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20节
这应该分别是空气密度变化和地球曲率等因素,那么它正回答了钱院长反馈过来的一阶空气阻力近似方程求解!”
陈景润明白了,在林燃课堂上提到的案例像是矿石,其中有的就藏着真金。
一共数十个案例中,他在挨个分析后,就发现其中一个就蕴含了钱学森所提数学问题的解法。
更重要的是对方给的不是一个值,给的是一个可以通用的模型。
用这个模型,可以把原本复杂的方程简化为线性递推最小二乘滤波,结合对方所传授的分段定常误差模型,对于这一类问题都能通过手算来得到一个近似解。
甚至在他的认知里,这样求到的近似解,会比原来的精度起码往前推进两个小数点。
原本需要花费大量人力也不一定能算出来,哪怕算出来也最多只能近似到小数点后一位,现在能靠常规人力近似到小数点后三位。
尽管他不是做导弹设计,不清楚这个公式有什么意义,但他知道这个方程式钱学森给他的,在众多问题里的优先级排头号。
那么就对当下的华国意义重大。
哪怕只有这一个方程,他启用渠道3就不算过分。
因为在他看来,如此精巧的办法,是过去他在华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里,最前沿的数学期刊上都没有看到过。
虽然能够流传到华国来的,已经和最前沿没有太大关系,起码落后两年。
但他来香江之后,因为考入林燃研讨班的缘故,香江大学按照学生待遇给他们开通了各类权限,他是能够到香江大学数学系的图书馆里查阅最前沿期刊的。
在这些期刊里,他同样没有找到类似方法。
不过现在陈景润要苦恼的是,一共37个案例里,到底哪些是有价值的。
总之一宿没睡。
第二天顶着两个黑眼圈去上课,然后在晚上十点的时候站在九龙塘3区08号的门前吃了一碗拉面后等到晚上十一点。
街上所有的店都已经关门了,一辆罗浮P4呼啸而过,在陈景润面前减慢速度后扬长而去。
在这短短三秒钟的时间里,陈景润过去在羊城一共训练过不多不少整整三百次。
当准备好的文件袋被精准地丢进玻璃窗后,陈景润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只是他不知道,他的人生轨迹即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他的任务不是完成,而是才刚刚开始。
“老钱,科委那边需要您紧急前去开会。
车已经在楼下准备好了!”
已经入睡的钱学森,听到门口一阵急促而短暂的敲门声,然后就是妻子起身开门,在他耳边把他喊醒。
他起身看了眼放在床头柜上的五一腕表,凌晨两点半。
这个时间点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他内心思忖,该不会是和河对岸的林燃教授有关吧?
钱学森带着疑问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走进夜色中。
等他来到科委大楼的时候,他发现黑板上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
“来,钱院长,快快请坐,你先看这份材料。”
钱学森从对方手里接过材料,才看了两行字之后就已经按钮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走到黑板面前。
“对,没错。”
“这里用到的是蒙特卡洛模拟。”
“这里是用手工抽样,只需要机械计算机和手工抽样就能够模拟随机性。”
“只是这里是什么?”
“不对,这里一定有其意义所在,既然林燃会选择把整个算法打包放在一起讲,那这个就绝对不会是毫无意义的存在。”
“不,也有可能是噪声,为了掩盖真实目的而存在的噪声。”
“不行,小张!赶快帮我去我办公室的右下方抽屉里把第二本笔记本给我找来!”
“这里在提醒我们可以用蒙特卡洛模拟,没错,这应该就是蒙特卡洛模拟!”
钱学森站在黑板面前,疑似在和香江的林燃隔空对话,他旁边的中年男子见钱学森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没有打断他。
等了很久,也没见张可文把他的笔记本拿来,钱学森没忍住走到边上点燃了一根香烟。
这时候中年男子才适时走上前来:“钱院长,刚才你所说的蒙特卡洛模拟是什么?”
钱学森解释道:“这是二战时候曼哈顿计划中的科学家需要解决中子扩散等复杂物理问题,但解析解难以获得,所想到的数值模拟方法。
冯·诺伊曼和斯塔尼斯拉夫·乌拉姆两个人提出了系统化的蒙特卡洛方法,通过随机抽样进行数值模拟。尼古拉斯·梅特罗波利斯在1947年首次用蒙特卡洛来为其命名。
这一方法我听说过,是用手工抽样结合机械计算机来模拟核反应过程,但他们从来没让我了解过这一算法的具体细节。”
“也就是说它能用在造核弹上?”中年男子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em别催鸦,新书阶段每天两章雷打不动好吧!
第35章 难掩激动
华国的消息并不闭塞,尤其在燕京这地方。
至少远没有外界所以为的那样闭塞,接触不到最新的科学咨询,需要依赖从苏俄转手的二道消息。
但曼哈顿计划都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和霓虹投降有着密切联系,华国方面不可能不知道。
听到原子弹和曼哈顿计划,中年男子很快就意识到了它的用处,是否能为现在正在进行中的596工程起到帮助。
钱学森的DF系列洲际导弹固然重要,但当下华国最重要的项目还要属596工程。
他实在难以按捺住内心激动的心情,他非常明白华国当下所面临的局面,要是能有原子弹意味着什么。
至少在当下,如果华国有原子弹,和苏俄围绕着边境问题的谈判,能够掌握不少主动权。
而不是像当下这么被动。
“没错,如果我判断没错的话,它就是蒙特卡洛方法。
它被林教授掩盖在了高维积分的应用中。”
钱学森激动地一边抽烟,一边在偌大的房间里来回踱步,难掩激动的心情。
当下的华国,是能够在一些学术杂志上知道有这么一个方法。
一方面是不知道具体细节,另外一方面则是,你就算知道别人这算法是怎么用的,你也没有能够把该方法运用上的计算机。
在基础硬件上差太远。
所以过去大家也没动力去搞清楚这玩意到底是什么。
而改进后的蒙特卡洛方法,对于当下的华国来说简直就属于是一阵及时雨。
“你看,它的应用范围太广了,能够对整个核弹的研发过程起到帮助。
原子弹的核心难题就在于确定核材料的临界质量,像铀-235或者是钚-239的最少量级,以及中子如何在可裂变材料中扩散、反射和引发链式反应。
过去我们只能依赖玻尔兹曼方程和实验来反复试错,成本高,整个周期也非常漫长。
而现在我们可以先通过简化后的几何模型来模拟高概率中子路径。
你看,林教授在这里讲到的引入伪随机数概念,来减少整个需要的计算量。
是啊,我明明和冯一起工作过,看过他造的随机数生成器,怎么会想不到伪随机数可以用来模拟不同反射层的中子反射频率呢。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苏俄的原子弹爆炸能够比原计划提前足足四年时间,他们一定是知道整套完整的蒙特卡洛算法。”
中年男子听的瞠目结舌,这玩意威力有这么大吗?能节约四年这么久的时间。
“钱院长,你的意思是,我们掌握了蒙特卡洛方法,也能节约四年时间?”中年男子声音颤抖,他转念一想:“不行,我们必须加大劝说他回国的力度!他这样的顶级人才在海外实在是我们的重大损失。”
钱学森没有回答后者,而是继续说前面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我们能节约多少时间,但至少我们做核材料爆炸实验可以大幅减少。
通过构建蒙特卡洛模型,引入伪随机数生成器以减少计算量。
对中子寿命、碰撞概率和空间分布进行多次抽样,快速估算不同材料配置下的临界阈值。至少能够把原本要数十次才能成熟的核材料试验缩短到个位数。
这个方法必须要组织数学方面的专家来进行梳理,梳理后第一时间反馈给596工程那边。
一分钟都不能耽误!
这里一共37个案例,必须要集合所有专家的力量。
蒙特卡洛方法不仅能用在原子弹,同样能够运用在DF-1的研发上。
这里主要就是通过蒙特卡洛来制造误差,去对导弹冗余结构和弹头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
之前我们计划精度是控制在三千米以内,大家都很清楚,这个精度是很差的。
但毕竟我们基于的是苏俄的P-2改造而来,与其说是设计,不如说是照着他们的思路练兵,锻炼人才队伍,造出来的DF-1和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距。
但有了蒙特卡洛方法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就单单是这一个方法,我有把握把精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
这还真没说错,原本DF-1试射成功后就没有后文了,因为这导弹天然存在缺陷,华国方面研发这个主要是为了锻炼队伍,一直要到DF-2才开始大规模列装。
中年男子长舒一口气,只有他清楚他们的压力有多大,“这样看来,苏俄那边的威胁要破产了。
钱院长,用新方法改进后的DF-1最快什么时候能试射?”
而原本正式列装的DF-2是在两个月后决定下来的,而这个时间点华国已经知道毛子单方面撕毁专家合作协议,1390名专家将陆续全部撤走。
“半年,最多半年,半年后一定把能够实战运用上的DF-1完成试射!”钱学森同样了解内情,很多报告他都能看到,很清楚现在面临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不蒸馒头争口气,没有苏俄专家又怎么样?你们会藏一手又怎么样?我们照样能造出比P-1更好的导弹。
他打断道:“但我总感觉林教授还给了我们一点别的惊喜。
等小张把我的笔记本拿回来之后,我才能确定是什么惊喜。
不过我隐约有预感,这个公式用我的数据代入后能够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钱学森已经走到了黑板面前,面前一共12张黑板以四乘三的方式占据了一整面墙。
通过轨道滑轮来上下拉动黑板,让自己想看的内容移动到最下方。
哗啦哗啦,滑轮摩擦轨道的声音在深夜的科委办公大楼里异常清晰,不过在场的所有人没有觉得这声音刺耳,反而希望钱学森真的能从这些密密麻麻的公式中发现点什么。
“院长,我带来了!”张可文气喘吁吁赶到科委大楼,一分钟都没敢耽误,全程车接车送,自己也是一路狂奔。
钱学森一个箭步冲上去从张可文手里拿过笔记本,飞速翻阅后找到了他想要的那一页。
然后钱学森站在刚被他挪到最下方的一块黑板前,死死盯住黑板,紧锁着眉头,手在笔记本上疯狂计算: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