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科技入侵现代

科技入侵现代 第71节

  才从日内瓦调停载誉归来的华国代表,学委的负责同志,以及被莫名喊来的钱院长。

  桌上摆着一眼不属于现代的单板计算机,下面垫着丝绸。

  华国代表先介绍道:“这是我这次去日内瓦,林燃偷偷塞到我口袋里的东西。

  他没和我说是什么,我好像隐约从他嘴型里读出了五一的读音来。

  但我也不敢肯定,因为我们只是一个交错,所以我不确定他是不是真的是这个意思。

  但这个东西肯定是他给我的。

  我在回国的专机上又反复看了,它给我一种很特别的感觉。

  但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特意先请钱院长来拿个主意。”

  中年男子凑到绿色PCB板前面仔细端详,他作为分管科学工作的领导,对这更熟悉:“这是PCB板,上面不仅仅有比我们现在这些PCB板精细得多的电路,上面的组件我不确定是什么,但肯定是非常先进的电子元器件。”

  钱院长已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这玩意属于一眼就不是当下产物。

  因为存在着巨大的技术代差,他们甚至都没办法判断其是否使用了晶体管技术。

  作为现代单板计算机,内部集成了数十亿个晶体管,采用纳米级工艺制造,而1960年的技术水平还停留在真空管或早期晶体管阶段,集成电路才刚刚起步。

  哪怕是经常接触地电子管的钱院长,都无法判断绿色PCB板上面的黑色方块是什么。

  他从口袋里掏出放大镜,过了很长一会才下结论道:“阿美莉卡也没有这技术。

  从电路板的密集和多层来看,我们少量从阿美莉卡进口的设备中不存在这样的电路板。

  除非阿美莉卡的技术在最近五年时间里突飞猛进。

  另外我们可以用仪器对它进行简单的电路测试,来观察它的电路特性。

  考虑到可能会导致它损坏,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别这样做。

  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等,等白马传递回更多的消息。

  以过去白马行事来看,他肯定不会给我们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

  哪怕是通过科罗廖夫向我们传话,传递的信息也是我们能充分理解的。

  这次我相信对方还有后手,在对方的后手开始前,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慎重。”

  钱院长虽然不懂树莓派,但他懂林燃啊。

  我们现在分析,万一弄坏怎么办?

  这种一眼高科技的产物,要是被弄坏用不了可就全完了。

  另外两位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没人能想到这玩意是计算机。

  因为当时的计算机占地面积足足有一整个房间。

  属于是大家已经尽可能往高了想,也没能算到这玩意是计算能力比当时所有计算机相加还要更强的玩意。

  (1960年华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第一台计算机107计算机)

第110章 你认识菲利普迪克吗?

  “林教授,你讨厌欧洲吗?”坐在林燃身边的珍妮问道。

  林燃翻了个白眼说道:“我上次去欧洲是在11月初,这才过去半个月时间,我又要去欧洲。

  我不讨厌欧洲,我讨厌的是如此频繁的进行长途旅行。”

  林燃之前就感觉到珍妮的身份不对劲。

  当时驻扎在日内瓦跑国际新闻的记者清一色秃头中年白男,在这些人里珍妮属于是靓丽的风景线。

  在60年代初,女性想获得这样的工作机会还是很难的。

  这次不过是再次证实了

  对方先是从过去常驻日内瓦的国际新闻板块记者摇身一变变成跑白宫新闻的新闻记者。

  随后在他前往挪威奥斯陆接受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之际,对方又变成全程追踪报道的记者。

  林燃这才知道,对方全名叫珍妮·赫斯特。

  她的祖父是19世纪的报业之王威廉·伦道夫·赫斯特,曾两次当选为众议院议员的驴党,曾经在1904年竞选总统,1905年和1909年竞选纽约市市长,1906年竞选纽约州州长。

  一直到2020年赫斯特家族也依然是阿美莉卡最富有和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主要通过其掌控的赫斯特公司年收入超过118亿美元,主要资产包括ESPN、《时尚》、《Elle》等杂志,以及Fitch Group。

  Fitch Group可能比较陌生,Fitch Group旗下有家公司是大名鼎鼎的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惠普国际。

  威廉·赫斯特和老T有点像,一直想往白宫折腾,但没老T的那个土壤。

  他应该算是最早的自媒体了,不是说他是自媒体,而是说他对内容的不负责任程度和自媒体没区别。

  最经典的案例是1898年阿美莉卡军舰“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港爆炸沉没,导致266名士兵丧生。

  这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赫斯特旗下的《纽约日报》迅速将爆炸归咎于西班牙,尽管当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是西班牙所为。

  报纸头条以巨大的字体刊登“记住缅因号,去他妈的西班牙!”,煽动公众对西班牙的愤怒情绪。

  不仅如此,赫斯特还派记者和插图画家前往古巴,制造未经证实的故事。

  后续西班牙和阿美莉卡发生战争,赫斯特的《纽约日报》在头版得意洋洋地宣称自己推动了战争。

  赫斯特是议员,赫斯特的爹也是驴党的参议员。

  珍妮·赫斯特,作为赫斯特家族的第四代,加上这届白宫还是驴党,她调来跑白宫新闻就跟喝水一样简单。

  “好吧,林教授,你提出过文化华国的概念,请问在择偶方面,你是否也遵从这个原则,希望找一位华裔女子结婚呢?”珍妮问道。

  林燃无奈了,你这未免有点太直白了。

  林燃在知道其身份之后,知道对方这身份,这来头,不可能是燕子。

  随着这段时间的接触,珍妮和林燃也开始熟稔起来,看的出来,对方想打直球了。

  但林燃也不打算和对方有什么进一步的接触。

  不是什么洁身自好,更不是什么看不上对方,单纯是因为林燃知道自己早晚要离开阿美莉卡,自己不能有把柄。

  赫斯特家族信的可是长老会。

  在这个时代,长老会那可是相当保守的存在。这种女的可不是能随便玩玩就能收手的。

  “抱歉,我确实希望找一位华裔女性结婚。”林燃只好回答道。

  珍妮眼神一黯,专机里突然沉默起来,气氛变得有些凝重。

  林燃没有心思管对方怎么想,扭头望向窗外,思绪已经飘到半个月后的纽约去了。

  前段时间回红石基地工作,抽空去哥伦比亚大学给博士们上了两节数论课。

  说是两节,其实足足有两个半天。

  中间顺便和来找他参加数论研讨会的哈维·科恩商量了一下,说圣诞假期可以参加他们的数论研讨班。

  林燃顺便提议道,为什么不能在圣诞节的前一天,也就是平安夜的晚上举办一个宴会,把它打造成纽约数学界的传统呢?

  加上位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离纽约也就80公里车程,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当代大师们完全可以来纽约参加,参加完之后第二天上午慢慢开车回普林斯顿绰绰有余。

  甚至一些要回老家过圣诞的,在纽约坐飞机怎么着也比在普林斯顿方便得多。

  有林燃的出席,加上哈维·科恩在纽约常年经营的人脉,这一提议得到哈维·科恩的高度肯定,表示一定尽心筹备。

  哈维·科恩不知道的是,林燃单纯想创造一个嘈杂的环境,好和陈景润说两句话。

  如果有了纽约数学家圣诞晚会这样的传统,等于每年他都有机会和对方说上几句。

  和往年一样,1961年的诺奖颁奖典礼在诺贝尔逝世那天,也就是12月10号。

  但和其他奖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厅颁发不同,和平奖在挪威奥斯陆的奥斯陆大学礼堂举办。

  从决定谁得奖到颁奖,和平奖都和其他四个奖不是一个画风。

  包括颁奖也是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颁发,而不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

  “伦道夫,恭喜,也感谢你为欧洲和平做出的杰出贡献。”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在开始前还特意来找林燃寒暄。

  林燃其实对这个奖项完全无感,在后世老中看来,这奖早就没公信力了。

  要是林燃是2025年来的,知道2025年阿美莉卡的骚操作,估计会更鄙视这奖的含金量。

  也就现在是1961,考虑到还没有华人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加上林燃觉得自己需要给自己赢得一些声望,为未来可能遭遇的打压做准备,所以才会特意跑到挪威来领奖。

  不然林燃是万万不会特意跑一趟的。

  林燃淡淡道:“感谢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没有墨守成规,我希望能够为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仪式以挪威国歌或简短音乐开场,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古纳尔·雅恩致辞:

  “1961年是人类脆弱性的一个鲜明提醒,世界在毁灭的边缘摇摇欲坠。第三次柏林危机为全球投下了冷战紧张的阴影,阿美莉卡和苏俄在危险的对峙中针锋相对,核冲突的幽灵笼罩着世界。正是在这场危机的熔炉中,伦道夫·林成为了希望和决心的灯塔。

  今天,我们授予他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对和平的非凡贡献。

  伦道夫·林构想了一个大胆而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不断升级的危机:一条直接的通讯渠道“热线”连接华盛顿的白宫和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这一开创性的想法源于他对误解和不信任可能引发无法想象的灾难的深刻理解。凭借非凡的远见,他认识到两国领导人之间快速、无障碍的对话机制可以成为防止灾难的堡垒。

  通过不懈的努力,伦道夫·林克服了巨大的障碍,将他的愿景变为现实。

  他不遗余力地说服双方在怀疑、政治阻力以及根深蒂固的敌对势力的重压下接受这一前所未有的工具。

  在第三次柏林危机的熔炉中,他的努力获得了成功,热线成为了一条生命线,使美苏双方能够交换关键信息、澄清意图,并避免可能升级为公开冲突的误解。

  通过促进这种对话伦道夫·林在缓和危机、维护和平和保护无数生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他的贡献远不止于解决那一刻的危机。热线的建立为国际关系中的危机管理树立了强有力的先例,展示了预防性外交的有效性。它证明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沟通和相互理解也能照亮通往和平的道路。

  伦道夫·林的工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为后代提供了一个通过对话而非武力解决争端的典范。

  我们赞扬伦道夫·林,不仅因为他的具体成就,还因为他所体现的品质:挑战现状的勇气、超越眼前紧张局势的智慧以及对人类共同未来的坚定承诺。

  在将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伦道夫·林时,我们既是在表彰他的贡献,也是在向全世界的领导人发出清晰的呼吁:让我们效仿他的榜样。让我们选择对话而非对抗,选择理解而非最后通牒,选择合作而非冲突。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维护全球和平这一脆弱而宝贵的礼物。”

  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对欧洲人来说,林燃的提议确实让他们有了些许的安全感。

  不算多,但是确实是有了。

  不过台下鼓掌最真情实意的应该要属珍妮,珍妮·赫斯特。

首节 上一节 71/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