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夜天子 第238节
这两个字缓缓浮现在苟向西脑海中。
可这样一来,七小姐的身份岂不是大打折扣?这么多人,就算给大乾朝明里暗中有举大事想法的势力每个分一个都还有富裕的。
不知为何,赵祈安在说到这儿的时候,表情变得古怪了几分:“但如今活下来,只有无玟一人。哪怕是那位皇孙,也在一次外出中,不慎被天雷劈中,当场身亡。”
“至于无玟上面的兄姐,也皆因各种千奇百怪的缘由,死于非命。”
苟向西吃惊道:“难怪七小姐霉运缠身,这莫非是一种源于血脉的诅咒?”
不管是威武侯还是赵祈安一开始都以为是类似诅咒之术的法门作祟,天武皇身边能人无数,未必没有人有这样的神通。
也正因此,他才会在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将赵无玟交给国师,能够解决她身上的霉运。
只不过目的是达到了,但真相……却差之千里。
赵祈安沉吟了一会,说道:“说是诅咒也不为过,但却不是天武皇下的手,而是先皇太子自找的。”
“此话怎讲?”
“玄门之变,其实另有隐情……”
接下来的时间,他将从国师口中知晓的玄门之变的真相,一五一十得讲给了苟向西听。
只不过,隐去了和灵渊有关的事宜。
天武皇和国师都在有意压制有关于灵渊的一切消息,甚至玄门之变的真相不去解释,很大可能也是为了掩盖灵渊事宜。
至于目的,赵祈安不知晓,可他也下意识得选择了将灵渊相关的事情掩盖了下去。
他只是将先皇太子吞噬疯神灵性的过程,说成了先皇太子为求武道突破,修行邪法,走火入魔,祸及后人。
苟向西不懂武道之事,并未起疑,感慨道:“没有想到,玄门之变背后竟有这样的隐情,难怪圣德先皇并未惩罚天武皇,反而将其点为太子,克承大统。”
他也有不理解的地方:“不过先皇太子好端端的皇帝不做,为何非要如此执着于武道突破?”
“想来必有他的缘由,不过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赵祈安平静得说着,心里头想到的却是这些年来天武皇在须弥山醉心修行之事,在外人看来何尝不是走火入魔?
先皇太子也好,天武皇也好,都如此执着于自身武道的突破,或许……是和须弥山底下镇压着的“两界井”有关。
这一切的答案,也只有等到赵祈安亲自进入须弥山之后,才能一探究竟了。
赵祈安将心绪压下,又说道:“只是天武皇为保兄长身后名,宁愿自己背负骂名,也要将玄门之变的真相压下。威武侯不明真相这么多年,心心念念的便是‘拨乱反正’之事,如今他若是得知真相,我怕他心中那口气散了,心灰意冷恐怕会选择告老还乡。而冀州兵权一旦被他交归给朝廷,只怕会牵累到我。”
苟向西谨慎问道:“东家的意思……是将此事压下,只当不知?”
赵祈安亦是两难:“可如今我或将依托朝廷,若是将此事压下,他有朝一日举旗造反,我是该回东海起事呼应,还是帮朝廷出兵围剿?”
苟向西终于是知晓赵祈安找他来是做什么了。
可这个问题……却是不好回答。
一旦答错,或许就是万劫不复!
他仔细思索,反问了赵祈安一个问题:“小的想问东家,东家为何变了立场?”
“因为一些事……”赵祈安沉吟许久,还是没有将真相告知,“有些事,我还不能告知给苟先生。但或许将来,我会站在陛下身边也说不定。”
当他知晓了灵渊的存在之后,隐隐猜测到了天武皇和国师这些年在做什么。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苟向西再次问道:“那东家为何摇摆不定。”
“因为我要亲眼所见,方才能下得了决心!”
“既然如此……东家不妨暂且稳住威武侯,直到东家定了心思,再做打算?”
在赵祈安隐瞒了许多事的情况下,苟向西也只能给出一种解法——拖。
威武侯既然被蒙在鼓里都十几年了,似乎也不差多几年工夫的。
赵祈安深沉了一口气:“看来,也只有如此。”
他心中早有这个答案,可之所以举棋不定,是因为他入须弥山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这一个月,正是夺嫡立储的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谁都无法预料。
赵祈安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可却又说不出这股不安来自何处,也只能将这份不安压下。
只希望……这一个月,不要发生什么变故才好。
第292章 以荆州为题,择定储君!
在赵无玟拜在了国师门下之后,水月仙当天也就进了宫,和天武皇禀明了实情。
天武皇听完之后,不由哈哈大笑,与身旁五侯千岁打趣了一句:“朕就知道,这东海赵家不老实,老狗,朕之前与你说时你还不信。这回你总该信了吧?”
对于赵无玟的身份,这位陛下表现得并不是很在意,只是打趣了一句,笑笑也就过去了。
如赵祈安所料的一样,天武皇并没有将赵无玟当做什么威胁。
五侯千岁也笑着,说道:“如今驸马爷主动将这赵无玟交出,看来是歇了心思,这是好事。只是这赵无玟身份敏感,却不知陛下如何处理?”
天武皇看向水月仙:“其实朕与武胤太子并没有传得那般不堪,朕刚回皇宫之时,大皇兄也待朕极好。如今他的后人既然是找回来了,朕有心为她恢复郡主身份。不过朕这侄孙女毕竟是拜在了国师门下,你如何看?”
水月仙说道:“如今正值储君大选,陛下若是在此时为无玟恢复身份,恐生事端。再加上她如今年岁尚小,不如等到她成年之后再说。”
如今赵无玟刚过十三,都还未到及笄的年纪,水月仙这番考量也不无道理。
天武皇不甚在意地挥挥手:“你的徒弟你说了算。那就过几年再说,此事也不着急。”
对于他来说,这京都城多一位郡主少一位郡主,也是没差的事情。
比起赵无玟先皇太子后人的身份,他倒是更在意她是国师新收的亲传弟子这个身份。
不过提及了储君大选,水月仙就有话说了:“陛下既要校考皇子,以此定下储君人选,不知要以何为题?”
天武皇说道:“如今大乾南边已经整军待阵,要讨伐南佛国,不如以此为题?各给他们一支人马,看谁立下的功劳最大?”
水月仙摇头道:“讨伐地上佛国一事,不容有失。更何况要出大乾地界,四位皇子若是都被派去了大乾境外,陛下就不怕被一锅端了?最重要的是,此去路远,即便是抵达大乾南部边境,都不止一个月,如何能作为校考之地?”
她一句话便是三个反对意见,直接将天武皇此方案给否决了。
天武皇沉吟片刻,又说道:“那便去西漠,周天胜这老狐狸比东海赵家还不老实,更何况那具真龙尸骸,必需拿到手中,就以那真龙尸骸为考题,谁人能够拿到真龙尸骸,那朕就立为储君如何?”
“陛下。”水月仙再次打断,提醒道,“西漠路也很远。”
天武皇顿时面露无奈。
水月仙继续说道:“更何况这次储君大选,虽是四位皇子相争,可大皇子即将封王,不会参与。实际上也只是二皇子与三皇子的争斗,三皇子乃周天胜的外孙,对西漠之事多有了解,西漠军中亦是不乏支持三皇子之人,以西漠为考题,未免有失公允。”
天武皇轻啧了一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看来朕不适合想这些,不如让吴庸来吧。”
水月仙再次提醒:“吴相国乃二皇子外祖,陛下若要让他来定考题,为何不直接立二皇子为储君?”
天武皇像是想起什么一般,笑道:“那要不定东海,朕倒要看看赵祈安这小狐狸在东海藏了什么秘密。更何况赵家那神秘高手都还未挖出身份,这次不如把那人挖出来,也好让须弥山多一位镇国级的战力!”
他这显然是玩笑的口吻,如今赵祈安都要入须弥山了,没理由要在这个时候折腾赵家,真折腾狠了,指不定这赵家好不容易歇了反心,就又要被逼反。
水月仙默不作声,只是这殿中温度显然低了一些。
天武皇见无人回应他的玩笑,只能是自己干笑了几声,说道:“你看你,听不得玩笑。朕其实心中早有打算,更何况这地方你肯定也猜得到,如今哪里还能比这儿更适合作为校考之地的?”
“荆州?”
“不错,正是荆州!”
天武皇直接点头承认了下来:“荆州血案都过去快三月有余,朕派了那么多位钦差,更有上将军凌放为首,却迟迟不得解决,且有愈演愈烈之征兆。朕便让几位皇子以荆州的救世教为题,谁若能解决荆州之事,朕便点他为太子!”
水月仙幽幽道:“凌放都解决不了的事,几位皇子能解决?大皇子不参与此次储君大选的。即便能解决,可若是拖个三五年呢?”
她与天武皇是不能长时间离开须弥山的,万寿宴后在外界逗留一个月时间已经是很勉强的事情了。
天武皇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摆手道:“那就以一月为期,谁立下的功劳大,就让谁来做这太子。”
水月仙点头道:“好!”
……
翌日朝会,百官聚于金銮殿上。
天武皇高坐龙椅,面前屏风遮挡,一如往日。
五侯千岁站在御前,手持圣旨,高声诵读:
“朕践祚以来,兢兢于位,念及祖宗基业之重,苍生社稷之托,常思国之根本在于后继有人,君位传承关乎王朝兴衰。”
“今诸皇子渐长,各具才情,然立储之事,兹事体大,必当慎之又慎。当择贤能者,其德足以服众,其才足以理政,心怀天下黎庶,能承朕之遗志,继往开来,保我江山永固,社稷安宁,使万民乐业,四海升平。”
“又思荆州血案,震惊世人,百姓无不谈之色变,若长此以往必使国之动荡。储君者,当以天下万民为念,朕便以荆州为题,一月为期,诸皇子中能定荆州之乱者,方为储君之选。”
“钦此~!”
五侯千岁诵读完旨意,整个金銮殿顿时就炸开了锅。
即便是五侯千岁几次喝声“肃静”,却仍旧无法让这金銮殿安静下来,朝堂诸公皆是顾不得礼节,走出班列,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天武皇也不废话,直接摆驾回宫,将这文武百官都扔在了大殿之上。
而天武皇走后,即便是过去了个把时辰,金銮殿上,却依旧不见人散去,人声鼎沸。
第293章 只有海青能帮我!
“储君关乎国本,陛下怎可如此草率?”
“荆州之事,已有钦差督办,为何还要派皇子前往?”
“这还用说?钦差去了三月平定不了荆州事端,陛下这是着急了。”
“凌上将军都解决不了,几位皇子去了有用?”
金銮殿上,天武皇离开之后,诸多大臣再无顾忌,纷纷议论起来。
每个人各有立场,储君之事更是关乎到绝大多数人未来的命运,怎能不忧心忡忡?
但唯独有那么一小波人,在这场纷议中,保持着沉默。
这一批官员,便是以吏部尚书秦德胜秦天官为首的“中立派”。
秦德胜似是不想逗留,哪怕是他的门生故吏想要和他商讨一二,他也只是打着哈哈敷衍,朝着殿外走去的脚步都不曾停留过。
上一篇: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
下一篇:高武末世:从不修炼开始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