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科幻之王 第93节
不过相对于C站在业内地位尴尬的待遇,在网络上,很多网民对这一消息的热烈讨论和反应是超乎寻常的。
尤其是在年轻网民群体中,C站的存在感是远远超过他的估值的,对于梦工厂与C站的组合大部分C站的用户都是热烈欢迎的。
而梦工厂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盼,《致命身份》和《信号》很快就挂到了C站的首页上——《彗星》是幻世网的独占版权——只不过需要花5块钱付费观看,C站目前还没有付费会员制度。
梦工厂可以直接在5元中抽成4元,之所以能谈下来这么高的分账比例,是因为C站目前还在扩大注册会员数和提高月活量的跑马圈地过程中,他们并不指望通过影视作品来赚钱,梦工厂肯把影视作品放到C站的平台上,对C站来说就是受益的。
(本章完)
第178章 艺术天赋
在梦工厂开启了《源代码》的宣发后,陈景行便全身心投入到了《地心引力》的拍摄中。
雷嘉音正好也拍完了《绣春刀》第二部的戏份,他毕竟不是男主角,戏份结束的也早。
雷嘉音坐在相当有科幻色彩的机械设备上,置身于一个空心的光盒中,这个光盒的内壁都是由LED面板组成,显示着太空、空间站和地球的画面。
“说真的,这种拍摄方式我还是第一次体验,难度也太高了吧。”雷嘉音有些尴尬地呵呵笑道,他刚才的一段表演被陈景行毫不留情的打断。
坐在旁边休息的同样穿着笨重宇航服的吴越深有同感的点头。
虽然《地心引力》是个重工业电影,但是对于两位演员来说,表演难度比他们之前拍过的戏大得多。
华国的大部分演员都是方法派和体验派,这俩其实大体上算是一个流派,需要参照物,需要锚点,更需要互动,所以演员会强调对手。
然而《地心引力》的拍摄过程就让演员完全失去了“对手”,对手不仅是演员,还包括场地,还包括演员大脑中对场景的想象。
对手的存在能让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并且不显尴尬。
这样演员能精准地把握住自己的反应和情绪,自己的表演幅度是夸张了还是不够。
而且通常比较有经验的演员在拍完一段戏后,就能直接判断出这段戏的效果如何,他甚至能想象出镜头呈现的效果。
而雷嘉音和吴越在《地心引力》的拍摄中却根本无法想象自己这段表演最后呈现的是什么样的效果,这让他们失去了对自己表演幅度分寸的把握,经常陷入了尴尬而滑稽的地步。
《地心引力》的拍摄是完全的虚拟拍摄,说的再直白一点,跟制作3D动画已经没有了本质的区别。
当然这样做的好处是陈景行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出非常有震撼力的镜头,尤其是长镜头。
电影原版就有几个长镜头非常惊艳,当然这其实不算摄影师的功劳,而陈景行也认为卡隆设计的几个镜头已经完美到无可挑剔——虽然《地心引力》的长镜头实现不需要摄影师的超神发挥,也不需要考验导演对剧组的精密调度,但能设计出这样的长镜头本身就体现了导演极高的艺术水平。
所以陈景行在让墨制作这几个长镜头的CG预演时,当时在场的徐盛和特效动画组组长项轩都用惊讶和钦佩的眼光看着陈景行,按照项轩的原话就是:“陈导,你就算转行当动画导演,也绝对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动画导演也要画分镜图,甚至由于动画没有了现实拍摄条件的限制,在分镜头表现力上可以达到更高的上限,甚至没有上限,这样反而对于动画导演的艺术设计水平要求更高——能限制一部动画分镜头表现力的,只有导演的艺术审美水平和想象力。
陈景行在《地心引力》“设计”的几组长镜头和很多分镜都让项轩这样的资深动画人感到极其惊艳。
要知道陈景行至今拍摄的几部电影中,光影表现与镜头的艺术水平都不是太突出,完全是靠故事和叙事取胜的。
包括徐盛和项轩在内,墨的很多员工都对电影有较高的欣赏水准,尤其是动画部门,这些人在见识了陈景行在《地心引力》上的惊人艺术天赋后,对陈景行的评价很快就从“他擅长讲故事,不擅长玩弄镜头和光影”变成了“他只是不想让光影和镜头喧宾夺主而已”。
《彗星》《致命身份》和《信号》这样的电影最精彩的是他的故事和叙事,陈景行作为导演,不想让观众的注意力从故事本身被引向别处,所以采用了朴实无华的拍摄手法,所谓大巧若拙。
而到了《地心引力》这个故事极其简单的电影中,陈景行就开始尽情展现他的艺术天赋了,准备用惊艳至极的镜头让观众目瞪口呆。
脑补了这一圈后,徐盛满脸赞叹地感叹道:“陈导,这部电影出来,我不敢说票房怎么样,但绝对能让影评人震惊。”
毕竟影评人跟他们原来对陈景行的看法也是差不多的——长于故事,拙于光影,是个纯粹的商业导演,没有太多艺术天赋。
虽然虚拟拍摄能让陈景行“大展才华”,对于演员自然就比较坑爹了,他们大部分的拍摄场景都是在搭建好的光盒中,事实上陈景行为了让演员能更加容易带入,已经在光盒内壁铺满了LED屏,显示出了CG预演的图像,帮助演员表演。
对于雷嘉音来说还好,毕竟他的戏分不多,人物弧光也并不丰满,吴越的表演难度才叫大,不过陈景行觉得只是华国演员很少接触这样的拍摄方式而已,等适应一段时间后,应该就没有太大问题了。
而每拍摄完一段镜头后都会被送去拍摄大鹏另一端搭建起的Legacy前期预制处理中心,处理完后再发回美国的总部进行一帧一帧的渲染,然后再发给墨进行3D转制。
《地心引力》当然是3D电影,这也是其画面震撼度的一大来源,这和另一部经典科幻电影《星际穿越》采用2D并没有孰高孰劣的区别。
《星际穿越》是用电影胶片拍摄的,这部电影中其实根本没有太多特效,飞船是模型,连五维空间都是搭建的模型,2D才能真正体现出他的镜头质感。
而《地心引力》压根就是一部3D动画片,转制成3D效果只会增强其镜头表现力。
不过《地心引力》并不是使用3D摄影机来拍摄,而是后期转制成3D,之所以如此,首先光盒里塞不下3D摄影机——拍电影用的3D摄影机大的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其次本身就是虚拟拍摄,使用3D摄影机根本没有什么必要。
一部3D动画转制成3D不会出现大部分真人电影做3D转制的劣质感,或者只有字幕和子弹3D,所以陈景行有信心《地心引力》的3D效果在所有3D电影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在本位面使用3D摄影机拍摄的影片大多都是好莱坞的漫改电影,几乎都是使用3D摄影机拍摄的,所以3D效果肯定远胜于其他转制3D的电影,但超英电影本身场景的限制导致其3D效果带给观众的震撼程度绝对比不上《地心引力》。
(本章完)
第179章 第六大电影公司
《地心引力》的拍摄并没有耗费太多时间,虽然演员刚开始的表演有些不太适应,不过大概过了五六天就摸索到了合适的表演方法。
所以事实上只花了近50天的时间就拍摄完毕了,毕竟电影只有两个演员,甚至大多数时间内只有吴越一个演员,拍摄场景也相当固定,大部分镜头都是在光盒内拍摄完成的。
只有最后的镜头耗费了一定的时间——吴越搭乘着天宫二号的返回舱降落回地球,最终落到了离岸边不远的湖面上。
吴越争脱出航天服后,游到了岸边,几次摔倒后登岸成功——当然这个情节相当夸张,在太空中长时间处于失重环境下的航天员,还会在返回舱落回大气层时受到人体难以承受的下落速度,能站立起来都算天赋异禀了,更别说还要在水下脱下沉重的航天服,挣脱海藻的缠绕,再游到岸边了。
不过这段情节是电影中一个比较大的亮点,既象征着生命诞生的过程,还隐喻了水中的鱼类第一次登上岸的里程碑事件。
再联系到女主角在太空中坚韧的求生过程,可以说这样的结局设计是对这部电影主旨的升华,而在陈景行这一版中还能隐喻出华国航天人在遭遇重大灾难后重新出发,卷土重来的壮志。
这段剧情是需要实打实的水下拍摄的,还是在摄影棚中,搭建起了一个巨大的水池,而吴越又坚持不用替身,虽然作为一个南方演员她是会游泳的,而且在拍摄前也参加了一个多月的潜泳训练,但要完成这段剧情的拍摄仍然耗费了一周多的时间。
按理说演员的戏份拍完之后,就算电影杀青了,不过在《地心引力》这个项目上却非常不合适,甚至可以说《地心引力》的电影制作才刚刚开始,而且演员也无法撒手不管,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现问题,需要演员进行补拍。
不过结束了真人拍摄过程的陈景行确实空出了时间,接下来是特效艺术家的工作,陈景行这个导演只需要每天在手机上跟踪进度,同时隔几天去墨看看特效镜头制作效果。
这也就意味着陈景行有空闲参与到《源代码》的宣传中了,因为时间已经到了4月下旬,《源代码》的宣传早已经到了上映前的冲刺阶段。
平常的时候到这个阶段的导演都开始上各种节目,到各个城市跑路演,开媒体影评人试映会,跟院线交流沟通拉关系,甚至还要跟院线经理们吃饭。
巧合的是陈景行无论是在《信号》最后阶段的宣发,还是在《源代码》的宣发关键时刻都在忙于电影的拍摄,在主要的宣发环节中基本隐形。
而吊诡的是陈景行的这两次缺席反而让院线和媒体习惯了他的风格,跟院线的交流沟通中不见他这位电影的导演也没有让院线经理们觉得有什么不满。
媒体试映会上的主创见面及接受采访环节,媒体记者们对导演的缺席虽然有遗憾,但也没有不满情绪,更没人指责陈景行耍大牌,不尊重媒体。
似乎他的咖位已经到了不需要操心这些事情的程度,陈景行一直以为是许文深交际能力爆表,长袖善舞,才让他这个正牌导演屡屡缺席电影的关键宣发环节没有引起相关方面的不满。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确实拍了几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才有资格享受这种特殊待遇。
对于陈景行的真诚感谢,忙于电影宣传,身为《源代码》制片人的许文深却笑着否定了陈景行的猜想。
“老板,你可真是对自己的身份没有点数啊,你不只是《源代码》的导演,你还是梦工厂的老板啊。”
陈景行恍然大悟,亏他还以为是自己的电影成就让他获得了某种豁免权,没想到资本家才是他的护身符啊。
虽然梦工厂最近的这些大手笔有人看衰,有人看涨,更多的人看不懂,但正是这种大把撒钱,四面扩张的举动拔高了梦工厂的地位。
在很多人眼里,梦工厂已经不只是一家新星电影公司而已,甚至是接近五大传统制片厂的影视巨头了。
而且从数据上来看,这种定位还并不夸张,仅在去年梦工厂在国内的票房就已经超过了14.5亿,而当年全年总票房还不到300亿,这个成绩已经是仅次于五大制片厂了。
如果再加上海外票房,甚至还超过了上年票房吊车尾的江河文化。
陈景行的地位或许还比不上五大制片厂的老总——五大制片厂毕竟是集制片发行艺人经纪于一体,甚至横跨电视剧音乐和院线行业的综合性影视巨头,对娱乐圈的影响之深之广并不是单纯的票房能衡量的。
但也已经是五大之下的那一级了,称之为娱乐圈大佬不为过。
如果不是这一层身份,哪怕是奖项等身的电影大师也绝对不敢轻忽电影的宣发环节,更不能得到院线和媒体的集体谅解。
想明白这一点后,陈景行也就顺势跟许文深请起假来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当然陈景行敢这么做也是因为《源代码》上映时间并不是热门档期,如果是暑期档国庆档或者是春节档,那么竞争对手个个背景深厚,宣发大战要激烈得多,他自然不敢如此托大。
主要是过去一整年,他基本上都没有好好休息过,除了操心《地心引力》项目外还要跟进动画项目以及唐人街、湄公河的拍摄情况,连春节期间都在画《黑客帝国》的分镜图,实在是想好好放松一下。
不过真正的休息对陈景行来说已经不存在了,推托了《源代码》的宣发后,《信号》电视剧的版权交易还需要陈景行来出面。
自然不是网络版权,而是上星播放。
《信号》电视剧已经杀青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后期还没有制作完成——墨要忙的项目实在是太多了,能分给《信号》的人力和精力并不多。
但是粗剪版已经出来了,可以说电视剧最终的成片效果在这一版中已经基本定下了。
此前就已经有多家国内的一线卫视对《信号》很感兴趣,但梦工厂的开价确实有些高,再加上电视剧的集数有点少,对于电视台卖广告实在是不利,因此在双方的博弈中,几家一线卫视都打算看完成片后再做最终决定。
(本章完)
第180章 重启周播剧场
“苏姐,怎么样?”
芒果卫视节目交易中心主任苏红梅在幽暗的看片室内如释重负般的吐出了一口气,掏出纸巾有些尴尬的擦了擦眼角的湿意。
煽情的电视剧她看过很多,但是这部电视剧里的煽情手法却极为高级,剧情带来的震撼回味悠长,每一个镜头都透露着寒冷,悲伤,粗粝以及隽永的意味,有很多电影级别的运镜,带给人的沉浸感如同是在大银幕上观看电影——当然是好看的电影。
苏红梅拿起了遥控器,在第8集刚开始的时候按下暂停。
“虽然还没有看完,不过仅凭前7集的质量……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剧,无论是剧情、演技、画面还是节奏都无可挑剔。”苏红梅很快从心潮起伏中恢复了冷静,沉声评价道。
在她旁边的是芒果卫视总编室外宣负责人,兼节目交易中心副主任张清德。
《信号》的粗剪版出来后,是由张清德先行试看的,没想到他看完后马上迫不及待的让购剧主任苏红梅赶快来看一下,以便尽快决定如何应付梦工厂的报价。
事实上身为购剧部主任,苏红梅也不是每部剧都会亲自审看的,芒果卫视一年各个剧场各个时档播出的电视剧和节目一页纸都写不下,更有的电视剧动辄七八十集,要是每部剧都认真看一遍,她这个主任其他的事儿也都不要干了。
当然对于《信号》这样的重量级作品——仅仅是孙丽的名字就足以让各大卫视列为重点关注目标,孙红梅自然是要全须全尾地看完的。
原本对于孙丽主演的电视剧芒果卫视自然是要抢的,只是梦工厂的开价有点吓人——如果芒果卫视想拿到独家版权,至少要拿出9000万。
如果《信号》这部电视剧有50集,苏红梅二话不说,绝对支持采购,可是25集就有点夸张了,对于上星剧来说简直堪称返祖现象了。
这意味着《信号》要比正常的电视剧少至少一半的播出时间,无论是收视率的酝酿和提升,还是广告的配送和播出量都会大大减少,本来一部正常电视剧能撑一个月的档期,《信号》就只能撑不到半个月,反而还需要芒果卫视采购的其他电视剧填补其空档。
不过当看完了前7集后,苏红梅的想法倒是有了变化,她沉吟了一会儿转头问道:“后面18集相比前7集节奏有比较大的变化吗?”
张清德果断回答道:“中间的节奏有些微起伏,但没有大的变化,基本每一集最后都留下了一个扣,能挑起观众的期待感,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对节奏的把握确实精妙。”
“周播……”苏红梅听完张清德的回答后喃喃道:“这样看的话,放到周播剧场也不是不行。”
此前张清德就提议过将《信号》放到芒果周播剧场,这样就可以解决其集数不足的缺点,一周播两集,25集好歹也能播13周呢,那就是三个月,如果电视剧能形成话题讨论热度并且能保持不错的收视率,那么这就是最合适的播放模式,现在很少有电视剧能连续保持三个月的热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