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124节
领导是派孙志伟下来学习的,不可能让他闲的喝茶,于是,孙志伟就被调进了口译组。
这时候的口译组可以说是极盛一时,出了外交口的五朵金花,所以有点阴盛阳衰。
孙志伟进来后看到满屋子的女同志,只能尽量装哑巴,多做事情少说话。
因为口语翻译的重要性,虽然此时还没有总结出个一二三来,孙志伟倒是从前世记忆里找到点相关知识。
口译是每个英语相关专业学生的噩梦,英语能力过硬也接不了口译的活,在外交部当翻译官更是将难度拔到了另一个高峰。
毕竟,国家间的对谈,容不得一丁点马虎,压力可见一斑。
比如,“同声传译”,是指译员边听边翻,特点是效率高,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最多达到十多秒。
反正给孙志伟的感觉就是,这玩意儿有点像那什么一心二用,左右互搏术,反正就很神奇。
另一个就是“交替传译”,这是等对方说完一段话之后再进行口译,需要考验到速记能力、对内容的消化和重组能力。
图:一位高级翻译的速记稿,看出来写的啥么,我反正看不出来,据说事后连笔者自己也看不出来了。
“交替传译”的天花板,是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里,张姐的十六分钟交替传译。
相比起“同声传译”,“交替传译”难度更高,对于精准度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总结出来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瞬时记忆能力。
好在,他这两条都不缺,剩下的就是加强锻炼了。
孙志伟来到口译组后,依然要经历岗前培训,这次就没那么简单了。
他要跟其他同样准备进口译组的几个小姑娘一起练习口语,上午文字翻译,下午分组对话,晚上还要用以前的国际会议记录做角色扮演。
第214章 练兵
因为人员紧张,而孙志伟在文翻上面已经显示出比较突出的能力。
所以,每天上午的文翻训练,反而变成了由他来给几个小姑娘上课。
看到组里的老同志们一个个忙的团团转,不停的被派出跟团翻译,孙志伟也不好推辞不干。
但他真的对现在的教材很不满意,那纯粹是填鸭子战术,一点技巧都没有,三个月能训练出一个合格的翻译来都算好的。
但他也知道,这已经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翻译教材了。
他想着,既然要他来上课,那自然按他的方法来。
于是,他先把自己总结的文翻经验教给了几个小姑娘们。
比如,他总结的外交辞令表,经典格式表还有三查两对这些,都教给了她们,让她们背熟,再来翻译文件。
这就相当于,先背公式再做题,做完题目再对答案,这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短短七天,他教的5个小姑娘,就已经可以独立翻译外交英文稿件了,再往后的进步就看她们自己的努力了。
他也明说了,他的方法只适合速成初级翻译,只能达到翻译三境界:‘信达雅’中的信和达。
而口翻高级还要满足的一个‘雅’字,却不是这套速成法可以达成的。
5个小姑娘也不是不知好歹的,对此缺憾并不在意,反而很感激孙志伟能分享出自己的文翻经验。
毕竟,按照原来的教程,她们要完成独立文翻的程度,起码也要一两个月。
如今只是数天就能达标,她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于是,之后的时间里,每天上午4个小时的文翻训练就被孙志伟改成了1小时文翻练习,其他时间用来加强口语互翻。
这就让他们“同声传译”的练习进度变相加快了很多。
而在晚间通过看会议录像,进行“交替传译”练习时,孙志伟的进度又比几个女孩子快了一大截。
这却是因为他的记忆力,比几个女孩子好很多的原因。
这方面他可就没办法教她们了,他只能根据前世的记忆,向她们分享了一些速记方法。
什么联想法、抄诵法、绘图法、归纳法、提纲法、定桩法等等,凡是他能想起来的都介绍给了几个小姑娘。
能选上进入外交部的又哪有一个不是精英,这些小姑娘们都是全国选送的精英,本身学习能力就很强。
孙志伟虽然不能帮助她们记忆,但是他提供的,后世流传开来的各种记忆法,又有哪一个不是多年总结出来的好方法呢。
这些记忆法对小姑娘们的速记练习,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就这样,短短半个月时间,孙志伟和5个小姑娘全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孙志伟觉得是时候实战练习了,因为翻译工作还需要锻炼强大的心理素质,光纸上练兵可不行。
他可是听说过的,现在声名鹊起的唐姐,当年第一次上场可是差点昏迷。
如果不是临时见面取消,她都可能当场出丑,那现在还有没有外交部的五朵金花可就真不一定了。
孙志伟可不希望跟自己一起的几个小姑娘重蹈覆辙。
于是,他主动向分管组长申请,观摩实时翻译。
口译组的组长听到他的申请十分惊诧,派人过来查看他们的学习进度,这才发现他们的反常。
孙志伟六人的学习进度比以前的培训生快的多,已经赶上正常培训三个月的进度了。
最后在孙志伟和五个小姑娘的解释下,组长才知道他们进度快的原因。
于是,第一时间孙志伟给几个小姑娘讲课的讲义就被收了上去。
两天后的2月4号,有一个国际经贸会议在京召开,组长同意带他们去见识见识。
此次会议被安排在京城饭店,参与人数众多,会议开始后,他们作为旁观人员被安排在会议室的角落里。
这次他们算是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同声传译。
会议现场的多位同事正在现场,以3秒间隔的速度,实时翻译会场发言人员的演讲。
全程语调轻缓平和,抑扬顿挫,他们过来观摩也学着跟着实时翻译起来,再对比场上同事的翻译内容进行自我改进。
整场会议1个多小时下来,孙志伟等人受益匪浅,这种实战练兵比他们在家里看录像练习有效的多。
特别是几个女孩子,因为发言人语速较快,她们跟翻的很艰难。
但她们都没有放弃,手中在速记,嘴里喃喃自语,脑筋全速运转,每个人的额头上都开始冒汗。
要知道这才二月份,外面还没有化冻,室内虽然有暖气,但温度并没有多高,这很明显是全力用脑导致的。
孙志伟看在眼里,对他们的刻苦很是钦佩,因此并没有阻止。
这是难得的历练机会,作为实习翻译是不常有的。
如果不是组长的关系,他们根本进不了来会场,只能以后回去看录像,那现场的气氛就相差太远了。
10点钟会议暂停,孙志伟带着5个女孩从工作人员通道离开会场。
路上,女孩们一个个脸色红彤彤的,额角的头发都已经打湿,但是神情却很兴奋,互相之间叽叽喳喳的讨论着。
刚走进过道,年龄最小19岁的齐妙妙,话音突然中断,然后就慢慢的向后倒去。
其他几人都没反应过来,只有一直看着他们的孙志伟,及时伸出右手,一把抓住齐苗苗的胳膊,把她稳住。
这时另外4人才反应过来,七手八脚的把齐苗苗扶住。
孙志伟看人稳住了,才放开手,然后严肃的询问道:“她是不是没吃早饭?”
其他四人面面相觑,然后年龄最大的24岁的任冬梅才回答道:“我们今天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没看到苗苗。”
“真是乱弹琴,你们去前面找个地方让她坐下,我去找点吃的。”
说完,孙志伟向通道另一端走去,过了一会他回来时,手里已经拿着一壶温水和一个纸盒。
此时,齐苗苗已经清醒了,正羞红着脸坐在那里,被大姐任冬梅训的不敢说话。
第215章 实战
孙志伟过来后,也没打断任冬梅,任由齐苗苗被训斥了半晌,才趁着她说话的间隙把纸盒和水递了过来。
“苗苗,冬梅同志,里面是巧克力,你们都吃一点吧。”
“我们是编外人员,这里中午没准备我们的午饭。”
“等会会议结束,我们还要回去才能有饭吃,估计是赶不上点了,你们今天消耗很大,都吃点甜食补充点体力吧。”
“冬梅同志,这个就交给你,由你来分配。注意,水不要多太喝,等会会议中途不方便出来。”
任冬梅没有扭捏,大大方方的接过,等几个姑娘都谢了孙志伟,她才打开盒子开始分配巧克力。
一盒巧克力分量不少,小姑娘们一人两块还剩一半,任冬梅想把剩下的还给孙志伟,被他拒绝了。
“留着吧,一人多分两块,都捏成小块放在口袋里,中途如果坚持不住,就偷偷的塞一小块到嘴里。”
任冬梅对分巧克力没意见,都是小姑娘,哪有不爱甜食的,但是对孙志伟说的法子她觉得有待商榷。
“这,这可是国际会议。”
“一年开十几二十回,都是来要钱的,小心点就行,不必太在意。”
“而且我们在角落里,也没人关注,摄像机照相机也不对着我们,咱们只要注意点就没事。”
等几人吃完,时间也过去了半小时,马上会议就要继续开始,孙志伟他们开始准备入场。
忽然,组长龚晓云急匆匆的找了过来。
“各位同志,刚才临时又来了两国新成员,我们翻译不够,你们几人现在谁能顶上。”
几个姑娘一时间都有点慌张,都没有说话,组长这才看向孙志伟:“志伟,你来说。”
孙志伟稍一思索就回答道:“组长,我可以顶上一个位置。”
“几位女同志翻译练习成绩都很好,但另一个位置我还是建议先让任冬梅同志上,她年龄大些,性格稳重,临场应变能力也强一些。”
他选任冬梅也不是随便选,几个小姑娘其实也在暗中竞争,后世常说5个姑娘8个群,也是有现实依据的。
她们5个姑娘里面,只有年龄最大的任冬梅性格最好,平常都让着其他4个女孩。
但她又外柔内刚,遇到问题总能第一个站出来,其他几个女孩都还服她管。所以,只有选任冬梅才不会让她们几个闹矛盾。
龚组长对他们的情况不算熟悉,但她听说过孙志伟的事情,所以对孙志伟还是比较认可。
于是,她转向任冬梅问道:“任冬梅同志,你能不能上?”
任冬梅哪知道孙志伟会提到她的名字,正不知道怎么回话呢,就听到了组长的问话。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