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夜天子 第263节
天武皇不由有些愠怒:“朕已经说了此法行不通……”
赵祈安见天武皇已有了发火的迹象,却是不为所动,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若是臣有办法将雷劫之中的鸿蒙紫气引渡到体内呢?”
天武皇不耐道:“你若有办法,你要什么朕就许你什么,这龙椅给你坐坐如何?”
这话听着耳熟,大皇子似乎也说过差不多的话语。
这父子俩,性格上还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赵祈安知晓天武皇已失了耐心,也不废话:“陛下,臣偶得一法,可擒风拿火,捕捉天地无形之物……即便是武者雷劫的天雷,亦可擒拿!”
天武皇这才耐下了些性子,问道:“你会?”
赵祈安面色平静,坦诚道:“臣不曾修行过此法。”
“……你莫不是拿朕寻开心?”
“臣无此心,臣不善武道,自然学不会这阳仙技法。但臣曾将此技传予旁人,亲眼看过对方擒拿天雷之举!”
他这话倒也不算说谎。
这大玉手,他能够习得如此境地,主要还是因为系统的反馈。
有一人,将此法修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昔年赵祈安还在东海之时,也是那人与他一同截取雷劫天雷进行研究。
那是赵祈安的大义子,赵无双!
天武皇问道:“此人是谁?身在何处?唤他来宫中,为朕演示一二。”
赵祈安苦笑应道:“陛下,此人乃我早年收养的一名遗孤,名为赵无双,只是如今已经下落不明,臣也无处寻他。”
天武皇问道:“那这技法,你又是从何得来?”
赵祈安如实答道:“臣早年间,偶入一海底仙府……”
天武皇点点头,这件事他知晓。
那是初代国师的归隐之地,不管是赵家的悟道茶树,亦或者是万寿宴上进献的“九梵清莲”,皆是初代国师的手笔。
初代国师一生都在为归元皇镇压两界井,他留下的东西,其实对于须弥山的人来说很重要。
但是天武皇并没有强硬得让赵祈安交出来,他生怕将赵祈安逼得紧了,这小子会直接撇下京都城的一切,直接返回东海不出来了。
他准备等赵祈安入了须弥山,等赵祈安了解了须弥山的一切之后,再用怀柔温和的方法,从他手中交换过来。
只是没想到,赵祈安会在这个时候主动提及这件事。
“那海底仙府乃一名为风霄的道人所留,臣在这海底仙府之内得了不少机缘……”赵祈安停顿片刻,说道,“但最珍贵之物,莫过于风霄道人所留传承!”
“臣所说之技法,便是仙府主人留予后人,名曰大玉手!”
赵祈安抬起手,伸手指向自己的脑袋:“臣虽不学武道,可此法玄妙,臣早已这大玉手的法门烂熟于心,还请陛下许臣殿前默写法门,陛下武学通神,五侯千岁亦是武道高人,只需一观便可知晓臣所言虚实。”
天武皇见赵祈安说得这般言之凿凿,不由侧头看向了一旁的五侯千岁。
五侯千岁面无表情道:“陛下,驸马既敢御前献言,想来不会是无的放矢。更何况……这毕竟是初代国师所留之法。”
天武皇点点头,吩咐道:“为驸马准备文房四宝。”
“是。”
五侯有一句话说到了天武皇心坎里,那便是此法是初代国师晚年所创。
初代国师乃是天纵奇才,一生都在研究两界井,他创造的悟道茶便能够压制“惘障”,这晚年之时创造的法门,或许真就是为了解决这黄道之气的隐患的。
赵祈安愿意主动献上,这是好事。
即便到最后还是不行,也不过是浪费了些纸张,算不得什么。
可一旦真的奏效……
天武皇光是想想,心头便不由火热起来。
……
养心殿内,很快就有宦官端来了矮桌与蒲团。
赵祈安席地而坐,将宣纸铺平在面前,又镇纸压着上沿。
他抬手卷袖,正要探手去拿笔架上的毛笔时,一个身影无声息得来到了他身旁。
赵祈安错愕看去,却见五侯千岁正躬身在旁,手中拿着一块墨块,在砚台上研磨。
见赵祈安目光投来,五侯千岁轻声道:“我为驸马研墨。”
赵祈安微微一笑,拱手道:“有劳五侯爷。”
他也不再理会,提起笔,蘸了蘸墨,在纸前沉吟片刻之后,随后落笔于纸上。
这一写,便是数个时辰。
五侯千岁专心研墨,只是目光不时落在纸上,看着纸上内容,眼神中不时闪过微微惊异,但有时又是若有所思。
待最后一笔收尾,赵祈安将毛笔放在笔搁上,轻舒了一口气。
他细细检查了一遍,确定无误后,起身道:“陛下,臣写好了。”
五侯千岁将桌上那厚厚一沓纸张收起,慢步来在天武皇面前。
赵祈安拱手道:“此法是否有效,还需时日来验证,今夜已深,臣请告退。”
“准。”
天武皇注意力全在五侯千岁手上那叠记载了“大玉手”法门的纸上,不甚在意得挥了挥手。
赵祈安并不在意,行礼再拜之后,跟着领路的宦官离开了养心殿。
……
“……灵游劳工,界虚无形……”
养心殿内,除了五侯千岁之外,所有宦官都被清退了出去。
大殿之中,回荡着五侯千岁的诵读声。
天武皇闭着眼睛听着,难得安静,似是睡着了一般。
待五侯千岁将纸上最后一个字也读完,天武皇这才缓缓睁开眼。
他抬起手,肥大的手掌在五侯千岁的注视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玉化”。
这高深莫测的阳仙法,旁人苦修数十年都未必能入得了门,可天武皇仅仅只是听过一遍,便能够这般自如施展……
只此一招,足可见其武道天资近乎妖孽。
天武皇低头看着自己“玉化”的手掌,不由感慨道:“将有实之物,化为虚无;将无形之物,又化实而拿……不管能否擒拿雷劫,此法都无愧阳仙之法,初代国师果真天纵奇才。”
五侯千岁适时道:“赵驸马亦算是有心了,愿将阳仙法主动进献。”
天武皇瞥了一眼五侯千岁手中纸张,嗤笑了一声:“这小子,不老实。”
五侯千岁面色凝重:“可是赵驸马所叙之法故意有纰漏?”
“那倒不曾,不过……”
天武皇微微抬了抬下巴,示意道:“去将赵小子今日进献的那几箱书随意取出一本。”
五侯千岁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得去取了一本书出来。
“翻开看看。”
随着天武皇的吩咐,五侯千岁翻开了书页。
只是扫过几眼,他眼神不由闪过一丝惊异:“字迹不同……”
天武皇笑道:“朕就说这小子近来在这京都城上蹿下跳,哪有时间日夜抄书。看来要么是梦中忆灵渊的另有其人,要么便是这些记载灵渊之事的书籍早有原本,如今不过是请人再抄录一份副本送来。”
他这时像是反应过来什么,看向五侯问道:“你说,这是不是这小子又在试探朕呢?”
“试探什么?”
“试探朕……究竟能包容他几分?”
……
这一次,天武皇却是猜错了。
赵祈安此次还真没有试探天武皇的意思,字迹之事,还真是他疏忽了。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低级的纰漏,还是他心不定了。
解决黄道之气这份功劳,太大太大。
即便是赵祈安,这一次也有些不淡定。
从宫中出来,已是后半夜。
赵祈安回到公主府,坐在自己屋中,久久未有困意,脑海中还在不断想着这些事。
“大玉手固然可以截取天雷,可我的雷劫与普通的四品元胎却有天壤之别……”
“仅仅只有大玉手,真能对东华剑仙奏效么?”
他思来想去,却也没想出一个答案。
如今……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
转眼间,三日时间已过。
礼部那边终于是商榷好了封王之事,考虑到南境战事刻不容缓,所以此次封王大典一切从简。
姬武昌的王号,确定为“平南王”,只是所授封土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竟是将乱势未平的荆州划给了姬武昌作为封地。
朝中不少人都以为陛下会给姬武昌的封地定在梁州,甚至于更有甚至,猜测会将还未攻打下的南佛国一代作为姬武昌的封地,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九州完整,也算是为大乾开疆拓土。
而荆州……
若是前些年,选这儿倒是没什么问题,荆州虽然面积小,但是土地肥沃,颇为富饶,且比邻京都城,足可彰显陛下对皇子的恩荣。
可现如今,荆州就是个还未收拾完的烂摊子,就算收拾完了,也不知道要休养生息多少年,这作为封地是不是略显寒酸了一些?毕竟大皇子可是刚刚立下了大功。
相比于皆有微词的文武官员,大皇子姬武昌却是毫无怨言,坦然接受,倒是让朝中不少人侧目。
上一篇: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
下一篇:高武末世:从不修炼开始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