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125节

  此时也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她定了定心神严肃的回答道:“能。”

  “那就这么定了,这是两国的资料和人员信息,你们两个现在就看熟,我带你们去两国的队伍那。”

  龚组长把手里的两份资料分别递给两人,继续叮嘱着。

  “还记得我们的条例吧,一定要遵照执行。不能回答的问题不回答,不能答应的事情不答应,有问题事后请示汇报。”

  “是。”“明白。”

  很快,孙志伟和任冬梅被带到两个新的代表团面前。

  在龚组长介绍了两人的名字后就离开了,任冬梅和孙志伟主动上前介绍自己,很快两人就跟各自的代表团成员熟悉了起来。

  等会议重新开始,他们随着新的代表团从正门入场。

  正门处有记者拍照,‘咔擦咔擦’声响个不停,闪光灯也不停的在闪烁。

  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的任冬梅,一开始还有点慌张,但很快就镇定下来,随着代表团进入会场。

  孙志伟在后面看到后暗暗点头,这次他还真没有选错人。

  后半场会议又开了1个半小时,两个新代表团都有发言。

  孙志伟和任冬梅作为代表团的翻译,表现不错,全程没有卡顿,翻译也没有出问题,算是交上了一份上等答卷。

  会议结束后,从会议厅出来,新的正式翻译已经赶到,孙志伟和任冬梅顺利交接后才离开。

  外面,4个小姑娘都等在那里,看到他们出来,一下子就涌了过来,吓的孙志伟赶紧后退,把任冬梅让到身前。

  小姑娘们抓住任冬梅的胳膊后,都被他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逗的笑弯了腰,孙志伟只能摇摇头,招呼她们一声,出门回单位。

  回来后他们几人在食堂吃了午饭,略微休息后继续下午的练习。

  练习中途的休息时间,孙志伟和任冬梅认真的介绍了会议时遇到的问题,这次他们两人收获最大,自然也不吝分享经验给几个小姑娘。

  晚上吃完晚饭后,龚组长特意过来表扬了两人,之后,他们6人则继续在小会议室边看录像边练习同声传译。

  7点半刚过没多久,他们正在认真训练的时候,突然间,地动山摇,整个房间都晃动起来,头顶的吊扇摆的跟秋千似的。

  小姑娘们都吓的尖叫起来,孙志伟则一声爆喝:“钻桌子下面。”

  被他的大声惊住的小姑娘们这才反应过来,赶紧钻到桌子下面。

  孙志伟却冲到前面,把柜子上的电视机搬到地面,然后才就近钻到一张桌子下面。

  地震持续了几十秒才结束,孙志伟又赶紧招呼她们跑出大楼,防止有余震发生。

  等他们跑出来后,发现楼外面现在也是闹哄哄的,一大群人站在外面的空地和草坪上。

  孙志伟先看看周围的人,并没有发现受伤严重的人,再看看四周的房屋,也没有垮塌的情况发生。

  他这才确定,京城肯定不是震中,再想想现在的日期,他终于想起来前世记忆里,关于这次地震的情况。

  东BH市地震,里氏7.3级,震中烈度9度。

  他能记住这次地震的信息却是因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唯一一次成功提前预测,并提前组织撤离,大规模降低了灾害损失的一次地震。

  这种震级烈度,又在人口稠密的工业区,如果不是提前预报提前撤离,那伤亡简直不敢想象。

第216章 第二站

  当然,必须客观的说,这次预报其实并不具备多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应该说,这是一次基于运气的巧合。

  因为震中附近地区前面几个月连续发生多次小震,所以,就有了各种演习,预演等活动。

  恰好其中一次赶上大的,着实幸运,可惜此后咱们再无此运道。

  这次波及范围有上千公里,东楼这边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楼墙体出现了较大的裂缝,已经属于危房。

  毕竟一甲子的老房子,原本质量再好,现在也顶不住了,所以,东楼这里部里不敢再用。

  在跟市里协商后,外交部全体搬迁到东交民巷30号的六国饭店和周边的七八个院子里办公。

  翻译室终于可以单独有一个大院子了,如山一般的文件再也不必堆成一人多高。

  每个组都分到几个大房间办公,每个翻译都有了较大的办公空间,着实让大伙儿高兴了一顿。

  就是以后吃饭要跑到六国饭店去吃了,所幸地方也不远,走几步的事,也没人在这上面挑理。

  孙志伟几人光是帮着翻译室搬家就搬了3天,实在是文件太多,搬过去后还要整理归档。

  不过,六国饭店这一片也都是老建筑,搬过来后人员也分散了,不是个正经的办公地点。

  其实外交部早就计划建大楼了,五几年的时候都动工了,用的还是毛子的设计和技术。

  地点就在长安街北侧,京城站口东北角方巾巷,结果修到一半停工了。

  现在那里成了烂尾楼,大家走到那边的时候,还能看见带楼梯的水泥大框架摆在那里。

  这栋楼虽然没盖完,但是钱已经花出去了,后来领导说了,‘只要我还在,就不许建新楼’,所以,现在大家只能将就着用。

  孙志伟搬东西的时候也觉得,这里也不是长久能待的地方,毕竟没有听说哪个部级衙门还分成好几块办公的。

  口译组这边女多男少,孙志伟力气又大,现在可是搬家的主力军,所有的大件都要他上。

  孙志伟正满头大汗的搬着一个大柜子,就听到组里的年龄最大的阮大姐说,上面正在找合适的地方,找到了还要再搬。

  听到大姐这话,想到还要再搬一次,他简直要头皮发麻。

  只是,这也不是他能决定的,搬吧。

  前后花了差不多一周时间,外交部的工作才重新进入正轨。

  龚看到了他们的学习进度,决定提前让他们上岗实习,孙志伟他们也开始接触实际翻译业务。

  上次会议跟团那种大活儿也不常有,他们6个人一般都是跟着老同志们一起,参加外宾的接待等工作。

  虽然任务小,时间短,但是能不停的接触不同国家的人,着实长经验。小两个月的时间,6个人应对普通的接待任务已经得心应手。

  之后,任冬梅五人正式入职翻译室。

  而孙志伟却离开了翻译室,调往情报处,他的轮班还在继续。

  情报处是部里最早的九个部门之一。

  即使如今部里已经有3000多人,早已不是当初的小猫三两只,也不再只有那九个部门,但情报处仍然是其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

  孙志伟过来之后首先见到了处里的领导,一开始就是一番长谈。

  从孙志伟兄妹孤身从家里逃出来开始,一直到他去年带头到伦敦使馆蹭饭。

  孙志伟脸上一脸坦然,背心里都已经汗湿,幸亏现在天冷衣服穿的多,外面看不出来,不然,他都要绷不住了。

  只能说不愧是搞情报的,孙志伟的大多数事情,对方都一清二楚。幸亏他没有在熟人面前用过空间,不然,他估计是瞒不住的。

  让他比较欣慰的是,一些家中特别私密的事情,对方并不知道,那就说明家里人是没问题的,这样就很好。

  也不知道是他做的哪件事情入了对方的眼,在敲打过后,处长的态度突然变得好了起来。

  最后还调侃他道:

  “孙志伟同志,20年前你有机会进安全总部,你没有去;15年前你有机会入伍,被你们老王园长挡住了,如今你是躲不开罗。”

  说完处长从背后拿出了一套军装和装备来。

  孙志伟经过刚才的一轮洗礼,心情还没有平复,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军装就已经被他接在手里。

  他愣了几秒才试着问道:“领导,我这就算入伍了?”

  “你既然来了我这里,自然是入伍了,不然,我这里的那么多情报,你怎么有资格看。”

  孙志伟一想,也对,不是自己人,哪里有资格来这里实习。

  他仔细看了看手里的东西,里面包括全套的军服、军帽、皮鞋,武装带、手枪袋、公文包,该有的东西一样不少。

  看到手上崭新的军装,他轻轻叹了口气,又爱惜的摸了摸。谁又没有一个军装梦呢,只是以前不能选这条路罢了。

  没想到已经过了二十多年,自己居然圆了少时的梦想,当真世事无常。

  不过,当他看到这一套东西里面居然没有领章肩章,然后才想起,军衔前几年已经取消了,现在凭口袋数量等来区分级别。

  “首长,我现在算什么级别啊?”

  “呵呵,按说,你已经是行政14级,对应部队里的团长,不过,你不会真的有这个妄想吧?”

  孙志伟倒是很想说“是”,只是没敢说出口,桌子对面坐着的可是个将军,他不想找死。

  所以,他只能尴尬的笑了笑。

  领导只是调侃他,并没有生气,只是哈哈一笑道:“因为你还没有正式入职,所以级别也没有定,所以,你该是什么级别还不知道。”

  听到这个说法,他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只是有点茫然,不知道上面准备怎么安排自己。

  他来外交部已经快半年了,这轮转培训也已经转到第二个部门了,他不知道到底要转到哪里才算完。

  不会是要自己把所有的部门都转个遍吧,这是要培养自己当部长么?这么夸张,有没有必要啊,他的心里大声嚎叫着。

第217章 历史向前迈进一步

  次日上午,孙志伟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走进了六国饭店。

  情报处的办公地点在六国饭店4楼,这里的布局跟下面三层完全不同,房间很少,但每个房间都很大,并不适合其他部门使用,所以就单独划归了情报处。

  4楼楼梯口还有一道持枪门岗,孙志伟到达后,递上了昨天才换的新证件。

  检查通过后,他直接前往处长办公室。

  昨天等他把所有手续都办完的时候,就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了,但具体任务还没有分配,所以今天过来就是来领任务的。

  敲了敲门,得到回应后,孙志伟走进了办公室。

  处长看到他一身笔挺的军装,很有兴趣的走到他面前,帮他理了理衣角,然后又拍了拍他的肩膀。

  “孙志伟同志,你很适合穿军装。”

  “谢谢首长。”

  “手续都办完了?”

  “都办完了。”

  “恩,那从今天起,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情报,看最新的情报。”

  “我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近三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动态。”

首节 上一节 125/2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