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140节

  孙志伟对这种落后的飞机完全没兴趣,但也不得不学习,毕竟直升机是常见机型,不喜欢也得学。

  教练也知道这种机型的情况,没有对他做更多的要求。

  等确定他已经可以熟练驾驶后,教练就结束了直升机的教学,直接上运输机:运5。

  孙志伟知道这个款机型,也是五十年代的经典款,加上后续衍生型号,一共生产了上千架。

  这其实也是被逼的,因为新飞机一直出不来,大家不得不在成熟机型上改,先后出了十几款改进型号。

  有用在训练飞行员的运-5丁,有用来喷洒农药的运-5乙,有用在民航的支线客机运-5甲。

  还有用来探矿摄影的,救护跳伞的,运兵运货的,咱们的运-5简直无所不能。

  目前学校里用来教学的是其中三款改进型号。

  一款是运-5B,用来训练跳伞的;一种是运-5丁,用来训练轰炸机飞行员的;还有一种带浮筒的运-5丙是水上飞机。

第240章 风雪夜回京

  三款运5改进型的操作方式差不多,孙志伟准备先试试运-5丁,为后面飞轰炸机积累经验。

  当然,运-5丙也要试试,水上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毕竟跟地面起飞不一样,他需要了解其中的不同。但不会在上面花太多时间。

  只是他临时要求加了一门课程,那就是跳伞课。

  这东西不学生命没保障啊,正好这里有运-5丁这种跳伞机,学校也有这门课。

  他决定把这门课给补上,以后的学员也会在这里学习跳伞。

  孙志伟一门心思都泡在机场,白天吃住在机场,晚上回老丈人家睡觉,每天飞行七八个小时。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月份。

  8号那天,孙志伟整日心绪不宁,中途甚至有几次操作失误,教练看到他的情况,临时下令终止训练。

  孙志伟也知道这是为他好,只能听命回家休息。

  第二天天还没亮,原本6点才响的基地广播突然响起,广播里播放起哀乐,孙志伟这时才明白,自己昨天为什么会那样。

  他的前世记忆里对这个时间有印象,但是记忆比较模糊,一直对不上,但他的身体到了这个时候,自然而然的感到了哀伤。

  听到广播后,家里人全都起来了,孙志伟和童国栋穿戴整齐,并排站在阳台上目视北方。

  良久,孙志伟红着眼睛突然道:“爸,我想请几天假,去送最后一程。”

  “去吧,不过,现在买票来不及了,我让向毅开车送你回京,这样快一些。”

  “恩,谢谢爸。”

  “不必,我也就是没有命令不能离开,不然我都准备跟你一起回京。”

  “你这次回去穿上海军军服,也算代我去送一送。”

  “是。谢谢爸!”

  孙志伟知道老丈人的意思,代他送一送,那他就是代表的身份,可以去到各种童国栋能去的场合。

  不然,孙志伟就只能在外围远远的看一眼。

  中午吃过午饭,孙志伟和向毅冒着寒风上了一辆吉普212。

  琴岛到京城500多公里,这一路都是国道,路况还行,只是两人刚上路,天上居然就下起了鹅毛大雪。

  这么冷的天气,212上面又没有暖气,保温效果很差,孙志伟跟向毅两人都是裹着军大衣上的车。

  车上还放了一箱琅琊台,这是给他们路上御寒用的。你说酒驾?不存在。

  向毅看着年轻,但是能当上童国栋的警卫员,挡酒可是基本工作,他的酒量至少也是3斤。

  孙志伟这些年也练出来了,不像当初在东北,被人几下子就灌倒,如今不说多,两瓶下肚走路也不会飘。

  两人轮流开车一路向北,迎风逆雪的速度想快也快不起来。

  他们乘坐的这台车是改了油箱的,可以装70L油。天气冷耗油快,等到了宾州油箱就下去了大半。

  他们赶紧找了个附近的部队驻地加油。

  负责加油的几个战士听说他们是去京城吊唁,不但快速给他们把油加好,还把自己的热馒头送给他们。

  两人道谢后,就着琅琊台饱食一顿下午饭才再次出发。

  不吃不行,太冷了,路上寒风从缝隙直往车里灌,身上热量根本存不住。

  晚上天黑的时候,两人到了津门,这时候他们都已经冻成狗了。

  他们把车停到附近的军营里,抄着袖子,裹着军大衣,哆哆嗦嗦的下了车。

  孙志伟现在直后悔,清鼻子不停的流,嘴里骂骂咧咧:

  “早知道,老子还不如直接开运5回来呢,虽然也冷,但好歹少冻几个小时。阿嚏~!”

  “哥,赶紧找东西吃,太冷了。”向毅这个壮小伙子也顶不住了,跟他一样的造型。

  “走,去食堂,这会应该正在开饭,咱们去蹭一顿。”

  食堂的大师傅,看到两人穿着海军军服,又被冻成那么个鬼样子,差点笑喷。

  不过,师傅还算厚道,赶紧给他们一人先盛了一碗热汤先暖暖肚子。

  两人连声感谢,裹着大衣就地蹲下喝汤。

  大师傅一边给他们打饭,一边问:“小伙子,你们这是打哪儿来啊。”

  “吸溜,琴岛。”

  “哟,那可是大好几百里地呢。”

  “你们这是干啥去啊,这大冷天的怎么不坐火车,瞧把你们给冻的。”

  “回京。来不及。去送一程。”

  简简单单的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大师傅却马上就明白了意思,手里的勺子一下就顿住了。

  但很快,大师傅就恢复过来,反而加快了盛饭的速度,还给他们压满了菜。

  只是嘴里却哽咽道:“好,好,是该去送一程。小伙子们,赶紧吃,吃了马上出发,别耽误了时辰。”

  两人也没再说话,一口把汤喝完就开始刨饭。

  填饱了肚子的两人,身体也暖和了起来,两人知道不能停,停了就不想走了。

  跟食堂的打饭师傅招呼了一声,他们就再次出发。

  还剩二百多里路,孙志伟给自己灌了一口琅琊台,趁着热乎劲儿,一脚将油门踩到底。

  近两小时后,两人进了京城,孙志伟看到这里的天阴沉沉的,乌云压顶,但是雪花又下不下来。

  他们这次是代表童国栋进京,必须先去海军大院报到,然后由大院那边上报他们的名字。

  等通过审核后,他们的名字就会被列进吊唁名单。不然,孙志伟连现场都进不去。

  现在天已经很晚了,他们不知道大院办公室那边还有没有人,不过不管怎么样都要去看看再说。

  车子很快开到大院门口,登记之后,警卫战士给他们指引了办公室的方向。

  办公室这边他虽然没来过,但童佳佳有时候会说起大院的往事,中间也会提到办公室的位置。

  等车停在办公室楼下,他们看到的却是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里面人来人往,完全不像是晚上九十点的样子。

  向毅不太懂,孙志伟却大致明白原因,不过这也正好,他们立即进了大楼找到负责人。

  因为里面实在太忙,负责接待的同志很不耐烦,可等两人把童国栋的大名一报,对方立即就从不耐烦转为认真对待。

第241章 退伍?我不走!

  在他上车的前一天晚上,童佳佳还念念不忘的叮嘱他,记得下次回来给她带东西。

  孙志伟心里想笑,但又怕她恼羞成怒,只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还一口答应了,下次给她带东西回来。

  登上火车后,孙志伟无意中看到了16号的旧报纸,上面只有一则简讯和一份悼词,其它什么都没有。

  没有人物生平,没有功绩介绍,没有领导发言稿,什么都没有。一股无言的愤怒涌上心头,他不由得攥紧了报纸的一角。

  坐在他对面的向毅见到他的动作,赶紧问道:“哥,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孙志伟深吸一口气,心里暗暗想着“快了,快了”。

  手上却把报纸重新抚平,嘴里轻声说道:“没事,小向,咱们这趟车几个小时到琴岛?”

  “车站说要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到,我们怕是赶不上食堂的晚饭了。”

  “呵呵,赶不上我们就在外面吃,你知道家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国营饭店么?”

  “嘿,那可就太多了。”

  说到好吃的,小伙子也兴奋起来了,开始滔滔不绝的给孙志伟介绍起基地周边的小吃店。

  “南区瞿塘峡路有一家船歌鱼水饺,里面的鲅鱼水饺、黄花鱼水饺可好吃了。”

  “还有北区延安三路的老沧口锅贴,锅贴底面金黄酥脆,咬开就是满满的鲅鱼肉和整颗虾仁,那味道,绝了!”

  “还有延吉路的锅贴甜沫,银川东路的崂山渔家菜,英记楼的糕点。”

  看到向毅说起好吃的,居然这么兴奋,他都感到好笑,再一想,这毕竟还是个刚20来岁的小伙子啊。

  因为公私合营的关系,一些原来的老牌大饭店,味道都变化了不少。

  群众们也不是傻子,知道味道不行了,也就去的少了。

  反而是那些小吃店经营的还是原来的人,味道几十年都没有变过。

  他们自然就培养出了一批忠实的客户,因为都是平价供应,即便是普通人家也能偶尔来吃一次。

  “那这些好吃的,你都吃过么?”

  “呵呵,哥,我就放假的时候跟战友去吃过一两次,有点贵,我的津贴还要攒着呢。”

  “不过咱们队里其他人去过别家,大家事后一汇总,就知道哪家好吃又不贵了。”

  “对了小向,你是几年兵?”

  “哥,我已经是3年兵了,今年是最后一年。”向毅说这话的时候,神色有点莫名。

  “怎么?想回家了?”孙志伟还以为他想家了,向毅老家在甘省。

首节 上一节 140/2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