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8节

  这个念头几乎毫无征兆地跳到了常浩南的脑海中。

  当然,这很困难。

  因为需要充分认识叶栅内部流动,特别是分离流动的规律。

  科学研究所走的一条普遍道路就是从复杂到简单,再从简单到复杂。

  首先将具体的自然现象抽象为一个较简单的模型,进行研究之后得到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逐步取消所作的假设,在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修改和扩充,直至最后得出对复杂的具体现象的全面了解。

  典型例子是从牛顿经典力学和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而如今在附面层流动这个方面,恰好是刚刚完成“从复杂到简单”的阶段。

  数值模拟的话,大概只能做到二维定常计算,距离准三维甚至还有些距离。

  想到这些浩如烟海的知识,常浩南的大脑隐隐有些发胀。

  他重生前并不是什么逆天大牛,很多东西也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上面说的这些,还仅仅是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设计这一个领域的问题而已。

  此外还有燃烧室、涡轮、风扇、轴承、尾喷口……

  而设计完成之后还要落实到制造。

  ……

  系统的能力毫无疑问是强大的,但也存在两个限制,一是积分需求,二是需要自己首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完成基本的思路框架构建之后才能形成项目。

  虽然在重生之初,常浩南就已经意识到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

  但他终究还是低估了压力到来的速度。

  “呼——”

  常浩南长长呼出一口浊气。

  “还是得有团队,而且必须得是以我为主的团队。”

  除了要把自己研究出的新模型新理论推广出去这个“输出”过程之外,他还需要一个“输入”过程。

  也就是让别人负责构建基本的思路框架,或者至少向他提供充足的理论知识。

  打开系统面板,看著那只有1级的工程经验,常浩南自嘲般地摇了摇头。

  重生之前只带过算上自己不超过4个人的小项目。

  重生之后到目前为止也只带过林示宽他们那几个人。

  有进步,但是还不够。

  想到这里,他停住脚步,准备往回走。

  眼前这个改进涡喷14的工作,似乎就是个不错的机会。

第88章 进度飞快的新舟60

  就在常浩南转身的时候,一阵嗡嗡声忽然从远处传来。

  不是涡扇发动机的那种高频啸叫声。

  他下意识回过头,便看到了一个不大的黑色小点从天边正在缓缓下降。

  阎良这个机场除了试飞院之外就是603所在用,除了像是之前他们过来的时候乘坐的运7之外,很少有“正常”的机型出现在这里。

  好奇心让他选择驻足观看。

  飞机的进场速度不慢,加上年轻时候常浩南的眼力还行,因此没过多长时间,他就看到了那架双螺旋桨的飞机。

  外形乍一看和他们那天乘坐的运7区别不大,但并没有涂装,显然不是一架量产型机。

  因为夕阳的关系,常浩南抬手遮住有些刺眼的光线,并微微眯起眼睛。

  然后他便看到了那架飞机安装著一对他十分熟悉的机翼。

  说是熟悉,但他之前实际上并未亲眼见过,就连在设计图上面,也只是看过一天而已。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那一天的时间,让他获得了参与八三工程的机会。

  虽然机翼设计本身并非出自他手。

  没错,这应该是一架新舟60。

  不过……

  “怎么会有一架没涂装的新舟60?”

  常浩南捋了捋头发,双腿几乎不由自主地开始活动,朝著那边的试飞场地走去。

  根据他的记忆,新舟60在整个适航试飞过程中都只有一架在飞状态的验证机,那架飞机涂著相当有特点的涂装。

  当那架飞机的机轮触碰地面并发出“吱”的一声时,常浩南也越过了一片灌木丛,看到了机场内部的情况。

  停机坪处正站著一群人。

  随著飞机在跑道上缓缓减速然后驶上滑行道的时候,他听到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看架势跟前几天歼8-3的04号原型机首飞成功的时候差不多,只是规模小了不少。

  毕竟新舟60分量本就远不如八三工程。

  靠著自己身上带著的证件,常浩南顺利进入了试飞区域。

  这里并没有什么大人物,因此只有正常的保密需求而没有额外的安保需求。

  而常浩南目前的保密等级是足够高的。

  他在停机坪周围徘徊了一段时间,看著那架飞机滑向停机坪,然后试飞员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本来,他作为一个局外人,在这里看一会之后就应该离开了。

  但那边结束了欢迎仪式之后正在散去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个常浩南十分熟悉的身影。

  “常浩南?”

  “呃……刘教授?”常浩南摸了摸鼻子,看著面前同样一脸惊讶地朝他走过来的人:“真巧啊,您也在这里?”

  来人自然是刘洪波。

  “都是杜老的学生,叫我师兄就好。”

  刘洪波摆了摆手:

  “你应该知道的,我们组负责这个型号发动机短舱的设计,所以首飞仪式也把我叫过来了。”

  刚一开始的时候,常浩南其实很想说自己不知道,但他的关注点很快就被转移到了后半句话的关键词上面。

  “好吧,刘师兄,不过您刚才说首飞?”

  理论上讲,每架飞机在出厂后的第一次升空都可以算首飞,但常浩南知道对方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就在刘洪波准备张嘴解释的时候,一个身材瘦高的老人走到了他的身后。

  “洪波啊,这位是……”

  常浩南的工作证还挂在胸前,但那上面的字体并不明显。

  “易总工,这位就是常浩南,杜院士的学生。”

  在航空系统内部,易元和的名字并不如同宋闻聪、杨威、孙琮或者罗洋那么如雷贯耳,事实上常浩南在重生之前并未关注过新舟60的总师是谁,因此他花了大概半秒钟才从记忆中搜索出对方的名字。

  那是他完成机翼颤振分析的当天,杜义山说要去镐京找的两个人之一。

  不过在常浩南刚准备开口之前,刘洪波就回头介绍道:

  “这位是易元和易总工,新舟60项目的负责人。”

  说来有趣,尽管常浩南帮著整个项目组解决了一个最大的课题,尽管易元和把常浩南作为先进技术成果的第一完成人申报了上去,但二人此前其实并未见过。

  “易总工,您好。”

  “常浩南同志。”

  易元和上来握住了常浩南的手。

  他确实没有想到对方会这么年轻。

  因此沉默半晌之后才再次开口道:“虽然我们两个是第一次见面,但新舟60这个项目能够走到今天,你应该算是居功至伟。”

  上来这第一句话直接把常浩南整的有点不好意思了。

  “您谬赞了,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贡献。”

  他并不是个羞于承认自己功劳的人,新舟60能装上这个更先进的新型机翼确实是因为他的精确计算,以及给出了可以大大增加振颤速度的一套主动控制律。

  但相较于整个项目,他确实还谈不上居功至伟这四个字。

  给出控制率跟设计一套飞控系统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或许在八三工程,或者后面的什么工程上他能够当得起这种评价。

  看著面前这张年轻的面孔,易元和微微笑了笑:

  “年轻人没必要这么谦虚,你虽然并没有给这架飞机设计出什么,但伱精确的计算盘活了整个项目。”

  说著他回头看了看那架刚刚停稳没多长时间的飞机,在飞行员离开之后,一群工程师开始上去记录飞行数据。

  即便真正的首飞并无太多科目,但哪怕多一点飞行数据都是宝贵的。

  “呃?”

  “新舟60是全世界第一架使用融合式翼梢小翼的飞机,相比于传统的单片式翼梢小翼效果更好,设计难度也更大。”易元和的语气中带著些许自豪:

  “我们的工程师独立完成了这个设计,但如果不是你的话,那它必定无法被装在飞机上。”

  “所以,你们又新造了一架验证机?”

  “不,那架验证机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换上新机翼试飞了。”易元和摇了摇头:“这是新舟60的01号原型机。”

  验证机和原型机,听上去似乎差不多,但担负的任务却截然不同。

  有些项目甚至还会细分为技术验证机、工程验证机和原型机。

  类比汽车工业的话,验证机相当于概念车,原型机相当于样车。

首节 上一节 58/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