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677节
在东大社会,只要一直嘴硬,永远不会输,再牛的理论不如马克沁。
而官方一般又不会因为言论采用强制手段,所以才会出现“一出国就爱国”以及“这比党的教育还好”的现象。
因为资本铁拳,它客观。
尤其是不受任何管制的金融资本之下的各种异化组织,如拉美黑帮,拥有比一些人更为唯心的秩序,也有绝对唯心的子弹。
不听话,弄死就是。
沈三通如今与其说在和殖畜战斗,不如说是通过往粪坑扔炮仗的行为,表示自己在粪坑之外。
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另一种叙事,让一些小傻子,不要傻傻的往边缘走。
辩经总归是空的,进入12月,稍作休整,沈三通开始连轴转开会。
总结今年的成绩和教训,制定明年工作安排,还有制定面向15年的中长期计划。
这些事比辩经重要的多。
如何做好内容产出、人员结构调整、科技研发,如何建构行之有效的组织框架
这些工作一个比一个枯燥,以至于参与首映礼和一些社交,成了沈三通难得的消遣。
12月6日。
《让子弹飞》在奥体中心举办了首映礼。
大腕云集,冯晓刚作为贺岁档对手,也亲自来捧场。
主持人采访,冯晓刚笑呵呵祝贺:“《让子弹飞》一定差不了,谁不知道沈导的厉害?”
“从六月开始,每月都有一部好戏,投资最低的《失恋33天》斩获了接近六亿票房,《让子弹飞》作为12月重头戏保底六亿!”
冯晓刚是会恶心人的,根本不提《让子弹飞》和姜闻联系,把沈三通抬出来。
这话还挑不出错来,大卖不好吗?
冯晓刚连带着也离间一下沈三通和姜闻关系,三通娱乐简直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直杀到年尾。
这么牛逼的公司就不该存在,搞垄断了都!
“哈哈,比不上你,七月拍完,还能赶上贺岁档。”姜闻也笑呵呵,只是脸有点僵。
明知道冯晓刚阴阳怪气,但心里还是不舒服。
“得,我就是赚钱的。”冯晓刚一笑,他拍电影是葡萄汁,姜闻是酿酒,他自己也承认。
“沈三通!”
“沈导!”
听到欢呼声,冯晓刚拱火:“嚯!看咱沈导这人气。”
沈三通刚站定,就有记者冲过来,问到了金马奖:“沈导,三通娱乐集体退出金马奖,对影视项目工作者是否不公平?”
“再说一遍,是实习生的操作失误,从没有退出!”沈三通强调一遍,然后道:“工作嘛,赚钱最重要,也最实惠。”
“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第一位的。说白了,拿奖一个是认可资历,另一个是借此提高收入。我们三通娱乐的收入业内是第一,后续会进行组织评奖,提高工作人员的获得感。”
听到这说法的人都是一惊,抛开里面的客气话,三通娱乐明显奔着永久退出去了。
走完红毯,回答主持人有关电影问题,沈三通把功劳全给了姜闻:“我没什么作用,《让子弹飞》是姜闻导演的作品,看过之后,就懂我说什么,实话实说,我自愧不如。”
和姜闻一番客套后进入内场,助理过来告知冯晓刚之前的挑拨离间,沈三通听了直摇头。
小钢炮确实有点“小人”,也颇为“嫉妒”姜闻。
03年出版的准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有一段:姜闻评价《活着》是这么评价的:“活着”是一个动词,被电影当作名词使用了。
富贵为了活着,内心应该是非常主动的。为了活着,他采取了主动地放弃,利用一场赌把土地和家业输得一精一光,从此沦为贫农。结果如愿以偿,躲过一劫活了下来。
但是呢,姜闻又站在导演的立场表示:如果真这么拍,如果“富贵”真的这么有智慧,这么主动,那我们还能被“富贵”的苦难所刺痛吗?
冯晓刚评价姜闻是:淤出来的聪明!
聪明过头了。
这本书,还有段:凡是姜老师说的话就深信不疑,凡是姜老师做的事就拍手叫好。就觉得他就不可能错,他太聪明了。
疯狂揶揄。
拍《北京人在纽约》,冯晓刚是导演之一,在小咪取景拍摄,因为一部戏争论不休,女主演严小频和姜闻就此打赌。
冯晓刚太渴望姜闻输了,立刻无脑支持女主演,结果姜闻又赢了。
冯晓刚特别想看姜闻输一次。
更直白点,想要把姜闻的尊严踩在地上,也让姜闻尝尝没有尊严的滋味。
有些人轻易就能获得机会,而冯晓刚不能,他也做不到姜闻的潇洒。
用冯晓刚自己的话说,如果是打仗,他是小兵,抓住了要毙了,如果抓住了姜闻,会给个统战位置。
时到今日,冯晓刚一部接着一部片子大卖,地位、收入,根本不差姜闻。
但是有些形成的性格,没法改变。
“沈导,多谢您为帆子说公道话,《非诚勿扰2》首映您一定要来捧场。”见到沈三通,冯晓刚笑容满面的客套。
12月16日。
《让子弹飞》全线上映,《非常勿扰2》才举办首映礼。
今年的贺岁档,先是朱厌平的《大笑江湖》,陈凯各的《赵氏孤儿》打头阵,然后是《让子弹飞》,最后《非诚勿扰2》收尾。
观众欢呼雀跃,今年好戏从年头到年尾,仿佛电影盛世来临。
而纵观今年贺岁档,最淡定的非冯晓刚莫属。
《赵氏孤儿》、《让子弹飞》甚至《大笑江湖》铺天盖地的宣传中,《非诚勿扰2》慢悠悠地启动着自己的宣传。
首映式上,用冯晓刚自己的话说:“对我来说,名利已够了,得为兴趣拍点片子。而有了《大地震》的八亿,今年我已经完成任务,《非2》一亿足矣。”
话是那么说,当截止12月22日,《让子弹飞》票房突破三亿。
不只是票房大卖,口碑也爆了。
走出个虎虎生风,走出个一日千里,走出个恍若隔世!
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做踏马的惊喜!
站着把钱挣了!
姜闻的片子有着影视圈少有的雄性气息,如同溢满荷尔蒙的火药桶,震撼所有人。
好比外语歌更重曲,曲子重要性远胜过歌词。
而中文歌曲和词至少一半一半,甚至词有时候更重要。
电影也是如此,国人崇尚“文以载道”,看重里面的“意”。
没有特效,但《让子弹飞》“意”要胜过特效,对人胃口,挠人痒处。
冯晓刚电影卖的再牛,逼格上就是被姜闻压一头。
姜闻是用《让子弹飞》告诉了他,电影到底要这么拍,葡萄如何酿成酒。
贺岁档是冯晓刚的主场,嘴上客气,但绝不想失去,三通娱乐也不行,更何况输给姜闻。
小钢炮压力大了!
《让子弹飞》大卖,沈三通当年的diss神曲再度被翻了出来。
那段姜闻和葛由的对话成了打卡景点。
原来沈三通导演歌写的这么好,在当年就很刚!
“是的,他还会写歌!”
沈三通的歌迷哭死,电影越拍越好,不需要歌曲扩散知名度,歌是一首也不写了是吧?
大懒狗!
外界各种解读《让子弹飞》之际,姜闻一战封神。
一天,陈澈希发现公司给制片部门组织了集体学习任务。
沈三通亲自来讲课。
《和现实有关的题材,作品的最终呈现必然要符合现实》
助理打开投影机,沈三通点开第一张幻灯片,开门见山:“《让子弹飞》热映,票房、口碑双爆,代价呢?代价是这个题材完了。”
“《盗马记》原著,张牧之的结局是被新来的县太爷砍头了,百姓前去为他送行,场面悲凉而揪心。”
“汤师爷原叫陈师爷,他在张牧之死后流落到另外一个县当了科员,终老此生,然后他时不时会给人们讲张牧之的故事,于是就有了《盗官记》。”
“姜闻导演无疑是优秀的,完全把原著消化了,变成了自己的电影。”
“不谈隐喻,《让子弹飞》从主线上看,讲的是英雄人物战胜了恶霸。”
“只是结尾张牧之望着兄弟们坐火车离开,他们奔向上海奔向自己的好日子,而张牧之独自一人被他们撇下。”
“相比原著,张牧之没死,汤师爷没有一个善终。”
“汤师爷一生爱财,为了钱买官收税助纣为虐,结局就是他乘坐装满白银的车撞上地雷爆炸。”
“他的身体躺在一堆白银里面,告诉张牧之自己还有几张县长的委任状,让张牧之帮他继续敛财。”
“一个人爱财如命,最后死在钱堆里这样形象的表达实在巧妙,既总结了汤师爷的一生,也具有十足的画面感。”
“最经典的是屁股挂在了树上,臀脑分离。”
“问题是这部戏有私货,说白了就是为了私货拍了部电影,只是因为《太阳照常升起》的低谷,所以照顾了一些观众口味。”
“私货是什么?”沈三通问下面的学员。
内部会议。
大家畅所欲言,说了很多不好公开的内容。
“对,这就是私活。”
沈三通总结:“问题是这个私活和现实背离了。”
“可以不喜欢迈向国际市场的方式,利用资本社会资源的方式,和小咪合作的方式。”
“但不能违背事实,也就是去上海和浦东,这个战略张牧之不是跟随者,而是制定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