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82节
“常教授,其实最近不止你,我们学校还有另外几个课题组也接到了跟西气东输项目有关的研究课题,只不过,都不是华夏石油直接资助的。”
“我在想,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你们几个项目之间肯定也有联系,或许可以相互协调合作一下?”
常浩南没有插话,只是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像这位孟震远,孟副教授,他的课题就是从国家航天局那边接到的。”
“嗯?”
顺著唐林天示意的方向,常浩南才注意到,会议室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上,竟然还坐著另一个看上去很年轻的人。
听到自己的名字之后,那人方才起身,来到常浩南旁边的位置上。
“常教授您好,我是孟震远,宇航学院的。”
跟自己的名字完全相反,孟震远说话声音不大,甚至给人有点内向的感觉。
对于这个人,常浩南并没有什么印象。
京航既然特地从“京城航空学院”改名叫做“航空航天大学”,那肯定是既有航空也有航天。
但无论上一世还是这一世,他都没怎么关注过另一边。
实际上,在千禧年这会,京航的航天专业存在感也并不是特别强。
不过后来有位京航宇航学院的教授成为了航天员火遍全国,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震远啊,你给常教授介绍一下你的课题情况吧。”
常浩南虽然才任教半年,但他的名字在京航内绝对算得上是如雷贯耳。
如果唐林天所说的合作真能实现,那从中牵头的不可能是别人。
所以,这个合作的可行与否,也肯定得交给常浩南来判断。
“好。”
孟震远直接切入了正题:
“其实按照原来的计划,西气东输工程应该要再过两年才正式启动,但因为入世谈判中涉及到了相关开放条款,所以才有所提前。”
“但这样一来,之前对整个管道工程沿线的勘测计划,就不能满足要求了,为了提高效率,上级单位除了派出两架遥感飞机参与航空遥感之外,还从去年开始,就计划提前发射资源二号01和02两颗遥感卫星。”
“在资源二号01星上面,搭载了一部去年末专门从法国进口的高光谱数字成像仪,有244个光谱波段,能够提供10米精度的空间分辨率和7.5nm的光谱分辨率,硬件性能相当先进。”
“但这是我国第一次接触到这类星载高光谱遥感设备,我的课题组就负责对沿线几个重要位置的遥感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
以如今华夏和欧盟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类非军用(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设备的限制,已经基本名存实亡,除了一些最尖端的产品以外,基本都能买到。
只是得加钱。
“所以,我们的合作是要……”
常浩南面露疑惑。
“在研究过程中,提取遥感数据的精度需要跟现地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哪怕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每隔一定距离和时间就进行校核,而我们的课题是从航天局手里拿的,要联系勘探部门的话,手续会比较繁琐……”
这下常浩南听懂了。
“所以,孟教授是看中了我这个课题里面能从勘探开发研究院获得一手的地理和地质信息?”
“没错。”
孟震远点了点头:
“这样可以省去一遍行政手续,效率也会高很多。”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单方面占您的便宜,航天遥感数据稳定下来之后,也一样会第一时间提供给您的项目使用!”
第818章 佩雷尔曼的到访
这种双赢的事情,更何况话事权还在自己身上,常浩南自然没道理不同意。
不过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
“孟教授,听你刚才的意思,这两颗卫星应该还没发射,那有没有具体的计划时间?”
常浩南询问道:
“您知道,我这边的任务也比较繁重,不可能一直干等著卫星上天再开始做研究。”
孟震远赶紧摆了摆手,示意不需要等很长时间:
“根据最早的计划,资源二号01星应该在不晚于今年年底前发射,02星应该在不晚于2002年年底前发射。”
“但是去年年底,国家航天局临时调整计划,把两颗卫星分别安排在了今年二月和四月发射,到时候将会跟已经发射的资源一号01星一起,构成一个重访周期大约20小时的遥感卫星体系。”
“不过,具体到我们的研究,只有资源二号01星上面搭载了高光谱探测设备,再加上这颗卫星为了保证成像精度没有设计侧摆功能,所以重访周期还是有差不多一个月。”
常浩南眼前一亮。
如果01星二月份就能发射,那满打满算,第一批遥感数据最晚到三月份也就该出来了。
虽然在地质学这块,不论是飞机卫星还是数值计算都不可能真正取代实地勘测,但毫无疑问可以大大提高总体的测绘效率。
磨刀不误砍柴工,反正中间也要过个年,等到三月份其实损失不了多长时间。
不过,对方的回答还是让他有些不解:
“提前这么多……那要是按照原计划发射,卫星,尤其是02星,难道要在地面等上一年多时间?”
“呃……”
听到常浩南的疑问,孟震远摸了摸鼻子:
“常总,这您可能有所不知,一方面因为火箭发射频次的问题,卫星在完成出厂检测之后还要等几个月甚至更久不能算是特别罕见的事情,另一方面,资源二号两颗卫星,也确实通过使用一些进口零部件,比原计划提前了很长时间下线。”
“原来是这样……”
常浩南点了点头:
“那看起来,国家为了配合西气东输的市场化运行,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啊……”
他之前就知道西气东输工程属于华夏系统性能源安全战略的一部分,但为此而专门修改航天发射计划,确实还是出乎意料之外了。
然而这倒是他误会了。
这次是唐林天开口解释道:
“提前发射这两颗卫星,也不完全是为了西气东输一个项目,按照国家规划,未来几年上马或者动工的战略级工程有差不多六七项,每一个都需要大量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
“要是租用外国人的遥感卫星,别人报价高不说,还需要我们提供现地测量的数据进行校核对比,甚至是要求授予他们地理测绘权!”
说到激动处,唐林天用两根手指敲了敲桌子,语气中也有些愤懑:
“这可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哪能对外人随便开放?”
“相比起来,只是在卫星上面使用一些进口零部件,反而算不得什么大事了。”
这个时候,旁边的孟震远也插进话来:
“其实,关键还是最近一两年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能买到一些过去买不到的零部件,要是搁在以前,就算我们愿意掏这个钱,也未必就能花得出去。”
这话是比较实在的。
就拿出售那部高光谱探测设备的法国来说,虽然已经算是西方国家里对华技术输出比较积极的国家,但真到了关键时候,还是会经常以“影响国家安全”的名义搞限制出口这一套。
但是现在……
笑死,你下一代主力战斗机的动力都已经拿过来和我们搞联合开发了,还装什么大尾巴狼?
所以说,如果有人说你影响到了他的国家安全,那你最好真的可以影响到他的国家安全。
……
同一个学校内部的合作,自然不用像跟外人那样搞得非常严肃。
在唐林天的见证下,两个课题组简单签了个合作协议,表示愿意共享部分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就算完事了。
至于剩下几个组,手里的课题相对来说量级较轻,更是围绕著常浩南或者孟震远的项目开展工作就好。
这件事情告一段落之后,随著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1月末。
虽然手头还有其它事情没处理完,但相比之下,确实还是佩雷尔曼的来访更要紧一些。
一方面这位哪怕在解决庞加莱猜想之前,也已经算是微分几何领域的大神级人物。
另一方面,虽然常浩南眼下还不准备在纯理论领域投入主要精力,但根据这些年来的经验,系统中【理论水平】经验和等级的提升,对于所有种类的科研工作都会有巨大的帮助。
现在他的理论水平已经达到了LV3,再想通过完成一般的小项目提升等级,难度非常大。
而与一名顶尖数学家面对面交流,很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鉴于此,常浩南干脆亲自前往机场,接上了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来访团队。
说实话,如果不是常浩南特地让人找过对方的资料,他恐怕很难一眼认出眼前这个穿著件半旧棉衣、满脸络腮胡须、还有点秃顶的人就是知名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
“你好,佩雷尔曼先生。”
常浩南走上前,和对方握了握手。
佩雷尔曼此前在美国访学多年,英语自然是能听懂的。
“看来,你就是常浩南,常教授。”
对方上下打量了常浩南一番,然后继续道:
“从去年11月看到那篇论文开始,我就在想,它的作者会是个什么样的人,今天一见面,发现确实和我想的差不多。”
尽管佩雷尔曼淡泊名利,性格也有些怪异,外表还是一副疯狂科学家的样子。
但这绝不代表他是个孤僻或者刻薄的人。
事实上,他平常表现出的淡漠只是因为很少能遇到跟旗鼓相当的对手而已。
所以,在见到常浩南之后,反而表现的更像是个“正常人”了。
“我们先上车,在路上聊吧。”
常浩南向对方几人示意了一下旁边的中巴车。
佩雷尔曼点点头,但在迈开脚步之前,又看了看车门旁边站著的两名随行人员。
从二人双手交叉放在身前的动作来看,应该是负责安保的成员。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