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77节
有了他的发话,很快大家都开始畅所欲言起来。
“我觉得我们只需要抓住一个核心,那就是尽快把它给用起来。
刚才钱院长说了,这块名为树莓派的机器,只需要经过少数几天的调试就能够用起来,包括对方也在书里描写了内置的流体力学计算的东西是怎么用的。
我们是不是应该要尽快组织人来进行调试,把它给用起来。”
有了领导发话,大家开始各抒己见起来。
比起另一个世界这种大家都很难想象的东西,显然外星产物占到了上风。
这也是为什么林燃不在《高堡奇人》里借雷君和余东之口去提什么摩尔定律。
他在里面提摩尔定律,华国人肯定能够根据摩尔定律、当下IBM计算机的晶体管数量和他所说树莓派芯片中的晶体管数量,推测出这块板子有可能是未来产物。
为了避免类似风险,林燃还专门在github上找了极简Linux发行版,然后把所有和时间有关的配置都给禁掉了,所有和时间相关的组件也给卸载了。
属于是专门的定制化Linux了。
因为林燃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要回华国,和这东西是外星产物比起来,这东西是未来产物会引发更加不可控的风险。
永远别低估别人。
虽说华国缺乏接触科幻文学的土壤,当下对所谓平行空间、时间穿越也不了解。
但不代表华国人没有想象力。
“我作为常年在情报战线工作的老人,我想说两句。
最要紧的当然是对树莓派进行验证,验证他的计算能力是否如同书里所说那么惊人。
如果是真的,那么半导体的重要性还在我们的预期之上。
至少他书里关于技术的内容有可信度的。
关于里面有数十亿的晶体管,这点确实无法判断。
但这不重要。
不管他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我们有办法复刻吗?
假的,我们能知道他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吗?
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手里有白马费尽千辛万苦营造出日内瓦谈判这样的场合,才能够把树莓派交到***的手里。
一定是对方判断这东西非常之重要,而且阿美莉卡肯定也有这东西。
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把树莓派所蕴含的能量发挥出来,后续阿美莉卡的科技爆发会非常之惊人。
本身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领先于我们了。
所以研究这本书,判断其中哪些信息是白马想传递的固然很重要。
但对于我们当下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把树莓派用起来,转化成我们的实力。
而且阿美莉卡有,苏俄有没有?苏俄这几年火箭一发接一发发,卫星一颗接着一颗打,人一个接一个往太空送。
我不相信阿美莉卡有,苏俄没有。
而他们都有,是从哪里拿到的?
是不是有可能从德意志手上拿到?
如果是,那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什么信息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总之各位,我们现在的任务非常重,对方如果真的获得外星科技,很容易形成类似近代火枪火炮打赤手空拳的场面。
我猜测白马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哪怕冒着暴露的风险,也要把它送给我们。
为了能够让我们理解‘树莓派’的用处,甚至还专门写了篇小说来进行伪装。
我对他的良苦用心完全能够感同身受,我们也不能懈怠,得尽快行动起来。”
第116章 不同寻常的味道
“另外我们还得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白马把如此重要的东西给了我们,万一他被发现怎么办?
我们是否要营救?”钱院长提出了大家都想到,但没人敢提的问题。
当下华国在阿美莉卡确实有人,但很少。
能量极其有限。
“我让洞窟的人和白马说过,他如果到洞窟,洞窟有通道给他逃跑。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得做两手准备。
一方面只是洞窟还不够,对方从洞窟离开之后的后续逃跑路线也得给他规划好。
白马要是能顺利回国,以他的身份和能力,作用肯定能和钱院长媲美。
另外一方面,如果他被发现,要如何营救,我们也得想好。
第一点容易解决,第二点才是最大的困难。
对方的身份太敏感了,估计到时候可能需要苏俄的帮忙。
不过只要能够把对方救回来,付出多大代价都值得。”
其实他们没人想到,“树莓派”不管是阿美莉卡还是苏俄都没有。
属于是当下华国独有的金手指了。
洞窟是指燕京宫。
1962年的第一天。
学委一处办公室的门口,华国半导体、计算机、电路等领域的专家全部都在这里报到,在外面排成一条长龙。
大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王守武和王守觉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二人都是华国半导体的先驱,前者普渡大学博士毕业后在50年的时候回国,后者则在同济毕业后就仅需了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1960年华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成立后,他转到了半导体研究所。
二人来自姑苏东山莫釐王家,未来将有一门六院士的美誉。
“你知道是什么情况吗?”王守觉低声问哥哥。
因为从阿美莉卡归国的缘故,王守武能接触到更多一手信息。
包括在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时候,里面关于半导体的内容,是充分参考了王守武的意见。
不然华国也不会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还有资源投入到晶体管的研发中去。
要知道电子管有苏俄提供的技术支持,晶体管的难度要大得多,而且完全是从零开始。
正当他们聊着,吴锡九先他们一步走进办公室。
吴锡九走进办公室之后眼睛一下就睁大了,因为里面坐着的三位,除了钱院长外,其他两位都是大佬。
前者分管学委工作,他还时不时能见到,后者他就只见过一次。
吴锡九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锡九同志,长话短说,下午三点会有专人来安排你们往内陆转移。
后续你需要换一个工作地点,因为从今天起你们的工作内容将会需要绝对保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跟外部透露,你的妻子也会跟着一起去那边工作。”
“锡九同志,非常抱歉,但这不是商量,这是命令。
你有什么疑问随时问,能够告诉你的,我现在就会告诉你,不能告诉你的,你去了之后自然会慢慢明白。”
吴锡九捏紧拳头有些紧张,这种突发情况有点让他没有反应过来。
过去安排工作好歹会征求他们的意见,也没离开过燕京。
而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未知数。
“主任,我想问下我要去哪工作?”
“抱歉,保密。”
“我想问下要去多久?”
“抱歉,保密。”
吴锡九作为在这个时代,22岁就能从麻省理工电子学专业硕士毕业,绝对的聪明人。
知道他想知道的,肯定都保密。
他抿嘴点了点头:“谢谢主任,我没有问题了。”
最后才轮到钱院长讲话:
“锡九,我知道今天是1962年的第一天,也不想在这个时间点打断你和你家人的相处。
但确实是国家有需要,不仅是你们,我也会跟你们一起去三线开始新的工作。
我相信你现在内心所有的怨言,当你看到工作内容的那天都会烟消云散的。”
三人配合默契,第一个说安排,第二个通过答疑的方式让对方知道事情的重要性,第三个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做一个心理按摩。
本身吴锡九会选择回国,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受到钱院长的感召。
所以他点了点头:“好,我服从安排。”
他出去的时候,王守武给他打手势,低声想问下到底什么情况:“锡九,里面什么情况?”
吴锡九摇头:“你进去了就知道。”
包括王守武、吴锡九、黄昆、谢希德等一批但凡是在半导体、电路、计算机等方面有点造诣的华国科学家都被征召前往华国的内陆,西南边陲的攀枝花。
等到他们的将会是未知的命运。
这样的安排是一级一级的,他们由钱院长等人来亲自吩咐,其他的工作人员则有院里负责同志通知,但相对给的准备时间也会更加充裕。
几乎可以说是拖家带口,夫妻小孩一起在元旦这天千里迢迢从燕京直飞攀枝花。
尽管当下华国的3line建设还没开始,但已经有所谓小line3在打样了。
包括一些比较适合的地址都被地质部给选出来了。
几乎一刻都没有耽误,他们当天下午飞到昆明的巫家坝机场,然后再坐汽车前往攀枝花。
到攀枝花已经是晚上八点了。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