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之心 第884节
只是皇帝不明白,皇帝的贤明与否与德行甚至是否好色没有关系。然读书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皇帝在后宫宠幸美人甚至独宠朝皇后都可以,可若是后宫三天两头出事便是你连后宫都摆不平,难免会影响威信。
王贵妃之事已经让朝臣给朝皇后贴上了善妒无德的标签,后来朝徐两家结仇,朝皇后竟然令皇帝气晕了太后,更是添加了不孝的标签。这次与安平在御花园软硬皆施的想要夺药,让朝氏的风评更是跌到了谷底。
朝运本来因儿子的伤焦头烂额,知道宫里的意外时,这件事已经传的到处都是。朝运感觉到有人在对付朝家,却有些无能为力。朝亦淑在宫里,他鞭长莫及根本管不了女儿的言行举止。更何况,如今朝亦淑是皇后,也不是他一个外臣可以管的。
朝亦武到底是亲生儿子,朝运哪里愿意看着他就此残废了。若朝皇后真拿到了药,闹出这一场也就罢了,偏偏药没拿到惹了一身骚,也真是没话说了。
朝夫人倒是提及要去承恩公夫人赔罪,可是这两家的仇越结越深,赔罪能有什么用?小儿子小女儿不成器,夫人也拖后腿,朝运真是心力交瘁。
朝运还在想方设法,比如让给徐耀祖治伤的荀太医试着研制伤药,研究一下治疗方法。又比如看看能不能寻到徐家亲近之人去徐家求药。可这边朝运还没有想到法子,天上一个惊雷就掉了下来。
黄河决提了,沿岸十万百姓受灾,灾民已经向京城涌来。黄河决堤的消息传来,朝堂上参奏朝皇后的越发多了起来,各个都笃定了这是上天对皇后无德的警示,就连身为皇后之父的朝运也没有逃过御史的毒舌。
黄河决堤乃是天灾,与后宫的皇后会有什么关系,朝运被这些御史气得几乎吐血。哪怕知道御史在胡扯推卸责任,朝运也没有法子反击。谁让这是千古流传下来的做法呢?天灾,先自查一下皇帝、皇后、丞相有没有失德!
如今整个京城朝皇后名声最差,她不背锅谁背锅。
没几日皇帝终于熬不住废皇后为淑妃,册立二皇子为太子的事情自然也提不起来了。皇后被废,本该贵妃最大,不过王贵妃倒是很稳得住,谦逊的表示自己身体不好还需静养不肯出长信宫,于是宫里依旧是朝淑妃做主。
从皇后废为淑妃,朝皇后说不伤心是不可能的。可发现凤印还在手中,朝淑妃觉得自己圆满了。陛下还是爱她的,废后只是被朝臣逼迫太甚,无可奈何啊。只要陛下爱她,莫说庶妃,便是才人、御女她也不在意,这些说到底不过是名份罢了。
朝皇后被废,其父朝运亦免不得被牵连,从二品镇军大将军贬为正三品上的怀化大将军。莫看只是降了一等,却是天差地。连番打击下,显赫一时的朝府都低调了几分。
朝运本以为徐家会趁机落井下石,毕竟两家结怨已深。没想到徐家不仅没有参与参奏朝家,在大臣们都努力给朝家扣帽子,要将黄河决堤之事归咎在虚无的皇后失德上,丞相徐楷士竟然主动请缨往赈济灾民,治理黄河。
黄河水患历朝历代都是朝廷的心病,是一根最难啃的骨头。徐楷士已经位极人臣,并不在什么抢功劳不抢功劳。且如今朝堂上为了黄河决堤之事吵得一塌糊涂,皇帝也是心累的很。如今徐丞相主动请缨,皇帝也是借坡下驴,立即令户部核算赈灾所需银两。
令徐楷士为赈灾巡河的钦差大臣,皇帝又觉得不放心,令朝运长子朝亦峰同行押送赈灾粮食和赈灾银,负责保护以及监视徐楷士。许是早就习惯了皇帝平衡手段,徐楷士并没有反对此事,只是和皇帝要了几个工部官员同行,又点了女婿玉秀林一起。
皇帝忧心黄河水患,又已经有了朝亦峰随行,倒也不担心徐楷士在赈灾时做什么,便一一应了徐楷士所请。
“娘,如今徐家和朝家结仇,皇帝偏偏令朝亦峰送老爷去灾区,若是朝亦峰趁机报复老爷可如何是好?”何氏得了消息要给徐楷士收拾行李,只心下有些不放心,将东西收拾妥当,便跑到了石慧院中。。
“那朝家如今自顾不暇,只怕没工夫与咱们纠缠。且朝亦峰此人一身正气,进退有度,倒是与他那两个弟弟妹妹不同。”石慧温声道,“何况,楷士是丞相,朝亦峰有什么胆子谋害丞相。再不济,不是秀林也会同行吗?”
太后虽然没有什么城府,却也不是握着权势不肯松手的人,尚且生了凉薄的皇帝和安平长公主,朝运二子一女有个靠谱的也不稀奇。朝亦峰石慧见过一次,这年轻人功夫确实不错,是个能够顾全大局之人。
听到石慧这么说,何氏总算安心一些,又抱怨道:“阿华还在坐月子,老爷竟也这般狠心点名要秀林同行。”
“男儿志在四方,赈灾总比打仗安全,年轻人想要挣个前程,为妻儿谋份荣宠不是什么坏事。”知道徐楷士点了玉秀林同行,阳城大长公主可是高兴的很。徐楷士提了女婿同行,显然是要提携女婿,这在官场上并不少见。
“怪道诗都唱: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秀林和老爷这一出门少说也是几个月,怕是回来,女儿都不认识他了。”何氏无奈道。
“世上安有两全法?赈灾的事情,他们翁婿心中自有章程。前两日让你去打听王家阿苗可有消息?”
听到儿子的亲事,何氏倒是高兴起来:“我昨日回了一趟娘家,见了大嫂。大嫂与王二夫人交好,时常见阿苗姑娘,也说极好的。至于娘说的阿苗姑娘差点定下的那门亲事,儿媳也问过了,与这姑娘倒是无光。只是——”
“只是什么?”
“娘也晓得,王贵妃生母早逝,自幼养在左仆射夫人膝下的。那左仆射的长子便续娶了继室,继室有个女儿与二房的阿苗姑娘不过相差半岁。”何氏道,“阿苗姑娘原先要定的是吏部刘尚书的嫡幼子,那是京中有名的才子。不过才子么,总少不得风花雪月,据说与阿苗姑娘相看的时候,那才子还没见到阿苗姑娘,就在王家花园与王贵妃的异母妹妹抱成了一团。”
这刘公子本是要给阿苗姑娘相看的,阿苗姑娘素来稳重,没想到内里却是个刚烈的。知道此事当场就翻脸不肯接受这门婚事,而刘公子也喜欢阿苗姑娘那位温柔的堂妹,于是就换了相看的对象,也算的皆大欢喜了。
第772章 皇亲国戚(十九)
“听贵妃的意思,阿苗姑娘曾经见过小祖,你可问过?”
“这事说来还是与刘公子有关,刘尚书的这位公子是京中出名的风流才子,咱们小祖爱玩,娘你也是知道。刘公子曾经和小祖在街上碰上吵过架,有点小过节。”
“老身听说这位阿苗姑娘肖似贵妃,最是稳重不过,总不会因为阿祖和刘公子不和,她便负气要嫁阿祖吧?”石慧疑惑道。若是如此,依着王贵妃的性子是万万不会主动与她开口提这门亲事的。
“我大嫂到底是听人转述并不是很清楚,儿媳回来就问了问阿祖关于他和那位刘公子的事情。”
事情倒也不复杂,徐耀祖在街上见到一个地痞流氓要强买一个自插草标卖身为奴的姑娘。小少年看多了侠义传自然少不得上去见义勇为一番,赶走了地痞,又随手拿了银子相赠,让姑娘拿回去给病重的母亲买药。
这姑娘得了徐耀祖的恩惠便说要给徐耀祖为奴为婢报答徐耀祖。丞相府用的都是家生子,便是要添人也不会随便街上买了回去。且卖良为奴是违法的,虽说民不举官不究,徐耀祖也不会差个伺候的小丫头。再说了他从外面带个女孩子回家,被祖母知道了,就该屁股遭殃了。
一是怕家中祖母长辈,二是徐耀祖想效仿侠义传的侠士打算来个做好事不留名。偏偏这刘公子经过无端对徐耀祖一番指责说他辜负女孩子一番心意,劝他收了那姑娘。
“阿祖带不带那小丫头回来是阿祖的事情,为了这点小事,刘公子就和阿祖结下梁子了?”
说到此处,何氏是忍不住抿嘴笑了:“说是结仇,其实是刘公子单方面没脸记恨阿祖罢了!那姑娘听到刘公子劝说阿祖收她进房,气得将刘公子骂了一顿。人家也是好人家的姑娘,只是没有父亲,母亲病重,才想到自插草标卖身为奴。她小姑娘没见识不晓得大户人家买人都是要去人市的,才让阿祖碰上了。”
这姑娘生的娇滴滴,却一身怪力,可她一个女孩子卖力气也没人收,才想到卖身到大户人家为奴。人家姑娘是认认真真要卖身为奴为家中母亲治病,并不是要出卖身体。刘公子劝徐耀祖收她做妾,不说徐耀祖不乐意,人家姑娘才生气呢!要不是他看着就是官家子弟,人家何止骂他,就该上手揍了。
读书人有时候真是又小气又记仇,这位刘公子自诩风流才子,自然不能去记恨一个小姑娘,于是这梁子就按徐耀祖身上了。
文人一张嘴,那真是天下最厉害的武器,徐耀祖本是京中出名的纨绔,这两年出门少了,“江湖”上才少了他的传说,在刘公子的大力宣扬下,纨绔之名竟然更上一层楼了。
“那位姑娘倒是个妙人,不知后面如何了?”
“那儿媳可就不知道了,娘也知道阿祖那孩子做事顾前不顾后,当初连人家叫什么住哪里都没问,哪里知道这些?”
到了阳城大长公主为玄孙女摆满月酒,石慧就见到了大家说了许久的阿苗姑娘。这位阿苗的姑娘见了长辈很是落落大方,主动与石慧说起了这事。
刘公子原本与阿苗姑娘相看,却中途看上了阿苗的堂妹。那日徐耀祖和刘公子吵架,正好被王家二房的仆妇见到了。见到刘公子在街上出糗,仆妇就学了街上的事情给阿苗姑娘听讨主子欢心。阿苗姑娘不在意刘公子是个什么人,倒是觉得徐家小公子极有趣。
没几日阿苗姑娘上街,就这么巧遇到陪何氏上街挑礼物给姐姐的徐耀祖,心下觉得徐家小公子长得也顺眼。这小姑娘看着稳重却是个极有主意的,知道刘公子的亲事没成母亲又寻摸着要给她相看,便趁着和祖母进宫,找贵妃姐姐说了悄悄话。
王贵妃素来亲近石慧和何氏,不意听到堂妹这心思却有些惊讶。只王贵妃也没有隐瞒徐家的事情,将徐家老夫人、丞相夫人乃至于出嫁的大姑子和徐耀祖的性子与堂妹一一说明了。
阿苗姑娘早就从祖母和贵妃姐姐这里听到不少关于承恩公老夫人的事情,很是仰慕。心道承恩公府这样的人家,本就是大晋一等的官宦人家,徐耀祖便是少些上进心也没什么,莫要如那刘公子一般贪花好色已经极好。
许真是物极必反,这王家世代耕读传家,阿苗的祖父、伯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可阿苗姑娘却偏生不愿嫁个家祖和父亲一样的读书人了。不提阿苗,阿苗的弟弟劲哥儿也是一心向武,每日嚷着要做武林高手。
石慧觉得这阿苗姑娘不似旁人说的那么模样化,反而是个很有想法甚至有趣的女孩子。许多人挑选媳妇不爱这种主意大的,石慧倒是不在意,重要的是徐耀祖也能看上这位阿苗姑娘。至于何氏素来是随波逐流的,第一婆婆高兴,第二相公高兴,第三儿子高兴。
石慧倒是试图给何氏拿主意的机会,不过许是多年来习以为常了,何氏并不是很习惯凡事自己拿主意。人的性格本有不同,何氏这样也没什么不好。日后就是她不在了,无论徐耀祖娶了什么性子的姑娘,想必他们婆媳都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