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90节

  是过去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哪个管航空工业的人不希望自己手底下要什么有什么?

  所以尽管刚一开始梁卓平在心里还有点吐槽的意思,但到最后已经被常浩南所描绘的美好未来给吸引进去了。

  “所以我的想法是,创建一个包括4-6个级别、换算流量从5kg/s到25kg/s、循环功率从1MW到20MW不等的核心机型谱序列,由此足够派生出推力范围覆盖200公斤到25吨的各种发动机型号,再考虑到单发、双发和四发的不同方案,就完全能满足未来20-30年内绝大多数航空器对于动力的要求。”

  “有了这样一个核心机体系之后,再需要新航发的时候,就不用像过去那样从头开始研究,而只需要在已有型号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修改,消耗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也都会大大降低!”

  丁高恒和梁卓平两个人都沉默了。

  信息量比较大,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

  这种事情,低情商的说法叫画饼,高情商的说法叫描绘宏伟蓝图。

  主要看具体讲出来的人是谁。

  具体到常浩南,那自然是倾向于后面一种情况多些。

  “这个过程,恐怕还是要分阶段进行吧?”

  许久之后,梁卓平试探著问道。

  “那当然,目前的计划,是先把25kg/s流量、20MW功率级别的核心机给搞出来,除了涡扇10以外,还可以顺便衍生出一种用在大型飞机上的高涵道比型号,解决我们眼前最迫切的需求。”

  常浩南总归也是脚踏实地的人。

  真要是五六个型号齐头并进,那就算是他也不可能吃得消。

379.第379章 焕然一新的歼教9

  第379章 焕然一新的歼教9

  常浩南关于航空动力发展路线的规划,在丁高恒那边不出意外地获得了认可。

  而航发产业大会的筹备工作,也就跟著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不过这种事情毕竟事关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相关单位,自然不可能像一个部门开会一样今天通知明天就召开。

  准备上二十天到一个月都属于正常的效率。

  所以在从国防科工委回去之后,常浩南除了把关注重点逐渐倾向于航空发动机设计和制造之外,日常生活倒也没什么大的变化。

  反倒是由于软件项目成员的总体熟练度越来越高,每天的工作强度都下来了不少。

  贵航那边派来的人原本预计应该就在这两天到达京城,不过路上显然因为一些原因耽搁了。

  在这个年代,倒也正常。

  毕竟通飞机的地方不多,又没有高速铁路,以对方那几个厂所的位置,恐怕中间还要坐一大段客车。

  总之,当常浩南终于接到学校门卫打来的电话,说有两名从筑城那边的同志要见他时,已经是约定时间的三天以后了。

  来人自然是孙惠中,还有他的一名助理工程师,叫林同鑫。

  后者是今年才从西北工大毕业的研究生。

  黔省本地人,要不然恐怕也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总体履历不算特别亮眼,但是在贵航这种地方,能招来这样的人就已经相当不容易,哪还有挑三拣四的资格。

  所以刚入职一个月,就被带著来了京城。

  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常主任,半年多不见,恭喜荣升啊。”

  孙惠中刚刚在门口跟门卫闲聊了几句,从对方的称呼中得知常浩南已经担任了这个超算中心的主任。

  “嗐,什么荣升,在不同岗位上做贡献而已。”

  常浩南说著把两个人引到旁边的沙发上,然后倒了两杯茶水递过去:

  “孙工舟车劳顿,到京城之后没在住处休息一天?”

  之所以有这么一问,实在是对方两人的扮相有点狼狈。

  头发和身上的衣服一团乱糟,双眼布满血丝,活脱脱像是好几天没怎么睡过觉的样子。

  “唉……快别提了,这一路上真是要急死我了。”

  孙惠中把纸杯里面的水一饮而尽,然后重重地叹了口气:

  “一开始还算挺顺利,我们从云马厂坐客车赶到筑城,正好赶上每周只开两次的航班飞到江城,然后……就在江城足足耽搁了4天时间,要不然也不可能迟到这么多天才到您这。”

  “耽误这么长时间?”

  常浩南原本倒是没有怪罪对方来晚了的意思,反正之前芮晓亭那个远火项目已经证明了软件的可用性。

  不过对方这么一提,也确实让他有点好奇。

  毕竟从之前那封贵航递交上去的申请报告来看,他们对这个项目应该还是挺著急的。

  “上个星期,江城那边连著下了好几天大雨,飞机全部停航,我们刚开始还担心安全问题不太敢坐火车,后来去看了一眼时刻表,发现通往北方的车次也几乎都停了。”

  “最后总算是在今天早上等到一个半晴的天气,机场跑道的水也正好排乾,飞机这才能正常起飞,否则恐怕还得继续等下去。”

  孙惠中描述的内容让常浩南心里猛地一惊。

  他虽然没时间专门去关注天气预报,但是搞航空的人很难对此毫无感知。

  从最近各地反馈的只言片语来看,并不只是江城遭遇了连续暴雨。

  京城这边的雨势不大,但也断断续续下了小半个月。

  蓉城的132厂已经完成了十号工程首飞前的准备工作,但因为连续的阴雨天气迟迟没能确定具体的首飞日期。

  盛京的112厂因为天气原因推迟了4架歼8C的交付工作。

  前两天跟芮晓亭打电话的时候,对方也提到金陵正在下雨……

  全国范围内,尤其是长江中下游连续暴雨这个剧情,常浩南上辈子肯定是有印象的。

  但不是在今年。

  “难道洪水提前了?”

  气候变化这种事情本身就具有高度的随机性,而且极易遭受扰动,哪怕作为重生者,他也不敢保证说自己经历过的两条时间线在这些细节上都完全一致。

  但另一方面,在包括三峡在内的一系列水利枢纽建成之前,长江流域的大规模洪灾并不算罕见。

  只是98年那次尤其夸张而已。

  这又让常浩南不敢轻易地妄下结论,只好继续问道:

  “连下这么多天雨,江城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我是指防洪抗灾这方面。”

  孙惠中抬起头,似乎是在回忆前几天发生的事情:

  “这个我不太懂,但看上去不算乐观,我印象里,从前天开始,就有不少拉著人和物资的军车开进去了。”

  “嗯……”

  思索片刻之后,常浩南还是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有解放军在,组织抢险这方面肯定是不需要担心的。

  唯一的问题是技术。

  在这方面,他本来应该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但因为突然提前了一年时间,导致现在确实有点措手不及。

  太复杂的东西,比如改进直升机或者工程机械这种关键设备肯定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似乎只能从一些简单的东西入手……

  不过旁边的孙惠中自然不可能知道常浩南在想什么,在一番寒暄结束之后,便把随身带著的笔记本电脑,以及一盒光盘取出来递了过去:

  “常主任,这里面是我们关于新型教练机的详细设计资料,您看一下。”

  思绪被打断的后者赶紧调整了一下情绪,示意对方把东西放在他办公桌上。

  正事还是不能耽搁。

  再说参考之前芮晓亭那边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工作也不需要他来完成,只要在一开始和最关键的地方指导一下就行。

  花了几分钟时间打开电脑,常浩南点进去了位于桌面上醒目的工程文件——

  这个年代的电脑硬盘本来也没多大,加上不稳定的盗版系统也还没有充斥市面,很多人都没有分区的习惯,不管什么文件都是往桌面上一丢了事。

  使用习惯倒是有点类似于二十多年后的SSD时代。

  漫长的文件读取时间过后,一个常浩南非常熟悉的飞机3D模型出现在了屏幕上。

  正是他之前在蓉城那边提出来的改进思路。

  然而定睛细看之下,却又有很多细节有所不同。

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机动(HARV)技术验证

  第380章 大迎角高机动(HARV)技术验证机

  除了之前在丁高恒办公室那里看到的机翼和垂尾外缘形状的变化,以及机背的一组额外油箱之外,摆在常浩南面前的这个设计方案,还对边条翼形状进行了修改,直接从机翼前缘根部延伸到了座舱盖侧面。

  由于长度实在过于夸张,甚至会导致飞行员上下机的时候有点卡裆,所以贵航的方案里面,还在边条下面塞了个小号的折叠式登机梯……

  “想的还挺周全……”

  自带登机梯这事对于陆基飞机来说其实有没有都无所谓,但如果未来要上舰的话,那还是挺有必要的。

  毕竟航母甲板上面寸土寸金而且地勤人员的数量有限,飞机周围的零零碎碎能少一样是一样,

  当然,1997年的华夏飞机设计师肯定不会照著舰载机的标准来进行设计,如此大概只是单纯为了利用起来边条翼下面的那块无效空间。

  这样的改进方式,常浩南甚至都不用去算,就知道肯定是为了专门强化飞机在特定迎角范围内的操纵性能。

  在经过这样一番修改之后,整架飞机猛地一眼看过去,感觉反倒有点像是一架单垂尾且单发的F18。

  “上次从蓉城回去之后,我们按照您的思路,对歼教7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改,目前第一版的气动设计这块已经基本上做完了。”

首节 上一节 290/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