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34节

  就在二人有一搭没一搭聊天的功夫,交付仪式也在一阵音松下当中拉开了序幕。

  类似的场面,常浩南已经参加过太多次,倒是几乎已经脱敏了。

  当然,作为主角的甲乙双方,也就是蓉飞集团和空131团的代表们,都表现的相当兴奋。

  尤其是四名飞行员,嘴角更是要咧到天上去了,隔著几十米都能看清楚他们露出来的白牙。

  不过,跟上次一天赶两个场的匆忙不同,这一次,常浩南在时间上倒是充裕得很。

  因此,在仪式结束后,他并没有马上返京。

  而是留下来,准备目送这批新机告别132厂。

  当天下午三时许,四架飞机以两个双机编队的形式,先后拖著蓝紫色的长长尾焰,从黄田坝机场的跑道上腾空而起。

  尽管歼10A相比于原始设计而言“胖”了不少,但这种变化对飞机性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会在超音速,至少跨音速段内才会体现出来。

  就起飞、降落、爬升这类基础飞行性能来说,得益于涡扇10B高达14吨的最大推力,歼10A的有效推重比不降反增,反而显得比歼10E更利索了些。

  “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特地找来影像资料,看过台风和阵风的飞行表演。”

  直到彻底看不见四架飞机的身影之后,站在常浩南身边宋闻聪才有些依依不舍地收回目光,略带感慨地对常浩南说道:

  “说实话,当时我们派过去的歼10E,在低空低速段的机动性跟它们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如果是歼10A的话,表演观感肯定还要更好一些。”

  “说起来。”

  杨韦这时候也从稍微靠近跑道的位置走了回来:

  “我们的歼10比欧洲双风晚首飞好几年,结果服役得更早,你们说……他们会不会受到一些刺激?”

  “欧洲人嘛……不奇怪。”

  作为多项对欧合作项目的负责人或是发起人,常浩南如今可以非常自信的说一句“没人比我更懂欧洲军工”:

  “但是受刺激我觉得倒不至于。”

  宋闻聪和杨韦此时都用好奇的眼光看向常浩南,显然是在等他继续说下去。

  “首先是阵风,虽然空军用的C型还没服役,但其实舰载的阵风M已经交付两架给法国海军试用了,进度基本上跟歼10差不多。”

  “再说台风,虽然进度确实是慢了点,计划到明年才正式交付第一批,但那是个多国合作项目,所以每个国家都会觉得问题出在另外三家身上,不可能受什么刺激的……”

  周围几个人听到这里,几乎同时发出了笑声。

  稍作停顿之后,常浩南又继续道:

  “其实真要说受刺激……确实有个国家会受刺激,只是不在欧洲……”

  “不在欧洲?”

  宋闻聪眉头一皱,思索片刻之后重新抬起头:

  “美国?”

  “不至于吧?”

  常浩南赶紧摆了摆手:

  “一个三代机而已,对美国人来说肯定不至于……况且他们现在正紧盯著爱乌罕呢,恐怕也没那么多精力关注咱们。”

  “那是……”

  宋闻聪有点懵了。

  “我觉得常总说的可能是……”

  旁边的杨韦倒是听出了些许端倪:

  “印度?”

第963章 光辉也要搞改进型?

  “不至于吧……”

  对于宋闻聪这样的老一辈技术人员来说,这个答案确实显得有些反直觉。

  印空军虽然一度给我国造成过相当大的麻烦,并且到目前为止仍然在试图持续给我们造成麻烦,但其主要武器装备基本都是从各国进口。

  如今华夏的航空工业都已经基本上跟欧洲人坐一桌了,你斯坦航空公司连大部件组装苏30MKI都能出问题。

  他能比吗?

  比不了知道吧?

  不过,稍微年轻一些的人,比如杨韦,还是很快理解的常浩南的意思:

  “常总说的确实有道理。”

  “我记著……他们研发的光辉战斗机,就是那个LCA,好像是今年年初才首飞吧?”

  “没错,1月14号。”

  旁边很快有人回答道:

  “而且首飞的TD1严格来说是一架技术验证机,不是原型机。”

  “我记得当时,那边还出了不少报导,有意无意地拿LCA和我们的歼10作对比来著……”

  听到这里,众人随之发出一阵笑声。

  如果说1997年以前,把这这两种飞机放在一起对比还勉强算有点道理。

  毕竟虽然飞机的体量不同,但至少在纸面上都是正儿八经的标准三代机。

  在真正飞起来之前,谁也别笑话谁。

  甚至TD1验证机完成装配的时间还比1001号歼10早不少。

  可如今已经是2001年,还这么干就有点夜郎自大那意思了。

  那架TD1验证机1995年就完工下线,结果调试了足足6年才首飞。

  第二架1998出厂的TD2,这眼瞅著都2002年了还没做第一次飞行测试呢……

  实际上,几人的这一段交流,完全属于闲聊天的范畴。

  毕竟,不会真的有人把印度同行当成跟自己等量齐观的对手。

  包括常浩南的猜测,实际上也就是随口一说——

  眼下正在或者试图独立研发战斗机的国家并不少。

  包括2000年就已经宣布服役的F2战斗机,实际上也还没做完全部测试,只能算是个半成品。

  而且这会野心勃勃的三菱公司还有一个“F2超级改”的方案。

  被歼10这样抢先,对于这些国家来说都是个不小的刺激。

  印度在其中并不显得有多么特殊。

  然而。

  他这随口一猜。

  还真就猜对了……

  ……

  第二天晚上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一段长达两分钟的播片,以堪称史无前例的尺度,报导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一代战斗机”列装部队服役的消息。

  尽管仍然按照惯例没有提到具体型号,但新闻当中提供的视频资料实在是太清晰了。

  但凡稍微关注一点相关消息,都能知道那是歼10。

  而且,相比之前在航展上露过面的版本,明显经过了一番大改。

  应该就是传闻当中的多用途型号——

  在军事和航空爱好者这个圈子里,由于并未接触到具体的型号命名,因此不少人都把两种基本设计相似,但又有明显区别的歼10分别称为“制空型”和“多用途型”。

  并且认为会同时加入华夏空军当中服役。

  虽说后面的想法很有问题,但只看这两个名字的话,倒还真能对上意思。

  一时间,整个华夏,乃至华夏周边的网络当中,都充斥著关于这条新闻的讨论。

  关于歼10有一胖一瘦两个版本这事,倒是早就传开了。

  但新版本竟然能赶在2001年结束之前交付,确实有些出乎预料。

  要知道,华夏口径中的“列装部队”,标准是相当高的。

  至少说明设计定型测试已经全部结束。

  跟很多国家定型定到一半就提前“服役”完全不是一种含金量。

  当然,多数人也仅仅是讨论而已。

  一方面,华夏这些年在航空技术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也逐渐拉高了大家的震惊阈值。

  况且在此之前,歼10也已经公开亮相过了两次。

  尤其巴黎航展,更是流出了大量清晰度极高的照片。

  虽然露面的都是“瘦版”,但相比原来的时间线,这一世的歼10总归少了些“横空出世”的意味。

  另一方面,虽然新闻当中也没有报导第一个装备歼10的幸运儿到底是哪支部队。

  但还是很快有滇省网友声称自己在12月15日当天看到了有外形类似的飞机降落,并且不止一人。

  由此不难锁定是空44师。

  最多无法精确到某个团而已。

  而驻滇省的航空兵,确实如常浩南之前所想的那样。

  不是特别敏感。

  或者说,至少在网络上不是特别敏感。

  毕竟,与滇省相邻的几个国家,目前都还没从98年的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

首节 上一节 834/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