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141节
“不想。”这个回答出乎了孙志伟的意料。
“为什么?”
“家里苦,回去了会给家里增加负担。”
孙志伟听明白了,自然也想到了原因。
沉默了一会他才小声的说:“既然不想回去,那就不回去。”
“可明年我就到时间了。”
“到时间又怎么了,只要你不想走,就没人赶你走。”
“你就这么呆着,每天该训练训练,该执勤执勤,反正就是不走,过了退伍季也就没人催你了。”
向毅有点傻眼,还能这样?
当然可以,陆军一般2-3年,技术兵4年,海空军4年,义务兵最高5年就要退。
如果超过6年能转志愿兵或者提干,那就可以拿工资了。
不过,这事情是有特例的,有家庭困难的不愿意回去,那这个兵就继续当着呗,这叫超期服役。
最多的时候有超期十几年的,就一个赖着不走,反正队上也不敢把人饿死。
事实上,这时候3、4年的农村兵,大部分都不愿意回去,回去了能干啥,家里地都不够分的。
“哥,这,这能行么?”
向毅听到孙志伟小声的给他说着超期服役的办法,就跟听神话一样,有点头晕。
“你想回去跟你爹妈,跟你弟弟妹妹抢饭吃么?”
“不想。”向毅赶紧摇摇头。
抢什么啊,家里本来就不够吃,他每年还要把多余的津贴寄回家呢。
“那就听我的,到时候记得脸皮厚一点。”
“不管上面说啥,不管领导多生气,你就低着头,一口一个‘我不回去’就行啦。”
“其他的什么也别说,什么也别做。如果被关禁闭,那就更好了,你就躲在禁闭室别出来。”
“我保证,只要你坚持一个礼拜,上面就不会再催你回去了。”
“真哒?”向毅还是不敢相信,他觉得孙志伟肯定是在骗傻小子。
“真的。我保证。”孙志伟说的信誓旦旦。
前世他可是看过报道的,这个年代的义务兵很多都不退役,一直留到军改。
向毅这才有点相信,把牙齿一咬:“好,我听你的,谢谢志伟哥。”
看到终于把这个憨憨说明白了,孙志伟十分有成就感的往后面一靠。
“对了,你可别把我给卖了,知道不。”
“绝对不会。”这回轮到向毅信誓旦旦了。
其实,孙志伟并不在意他说不说出去。
甚至说出去了更好,能让更多的农村兵留在部队,就能给更多的农村家庭减少负担,也更有利于部队的稳定。
为什么古代招兵都喜欢招农村兵,因为农村兵文化低,想法就单纯,不会天天有的没的,他们才是部队的基石。
在没有高科技装备的时代,农村兵就是战斗力的保证。
光靠城市兵,有文化是有文化了,但是没有农村兵做榜样,他们就会像小日子的大板师团一样,滑不留手。
晚上七点半,两人在琴岛站下车,孙志伟立即带他去了附近最近的国营饭店吃晚饭。
这个点对饭店来说已经算晚的了,再挑挑拣拣饭店就要关门了,吃饭的客人也不能耽误人家服务员下班不是。
果然,等他们进了饭店里面,看到里面只剩下两桌客人,而且都要吃完了。
看到他们两个进来,服务员和收银员全都看向了大厅墙上的挂钟,然后齐齐失望的叹了口气。
“吃什么,赶紧的,快下班了。”
“麻烦您了,咱们有什么吃什么。”
“有菜,就来两荤一素一汤加两斤米饭;没菜,就下100个饺子。”
收银员见他这么识趣,也很满意的点点头。
第242章 言传身教
只见她快速把账目一算,又找孙志伟收了钱和票,就对后厨喊道:“100个韭菜肉饺子下锅。”
也是孙志伟他们运气好,今天多包了不少饺子没卖完,现在都冻起来了,成了现成的速冻水饺。
这个速度最快,灶上的水是开的,把饺子一下锅,几分钟就熟了。
再看他们是两个大男人,吃饭不像女人、孩子那么墨迹,这样一算,他们很可能还能提前下班。
其他服务员和后厨也都想通了这一点,本来垮下的脸也都高兴起来。
孙志伟就想赶紧填饱肚子,不想跟人斗气。
韭菜肉饺子也很好,上的快,能吃饱,还有肉,他跟向毅两人都很满意。
几分钟后饺子上桌,两个人一人一大盆饺子直接开干,仅仅10分钟,他们就结束了战斗。
随后,两人在饭店服务员的热情告别声中,背上行李往基地走去。
火车站距离舰队基地并不远,两人带着大包小包,晃晃悠悠就回了基地.
向毅是现役士兵,完成任务回来后,他就要直接回兵营。
孙志伟只是这里的学员,准确的说,他是来访的其他单位代表,他只能住招待所或者回丈母娘家。
那当然回丈母娘家,一个女婿半个儿嘛。现在亲儿子在外地当兵常年不在家,他这个女婿就堪比一整个儿子。
果然,到了丈母娘家,那待遇没的说,进门就是一阵寒暄,又帮忙脱外套拿行李。
转头还把刚出书房,什么都不知道的童国栋同志给训了一顿,说他让女婿寒冬腊月的跑那么远受苦。
童国栋都不知道怎么吐槽,并由此,对夫子的那句‘唯女子与小人’的名言更加深了理解。
孙志伟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后,跟童国栋来到书房。
“坐吧。”
“恩”,孙志伟应了声,然后给两人泡了热茶,才坐下开始说话。
“京城现在局面如何?”
孙志伟就开始将这次回京的见闻都一一说了出来,期间并没有增加自己的判断。
海军现在分为三个舰队,童国栋掌握近半,兵种又齐全,内部又团结,能做到这个程度,肯定有自己的判断力。
当他说到,护送队伍被阻,领头的身亡时,还奇怪的看了孙志伟一眼。
当孙志伟说起,追悼会延迟过一次,但依旧没能等来大长老时,他眉头更是紧皱。
最后,他还说起火车上看到的,报纸刊登内容的情况。
这期间,每一个重要的信息,都会引起童国栋的神色变化,这让孙志伟能清楚的看到童国栋的情绪变动。
孙志伟并不觉得,老丈人是那种把情绪表露在脸上的人,这应该是童国栋想让他看到的。
等一切说完,童国栋才问他:“你对现在的局势怎么判断?对我这边你有什么建议?”
这就是考试了,还是开卷考试。
如果他刚才正确解读了童国栋的情绪表达,那现在就很容易回答这些问题。
“烈火油烹,不可长久。”
“我这次回京已经为您表达了态度,从有人能帮我消弭了一次小麻烦可以看出,咱们的态度对方已经收到了,现在咱们现在只要守好家就够了。”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京里又有几个吃素的,只是时机不合适,还需等待。”
“时机一到,也就是几个警卫的事情,到时候有的是人会动手。”
“我们的任务在外不在内,关键时刻能稳得住,顶得上,防止外面人趁火打劫,这就是功劳。”
“您要是还想将来回京荣养,那现在是一步都不能走错。”
可以说,孙志伟一条条的分析和建议,都说到了童国栋的心坎里。
这让他不得不感叹大女儿运气好,自己随便一找,就找了个藏的这么深的天才来。
“唉,学斌不如你。”
“呵呵,爸,小弟的本事不在这上面,您可别小瞧了他,两年前他就已经是正营了吧。”
“对,正营,他还写信回来嘚瑟,被我狠狠骂了一顿。”
“哈哈,爸,小弟的前途我完全不担心。”
“不过,陆军的话,最近西南不太稳,这个危险性您要考虑到。”
童国栋却不以为然:‘你啊,就是太过小心,当兵的最想打仗,和平时期哪来的立功,哪来的提拔。”
“我要是现在把他调回来,他将来肯定要恨我。”
孙志伟想想也是,富贵险中求嘛,不过童国栋有没有沽名钓誉,怕人说闲话的心思在里面,他就不知道了。
要说避嫌,他没让亲儿子加入海军,而是入了陆军,已经够避嫌的了。
偶尔用点关系,避开较大的风险,这是人之常情,别人也不会苛责什么。毕竟童国栋也就这么一个儿子。
西南的危险确实存在,他已经尽过提醒的义务了。如果父子二人还是不退缩,他也不能多劝,而且人家才是亲父子。
毕竟他们这样的选择才是现在的政,治正确,而且他也是打心底佩服的。
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撑起脊梁,只是他自己做不到而已。
两人就这么在书房里谈话谈到半夜,先把现在的情况分析的清清楚楚,又将各自对未来的应对也都和盘托出。
至此翁婿两人达成了一致,要在各自的领域互相呼应。
至于陆军的童学斌,老童自然有办法沟通。
次日,孙志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飞行训练。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