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64节
在发射之后,NASA一直与航天器保持联系,一直到探测器距离地球3.09亿公里后才断开连接。
布鲁斯·默里、威廉·皮克林和杰克·詹姆斯三人面面相觑。
他们都有点不好意思把自己的设计图拿出来了。
因为在林燃的设计面前,他们的设计跟幼儿园涂鸦没区别。
而且大家越看越觉得,火星探测器就应该是这样。
他们甚至都想不到哪里能够改进。
如果说NASA内部有不喜欢林燃或者不喜欢这种风格的,自然也有喜欢的。
数学出身的工程师不用多说,几乎都天然对林燃有着格外的推崇,这是最高等级婆罗门带来的光环效应。
更多的是像这三位这样,和林燃一起共事过,经历过被对方碾压的感觉,才会理解对方态度不好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对方的级别领先你太多,就好像过去在高中大学的时候,他们也是学霸级人物,在给同学交流的时候会有智商上优越感。
而在林燃面前,则是他们成为了自己曾经的同学。
对方在飞机上随手画个草图都能做的趋近完美,被骂两句一点都不奇怪。
布鲁斯·默里甚至觉得换自己是林燃,会骂的脏的多。
当然在不喜欢林燃的NASA雇员看来,这帮喜欢被骂的带点受虐属性在。
“抱歉,主任,是我们没有考虑到位。”
第103章 这是不是少了一块拼图?
燕京,五院所在的大楼里来了一位斯拉夫人。
这位斯拉夫人也是钱院长的老熟人了,P-2导弹的设计师,波克罗夫斯基。
“钱,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波克罗夫斯基面带笑意,手里递过一个厚厚的大信封。
钱院长可不信有好毛子。
毛子前不久才把他们的制导技术强行买走。
“Туполев/Tupolev”钱院长接过后仔细看了下信封表面,发现印有俄语。
他不懂俄语,打开看了下,里面也是一份俄语文献,“抱歉,需要等翻译,翻译之后我才能给你回复。”
波克罗夫斯基摆了摆手,“不需要回复,这是科罗廖夫先生帮人转交给你的礼物。”
钱院长结合最新在内部新闻上看到的报道,联想到科罗廖夫特意跑到伦敦去见了林燃一面。
他对眼前这份文献有了猜测。
“小孙,赶紧过来,这里有一份文件需要你翻译一下。”
波克罗夫斯基前脚才离开,钱院长后脚就急不可耐的冲出办公室,去外面找孙家栋了。
后来华国卫星之父,此时在五院工作,除了设计工作外,另外还是整个五院最好的俄语翻译。
因为他在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了整整八年时间。
“钱院长,什么事?”孙家栋很快赶来问道。
“这里有份文件需要你第一时间翻译出来!
很急。”钱院长把信封递给他。
他接过之后看了眼:“这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的标。
院长,这文件您哪来的?图波列夫设计局可不得了,是毛子那边专门研发轰炸机的设计局。
您看看这右下角上的OKB-156,这信封应该有些年头了。
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前身就叫第156号实验设计局,所以是OKB-156.”孙家栋虽然在苏俄留学八年之久,但也才三十岁出头,还是年轻人性格。
“你小子,知道你是苏俄通。
好了,赶紧去翻译,这份文件非常重要,今天之内你小子一定给我翻译出来!
听到没?”
孙家栋立正严肃道:“保证完成任务!”
钱院长点了点头,他接着找张可文,“小张,帮我准备一下车,我要去趟学委。
另外帮我和华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苏主任,明天上午组织专家到学委去开会。”
由于华罗庚被调到羊城工作去了,因此原本此时应该在复旦工作的苏步青被调往华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另外他从事的正是微分几何方向研究,他的数学更适合应用。
包括从事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的张广厚同样受到了保护。
学委
“领导,苏俄的波克罗夫斯基今天突然来找我,说科罗廖夫要转交给我一份文档,我打开看了之后发现是一份学术论文。
他说是帮人转交的礼物。
联想到科罗廖夫前不久才在伦敦见了白马,因此我怀疑是白马要转交给我们的资料。
我这边已经安排人去翻译了,翻译之后我希望能够抽调华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同事来进行翻译。
考虑到白马现在的身份和地位,他一定不会无缘无故给我们传递学术论文。
还是通过科罗廖夫的方式,这篇论文一定有着超出寻常的价值。”
没错,林燃在华国内部的代号是白马。
也是取了白马非马的典故,而且翻译成英文,white horse任谁来也想不到这是费马。
同时horse和house也差不多,white house也就是白宫,对方正好此时在白宫工作。
这个代号有点一语多关的意思在。
“我明白你的意思,白马的价值确实非常之大。”
在华国内部,已经没人提要让他回来了。
不过他们连最基本的如何和对方建立联系都不知道。
被派到阿美莉卡化名为陈德辉的陈景润,连林燃的人影都见不到。
一个在纽约,一个在华盛顿。
陈景润活在数学的世界里,天天和纽约数论领域的大师们交流,倒是很快乐。
可他没有一天穿了白衣服。
没错,纽约城市大学外有华侨开的餐厅,陈景润每天早上都会去那吃早饭。
如果他穿了白衣服,就说明前一天见到了林燃。
那么陈景润就要把见面的内容写成报告,传递回去。
而如果他没穿,则就表示无事发生。
陈景润去纽约半年时间,就只见到了林燃一面。
更惨的是张科长,除了跑船就是在码头卸货,好不容易见自己的“儿子”,又没有情报,两人在餐厅相看无言,因为不是真父子啊。
甚至皮肤粗糙黑了好几个度的张科长看着白白胖胖的陈景润,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所以对华国而言,林燃属于真正意义上的X因素。
不过他们也不用太担心,因为热线的推进,很快契机就会出现。
“可白马会通过科罗廖夫来给我们传递,这代表科罗廖夫也会看。
那要如何保证,科罗廖夫传递给我们的是白马的本意呢?
以及经了科罗廖夫的手,它的价值真的有那么大吗?”领导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钱院长说:“无论如何,我们明天就知道了。”
“这是一篇控制论相关的论文,它将太空问题抽象成了一个数学模型来进行解答”
苏步青简单的讲完后,他站在讲台上接着说:
“它是一个全新的方法,我在学术论文上没有看到过类似的内容。
能写出这篇论文的一定是大师级人物。”苏步青说:“肯定比我要厉害得多。”
台下在听的钱院长心想,不仅是大师,那可是大师中的大师。
他听完后也猜到了能用在哪些地方,不过还是等苏步青先说。
“它能够把非凸优化问题转化成凸优化,这是最重要的突破。”
苏步青说完后,钱院长接着说:
“简单来说就是传统的非凸优化方法在处理复杂约束时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而无损凸化方法可以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凸问题,从而获得全局最优解。
比如说我们要研发的DF-2,它的飞行轨迹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过去我们求到的解,它可能只在中间某一段是最优的,连起来它不一定是最优的。
而现在我们可以转化成一个凸问题,求到全过程结合在一起之后的最优解。
当然能够转化,不代表全局解就一定能够算出来。
但无论是火箭的推力分配还是飞行路径,都能够用到这个方法。”
会议结束后,苏步青和钱院长私下交流的时候说,“钱院长,没想到你们内部还有如此懂应用数学的人。
你们五院藏龙卧虎啊。
这篇论文不仅在最优控制理论和凸优化的交叉点上做了创新,还用了数值分析实现了计算的可行性,还通过了几何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国内应用数学还有这样的人物,我之前怎么没听说过呢?”
苏步青也是大师级人物,虽然你可以说他的研究范围只局限在射影几何,只是传统的微分几何,没有涉及拓扑,没有参与到现代数学的构建中,和陈省身、丘成桐等人比不了。
但你也得看看条件啊。
他在三十年代做出的贡献,绝对称得上三十年代微分几何领域重要进展之一了。
另外也不妨碍他的眼光毒辣。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