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灭元从连城诀开始 第252节
“函谷八友,恭贺新掌门即位!“
“免礼。”
韩慎负手而立,指间七宝指环流转着幽光,眼底闪过一丝深邃的锋芒。他看似在承接逍遥派武学传承,心中却已勾勒出更为宏大的图景。
这灵鹫宫中的《换眼秘术》记载着近乎匪夷所思的器官移植之法;石壁上镌刻的建筑图谱,暗合流体力学与结构工程之妙;更不必说函谷八友——琴癫康广陵的音律共振、棋魔范百龄的博弈推演、书呆苟读的文献考据,随便一人放在外界,都足以开宗立派。
“三十六洞七十二岛...“韩慎唇角微扬。这些分布在天下各处的势力,实则是现成的情报网络与物资渠道。南海的珊瑚制药、西域的冶金工艺、苗疆的蛊毒萃取...这些珍稀资源与技术,都将成为他宏图大业的基石。
远处传来苏星河指点弟子修习《小无相功》的声响,韩慎眼中精光乍现。待他培养出精通《辟邪剑谱》的谍报队伍,再配合逍遥派秘传的传音搜魂之术,届时朝堂江湖,还有谁能阻他建立那所融合百家之长的“天工学院“?
山风掠过灵鹫宫檐角的青铜风铃,发出清越的鸣响。这铃声听在韩慎耳中,恍若新时代的晨钟。
第430章 灵鹫尊主
逍遥子座下三大弟子各得绝学真传:无崖子承北冥神功,巫行云习长春不老功,李秋水则以小无相功为根基。江湖传闻这三门神功皆是逍遥子拆分“逍遥御风“后分别传授,虽无实据,却连无崖子等人也曾有此猜想。
韩慎机缘巧合,竟集齐三门神功心法——因无崖子与李秋水曾为夫妻,彼此通晓对方武学,他遂从无崖子处习得小无相功。更因逍遥子当年担忧李秋水不敌巫行云,暗中传授她部分天鉴神功——此乃逍遥派至高武学,刻于三百六十面铜镜之上,蕴含凌波微步、白虹掌力、传音搜魂大法等三百六十种绝技,堪称逍遥派的少林七十二项绝技。
巫行云执掌灵鹫宫,参透石室秘典;李秋水虽得神功却难尽修,否则与师姐妹之争早见分晓。而今这些武学尽归韩慎之手,反倒令他踌躇:眼前绝技浩如烟海,该从何处着手?
更令他踌躇的是,这一身所学皆是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至高绝学。无论是神照功的巧夺天工,血海魔功的诡异莫测,九阴真经的包罗万象,任意一门流落江湖,都足以掀起腥风血雨。
北冥神功海纳百川,能将天下内力尽数化为北冥真气。若修习此功,他苦修多年的血海魔功、神照经等绝学都将被吞噬殆尽。其他功夫倒也罢了,唯独那神照经的玄妙最叫他割舍不下:起死回生的疗愈之效,近乎不灭的恢复之能,这般保命的神通,任谁都不愿轻易舍弃。
韩慎立于武学巅峰的岔路口,每一种选择都意味着得失。北冥虽强,却要付出代价;神照虽妙,又恐错失更广阔的天地。这取舍之间,着实令人辗转难安。
没过几日,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马便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这些人在西域本就势力庞大,金刚门虽为躲避少林追查而行事隐秘,却终究还是被他们寻到了蛛丝马迹。那些身中生死符的洞主岛主为了邀功赎命,不惜倾尽全力,联手突袭剿灭了金刚门,最终将黑玉断续膏呈至灵鹫宫。
巫行云见状大喜,当即命苏星河与薛慕华验明真伪。薛慕华号称“阎王敌“,医术冠绝江湖,而其师苏星河钻研逍遥医典多年,造诣更深,辨别此药自然不在话下。然而,无崖子瘫痪多年,筋骨早已定型,若要痊愈,须得先将其全身骨骼重新打碎,方能续接。
巫行云生怕旁人手法有失,误了师弟性命,便亲自出手。她点晕无崖子,运劲震碎其周身筋骨,手法精准狠绝,却又暗含慈悲。无崖子残疾数十载,如今终于迎来转机,心中豁然开朗,往昔的恩怨情仇、求而不得的执念,竟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唯余一片澄明。
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诸位洞主岛主跪伏在巫行云和韩慎面前,他们虽立下大功,但在童姥积威之下,无一人敢擅自开口讨赏,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几分。殿内静得落针可闻,众人额头紧贴地面,只等着那位喜怒无常的灵鹫宫主人发话。
巫行云目光在韩慎与众人之间流转,忽然开口道:“韩小子,你既做了逍遥派掌门,这灵鹫宫宫主之位,也一并接了吧。“
韩慎心知这是师姐有意成全,当即拱手道:“师姐有命,小弟自当遵从。“
“好!“巫行云袖袍一挥,声若金玉相击,“自今日起,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尽归我师弟统辖。“她早看出韩慎胸怀大志,此刻既受了他一份厚礼,便顺势将这份足以震动武林的大礼回赠于他。
殿中众人闻言,立即齐声拜伏:“参见新尊主!“声震屋瓦,久久回荡在灵鹫宫大殿之中。那些原本战战兢兢的洞主岛主们,此刻都暗自盘算着要如何讨好这位新主,以求解除身上的生死符之厄。
巫行云素来赏罚分明,一言九鼎。她虽承诺取得黑玉断续膏便为众人解除生死符,却故意迟迟不提,正是要给韩慎一个施恩立威的机会。
韩慎何等聪慧,立时领会师姐深意。他心中感念这份厚爱,却不动声色,只是将这份情义深深铭记。当下负手而立,清朗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在下韩慎,蒙师姐垂青,今日起执掌灵鹫宫。师姐先前承诺为诸位解除生死符,这份承诺,便由我来兑现。“
此言一出,殿中众人无不面露狂喜之色。有人激动得浑身颤抖,有人喜极而泣,更有甚者不住叩首。数十年来如附骨之疽的生死符之痛,今日终得解脱,这份欣喜之情,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殿中众人正自欣喜,忽见韩慎衣袖轻拂,一股无形劲气席卷而出。那铁鳌岛岛主哈大霸——一个身高九尺、壮如铁塔的巨汉——竟如纸鸢般凌空飞出,稳稳落在韩慎面前。
这一手“以气御人“的功夫,看得众人目瞪口呆。须知寻常高手能以真气驾驭器物已属难得,而眼前这位年轻的新宫主,竟能将哈大霸这等魁梧大汉凭空摄来,其内力之精深,实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
阿青与程灵素相视一眼,俱是惊诧不已。她们知晓韩慎近日随巫行云修习武功,又得张三丰指点,却不想短短时日,他的修为竟精进如斯。惊骇之余,更添几分欣喜。
韩慎目光如电,在哈大霸身上一扫,便道:“你可是悬枢、气海、丝空竹三穴被种了生死符?“不待回答,他已运起天山六阳掌的纯阳真气,掌缘泛起淡淡金芒,在哈大霸要穴处连拍三下。
哈大霸先是一怔,继而浑身剧震,脸上痛苦之色渐渐化为狂喜。他猛地跃起,挥拳踢腿,虎虎生风,忽又扑通跪地,额头将青砖磕得砰砰作响:“恩公再造之恩,哈大霸这条命就是您的!日后刀山火海,只要恩公一句话,哈大霸绝不皱一下眉头!“
殿中众人见此情形,眼中期盼之色更甚,一个个伸长脖子,恨不得下一个就轮到自己。那副急切模样,活像久旱盼甘霖的禾苗。
韩慎负手而立,目光如电扫过众人。他看似随意的一瞥,却已将每个人体内生死符的禁制所在尽收眼底。这份眼力之毒,修为之深,已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
只见他衣袖翻飞间,天山六阳掌的纯阳真气流转不息。或是一指点出,或是掌风轻拂,那些困扰众人数十年的生死符禁制,在他手下竟如冰雪遇阳春,顷刻间消融殆尽。这般举重若轻的手段,看得在场众人既惊且佩。
待最后一人身上的禁制解除,殿中已跪倒一片。这些往日桀骜不驯的江湖豪强,此刻个个心悦诚服,眼中尽是敬畏之色。不知是谁率先高呼:“尊主神功盖世,仁义无双,属下愿誓死追随!“
一时间,山呼海啸般的效忠之声在灵鹫宫中回荡。三十六洞七十二岛这些年来首次真正归心,再无二意。韩慎不过略施手段,便将这些势力尽数收归麾下,其威望之盛,与童姥靠着武力强行压制不可同日而语。
第431章 回归
这一趟出行,韩慎可谓步步生莲,每一着棋都落得恰到好处。
他不仅承袭了中神通王重阳的衣钵,得授玄门正宗的先天功,更将全真教这一武林北斗收入囊中。在武当紫霄宫中,他与张三丰坐而论道,为张无忌指点迷津,救下俞岱岩,解除了武当派的危机,让整个武当派都欠下了难以偿还的恩情。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不仅救了无崖子,接掌逍遥派掌门之位,更成为灵鹫宫新一代尊主。那些桀骜不驯的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众人,在他化解生死符后,无不心悦诚服,甘愿效死。
江湖布局更是深远:铁掌帮上下感念其仁义,将上官剑南的遗志托付于他;天下第一大帮丐帮更是倾全帮之力,派遣弟子在中原故土重建家园,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
最难得的是,这些势力无一是以武力慑服。全真敬其传承有序,武当感其援手之恩,铁掌慕其侠义之心,丐帮服其济世之志。韩慎这一路行来,看似机缘巧合,实则暗合天道,已在武林中织就了一张无形的大网。
如今放眼江湖,他已是当之无愧的武林共主,天下再无第二人可与之比肩。
江湖虽大,终究难忘根本。韩慎虽在武林中已位极巅峰,却始终记挂着福建的根基之地。虽有心腹之人坐镇打理,但离乡日久,终需亲自回去检视一番。
临行前,他运筹帷幄,调兵遣将:
其一,命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与全真教众协助丐帮,以雄厚的人力物力收拢流民,重建家园。以如今他麾下势力之盛,完成这等济世之举不过举手之劳。
其二,特遣苏星河率领函谷八友,在中原创立“格物院“。此举暗藏深远谋划——将《武经总要》《梦溪笔谈》等典籍与逍遥派藏书等传承于世,设立医学、兵法、营造、乐律、算术、农桑、畜牧等诸科。这“格物院“不单是武学传承之地,更是要在华夏大地点燃科技文明的火种。
韩慎深知,武功再高不过护得一方平安,唯有开启民智、传播真知,方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让华夏民族率先爆发工业革命,永远屹立在世界之巅,华夏的征途永远是星辰大海。
临别时他望着中原方向,仿佛已看到文明的火光正在这片土地上渐渐亮起。
韩慎策马缓行于福州郊野,但见阡陌纵横,稻浪翻滚。田间劳作的农人见了他,纷纷直起腰来,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行礼致意。这与当年他初来福建时所见到的面黄肌瘦、神情麻木的贫苦人民景象,已是天壤之别。
“韩大人回来啦!“一个扛着锄头的老农远远就认出了他,激动地小跑过来,“您看今年这稻子,穗子沉得都快压弯秆子了!“老人粗糙的手掌抚过金黄的稻穗,眼中闪着泪光,“老汉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田地,再也不用交七成的租子...“
沿途所见,处处都是这般生机勃勃的景象。孩童在新建的学堂里诵读诗书,妇女们在家门前织布纺纱,青壮年男子则在农闲时自发操练武艺。韩慎沿袭隋唐的府兵制已深入人心——这些有了自己田产的农民,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家园,习武的劲头比武馆弟子还要足三分。
更令他欣慰的是,各地乡绅富户也纷纷顺应大势。有主动捐资助学的,有出钱修桥铺路的,甚至还有开设工坊吸纳流民的。
毕竟大势已成,不顺从的话,就是抄家灭族,而且更稳定的商业环境,也让他们从另一方面看到了利益。
一个老掌柜捋着胡须笑道:“现在百姓手里有了余钱,老汉的布匹生意,反倒比从前好了三成。“
行至福州城下,但见城墙新葺,市集繁华。城门处张贴着新颁布的《垦荒令》,几个书生正在为不识字的百姓讲解条文。韩慎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景象: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福建,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程灵素望着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眸中泛起盈盈水光。她轻挽韩慎的手臂,声音微颤:“慎郎,这便是你常说的'耕者有其田'吗?我随师父行医多年,走遍大江南北,却从未见过百姓眼中能绽放这般光彩。“
韩慎目光深远,指尖轻抚过路旁沉甸甸的稻穗:“这不过是开始。终有一日,我要让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如福建这般生机勃勃。“
张无忌闻言肃然,少年俊朗的面容上浮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沉思:“从前爹爹讲述尧舜禹汤的故事,我总当是古人杜撰。今日得见师父治下的福建,才知圣贤之治并非虚言。“他忽然握紧拳头,稚气未脱的脸上闪过愤懑之色:“临安那个昏君,连给师父提鞋都不配!“
阿青正在逗弄田埂边的孩童,闻言回头笑道:“小无忌这话说得痛快!不过...“她俏皮地眨眨眼,“咱们慎哥哥可比那些古板的圣贤有趣多了。“说着从袖中变出几颗饴糖,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
韩慎失笑摇头,目光却愈发坚定。远处新开辟的梯田层层叠叠,在夕阳下泛着金辉,恰似他心中正在铺展的壮阔蓝图。
韩慎凝视着远方的炊烟,眼神骤然锐利如剑。他五指缓缓收拢,仿佛要将整片山河握在掌心:“这万家灯火,这稻香满野——“声音陡然一沉,字字如铁,“绝不容北方的豺狼践踏半分!“
程灵素见他指节发白,轻轻握住他的手腕。她感受到夫君脉搏中奔涌的怒意,柔声道:“北疆烽火虽急,但福建的根基已成。有这些众志成城的府兵,有这些誓死护家的百姓...“
“不够!“韩慎突然打断,衣袖无风自动,“灵素你看——“他指向田间操练的农人,城头巡逻的士卒,学堂里诵读的孩童,“这些人脸上的笑容,是用多少血泪换来的?“转身时眼中已燃起熊熊烈火:“我要的不是偏安一隅,而是让整个华夏大地,再不受铁蹄蹂躏!“
张无忌被这番话说得热血沸腾,腰间长剑突然嗡鸣出鞘三寸。少年单膝跪地,抱拳时衣袖猎猎作响:“弟子愿为先锋!就让那些蒙古鞑子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汉家儿郎!“
远处忽然传来府兵操练的号角声,苍劲雄浑,惊起一群白鹭冲天而起,在晚霞中划出凛冽的轨迹。
韩慎闻言轻笑,伸手揉了揉张无忌的发顶。少年倔强的眼神让他想起当年的自己,语气不由温和了几分:“傻小子,急什么?“指尖在他眉心轻轻一点,“你连任督二脉都没打通,行兵布阵一窍不通,就想学人家上阵杀敌?“
张无忌抿着嘴,却仍挺直腰板:“可是师父...“
“没有可是。“韩慎突然板起脸,袖中滑出一枚铜钱,随手一弹便嵌入三丈外的柳树干中,“等你什么时候能把这铜钱取出来,再谈保家卫国的事。“
程灵素噗嗤一笑,取出帕子给少年擦去额角的汗珠:“你师父这是疼你呢。北边那些虎狼之师,自有他去应付。“说着瞥了韩慎一眼,“你这个师父啊,最是护短。“
阿青突然从树梢翻身而下,指尖转着那枚铜钱:“小无忌,你师父不到二十岁就能诱杀大魔头血刀老祖。“话音未落,铜钱已稳稳落在少年掌心,“不过呢——“她突然凑近,压低声音:“他当年练功可比你拼命多了,半夜都能听见他院里刀鸣。“
张无忌握紧铜钱,眼中的倔强渐渐化作坚定。他忽然深深一揖:“弟子明白了。定当勤学苦练,绝不负师父期望。“起身时,阳光将少年的影子拉得修长,竟已有几分挺拔之姿。
韩昆缓缓行至校场边缘,只见尘土飞扬中,铁卫营将士正如同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般推进。阳光照射在步人甲上,反射出森冷的光芒,远远望去,仿佛一道铁流在操场上涌动。
王大郎手持令旗立于阵前,声如洪钟:“变阵!“随着他一声令下,数百名重甲战士瞬间分为三列,前排蹲踞,中排半跪,后排直立,神臂弩齐齐上弦,寒光闪烁的箭簇构成了一道死亡之墙。王二郎则率领斧兵从侧翼包抄,开山重斧挥舞间,空气中响起令人胆寒的呼啸声。
“好!“韩昆不禁抚掌赞叹。他记得初见王氏兄弟时,不过是两个落魄的边军逃卒。如今再看,王大郎指挥若定的气度,王二郎冲锋陷阵的勇猛,已然有了大将之风。
“主公!“王氏兄弟见到韩昆,立即喝令全军停驻。数百铁甲战士齐刷刷单膝跪地,甲叶碰撞之声犹如雷霆:“参见将军!“
韩昆翻身下马,随手接过一名士兵的神臂弩。这改良过的强弩通体黝黑,机关精巧,比宋军制式装备强了不止一筹。他满意地点头:“有此雄师,何愁北虏不破?“话音未落,突然抬手一箭,百步外的箭靶应声而碎。校场上顿时爆发出震天的喝彩声。
望着这些虎狼之师眼中炽热的光芒,韩昆知道,这已不仅仅是一支军队,更是一群为守护家园而战的猛士。他们背后的每一副铠甲,手中的每一件兵器,都承载着福建百姓的期望与信任。
程灵素眼中满是难以置信:“这些可都是朝廷严令管制的军械...只有两淮、京湖、川蜀思路的边军能装备,临安那位竟会放任它们流入福建?“
韩慎嘴角噙着一抹讥诮:“那位官家自然不会信任我。“他忽然压低声音,“可这大宋朝堂上下,早就被银子蛀空了。从军器监的小吏到枢密院的堂官,只要钱给够...“话未说完,一声冷笑已道尽一切。
程灵素闻言黯然,素白的衣袖在甲胄上拂过:“难怪你说这棵大树已从根里烂透了。即便击退北虏,救回来的也不过是个...“
“是个继续吸食民血的怪物!“张无忌突然插话,少年清亮的嗓音里压着怒意。话一出口才惊觉失礼,慌忙拱手:“师娘恕罪,弟子...弟子只是想起爹爹说过,当年岳王爷北伐时...“
韩慎拍了拍少年紧绷的肩膀,目光却投向校场上操练的将士:“无忌说得不错。所以我们不是在救这个朝廷——“他忽然提高声调,“而是在为华夏再造一片青天!“
恰在此时,一阵铿锵的甲胄碰撞声传来。铁卫营将士正在演练变阵,阳光下,数百副步人甲反射出令人心悸的寒光。这光芒映在几人脸上,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铁血岁月。
第432章 盛景
韩慎闻声回首,只见校场入口处,两道熟悉的身影踏着晨光而来。丁典依旧那般豪迈不羁,腰间酒葫芦随着步伐轻轻晃动;陆冠英则一袭青衫,步履沉稳中透着世家子弟的从容。
“丁大哥!冠英兄!“韩慎眼中闪过惊喜,快步迎上前去。他一把抓住丁典伸来的手掌,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以昔日江湖礼节互击三掌。
丁典豪迈的笑声在校场上回荡:“一别经年,韩兄弟的威势更胜往昔啊!“他目光如电,扫过正在操练的铁甲军阵,不禁赞叹:“这些儿郎们的精气神,比两淮那些混日子的边军强出何止十倍!“
陆冠英优雅地拱手行礼,青衫在晨风中轻扬:“郎君安好,夫人安好。“举手投足间尽显太湖陆氏的家教风范。
韩慎真诚地握住二人的手:“福建能有今日气象,多亏了丁大哥和狄兄弟在海外筹谋。那些商船运回来的不仅是银钱,更是百姓的希望。“
丁典闻言,粗犷的面容上浮现温柔之色:“我能与霜华结为连理,全仗韩兄弟当年仗义相助。“说着拍了拍腰间酒葫芦,“你要做的事,就是拼上这条性命,丁某也定当相随。不过这次回来...“他难得露出几分赧然,“是想接霜华和戚芳妹子去占城团聚。“
韩慎神色一肃,郑重抱拳:“是我考虑不周,累得你们夫妻分隔两地。如今能阖家团圆,总算消了我心中愧疚。“
丁典抚须而笑,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说起来,还要多谢韩兄弟给霜华施展才华的机会。这天下间,除了在你这里,哪家闺秀能像她这般,将一身才学尽数施展?“他举起酒葫芦豪饮一口,“等到了占城,我还要向夫人多多讨教这行商施政之道呢!“
韩慎闻言眉峰一挑,惊喜道:“丁大哥此言...莫非?“
“哈哈哈!“丁典朗声大笑,拍了拍腰间新配的鎏金鱼符,“托韩兄弟的福,愚兄不才,蒙占城国王厚爱,如今忝居总督之位。“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烫金国书,“这是占城国王的亲笔信函,愿与福建永结盟好。“
韩慎接过国书,喜色溢于言表:“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他转身对陆冠英说说:“快备宴!今日定要与丁大哥痛饮三百杯!“
陆冠英应承,又含笑拱手:“丁兄此去占城,不仅成就了一番事业,更为我华夏子民在海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郎君慧眼识人,当真令人佩服。“
阿青眼珠一转,忽然笑道:“丁总督,您这官袍加身,可莫要忘了我们这些江湖故人啊!“
上一篇: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下一篇:综武:在下邪帝,诸君请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