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521节
因为飞行员的培养需要很长时间,这种精英飞行员培养不易。
歼11战斗机可以快速生产,但是精英飞行员没法快速培养。
所以,歼11B战斗机这种双座战斗机就显得很必要。
可以加快歼11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速度!
二是为了降低飞行员的飞行强度,提升作战效率。这个功能对于多用途战斗机是很有必要的,双座战斗机,前座飞行员主要负责飞行驾驶、航线规划以及中远距空战时雷达锁定、情报态势共享等,近距离格斗时则负责从机动缠斗、锁定目标到发射导弹的全套。
后座为武器操作员,主要负责武器的发射和投掷。
而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还是因为现代化战争条件下,飞行员需要进行包括雷达搜索、目标锁定、飞行机动、数据传动/接收、导弹发射、电子干扰等等在内的多项繁复的工作。
三是为了有利于战机的远程奔袭,歼11战斗机的最大航程5745公里,但是在进行一次空中加油,航程能够大大增加,在长途奔袭的时候,需要的时间长,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对飞行员的体力消耗和精神消耗是非常大的,如果是双座,有另一名飞行员分担,那就会轻松很多。
同样的道理,歼11战斗机改进型双座也是一样的。
单座型歼11A战斗机够用,但是双座歼11B战斗机也得要有。
有没有,那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对于刘韬而言,研制歼11战斗机双座型还有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培养一批飞机研制人才。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个目的甚至比研制歼11B战斗机还要重要。
现在华夏飞机研制能力其实是很薄弱的。
缺乏顶级人才,也缺乏中层人才。
恢复高考后,老三代的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
像杨威这样,已经是极其优秀了。
只要这一批人才成长起来,那么便可以研制更多的机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几个月的杨威,刘韬还是很满意的,认真、努力、刻苦又有创新思维,往往能够举一反三,也不会受到以往的束缚。
刘韬都觉得,只要好好培养个三四年,杨威便可以担任一款全新机型的总师。
而且还是优秀的飞机设计总师。
这一点上,让刘韬充满着期待。
能够亲自培养出一位优秀的飞机设计总师,那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当然,刘韬没有进行表扬,免得杨威骄傲了。
下午的时候,刘韬亲自见证,又一批6架歼11战斗机,交付给空军进入空军服役。
这6架歼11战斗机的飞行员,站在飞机的旁边,正在进行庄严隆重的宣誓。
当听到飞行员庄严的宣誓,人在机在的时候,刘韬心中叹了口气,其实对此他是有意见的。
他觉得一个飞行员的价值,远高于一架战斗机。
他不止一次提到过。
可空军的传统就是这样,把战机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只要有一丝的机会,飞行员都不会放弃飞机,总是想将飞机着陆。
而以往这种事,只有一小部分的飞行员成功了,更多的飞行员错失跳伞的最后时机,而机毁人亡。
在空军之中,飞机出现事故,飞行员将飞机飞回来,必然是一等功,或者飞机出现事故,飞行员拼着性命驾驶飞机离开人员密集区,坠落在荒野区,减少造成百姓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会被评为烈士、追授一等功。
第836章 改进工作
2024-09-16
不仅仅有歼11战斗机,还有一批歼教7、歼教7A、雄鹰高教机以及‘雷雕’直升机。
现在空军是债多不压身,来者不拒。
然后等到春节前,在上面财政部到盘山集团结算利税的时候,都会忍不住的拍桌子骂娘的。
空军、海军、陆军,每年都有一屁股欠债。
为了这事,财政部的领导就没少发牢骚的。
可是人家部队不管了,军队建设也要投钱,没有足够的钱军队也得傻眼。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以前,军队还会遮遮掩掩的,一副不好意思,军费上还会倾向于军备。
到了现在,更新装备凡是跟盘山集团有关的,就一律先欠着。
这也是这几年,军队更新装备陡然快了起来的根本原因。
在1990年,华夏宣布,完成半机械化部队建设。
这背后,可是没少盘山集团的影子。
在有限的军费条件下,每年陆军在盘山集团欠的都是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
像今年,海、陆、空三军,在盘山集团这里欠的已经超过三百亿。
大量的坦克装甲车、军用运输车、高教机、战斗机、直升飞机、各种军舰等等,不断地进入军队服役。
比如一艘818型电子侦查船,给海军的价格是25亿人民币。
比如一艘816型电子侦查船,给海军的价格是10亿人民币。
其他的小型电子侦查船,价格就没有低于1亿人民币的。
这还是盘山集团并没有狮子大开口,不然的话价格翻个一倍两倍,就跟玩似的。
飞机的交付,可比坦克装甲车交付容易多了。
飞行员在贵飞集团这里接受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已经具备单飞能力,直接驾驶着飞机离去。
贵飞集团的试飞院,可不仅仅只有试飞员,还有部队派来接受培训的飞行员。
这些飞行员,是驾驶各种飞机的。
飞行员宣誓完成后,便开始戴上飞行头盔,这些战斗机的飞行头盔,都是非常先进的,远比以前飞机的飞行头盔要先进得多。
一架又一架飞机起飞,破空而去。
至于直升机,也不需要去跑道,直接就在原地垂直起飞便可以了。
刘韬来到一个车间,这里是生产歼7系列飞机的。
现在歼7除了后两种改进型,前面的已经不再生产装备给空军,前面系列的都是出口。
除此之外,便是负责对部队现有的歼7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歼7战机的战斗力。
此时,生产车间里面有一架歼7最新改进型的,于希明在歼7改进工作上,不留余力的。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年纪大了,难以再研制一款全新战机,他想要的是不断改进歼7战机。
他认为,歼7战机还有潜力可挖,哪怕现在最新型的歼7改进型已经是二代半战斗机了。
现在的歼7两款最新改进型,和原来的歼7相比,可以说是两款飞机了。
连机体的材料都不一样了。
雷达、敌我识别器等等,全部都变了。
刘韬对于于希明这种执着还是很佩服的,刘韬认为歼7到现在已经没有必要改进下去了,因为改进空间已经没了,先天条件摆在那里,还不如多生产歼10战斗机、歼11战斗机。
再怎么改进,难道还能将歼7战机改进成三代机?
不可能!
但是对于于希明他们而言,他们认为能提升一些是一些。
这就像祝榆生他们一样,对于改进59式坦克有一种执念。
在刘韬看来,59式坦克先天条件摆在那里,再怎么改进也比不上81式中型坦克。
可他们还是一直投身于59式坦克的改进工作中,最终魔改后的59式坦克战斗力大幅度提升。
虽然还是比不上81式中型坦克,但是也比原来的59式坦克的战斗力提升了一大截。
现在一机厂的主要业务,并不是生产新型坦克,而是对59式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装,维修养护59式坦克。
以及在59式坦克的基础上生产消防坦克,赚一些代工费。
刘韬随后去试飞院视察,试飞院这里,是贵飞集团极为重要的单位。
以后肯定会搞出各种机型,而试飞工作都是交给试飞院这里进行。
这里的试飞员,全部是按照高级工程师待遇执行,而试飞队长,则是按照教授级高工待遇执行。
至于军衔方面,也都是按比较高执行。
试飞院的试飞员,不仅仅是试飞员,他们也是研究员,参与飞机的研究。
毕竟他们进行飞行,对飞机是最了解的,遇到什么情况,他们比科研人员要了解。
比如此刻,试飞院这里,‘雄鹰’高教机改进团队,正在这里举行研讨会。
每一款飞机,都会有一个改进团队,用于不断地对飞机进行改进工作。
教练机也不例外。
‘雄鹰’高教机很优秀,但是不代表它没有改进空间,恰恰相反它的改进空间很大。
作为第三代高教机,‘雄鹰’高教机的性能非常先进,甚至在战场上都拥有着很强的战斗力。
作为双发双座的高教机,‘雄鹰’高教机改进空间很大,可以从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航电系统方面进行改进。
比如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提升一些,那么性能就会进一步提升。
当然,这款高教机再怎么改进,毕竟是作为高教机,而不是战斗机,在战斗力上是比不上歼10战斗机的。
刘韬也看到了,一批稚嫩的面孔,正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培训。
这些都是今年从各大航空学院选拔出来的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批大学生虽然稚嫩,但是他们的学历比较高,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会比较容易成长起来。
等成长起来,也许他们会是在这里继续当试飞员,也许会到空军担任飞行员。
试飞院这里的试飞员,和空军是互通的,渠道非常的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