50年代初期的技术,在三四十年后做一些小幅度技术改进并不算困难。

  而D436就算放在90年代中期都是一种并不算落后的型号,在某些性能上甚至还要优于西方同类型产品。

  其三转子结构也是华夏这边此前从未接触过的。

  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看,这样一种型号哪怕只是完成国产化,恐怕都要颇费一些周折。

  不过这话既然是常浩南说出来的么……

  丁高恒还是在心中暗自调高了一些期待值。

  “航空动力,在过去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制约我们航空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命门,要是浩南同志这次能把涡扇10这个推重比8一级的第三代大推给攻关下来,咱们两种型号的国产第三代战斗机就真正意义上没有了后顾之忧。”

  或许是受到常浩南的信心鼓舞,旁边的梁卓平也不由自主地开始畅想起新发动机定型之后的情况:

  “这哪怕放在整个华夏的工业史上,也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尽管过去跟常浩南的接触不多,并没有直观感受到过对方的能力,但一种强烈的直觉还是让他决定回去之后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筹备小组,除了负责会议相关的后勤和行政工作以外,更重要的是保留一些文件、图片和影像记录。

  梁卓平有一种预感,这些东西以后恐怕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料。

  然而他还是完全低估了常浩南的目标:

  “不只是第三代战斗机的动力。”

  后者轻轻摇了摇头:

  “这次让丁主任出面,集中起来全国范围内的力量,我更进一步的想法是,以此为契机创建一个系统性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规划。”

  “以前我们的航发研究,甚至也包括刚刚完成定型的涡喷14,无论性能好坏,在技术上都有很强的孤立性,不同型号航发之间的技术联系非常薄弱,每搞一个项目几乎都要从头开始造轮子,效率自然高不起来。”

  “过去咱们手里的主机型号少,这么搞倒也还吃得消,但是未来随著我们的航空产品种类增加,对于航空动力的多样性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说到这里,常浩南伸出手,开始一项项计数:

  “哪怕暂时不考虑民用航空那边的情况,只算军用武器装备,那么两种第三代战斗机需要加力推力12吨到13吨级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轰炸机和运输机需要推力13-15吨级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新型教练机需要加力推力7-8吨的中型涡扇、大型无人机又需要推力4-5吨的不带加力型号、巡航导弹要用一吨推力以下的小型涡喷或者涡扇……”

  常浩南的一番盘点让梁卓平有点遭不住。

  其中很多型号别说项目,目前连想法都还没有。

  但后者并未开口反驳——

  没有这么多型号难道是他不想吗?

  怎么可能?

首节 上一节 289/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