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46节
记者不像白宫官僚,能随时坐专机回华盛顿。
大家只能在这等公共交通。
另外记者们也不想这么快就回去,新闻已经通过传真的方式传回报社了,他们想讨论的心情已经按捺不住了。
记者们甚至还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周围找了个野营地,打算搞个露天烧烤,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闲聊。
至于稿子,等在总部的编辑们写就好了。
第79章 从珍珠港到自由7号:危机剧本的重演
位于伦敦的泰晤士报总部,收到从阿美莉卡传回来的传真后,负责专门收传真的年轻记者弗兰克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他冲出大办公室,跑进负责国际事务的副主编的办公室大声说道:
“黑利爵士,大事不好了,阿美莉卡的载人航天又一次失败了。”
黑利爵士,全名约翰·黑利,泰晤士报资深编辑,同时还兼任了BBC的总干事,在46年的时候被授予了圣迈克尔和圣乔治骑士指挥官勋章,因此能被称一声爵士。
在今年才入行的小编辑弗兰克眼中,黑利爵士就是他要学习的对象。
“冷静,对NASA来说,失败不是常态吗?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黑利爵士淡定道。
哪怕英格兰和阿美莉卡是盟友,但作为前世界之王,英格兰人对阿美莉卡有种难以言喻的心态,他们乐于看到阿美莉卡吃瘪。
对黑利爵士这种就读于维多利亚学院的老牌贵族来说,看阿美莉卡吃瘪比看苏俄吃瘪还更爽一点。
“伦道夫·林教授发射前做出预言,NASA临时将宇航员换成大猩猩,原宇航员身患重病被故意隐瞒,肯尼迪演讲称NASA内部有人刻意制造了NASA的失败并宣布要在60年代完成载人登月。”
弗兰克絮絮叨叨把跨洋电报内容说完后将完整内容递给黑利爵士。
黑利爵士接过来之后,点了点头:“好,知道了,你就以这个为标题去写一篇新闻。”
说完他把跨洋电报留在自己房间,然后从桌上拿起一支派克51就开始写起来。
弗兰克很惊讶:“黑利爵士,难道你一点都不震惊吗?”
黑利爵士摇头道:“为什么要震惊?
比起这则新闻是否能让我震惊,我在乎的是新闻是否能够做的足够有趣。
正好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选题,我会亲自写一篇报道,你写一篇,我们来看谁写的更有意思。
如果你写的更有意思,那我会把头版头条的版面和署名全部给你。
以及你在看过之后自然明白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件事也不值得惊讶了。”
弗兰克从入职之后说是编辑,实际上一直干着收发电报的活。
这次有机会自己写一篇报道,而且还是头版头条。
不过他实在没信心,能比黑利爵士写的更好。
“伦道夫惊天预言挫败NASA NAZI德意志科学家阴谋”
苦思冥想之下,弗兰克觉得这个角度才有可能出奇制胜。
毕竟伦道夫作为数学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今年白宫换人后又成为了航天事务特别助理,其和NAZI德意志科学家的明争暗斗一定能够吸引读者们的眼球,弗兰克如是想到。
等弗兰克兴冲冲把写好的稿子拿到黑利爵士面前的时候,黑利爵士一句话就把他给问懵了:
“谁说这是NAZI德意志科学家的阴谋?
回形针计划是驴党时期搞的,德意志科学家也是他们挖回来的,就算真的是德意志科学家搞的鬼,白宫方面也不可能对外承认。
你这样写,不是臆测吗?
另外伦道夫的预言惊天在哪了?你这报道也没写出他预言了什么啊,就预言发射失败就算惊天吗?
那我下回也预言NASA发射失败,准确率起码超过八成,是不是我也会惊天预言了?
能不能写之前动点脑子?”
说完黑利爵士把早已干透的稿子递给弗兰克,上面赫然写着:
“从珍珠港到自由7号:危机剧本的重演?”
弗兰克内心下意识吐槽,这也能联系到珍珠港?不过不得不承认,这标题一下就吸引了他作为读者的兴趣。
他不由得拿起手稿慢慢看了起来:
“华盛顿特区,5月5日
当自由7号宇宙舱在天空中化作一团燃烧的残骸时,肯尼迪公开宣称这是NASA自导自演的戏码。然而,笔者不由得联想到这场航天灾难是否如1941年珍珠港事件般,被白宫刻意放任甚至操控,只为找到改造NASA的抓手和唤醒国会的钱袋?
历史学界边缘派系长期指控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事先破译霓虹袭击计划却隐瞒情报,以此终结国内孤立主义、迫使阿美莉卡参战。
1961年4月12日苏俄宇航员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飞行。4月20日:白宫幕僚会议记录显示,肯尼迪要求顾问制造全民性的耻辱感。5月5日:NASA原定执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后推迟至5月15日的自由7号失败。
这更像是珍珠港剧本2.0,同为驴党出身的总统,肯尼迪受到罗斯福珍珠港事件的灵感,想在太空竞赛的舞台上主导一出类似的戏码。
曾在太平洋舰队服役的退役海军上将切斯特·霍尔(其父为珍珠港事件中沉没的“亚利桑那号”幸存者)曾接受公开采访时表示过:当年金梅尔上将得到的雷达预警情报被刻意延迟处理。
而今天白宫更是不否认,他们提前知道了自由7号和原定升天的宇航员都有问题,如果不是为了获得彻底改造NASA的机会,白宫没有将宇航员换成大猩猩,那事故真相是否会如珍珠港事件一样被永久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呢?
换句话说,没有自由7号的残骸,哪来的举国共识?肯尼迪总统的现场演说中有一句话——‘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困难。’也许他忘了说的潜台词是:要让困难看起来足以致命”
黑利爵士的手稿将珍珠港事件和这次的自由7号联系在一起,属于是神来之笔了。
因为一直以来,珍珠港事件作为二战的转折点,导致阿美莉卡正式加入战争,就被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是罗斯福故意诱导下的结果.
“爵士,你真的神了,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弗兰克放下手稿,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黑利爵士淡淡笑道:“当你经历的足够久,你自然也会知道该如何联系起来。”
弗兰克认真的问道:“爵士,你真的认为这是白宫的阴谋吗?”
黑利爵士摇头:“我怎么认为不重要,观众想要看到什么才重要。
另外事实的真相,我想等林教授来伦敦接受女王授勋的时候,到时候专访他自然就知道。”
第80章 我不是说谁
肯尼迪的演讲和卡纳维拉尔角发生的一切在短短一周时间内,通过报纸传遍了世界。
在这一周时间里,登上了无数媒体的头版头条。
从报纸到电视再到电台,所有你能想到的媒体都在讨论这件事。
不过绝大部分媒体的注意力都聚焦在肯尼迪和白宫身上,压根没人在意林燃的预言。
林燃的预言能在报纸的头条报道上获得一个段落提到就已经算不错了。
哪怕有报纸专门谈到了这个事,注意力都不是集中在林燃预言本身,而是觉得整件事是白宫安排好的阴谋。
就像基辛格在全球各地搞事,哪怕很多事情是他主导,但当时人们就觉得这是白宫的想法。
但在NASA内部,反响是截然不同的,因为NASA内部是能看到林燃的预测,以及有自由7号坠落的完整数据。
包括这次直接导致了地面控制中心的主任罗伯特·吉尔鲁斯自杀,后续会被牵连的工作人员指不定有多少。
大家都想到了麦卡锡是不是要卷土重来。
只是这回麦卡锡的针对对象不同。
“what f**k!怎么可能!”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离子推进实验室主任恩斯特·施图斯特拿着林燃的预言和NASA内部针对自由7号的失事报告进行对照,发现对方对于时间的预测都如此精准。
恩斯特·施图斯特很早就听说过林燃这个名字,他在海恩斯写给他的信里看到过,对方在信中把自己遇到的这位黄皮肤年轻人说的天上地下世所罕见。
海恩斯在信里还提到,如果对方能够加入NASA,对他们的水星计划非常有帮助,希望施图斯特帮忙安排面试。
施图斯特是海恩斯上司的上司,回形针行动中被阿美莉卡从德意志挖来的科学家。
和一直在后方负责火箭研发的冯·布莱恩不同,施图斯特属于亲自参加过战斗被派往过前线,甚至参加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前二等兵。
因此施图斯特可以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能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徒步撤回德意志的都是狠人。
施图斯特和海恩斯私交不错,很快他就安排了面试,不过海恩斯回到红石基地后和他说对方去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了。
施图斯特也没有在意,毕竟红石基地数千名科学家里天才太多了,林燃的天才只停留在海恩斯的信中,他也没亲眼见过。
再后来听到这个名字就是在报纸上,在科学版面上,这位叫伦道夫·林的年轻人不断创造数学领域新的奇迹。
这让施图斯特有点后悔,自己当时没有更果断去纽约亲自见对方一面。
最近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因为对方确实来NASA任职了,只是不是他手下的工程师,而是他的顶头上司,整个NASA的顶头上司。
而且一来就是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
用精准无比的预言,在打NASA所有人的脸。
林燃的手写预测文稿已经被复制的到处都是,几乎NASA科学家人手一份。
大家除了震惊于对方连失事时间、偏离角度和最后坠毁原因都预测准确外,就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被打脸,被狠狠打脸。
施图斯特作为NASA高层,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他的办公室里除了他之外,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操作主任库尔特·德布斯也在,他问道:
“库尔特,林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的观看,全程你都在?”
库尔特点头哦:“没错,我全程陪同,林参观了火箭和自由7号。
但电路是密封的,他从外面无法看到内部,只能从图纸看自由7号的内部设计。
韦伯局长在参观火箭的时候,林只是远远看了一眼,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会议室看自由7号的设计图纸。
我当时还以为对方是对自由7号的控制系统设计很感兴趣,结果没想到他是来找茬的。
另外自由7号从制造完成到安装再到发射,全过程都有安保人员看着,期间没有发射基地外的人接触过。”
库尔特愤愤不平,你看出了问题早说啊,早说我们也不会白白浪费这样一次机会。
“我知道了。”施图斯特长叹道:“谁让他们找到了我们的把柄呢。
可我还是不理解,他怎么就敢赌?”
库尔特问道:“赌?他们应该同时做好了两手准备吧,如果我们发射成功,再换一种说法就好了。”
施图斯特解释道:“当然,成功或失败他们肯定考虑到了,我说的赌是指,林怎么敢把失败过程写的如此精确,精确到了分钟。
他就不怕预言失败吗?
更可怕的是,他预言对了,预言的时间和实际情况分毫不差。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